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盲文的起源與演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盲文的起源與演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盲文的起源與演變

2 當時文字符號和點字記號兩種系統各自發展多套版本,直到阿宇(Valentin Haüy)的學生布萊爾(Louis Braille)將阿宇的文字系統改成在紙板上刻浮凸點以代表文字,演變成世界通用的六點點字系統,盲人終能以較有效的溝通工具拓展知識領域。

3 第一節 浮凸記號系統

4 早期溝通系統 塔貝拉(Tabella)以木塊、骨頭、金屬板充當紙張,在上面雕刻記號。此方法至16th仍被使用
實線和點字母,驗證「人的手指頭能辨認凸點和凸點形成的線,甚至辨認凸線條或圓圈」 蠟鑄字母先在木板上刻出字母,再以蠟壓鑄成形。此方式沿用至阿宇在巴黎創設第一所盲校 鉛、錫鑄字母代替蠟壓鑄字母,浮凸效果更持久,但價格昂貴,較不被盲人所接受。 繩結字母,在細繩上打結,藉著繩結形狀、個數、距離以代表字母。

5 繩結字母

6 文字符號系統 加爾字體(Gall’s Type) 加爾出版《教導盲人閱讀的藝術》依循阿宇所訂盲人刊物規則,將一頁劃分成兩邊,一邊供盲人摸讀一邊供明眼人閱讀一般印刷字體 亞士頓字體(Alston’s Type)亞士頓發現盲人手指對凸點較凸線為敏銳,因此將Gall’s Type加以改良並採用更大的字體 魯卡斯字體(Lucas’ Type) 將點和線連結成代表字母的符號,優點①易印②易讀寫③較具觸覺敏銳度 穆恩字體(Moon Type) 線條簡單易觸辨,即使後天失明的成人盲者亦能閱讀,故被公認是高度發展的文字符號系統

7

8 第二節 數學計算系統

9 桑德森數學計算板 圖3-11、3-12 泰勒數學計算盤圖3-13

10 第三節 點字符號系統

11 布萊爾點字(Braille) 六個凸點2x3的點字組合,體積縮小能使指尖輕易摸讀;能以簡易工具點寫,從此開啟盲人知識之門。
數理化點字 較為通用有三版本:泰勒式(Taylor)、馬爾堡式(Marburg)、聶美茲式(Nemeth)  1966年台南師專引進美國聶美茲「數學與科學點  字記號」點譯數學教科書。 音樂點字 1956《國際盲文樂譜記譜手冊》出版,有「音程式」與「音符式」兩種點譜法並行於世;台灣教育部「盲人點字研究小組」決議採用「音符式點譜法」點譯樂譜 漢語點字 台灣國語點字系統依循Braille點字系統的基本形式,但其主要限制為①符號排列無規則可循②有音無形,常有同音異字困擾③只能點寫注音無省略或簡寫字增加篇幅

12 點字符號系統

13 第四節 手語字母

14 手語字母

15 盲聾手指語(台灣) 為台灣私立惠明學校為盲聾雙障者所發展的盲聾手指語

16


Download ppt "第三章 盲文的起源與演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