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綜 合 高 中 課程規劃與排配課實務 國立花蓮女中 陳修平 2012.04.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綜 合 高 中 課程規劃與排配課實務 國立花蓮女中 陳修平 2012.04.2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綜 合 高 中 課程規劃與排配課實務 國立花蓮女中 陳修平

2 綜合高中之精神

3 多元:多樣性的課程選擇 彈性:進路多元、寬廣 人本:尊重學生個別差異 適性:規劃多元課程以符應學生需求 快樂:引起動機、快樂學習 自主:開發學生主動自我規劃力

4 統整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之教育目標、學生來源、學生進路和教學資源的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融合普通科目與職業科目為一體之課程組織,輔導學生根據能力、性向、興趣選修適性課程之學校。

5 高一課程以試探為主,自高二起依學生 之適性發展分化,選擇學術學程〈以升 讀大學為主〉或專門學程〈以升讀科技 大學、技術學院、或就業〉或跨學程 〈綜合學程〉;藉以提供性向未定或性 向多元之學生延後分化,並獲得適性發 展之機會。

6 綜合高中課程綱要

7 依 據 教育部99年10月22日台技(一)字第 B號令修正發布之「綜合高級中學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8 教育目標 統整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教學目標、學生來源、學生進路和教學資源。
透過多元豐富的課程,協助學生既習得基本能力,又能適性發展,並裨益全民學校和社區高中理想之達成。

9 基本理念 高一階段著重基本能力的奠定及生涯規劃的落實 自高二起一方面繼續修習基本學科 另一方面採課程分流方式選擇學術或專門學程做較專精的修習

10 基本理念 統整:統整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應有的基本學科,使學生奠定分化專精和適性發展的基礎。
試探:一年級課程以試探為主,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向、興趣及能力,發揮性向試探與適性分化的功能。 分化:自二年級起以有利學生適性發展的學術導向和專門導向學程,提供分化專精科目。 彈性:僅規範共同必修課程的科目名稱、學分數、教學綱要,其餘課程僅作原則性界定,賦予學校本位發展及學生多元修習的彈性。 人本:重視學生的異質性,課程著重在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學習成功,具備公民生活和繼續進修的知能,又能適性發展。

11 課程目標 具備公民生活和繼續進修的基本能力 了解自己興趣及與工作世界互動的需求 發展學術預備或職業準備的興趣與知能

12 基本能力 培養學生認識自己 發展潛能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尊重與關懷不同族群文化 培養宏觀的國際理解能力 運用科技與資訊
主動探索、學習及有效解決問題

13 基本能力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藉由生涯規劃和試探課程的學習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賞析、表現與創新 表達、溝通與分享 尊重、關懷與合作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資訊與科技的運用:蒐集、整理、研判、分析、整合與運用資訊 主動探索與研究:激發學習的好奇心與觀察力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規劃、組織與積極實踐

14 課程架構 科目類別 部定必修 校 訂 必 修 選 修 一般科目 54學分 0-16學分 110-144學分 專精科目 - 小 計
校 訂 必 修 選 修 一般科目 54學分 0-16學分 學分 專精科目 小 計 (27.3%) 學分 (63.6~72.7%) 可修習總學分數 學分 活動科目 12-18節(含班會及綜合活動,不計學分) 總上課節數 總 計 160學分

15 課程架構 學年學分制:每週授課1節(50分鐘)滿一學期或總授課節數達18節為1學分 畢業總修習學分數至少為160學分
校訂選修110~144學分中應含專精科目至少60學分

16 專精科目 分為學術學程和專門學程兩大類 明確升學預備與就業準備進路的課程 學術學程:得參照「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之部定必修科目

17 專精科目 專門學程: 1.得參照專門學程歸群表 2.得參照「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各群部定專業及實習科目
3.每一學程至少規劃60學分之專精科目,並內含基本必要的核心科目26-30學分 4.應於適當年級開設專題製作至少2學分 5.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40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製作均及格者,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6. 應提供選修學分1.5倍以上之選修課程,供學生適性選修,並應允許學生跨學程選修

18 課程發展模式

19 課程發展流程 課 程 經 營 課程研究 SWOTS分析 形塑學校願景 課程規劃 學校課程目標 課程計畫 課程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實施
課程評鑑 19

20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計畫之步驟 (1/2) 規劃領域課程節數、選修課程 學校重大行事 綜合活動實施方案 學校願景與本位課程 各年級階段性目標
外在環境 時代需求 考試制度 夥伴關係 社區資源 現行課程 內在環境 學生素質 師資條件 家長期待 學習環境 行政資源 由各校「教育現況」挖掘學校本位課程之素材 規劃領域課程節數、選修課程 學校重大行事 綜合活動實施方案 由素材建構本位課程之架構 20

21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計畫之步驟 (2/2) 由本位課程架構發展實質內涵 依各領域階段性目標發展領域內之本位課程
構思學校綜合活動、學校特色活動所扮演之角色 由本位課程架構發展實質內涵 撰寫課程計畫 21

22 由下而上的課程規劃機制 教學研究會→課程發展委員會→教務會議 (各科) (科際) (全校) →學程、學科:課程實施時所需之軟硬體
(各科) (科際) (全校) →學程、學科:課程實施時所需之軟硬體 →教師:教學綱要、科目大要 →學生:課程手冊

23 需求評估 學科課程設計 學程(群)課程設計 學校整體課程架構 課程實施 檢討與修正
以學生為主體的思維 以發展學校特色為主軸 需求評估 分科教學研究會 編寫教學綱要、科目大要 學科課程設計 學程(群)課程設計 課程發展委員會 核心能力、科際整合 學校整體課程架構 教(校)務會議 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課程實施 編印課程手冊、編選教材 多元評量、規劃空白課程 檢討與修正

24 課程計畫宣導及溝通 教師進修 開課 教學 課程自我評鑑機制 教材編選 排課技巧 及 軟體模擬 教學活動規劃 + 評量方式規劃 +
成績處理規劃 + 學習輔導規劃 + 空白課程規劃

25 課程規劃與實施通則

26 課程規劃原則

27 A 課程性質 B C A 核心課程 考試科目 檢定科目 B 磁性課程 考試相關科目 技能相關科目 學程特色科目 C 其他課程 生活類
藝能類… C B A

28 必修科目 部定必修科目安排於一年級修習為原則 校訂必修科目以開設一般科目並安排於一、二年級修習為原則
學校宜就學生個別差異較大的必修科目,開設不同難易程度的班別,輔導學生分組修習

29 選修科目 應考量學生需求,並維持開課之彈性及學生選課之多樣性 得於一年級開設試探課程 依學生需求給予跨班、跨學程及跨年級選修之機會
得視群科差異需求,彈性調整授課學期,惟仍應兼顧課程排授之邏輯性

30 學程開設原則 自行設置或合作設置兩種學術學程 自行設置或合作設置兩種(含)以上的專門學程
專門學程之設置,以一個職群為原則,且能以兩年期限完成入門準備者,重視學生職場學習經驗與有關證照檢定 每一專門學程所開專精科目之總學分數至少為60學分。其中應含26~30學分之核心科目及專題製作至少2學分

31 學生輔導 涵蓋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生涯輔導等面向。
選課輔導須兼顧課程之統整、試探、分化與專精功能。學校應輔導學生自第二年起選擇未來進路,並修習與進路相符應之課程。 應規劃學生空白時段之學習、生活與生涯輔導方式。 應加強學生對各種行職業及生涯發展之認識,協助學生作好生涯規劃。

32 行政措施 應加強課程宣導工作,使全校教職員生及家長均了解課程目標、內容及程序。
應設計開課流程表、各學期開設科目表、各類進路學生選課建議表、各教學科目之科目大要或教學綱要,並編輯「課程手冊」供學生及家長參考。 組成課程發展委員會,依本綱要之規定訂定或適時修正「課程計畫」,提教務會議討論通過後,循行政程序報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備查後實施。

33 開課與排配課

34 開課注意事項 學校應依送教育部審定之課程細部執行 計畫及課程手冊開課(科目名稱、學分 數、開課順序)。 選修科目應考量學生需求,並維持開課
之彈性及學生選課之多樣性。 選修科目應打破班級界限排課,輔導學 生自主選課,不可強迫修習成為必選。 同時段之選修開課科目數,以編制班的 1.5倍為原則。

35 排課類型 (4-1) 基本型 1.各領域及學程提供2~3科多元選修科目, 安排於共同選修時段,由學生自主選修 0~3科。
2.建議共同選修時段: 高一2~4節、高二4~6節、高三6節。 每科目2~3學分,以連堂上課為原則。

36 排課類型 (4-2) 進階型 1.部分必修及核心科目宜視學生能力及進路規劃, 進行分組教學。如英文、數學分為進階級、一般
級、補救級;會計實務分為升學、檢定(就業)。 2.建議共同選修時段:高一2-4節、高二8節、高三10 節以上。 3.提供更多元之選修課程,排課更具彈性: 一科目開多時段、一時段開多課程。

37 排課類型 (4-3) 理想型 1.一、二、三年級均採常態編班,高二課程分流後,原 歸屬班上課的科目僅剩下軍護、體育、班週會等少數 課程。
2.排課時以「上課教室」取代「班級」為觀念。 3.一般科目之國文、英文、數學等在高二課程分流為學 術及專門二類後,排課上宜設定若干「虛擬班級」, 採分組教學。

38 排課類型 (4-4) 理想型 4.顧及學生選擇主修學程為修課方向,學程之核心 科目、升學考科、證照科目系列課程的排課,宜
在主修學程意願調查及科目預選後,以學群、學 程為概念,設定「虛擬班級」。 5.選修科目依學生選課人數開設,配合師資設備分 散於各時段,課程更適性更多元,跨選空間更大。

39 考量選課彈性、研擬開課時段、協調師資設備
開課、排配課流程 (4-1) 依課程手冊之規劃進行預選調查 了解學生及家長進路發展需求 擬訂開班數;跨學程、跨班級情形 學習需求問卷 (預選調查) 依預選調查結果檢視開課科目及學分數 考量選課彈性、研擬開課時段、協調師資設備 召開分科教學研究會 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

40 開課、排配課流程 (4-2) 公布開課科目與時段 製作選課單 辦理選課說明會 進行選課、彙整結果 家長簽章 導師及輔導室檢核
選課與進路發展之關係 選課流程、選課注意事項 進行選課、彙整結果 家長簽章 導師及輔導室檢核 學生選課諮商

41 開課、排配課流程 (4-3) 公布學生初選結果 確定開課科目 調整配課、正式排課 製作教師、學生、教室課表 印發選課確認單
調配師資、設備、上課地點 公布學生初選結果 確定開課科目 調整配課、正式排課 製作教師、學生、教室課表 各科選書、核算繳費事宜

42 開課、排配課流程 (4-4) 辦理加退選 公布正式選課結果 統計空白課程人數 確定教師、學生、教室課表 開學2週內為原則
所選科目未達開課下限 志趣不合、選課不符規定 辦理加退選 公布正式選課結果 統計空白課程人數 確定開課科目、班級、師資 會同各處室規劃空白課程 確定各科修課名單 確定空白課程名單 編印成績登記冊、名條 確定教師、學生、教室課表

43 結 語

44 以花蓮女中為例 學校應訂定期程表漸進推動「無固定班級授課制」,並積極開設選修科目,以因應學生個別差異與發展。
學校應善用班群結構,實施群組選修課程,每學期開設選修科目之學分數,以各學期規定選修學分數的1.5倍為原則。 第二外語課程:日文、韓文、法文、德文 進階課程:進階數學、書報討論、英文散文選讀、英文小說、口語表達、研究方法 特色課程:電影文學與人生、花蓮文學導論、中國小說主題、紅樓夢、英文歌曲賞析、歷史名著導讀、生命教育、營建科技、粵語、電腦繪圖 知能課程:日本史入門、歷史與人物、倫孟選讀、野外求生、兵家智慧 紓壓課程:塑身韻律、舞蹈創作

45 以花蓮女中為例 花蓮女中辦選修課 學習更多元 2011-03-22 中國時報 【陳惠芳/花蓮報導】
花蓮女中辦選修課 學習更多元 中國時報 【陳惠芳/花蓮報導】 國立花蓮女中配合普通高中課程綱要,實施選修課跑班機制,99學年度起高一、高二學生選修課程,學生可依個人興趣、性向,利用網路系統自由選課,實施以來學生反應不錯。   校長陳修平表示,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因此除了學科知識,也重視人文素養、語言應用、生活技能、肢體表達的啟發教育等。為開啟學生多元的學習和興趣,學校開設各種選修課,延請專業師資,讓學生自由探索性向,發展出獨特的專長。   規畫的課程分成升學及非升學類,上、下學期各開設20門及26門課,其中多項課程又分成A、B班在不同時段授課。例如語文類開設「口語表達」、「花蓮文學導讀」、「電影與文學」等課。第二外語類包括日、德、韓、法文等,聘請外籍老師教授,授課老師常讓學生練習基礎會話,對學生未來推甄也有助益。   而健康休閒類的選修提供對有氧韻律、流行舞蹈有興趣的學生,藉由手舞足蹈舒展肢體,課程也安排舞蹈創作教學,讓學生學習運用音樂感知帶動身體,發揮個人創意。

46 以花蓮女中為例

47 以花蓮女中為例

48 多元課程 彈性排課 自主選課 適性發展

49 多元課程:包容性大、教育機會均等 彈性選課:選修代替課程分流、適應個別差異 綜合高中課程特色: 開放-課程鬆綁、校本課程 多元-適性教育、多元智慧 適性-尊重學生學習權、選擇權 能力-厚實基礎能力、學習能力 人本-學生是學校的中心、學習的主體

50 報告完畢 敬請指教


Download ppt "綜 合 高 中 課程規劃與排配課實務 國立花蓮女中 陳修平 2012.04.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