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领域解读 南京师范大学 张俊 zhangjun810@g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领域解读 南京师范大学 张俊 zhangjun810@gmail.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领域解读 南京师范大学 张俊

2 从《纲要》到《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儿童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的具体要求

3 两个文件的区别: 针对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幼儿园的教育;后者针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过程,强调怎样做;后者侧重于结果,强调会做什么 操作性不同:前者只提出各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教育要求;后者提出了各年龄段的具体指标

4 两个文件的联系: 最终指向一致: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需参照儿童发展的目标
教育理念完全一致:应以《纲要》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实现《指南》对教育结果的期待 内容范围一致:幼儿园教育的内容领域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领域相一致,《指南》的具体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和《纲要》具互补性。

5 《指南》有什么用? 为幼儿园课程设计和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为家长和老师对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有利于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观念。 为幼小衔接和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标准,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6 《指南》的结构 领域(分五大领域) 部分(每个领域分若干部分) 目标(跨越年龄界限,体现每个领域的基本内容)
分年龄指标(目标在特定年龄的具体要求) 教育建议(建议家长和教师开展的活动,以帮助儿童达到该年龄的指标)

7 《指南》的领域划分依据 体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方面 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的期望 考虑到和《纲要》的一致性

8 科学领域的组成

9 科学部分的目标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0 解读: 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全面的科学观 体现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11 科学观的转变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 探究不仅是方法,也是内容。 儿童不仅学习科学知识,也要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12 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进阶(Tytler,2005) 三个维度 探索方式(随机探索-搜索推论-假设检验) 加工深度(现象描述-关系识别-解释)
变量处理(不能分离干扰变量-能认识到干扰变量-能控制干扰变量) 12

13 不同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班:感知观察,尝试错误的操作 中班:参与探究,开始解释和概括
大班:计划并实施探究(提出问题,收集信息,作出解释)

14 科学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3~4岁 4~5岁 5~6岁 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科学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3~4岁 4~5岁 5~6岁 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15 科学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4岁 4~5岁 5~6岁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1.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 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4.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5. 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16 科学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3~4岁 4~5岁 5~6岁 1.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 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4. 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1. 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3. 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4. 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5.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17 指南与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科学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
科学教育要关注“大概念”(big idea)和组块化的知识。 儿童对概念的理解是渐进的、分阶段的。学前阶段是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的起步阶段。需关注早期阶段的学习进阶:如何给幼儿循序渐进的科学学习经验?

18 数学部分的目标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9 重要观点解读: 数学是幼儿学习的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内容,是入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更要培养其对数学的态度: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用数学)、喜欢数学 。 数学学习的内容包括两大系列:数与量;几何形状与空间。 数学教育的内容要考虑发展适宜性,要遵循幼儿的学习路径。

20 如何看待数学的学科性 数学和科学的关系:有联系、有区别
数学内容的系统性是客观存在的。幼儿园数学课程,可以是高结构的学科教学,也可以是低结构的区域活动。重要的是教师心中要有对学科基本内容和关键经验的把握。

21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生活中的数学,其实质在于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态度和兴趣。
“学数学”(建构数学概念)和“用数学”(解决问题)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补而非相互取代的关系。

22 如何看待幼儿的数学兴趣 数学兴趣的实质是对抽象思考的兴趣。 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从数学活动的兴趣起步,逐渐发展为数学思考的兴趣。

23 数学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3~4岁 4~5岁 5~6岁 1.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1.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的,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能发现和体会到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比较整齐、美观。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24 数学学习路径和数学教育的发展适宜性 数学学习路径是教育目标的依据。发展适宜性的教育,既不是超前教育,也不是千人一面的要求。
“每个人都可以学数学,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尊重个别差异,接纳和欣赏每个幼儿的思考,让每个幼儿都获得发展。

25 数概念的学习路径 数的认识 数量关系 数的运算 感数 感知比较 对应比较 计数比较/心理数线 估计数量 抽象水平 运算策略 计数
动作水平 表象水平 符号水平 运算策略 合并计数/数剩余数(counting all) 顺/倒接数 数的分合 位值 计数 唱数、点数、按数取物 理解和表征基数 对数系统的熟练掌握和扩展 理解数序关系 顺/倒接数 表象计数 数群概念 跳数/按群计数 理解位值

26 学习路径:几何与空间 图形的认识 空间关系 空间分合 空间测量(长度) 整体感知 空间方位 感知边角特征 联系部分与整体 空间运动
边长相等/平行 直角/非直角 面的全等/平行 空间方位 动作和知觉水平 表象和言语(方位词)水平 符号水平(坐标/地图) 图形间有接触 将多个图形组合成一个(有内部线索) 用图形组合替代另一个图形(无内部线索) 运用单位组合成的单位进行图形组合(组合的组合) 多个自然单位首尾相接 重复使用一个自然单位 理解单位大小与测得数量的关系 理解单位相同的必要性 理解尺子上原点的意义 空间运动 动作水平的空间运动 表象水平的空间运动(心理旋转)

27 数学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岁 4~5岁 5~6岁
数学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岁 4~5岁 5~6岁 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 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8 大班下学期幼儿加减概念发展水平 注:根据南京市区三所幼儿园的调查结果。

29 三所园幼儿的加减发展水平比较

30 数学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4岁 4~5岁 5~6岁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数学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4岁 4~5岁 5~6岁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31 数字是一种“表征”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39

40

41

42

43

44


Download ppt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科学领域解读 南京师范大学 张俊 zhangjun810@g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