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 策略与展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教研室 常 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 策略与展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教研室 常 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 策略与展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教研室 常 春

2 内容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的挑战 健康促进策略 新世纪健康促进展望

3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的挑战(1) 人口变迁 (1)三大人口高峰的出现 (2)人口迁移和都市化

4 三大人口高峰 - 人口总量高峰:21世纪50年代出现, 峰值为16亿 - 劳动适龄人口高峰:2025~2027年间 出现,峰值10.30亿
- 老龄人口高峰:21世纪80年代出现, 峰值为3.3亿

5 人口老龄化速度与特点 老龄人口比例: 1996年 1999年 6.27% 6.9% 特点: - 人口规模大 - 老龄化速度快
老龄人口比例: 年 年 6.27% % 特点: - 人口规模大 - 老龄化速度快 - 地区间/城乡间差异大 - 老龄化与控制人口增长同步进行 -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 - 在家庭功能弱化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下到来

6 人口迁移和都市化 农村人口/ 农业劳动力/ 总人口 总劳动力 低收入 国家 72% 52.6% 高收入 国家 23% 4.5%
农村人口/ 农业劳动力/ 总人口 总劳动力 低收入 国家 % % 高收入 国家 % % 中国 % %

7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的挑战(2) 健康问题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新、老传染性疾病 (3)心理健康问题

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男性 女性 城市 1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2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3 心脏病 心脏病 4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男性 女性 城市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2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3 心脏病 心脏病 4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5 损伤和中毒 损伤和中毒

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男性 女性 农村 1 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2 呼吸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 3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4 损伤和中毒 心脏病
男性 女性 农村 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2 呼吸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 3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4 损伤和中毒 心脏病 5 心脏病 损伤和中毒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据WHO预测: 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死亡原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58%上升到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

11 传染性疾病 26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顺位: 1999 1997 1 痢疾 (568682) 痢疾 (719271)
1 痢疾 (568682) 痢疾 (719271) 2 乙肝 (521645) 乙肝 (431787) 3 肺结核 (483404) 肺结核 (418234) 4 淋病 (255474) 甲肝 (226599) 5 甲肝 (203177) 淋病 (166044)

12 传染性疾病 HIV/AIDS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Expectancy, DALE):美国列第24位,HIV/AIDS是影响因素之一;列最后十位都是HIV/AIDS流行严重的沙哈拉非洲国家。 中国:报告感染例数呈几何积数增加,进入HIV/AIDS流行的快速增长期。

13 心理卫生问题 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 全世界20%的自杀发生在中国,是唯一女性自杀超过男性的国家。
竞争加剧、社会支持网络削弱、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心理卫生问题更加突出。 据预测,精神卫生问题导致的负担将排2020年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

14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的挑战(3) 环境危机 - 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 - 水土流失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5
- 每年土地沙漠化2000平方公里 - 70%的工业有毒有害废水未 经处理排放 - 40.5%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三 级标准

15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的挑战(4) 经济发展的影响 (1)卫生费用上涨 (2)不平等现象加剧

16 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

17 平均每出院者住院医疗费用

18 经济发展不平衡

19 1997年四类农村社会卫生条件比较

20 1997年四类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比较

21 婴儿死亡率的差异 1998年底: 全国 31.4‰ 东部 ‰ 西部 ‰

22 期望寿命(1995年部分省)

23 不平等现象加剧 在经济、技术、信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业已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可能加剧: - 农村与城市 - 西部与东部
- 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 - 性别、民族之间

24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的挑战(5) 全球化 经济、贸易、交通、旅游、信息等的全球化,带来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不利于健康产品的泛化。如
- 性观念、价值观 - 饮食习惯 - 烟草、毒品、武器

25 21世纪健康促进优先领域 健康问题 人群:弱势人口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意外伤害 传染性疾病(AIDS/STD、肝炎、肺结核) 心理卫生问题
老龄人口、妇女、儿童 慢性病患者、伤残人口 农村、城市贫困人口

26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策略(1) 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 在当前卫生改革大大环境下,发展和完 善卫生立法,保障全民的基本健康权利,
约束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 立足于社会生态学观点,制定相关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以保障这些政策对 全民健康的积极影响。

27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策略(2) 2、促进社会参与,争取健康促进投入 - 各行各业的参与:企业、商业、媒体等
- 行业内部各部门的参与:医政、妇幼、 监督等 - 非政府机构与私营企业的参与 - 国际交流与合作

28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策略(3) 3、建设和发展健康促进基础条件 - 加强物质环境的建设,如安全饮用水、 卫生服务网络、职业安全设施等,为人
群健康行为的采纳提供先决条件。 - 发展并有效应用新的产品与技术,如保 健产品、康复技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 特定需要。

29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策略(4) 4、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健康促进行为 干预策略 可持续性: - 立足于场所(学校、企业、社区)
- 与卫生服务相结合 - 利用现有的网络,纳入日常工作程序 - 加强现有健康相关法规的执法力度

30 新世纪健康促进展望 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巨大市场。 国际、国内对健康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健康促进策略的认可。
健康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卫生人员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发展。 - 卫生宣传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 健康教育工作者 预防工作者 医护人员…...

31 建议 建立国家级健康促进协调小组 发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人力资源 建立行为生活方式监测系统 引入社会市场学的理论和方法
加强评价,强化求证意识 开展应用性研究,并把成果运用于实践和上升为理论 加强国际/国内信息交流,实现经验共享


Download ppt "二十一世纪健康促进 策略与展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教研室 常 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