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 組織結構設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 組織結構設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組織結構設計

2 為什麼要探討組織設計? 不當的組織結構設計 造成疊床架屋,浪費組織的資源 組織學習與創新受阻 讓組織應變能力減弱而面臨危機 Yahoo!
新上任的總裁Susan Decker進行組織的重設計 合併兩個廣告銷售(顯示型和關鍵字廣告)單位在新的全球夥伴解決方案單位中 裁撤非核心單位,聚焦在五到七種主要服務 明確權責劃分,並讓職權與責任一致 下放部份執行長與總裁的職權給下一階主管☉ 重點:Yahoo!希望透過組織重設計挽救公司危機。

3 學習目標 組織結構設計有哪些基本構面要處理?各構面上不同的設計會如何影響組織成員的行為與組織績效?
不同的構面設計會組合出哪些不同的結構型式?不同的結構型式會展現何種差異的特質? 在全球競爭、環境變動快速的產業中,組織該如何設計其結構? 如何衡量與管理組織設計☉

4 從個案中學習:薰衣草森林公司 2001年在台中縣新社鄉創立第一家店 以綜合香草餐飲與休閒空間的利基定位
以優美舒適的休憩環境設計,及結合兩位女性追求夢想的故事,受到眾多媒體的報導,快速累積知名度 目前有三個品牌,五家分店,和幾家香草鋪子☉ 提問:去過薰衣草森林嗎,感覺如何?

5 從個案中學習:薰衣草森林公司 第一階段:創業時期(2001.11-2002.9) 業務量少人數不多的組織,分工不精細,部門分化亦低
初成立時,組織成員只有四人,服務人員就是經營者 慧君(台北外商銀行)開發香草飲料、庭妃(高雄鋼琴老師)採買,香草料理由王媽媽擔任 點餐是三聯式手寫單 假日顧客多人手不足,則聘臨時工讀生與親友協助 開店三個月後 顧客量劇增 人工式的作業流程、餐廳人手不足都出現問題☉ 提問:分工不精細、部門少,有何缺點?(無法專精化以提升效率)

6 從個案中學習:薰衣草森林公司 第二階段:開設分店與部門化(2002.9-2003.9) 企業成長後需增設管理層級、設功能部門、引進專業人才
2002年九月至2003年九月 設協理,請專業經理人協助朝向制度化管理 提問:組織從小規模逐漸變大,為何須改變結構設計?(免得舊衣服不適合新體型,運作不順暢) 成立清境店、高山烘焙坊、新社店聘請專業廚師 分成內、外場、吧台、園藝、與香草舖子等功能單位 成立財務部,負責統籌整個組織的財務管理工作☉

7 從個案中學習:薰衣草森林公司 第三階段:成立營運部與加速部門化(2003.10-2005.12)
規模擴大,組織層級數需再增加、部門分工更精細、管理越專業化、更好的協調整合方式、制定規章程序 2003年十月至2005年十二月 展店:南科店、新竹的尖石店、台中市區內的森林1935 增設單位:營運、廚部、行銷企劃、採購、人力資源 聘請外部專業顧問協助:建築師、律師、餐飲顧問等☉ 提問:制定規章制度有何好處?(凡事有所依循,提升效率與品質)

8 從個案中學習:薰衣草森林公司 第四階段:多角化經營(2006.01-2007.12)
組織站穩生存的腳步後,可開始掌握外在機會,進行多角化經營,亦須配合著進行組織結構調整,以因應新的業務需要 2006年一月至2007年十二月 陪襯性的香草商品販售幾達總營業額的20%,遂將香草舖子導入為經營的重心之一並設商品部 多品牌與多角化的經營方向 具自然廣大林野特色的「薰衣草森林」品牌 結合客家傳統飲食與文化的第二品牌「桐花村」 住宿兼具有旅遊與體驗慢活的「緩慢」品牌 因應多角化經營結構調整 設商品部與顧客服務部門 營運部門下新設桐花村、民宿事業單位 朝分權化設計,組成經營團隊共同議決公司重要決策☉ 提問:組織規模變大後,應該傾向集權或分權設計?(高階主管無法擁有所有專業技能,應分權)

9 從個案中學習:薰衣草森林公司 第四階段組織圖 重點:多角化導致增加部門。

10 從個案中學習:薰衣草森林公司 第五階段:確立未來三大走向(2008-) 組織快速成長之際 須擬定策略與目標,才不致失去營運重心
策略執行要有效,組織結構須變動,如新設部門或裁撤舊單位 2008年後 確立以餐飲、民宿與商品販售作為企業未來的三大走向 為讓品牌更聚焦,也考慮獲利性 結束南科店、清境店與森林1935 留下新社店和尖石店,吻合「薰衣草森林」最初品牌形象 配合著策略方向,薰衣草森林的結構調整包括 營運部門分成「營運一部」與「營運二部」 結束清境店與森林1935,香草鋪子增設獨立店☉ 提問:新策略為何需要新的結構配合?(以新的單位達成新的目標)

11 從個案中學習:薰衣草森林公司 第五階段組織圖 重點:配合新策略,營運部門拆成「營運一部」與「營運二部」,結束與策略不合的分店,增設新單位 。

12

13

14

15 為什麼需要設計組織結構? 組織從小規模逐漸變大時,人與事的管理都愈加複雜 「事」的管理 沒有分工就會顯得混亂、不專精、沒有效率
分工後還需要協調,因為許多事情是相關聯的 為減少人為誤差,維持任務品質,需將工作標準化 中國最大平價旅館「如家」 將展店條件標準化,進行系統化複製 制定17本標準作業程序,旅館陳設也一致化 五年內,如家的黃色小旅館從四家暴增至二百家 「人」的管理上 為確保成員善盡職責與遵守規定,需建立管理層級 決策權需明確化,以免濫權或職權不足任務所需☉ 提問:如果沒有設職位、分單位、建立規章制度,會怎樣?(眾多的人與事的處理無法上軌道)

16

17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複雜化 複雜化(complexity) 是指組織分化精細的程度 包括分工程度、專精化程度、層級數目、單位地理區分布
組織分化(differentiation) 依任務分配人力與資源,並建立任務與職權間關係的過程 包括垂直與水平分化 垂直分化(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設計職權層級數目、成員與成員、單位與單位間的從屬關係 例如下圖組織 基層作業員到董事長共有7個層級、總經理向董事長負責 層級(hierarchy) 是依職權與階級劃分,較高層級有較多職權與責任,低層級受其上一層級控制 如薰衣草森林設分店長角色,使組織多增加一個層級☉ 提問:為何稱為複雜化?(垂直與水平分化愈精細,單位多、層級長,組織結構愈複雜) 提問:為何要設層級?(控制員工與任務執行)

18 中小型製造業組織圖例 重點:設立單位與畫分層級。

19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複雜化 水平分化(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 設計分工方式,決定單位數目
如上圖,一級單位是生產、業務、和管理部 大組織分工更細,如台化的一級單位就有17個 水平分化的兩個重要概念是專精化與部門化 提問:為何需要水平分化?(水平分化是透過部門化而產生專精與效率的效益)

20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複雜化 專精化(specialization) 功能專精化 將工作細分成簡單且重覆而能專精
如將洗碗區分出來,由相同人員執行而變得專精 社會專精化(social specialization) 是指組織僱用具備專門技能的專業人員所產生的專精化 如醫師每次看診面對的都是不同的病患,須逐一做個案處理,並考慮病患年齡等 部門化(departmentation) 將分工後產生各領域專家聚集在不同單位 可依功能、產品或服務、顧客、地區、流程劃分☉ 提問:為何需要水平分化?(水平分化是透過部門化而產生專精與效率的效益)

21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整合機制 整合機制 水平分化會產生次級單位,因單位的本位導向,使單位間溝通協調變得困難且複雜,而需要整合機制
整合(integration) 協調各種任務、部門、和事業部,使各單位同心協力、目標一致 常規性的整合事務以正式化的規定來因應 如規定「各部門甄選作業由用人部門提出需求,人力資源部門負責協助甄選程序」 當整合事項較複雜時,可用下表的七種整合機制 實務解說:薰衣草森林(參58頁)☉ 提問:為何需要整合機制?(組織任務常牽涉到各個部門,整合機制要讓各部門能同心協力、目標一致)

22 整合機制的設計選項 整合機制 運作方式 職權層級 由上一階的主管介入下一階單位間的協調 直接接觸 藉由單位主管的面對面溝通來協調 聯絡角色
各單位指定某一個成員,作為與其他單位協調事務上的聯絡窗口 任務小組 由各單位推派某一個人組成暫時性的委員會,開會協調跨部門的事宜 團隊 由各單位遴選代表其專業的人員,組成較為長久性的團隊,協調需跨部門共同完成的事務 整合角色 增設一個新職位,專門負責多個單位間的協調(專職產品經理或品牌經理) 整合部門 增設一個新部門,用來協調跨單位的事務(東部聯合中心)☉ 重點:愈下方的機制,複雜度與成本愈高。

23 高度分化而複雜的組織,才需要較複雜的整合機制
提問:為何不是每個組織都設有整合部門?(增加人事成本,且不一定需要)

24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正式化 正式化與應變調整 正式化(formalization) 以明文規章制度、政策、程序來控制組織活動執行的程度
包括制定與強迫成員遵守這些規章或程序兩個層面 高正式化組織,每件事都依規定做,成員沒有應變調整的空間,也沒有打破規定的職權 應變調整(mutual adjustment) 低度正式化則意味著成員行為不被定型化,對工作執行有充分的自由可應變調整 提問:為何需要規章制度?(規章程序讓任務執行有所依據,產生效率與一致性) 提問:哪個部門的工作,應該對任務的執行有較多的規範?(如會計、出納、標準化產品的製造)

25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正式化 正式化的設計情境 當工作簡單、高重覆性,需高正式化 例如銀行櫃台工作、生產線上的作業
當工作複雜性與變異性高,需高應變調整 如策略擬定、研發、公關、醫療診斷等☉ 提問:為何需要規章制度?(規章程序讓任務執行有所依據,產生效率與一致性) 提問:哪個部門的工作,應該對任務的執行有較多的規範?(如會計、出納、標準化產品的製造)

26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正式化 正式化的優缺點 優點:若規章程序的確令員工覺得有助於任務的達成 透過標準作業流程,可降低產品或服務的變異性
以正式規定來協調,可提升協調效率 按章行事,可減少額外投入的時間成本 角色與任務執行方式明確,減少角色衝突與角色模糊,因而降低工作壓力,提昇工作滿足感 缺點:若成員覺得受制於無用的規定時 產生無力感和對工作的疏離感 增加生理與心理壓力 降低工作滿足與減少工作投入 增加曠職與離職 減低組織創新與因應環境變動的能力☉ 提問:為什麼高度正式化的公務機關被批評毫無效率?(未能及時因應社會需要,更改正式規章)

27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正式化 提升正式化的方式 訂定角色要求(role requirements)的內容 員工訓練
實務解說:中國錢櫃(參61頁) 編撰教科書、從五倫訓練起、服務的SOP、挫折訓練 提問:規章、程序、政策,哪一個是較為嚴格的規範?(規章是較為精準的要求)

28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正式化 提升正式化的方式 規章(rules)、程序(procedures)、政策(policies)
規章用以告知成員那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 程序是告知成員完成任務應遵循的一系列連續的相關步驟 政策是用來限制成員決策的準則,較規章有彈性 實務解說:陽明海運(參62頁) 規章、程序、政策☉ 提問:規章、程序、政策,哪一個是較為嚴格的規範?(規章是較為精準的要求)

29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集權與分權 規範決策權限,明定誰、在哪些事項上是主導者,才能讓角色間的互動順利進行
集權化(centralization) 組織的決策權集中於高階層級的程度 高度集權:中低階主管無權力為重要事項採取新的作為 高度分權:組織資源的使用與推動新的計劃等重大決策權,被分配給組織的各階層主管 授權(delegation) 管理者將組織賦予的權力暫時性的下授給部屬 如銷售經理授權業務員自行決定對某個顧客的售價 提問:為何要規範決策權?(有權才能推動任務,以及避免濫權、爭權)

30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集權與分權 實務解說:友訊科技(參64頁) 網通產品各市場差異大、分權與授權☉
提問:為何要規範決策權?(有權才能推動任務,以及避免濫權、爭權)

31 分權與集權的優缺點 集權的優點 高階主管能協調各種活動朝共同目標,其決策思維較為全面性且有足夠資訊,以整體利益做決策
事權統一有助於由上而下推動組織創新或變革 集權的缺點 高階管理者負擔過重,減少長期策略性決策的時間 部門主管權限過少會導致被動心態,不會主動創新 分權的優點 低階對當場即時問題有決策權,能提昇組織應變能力 足夠的權責讓主管較願負責與冒險,提升創業精神 分權的缺點 各階層過多的自主權,組織的規劃與協調較困難 推動創新與變革時,來自部門的阻力較多☉ 提問:哪種情況適合集權?(任務執行牽涉部門廣或不需應變) 提問:落實分權的要素為何?(主管願意下放,部屬有能力且願意承擔責任)

32 組織結構設計的構面:集權與分權 當中的取捨是要瞭解對於組織而言,究竟是執行效率或是應變能力有助於其生存與發展;或是哪些事項集權、哪些事項分權,才能提升其為利害關係團體創造價值的能力。

33 組織結構型式:機械式與有機式結構 設計構面 機械式結構 有機式結構 複雜化 • 垂直分化較高 • 功能專精化 • 個別式的專精化
• 垂直分化較低 • 社會專精化 • 整合式的專精化 整合 • 低複雜性的整合機制 • 職權層級為主要整合機制 • 高複雜性的整合機制 • 任務小組與團隊為主要整合機制 正式化 • 高正式化 • 高應變調整 集權/分權 • 集權 • 分權 優劣處 • 例行性任務執行效率高 • 應變彈性較低 • 應變彈性高 • 例行性任務執行效率較低 例子 汽機車零組件、紡織業、製鞋業、台塑集團 廣告業、IC設計業、網際網路服務業、趨勢科技 表3

34 機械式結構(mechanistic structures)
垂直層級較長 強調任務需依計畫進行,需較多主管嚴格監督 功能與個別專精化 將工作流程細分後,成員重複做某件事情而專精 不需要與他人的工作協調整合,是為個別式專精化 低複雜性的整合機制 突發狀況不多,溝通協調多已明訂在規章制度中 高正式化 為提升效率,使用規章程序規範工作行為、決策、與任務協調 集權 由具經驗的主管決策,以免對產量與品質產生影響 特性 權位、地盤意識高,地位決定於層級位置,升遷慢但可預期 例行性任務執行效率高,但應變彈性較低☉ 提問:哪種組織適合機械式設計?(製造標準化產品的組織,如鴻海、廣達)

35 有機式結構(organic structures)
扁平化 強調彈性,不強調嚴密監督,主管數較少 社會與整合式專精化 角色定義較鬆,員工須持續發展新技能以應付新任務 各自以其專業技能,共同專精於某項任務的執行 高複雜整合需求與機制 員工須彼此分享資訊,共同協調出最佳的方式來完成任務 應變調整 常需解決專業性及專業間配合問題,角色與職責需應變調整 分權 將決策權分配給組織中適合做決策的人 特性 個人地位決定於其領導團隊以創意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強調個人的適任、專業、與創新能力,而非層級職位高低 雖應變彈性高,但例行性任務的執行效率會較低☉ 提問:你所知道的哪一個組織適合有機式結構?(如Google需靠團隊,不斷研發新的服務) 提問:哪種單位適合有機式設計?(複雜產品的研發、競爭較激烈時的銷售部門)

36 組織結構 在真實世界中很難找到完全有機式或完全機械式組織,實務上經常是視情況而兼有兩者的特質,只是多一點有機或多一些機械式特質。
提問:你所知道的哪一個組織適合有機式結構?(如Google需靠團隊,不斷研發新的服務) 提問:哪種單位適合有機式設計?(複雜產品的研發、競爭較激烈時的銷售部門)

37 全球競爭下的組織設計 全球競爭下的經營環境 全球經營環境快速變遷,使組織應變速度成為成功的關鍵
全球化競爭與全球擴張,使組織的單位在地理區位上更分散 不斷的重新思考組織設計  目前的組織結構適合我們的產業特性嗎?適合我們想要成為的組織嗎? 組織設計對利害關係團體的影響是什麼?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組織設計是否有助於組織善用資源,提升組織獨特的價值創造能力?當中的機制為何? 時時思考與檢視組織設計,才能因應內外部的改變,不致於讓不適合的衣服穿在組織身上,導致綁手綁腳 提問:有適用於不同經營環境與策略的組織設計嗎?(很難,通常需與時俱進) 提問:全球競爭環境下,組織設計要注重什麼?(兼具彈性與效率)

38 全球競爭下的組織設計 實務解說:美利達(參68頁) 重新定位價值創造模式、改變組織運作方式、建立新能力☉
提問:有適用於不同經營環境與策略的組織設計嗎?(很難,通常需與時俱進) 提問:全球競爭環境下,組織設計要注重什麼?(兼具彈性與效率)

39 全球競爭下的組織設計 跨越組織邊界的複雜化與整合設計 許多組織跨越邊界,與顧客、外包商間建立更密切整合的關係
例如台積電(eFoundry-e代工)讓顧客透過網際網路,查看訂單的進度概況(2天變2秒) 新的組織設計議題 如何讓跨組織的互動介面更平順 如無法將FedEx的包裹遞送系統拆解,讓某個外包商參與協助其中的一個步驟,因為他是一個封閉完整的工作流程與資訊系統設計。 水平分化要做到相關聯卻有獨立性,讓外包組織或顧客隨時可嵌入運作系統,取得速度與成本上的優勢 提問:什麼樣的組織特別需要強調兼具應變與效率的正式化設計?(例如競爭激烈的製造業,既要有效率,又要彈性應變競爭態勢)

40 全球競爭下的組織設計 兼具應變與效率的正式化設計 區分強制性與授權性正式化,在鬆緊之間取得平衡 「強制性」是非遵守不可的規章程序
獲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優良單位五星獎的盛餘鋼鐵,為保障員工安全所製訂的安全衛生規章 「授權性」是最佳實務的參考準則,並非強制遵守 很多公司成功導入TQM或六個標準差活動 組織學習 從執行中發現問題,修正規章程序的形式面,作為指引後續執行依據☉ 提問:什麼樣的組織特別需要強調兼具應變與效率的正式化設計?(例如競爭激烈的製造業,既要有效率,又要彈性應變競爭態勢)

41 全球競爭下的組織設計 集權與分權並存的設計 愈具有策略性地位的功能必須被集權,因應海外當地所需的功能需要分權,例如:
製程的R&D 需要分權,以回應當地改善製程的需要 新產品開發的R&D具有策略性功能,由總部集權決策 人力資源中如人事資訊系統、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的管理等需要集權,教育訓練的內容需要分權管理 需分權的海外事業 績效良好,所處的產業環境相對較為穩定 在公司整體的策略性地位是較低的 高階主管年資較深 總公司高階人員對該事業部的經營所知較少 集權與分權的取捨,讓組織能應變環境又不致於失控☉ 提問:財務資源的管理通常須集權或分權?(財務資源是組織重要的策略性資源,需要集權管理)

42 結構型式的衡量 有機式結構 機械式結構 明文規章、制度、程序等是很少的 需確實遵守明確的規章、制度、程序 很少有公文往返的溝通方式
主管間的溝通都形諸公文 低階人員隨時可以跨層級與跨部門溝通 低階人員往上溝通時,須循正式層級管道 低階人員可以自行決定該做些什麼 低階人員的所為都來自主管的指示 主管與部屬間地位高低差別並不大 管理階層間的地位高低差別很大 工作並未清楚界定,部門間可相互支援 工作範圍有嚴格的區分,任務不能跨越部門界線 扁平而寬的組織結構 高聳而狹長的組織結構 決策權是基於專業能力 決策權是基於管理職位 強調維持組織運作的整體性 強調每件工作的完成 重大策略決策由各單位主管參與決定 重大的策略決策由最高主管決定

43 結構設計的管理 重點:既存的組織要進行組織的重設計,全新組織的設計只要省略藍色字體步驟即可

44 建議課外讀物 跨組織再造 X-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in the Digital age 作者:錢辟/著 原文作者:James Champy 譯者:楊幼蘭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 X 裝訂:平裝

45 小組討論 舉一個熟悉的組織,分享: 垂直分化的設計 水平分化的設計 整合機制 正式化與應變調整 集權與分權 衡量其偏機械或有機式結構?
說明其組織設計的優缺點 該組織之結構型態適合其產業特性嗎? 請代表發言☉

46 本章內容討論 高度複雜化的組織,其結構具備那些特性? 高正式化設計有什麼優缺點? 任務小組與整合角色的適用時機為何?
機械式結構有那些特徵?試舉一個組織實例說明☉

47 實務與理論的對話:HP公司 從HP的例子,你認為在那些情況下,組織結構宜採用集權化設計? HP分權化後,可能會面臨那些新的問題?如何解決?


Download ppt "2 組織結構設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