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2 一则笑话   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   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   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   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   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   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会看病吗?会制药吗?……”   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   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3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一、种群的概念 概念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例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它是由鱼苗、小鱼和大 鱼组成; 一个种群中有不同年龄的个体;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

4   2000年6月,来自四川的小猫熊兄妹莅津,成为天津市动物园新的“公民”,至今,已适应动物园的生活环境,并与本市原有的两只小猫熊相处融洽,形成新的小猫熊种群。

5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2.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3.世界上的全部鸟     4.一个岛上的全部绵羊

6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食物和空间而发生竞争
【例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食物和空间而发生竞争 【解析】种群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通过交配而繁殖后代;种群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动;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争夺空间和食物而发生斗争,但这不是竞争,而是种内斗争。

7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
二、生物群落的概念 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 例如: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它是由鱼虾蟹、水草、微生物等等 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等构成了群落

8 判断: 1、生命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等于个体简单的累加 2、种群一般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
3、同种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9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0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11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12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3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这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

14 蝗虫有没有达到成灾的密度? 老鼠数量有没有增长?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多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关心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
如大熊猫还剩多少只? 蝗虫有没有达到成灾的密度? 老鼠数量有没有增长?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多高?

15 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种群的个体数量。
1.种群密度: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种群的个体数量。 A 概念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16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 特点 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7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小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18 问题探讨: 你们真棒! 如何调查 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19 a.样方法(quadrat method)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思考 ①、什么是样方?样方法的原理? ②、要选取几个样方?多选几个样方结果是不是更加准确?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20 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探究步骤: 1、准备: 2、确定调查对象 3、观察调查对象的分布状况和地段的形状,根据观察结果,讨论确定样方的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 4、记数 5、计算种群密度

21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请同学们预习下节内容。

22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二课时 授课人:王丽

23 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如果一些动物活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还能用样方法吗?

24 2.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od)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估计。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 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25 复习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总数调查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26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如某个和平鸟种群的出生率为每个雌鸟每年生出7.8个雏鸟。
A 概念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的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如某个和平鸟种群的出生率为每个雌鸟每年生出7.8个雏鸟。 再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我国人口在这一年的出生率就是1.862%.

27 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28 2.出生率和死亡率 B 特点 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9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30 4.年龄组成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A 概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1 思考与讨论:

32 B 各种类型年龄组成的特点 * 增长型 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 稳定型
* 增长型 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 稳定型 种群中各年龄时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 * 衰退型 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33 5.性别比例 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A 概念 B 特点 *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 雌多于雄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 * 雄多于雌 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家白蚁等 * 性别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34 C应用 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害虫雄性个体 破坏性别比例 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

35 二、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化方向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影响数量变动 决定大小和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36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37 1.随机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
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

38 2.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的特征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39 3.集群分布(clumped distribution)的特征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成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

40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1、种群是指———————————————————————   —————————————。 2、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   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   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  F、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G、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H、一窝蚂蚁   I、一个狼群  J、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   A C H  A C H I 

41 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___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______个体多,______个体少。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 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 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我们 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______政策。 增长 年轻的 年老的 不断增长 计划生育

42 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
试根据下列我国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 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 边大致对称,表明男 女人数基本平衡,出 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 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 是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性产生两种精子数目相等,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等 出生率迅速增高 出生率不断下降 推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

43 实际密度测定方法和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密度
本课小结: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7个)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实际密度测定方法和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密度

44 前者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数目,后者表示生物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例如,每两天平均每公顷土地上新增加100个梅花鹿的粪堆,每只鹿平均每天排粪5堆,据此可估计出鹿的密度为10头/公顷(绝对密度),其相对密度为100粪堆/公顷。


Download ppt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