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2 2.3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2.3.1 面积比例 一般核心体占该层建筑面积比例为20%左右 2.3.2 核心体类型 中心核心体 单侧核心体

3 中心核心体—— 中心核心体标准层的外墙到核心体距离一般为10—15米。 单侧核心体——
即核心体位于建筑的一侧,使用空间可避免不利朝向,并增大使用空间的进深。当核心体位于标准层长边时,外墙至核心体距离为10—20米;若位于短边,则距离为20—25米。单侧核心体的优点是楼梯间、电梯间可靠外墙开窗,利于自然通风和排烟,缺点是交通路线较长,因而标准层面积较小。另外,由于结构偏心较大,为使重心和刚心一致,应有防止偏心的设计,因此在结构上不适于太高的建筑。单侧核心体多用于板式住宅,也可用于办公建筑。

4 2.3.3 核心体组成 电梯,电梯前室,楼梯,楼梯前室,走廊,防火门,设备间(强电、弱电,水表,管道井,垃圾间等) 各部分设计要求 1、电梯 2、楼梯 3、强电、弱电竖井或室 4、其他设备管井

5 1、电梯 电梯数量——舒适型住宅每部电梯服务30—60户, 且12层以上住宅不应少于2台电梯, 其中一部必须兼作消防电梯。
电梯规格——轿厢宽度1100×2100(深)×2200(高), 门宽900,高2000,井道内壁宽1800,深 2600,底坑深2800,顶层高度5000; 电梯具体尺寸因电梯生产厂家不同而有不 同。一般井道内壁与轿厢外壁的间距应大 于200MM。 电梯厅宽至少是走廊的1.5倍,候梯厅深度不小于轿厢深。

6 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必须设具有防烟功能的前室,其前室大小应能容纳消防器材和营救伤员的担架,独用防烟前室面积最小4.5平米,与防烟楼梯合用前室时前室最小6平米。且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米的通道通向室外;消防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但合用前室的门不能采用防火卷帘。消防电梯应设独立机房,其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隔开,若必须在此隔墙上开门,则应设甲级防火门。 注意:普通电梯与消防电梯并列时,电梯井内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2个小时的防火墙隔开,井壁一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或框架填充墙,为减少自重和对基础的压力,其厚度越到高层越薄,(井道内表面应为一连续、垂直的表面),但画图时可为100mm。

7 2、楼梯 12—18层单元式住宅及高层建筑裙房应设封闭梯间,乙级防火门;
12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其楼梯间必须设前室、阳台或凹廊以利排烟,前室及楼梯间均设乙级防火门。 塔式住宅宜设一个防烟的剪刀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18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时,可只设一座防烟普通楼梯间——即不必做剪刀梯)。 高层建筑若设置两个以上安全疏散出口,应分散设置,且安全出口间距不应小于5米。 房间门或住宅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4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为20米。 注意:应避免在拐角部位布置电梯间和楼梯间。因为这些部位应力往往比较集中,而楼梯间和电梯间没有平面内强度和刚度都很大的楼板贯通。

8 封闭楼梯间—— 四面有墙、通过防火门进入的楼梯间。这种楼梯间隔烟阻火的效果比防烟楼梯间差。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宜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若此楼梯间在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防烟楼梯间—— 在封闭楼梯间的基础上增加设有防火门的前室,前室可为封闭式或开敞式;即从走道进入防烟前室或阳台、凹廊,再进入楼梯间,因而能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其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m2,若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则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m2。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前室宜自然通风、自然排烟,否则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如为利用阳台、凹廊自然排烟,则楼梯间内不宜再设外窗,除非经过精确的风力风象测定。

9 剪刀楼梯间—— 在同一楼梯间内设有两部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在其楼层之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直梯段。 塔式高层的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梯。两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实体墙分隔为两座独立的梯间,保持两条疏散通道成为各自独立的空间。两段梯宜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其两个安全出入口应分别设置,且间距不应小于5米。 高层住宅疏散梯的最小净宽为1.1米,且疏散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疏散梯门净宽至少1.1米。 扩大电梯前室及扩大防烟楼梯前室(即将公共走道纳入)—— 注意各开向走道的入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防火门上应设有闭门器;所有住户和过道、楼梯间、电梯井、相邻的墙都做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充当防火墙的角色。各住户之间的分户墙,应有足够高的耐火极限。

10 自然排烟—— 即利用阳台、凹廊或外墙上便于开启的外窗。因受风向、风速、温度等影响,排烟效果不太稳定。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则不应小于3m2。 机械防排烟—— 通过机械通风方式使前室、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内保持正 压,阻止烟气袭入。 A 当前室、楼梯间都不能自然排烟时,只对楼梯间加压送风,每个加压送风井断面尺寸需经计算确定,一般面积为0.6—1m2。 B 当前室和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而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则对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 C 当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而前室及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对前室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 D 当楼梯间及合用前室都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同时对两者加压送风。 E 当消防电梯前室不能进行自然排烟时,应对电梯前室加压送风。

11 3、强电、弱电竖井或室 使用专用竖井,不得与电梯井、管道井等共用。有条件时分别设置强电、弱电,以免相互干扰。强、弱电室一般每层设置,面积分别约1.5平米。 说明:强电——照明、动力; 弱电——楼宇自动化系统、自动报警、保安、通信电话、网线等。 4、其他设备管井 可集中或分散设置。但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应独立设置。烟道、通风道应突出屋面,平屋顶应突出600mm及以上,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坡屋面伸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距屋脊小于1.50m时,应高出屋脊0.60m; (2) 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距屋脊1.50~3.OOm时,应高于屋脊,且伸出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0m; (3)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距屋脊大于3m时,其顶部同屋脊的连线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应大于10°,且伸出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0m。 水管井深度应≤800mm,面积约2-3m2; 送风、排烟井面积各约0.6—1m2。 管道井宜在每层靠公共走道的一侧设检修门。配电小间或箱体前应留不小于0.8米的操作维护距离。


Download ppt "第四章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