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網路霸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網路霸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網路霸凌

2 何謂網路霸凌 傳統上,霸凌(bullying)指的是出現在校園中、青少年族群間恃強凌弱與以大欺小的行為
霸凌包括暴力與非暴力攻擊行為;最常見的種類是濫用語言,例如譏諷辱罵 這種欺壓行為對許多正處於人格發展階段的受害學童與青少年帶來極大的傷害

3 何謂網路霸凌 現今因為電腦網路與通訊科技的普及,使霸凌行為透過這些媒介,例如電子郵件、網路貼文、手機簡訊等方式,在校園環境中蔓延
這種透過現代網路科技而進化的霸凌行為即稱為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又稱「電子霸凌」、「簡訊霸凌」、「數位霸凌」或「線上霸凌」

4 何謂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不論是難以入目或令人尷尬的影像張貼,威脅恐嚇、人身攻擊、難堪的票選、漫畫,或性暗示的字眼,都會造成被霸凌者精神傷害
加上網路世界容易一傳十、十傳百的特性,以及不易掌控傳播途徑的特性,更大大增強了霸凌的殺傷性

5 何謂網路霸凌 遭受霸凌的青少年有可能對人際關係產生不滿、自我排斥、甚至出現身體及精神上的健康警訊。
國內已有部分學校意識到這個問題,提倡友善校園,明令禁止霸凌,以避免學習環境惡化。

6 校園網路霸凌的主要工具 校園網路霸凌的主要工具為青少年可方便取得的通訊科技產品為主
包括使用網際網路(電子郵件與網站貼文)與 通訊器材(行動電話) 霸凌行為透過手機拍攝,並在網路上廣為流傳,不僅對受害者產生傷害,部分青少年甚至不以為意反而加以模仿,也就是造成copycat效果,造成是非價值觀念的混淆。網路霸凌如同「看不到的拳頭」,傷害更大。

7 校園網路霸凌的發生場域 當成年人視電腦網路為實用性工具且可理性使用時,青少年則認為網際網路是社交工具與空間,尤其是目前相當普遍線上社群網站
例如:國外著名社群網站包括Facebook與MySpace等,高中生幾乎人人都有帳號;國內最普及的類似服務有Yahoo!奇摩與無名小站,提供個人網誌,相簿,留言板等功能 同一間學校中通常有一個特別流行的網站,人人都有帳號;所以當青少年在網路空間中受到排擠詆毀,其實等同於在現實生活中受到相同的壓力

8 常見網路霸凌行為 網路文字 例如:有歧視意味的笑話與殘酷嚴厲的批評、令人難堪的線上票選。
由於青少年對於外表的重視,使其特別容易被他人言語行為影響,且可能導致負面的心理發展。若是被提名票選「班上最XX的人」,加上同學們後續的玩笑與騷擾,及有可能造成青少年極大的精神壓力。

9 常見網路霸凌行為 圖像騷擾 例如:個人私密照被公開流傳,含有性暗示的圖片,或經過移花接木的不實剪接照片等
圖像的騷擾也經常伴隨著文字出現,讓受害者的名譽與生活深受影響

10 常見網路霸凌行為 個人訊息 即恐嚇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等可直接傳送至被害對象身邊的騷擾方式,即使不上網站不接電話也無法避免
這種網路霸凌行為會結合上述文字與圖像騷擾,使受害者更防不勝防,乏於應付,且造成更嚴重精神傷害

11 常見網路霸凌行為 以上三種長期且無來由的騷擾,內容從言辭譏諷、辱罵、社交上的排斥或是課業上的阻擾和破壞都有可能
霸凌者利用透過一按即送的電子郵件與手機簡訊大量發送不實且負面的訊息,冒名、排擠,甚至陷害他人,使受害者人際關係惡化、受到誤解等精神傷害,其嚴重性有時更勝於傳統校園霸凌

12 網路霸凌相關案例 近年新聞媒體可見多起類似案例,也有議員發聲呼籲校方應多加防止。
網路霸凌行為在不論國內外的國高中校園中,都有日漸增加的趨勢。

13 網路霸凌相關案例 國外研究表示常見的網路霸凌狀況 受害者被冒名發送黑函詆毀好友,導致其被排擠 斷交
與男女朋友分手後,卻長期被即時通,惡作劇無聲電話等騷擾 網路流傳受害者感染疾病,造成同學朋友都遠離他

14 網路霸凌相關案例 國內外的網路霸凌案例 網路霸凌後遺症 美學生拒上學 部落格糾眾嗆聲 學童網路搞幫派 不動手就沒事?網攻、排擠都是霸凌

15 網路霸凌相關案法律 「網路霸凌」的行為是否觸法,必須視其內容而定。
若其內容,已足以讓當事人感到名譽受損,則可能觸犯刑法第三一○條誹謗罪,可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假如當事人對內容有心生畏懼的感覺,則可能觸犯刑法第三○五條妨害自由罪,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16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終結網路霸凌六帖要」 愛鄰協會白絲帶工作站提出 要遵守法律 要終止留傳 要即時處理 要勇於求助 要勇敢通報
要分開輔導

17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從校園不同角色來細分,網路霸凌的應對與預防可從青少年,家長,教師與學校三方面著手

18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青少年 若有收到類似霸凌的訊息,不管是發生在面對面生活中,還是來自網路,都應該勇於通報教師、家長,不要以為自己就可以處理好 若是不斷收到同學的恐嚇威脅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可封鎖其電子郵件地址或手機號碼 若是不明人士任意張貼不實言論在公開網路空間,造成旁人誤解,則應立即通知父母師長代為處理

19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青少年 審慎判斷校園流傳的消息是否屬實,不任意轉寄或張貼可能傷害他人的訊息;切勿成為霸凌者的幫兇
在網路公開空間張貼訊息前,需謹慎思考是否觸法或可能傷害他人。尤其在情緒激動時,更需待心平氣和時方可採取行動

20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教師與學校 根據研究調查顯示,目前不論是校園霸凌加害者、受害者或是旁觀知情者,大部分均保持沉默,少有人會向師長或校方尋求協助 這是因為青少年認為師長或校方沒辦法或不願意保護他們或是阻止霸凌行為,或是他們覺得可以自行處理,不需他人協助

21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教師與學校 雖然目前國內尚未有明確法令規範校園網路霸凌,不過國外部份學校已於校內規章中禁止類似行為
若是教師與校方可積極宣導正確的言論自由觀念—以不傷害他人為最高原則,應可減少校園網路霸凌的發生

22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教師與學校 教師應正視網路霸凌在校園環境中的確產生問題,應更加積極預防遏止
例如於課堂中,灌輸網路霸凌的概念與正確的因應方式;這樣就算發生網路霸凌事件,也可以將傷害減至最低

23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教師與學校 防堵霸凌影片與文字繼續流傳是治標的辦法,可以防止二度與擴大傷害
但是其背後產生的原因仍須深入了解並加以解決,以免類似狀況再度發生

24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家長 霸凌事件發生後,最後知道的通常是家長
父母以為小孩子待在家裡就不會加害他人或是遇到危險,殊不知網路霸凌的威力是超越時空、難以閃避的 而父母事後知曉後也都難以相信自己平常乖巧的孩子會去霸凌別人,或是被同學霸凌 多數霸凌加害者並沒有意識到霸凌會為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而父母則應灌輸正確觀念

25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家長 家長應告知孩子切勿回應霸凌者的言語暴力,避免引起不必要且非理性的言語攻擊,並形成加害者與受害者間互相霸凌的循環

26 校園網路霸凌的處理方式 家長 根據研究顯示,目前校園網路霸凌受害者多半保持沉默,而不願意像校方師長尋求協助
若是孩子有精神低落或異常行為,例如害怕上學,或是不願意接電話與上網收信時,需主動關心詢問 若是孩子主動反應,則必須深入了解狀況。切勿衝動責罵孩子學壞或是不好好與同學們相處,否則將造成青少年受盡委屈也求助無門

27 網路霸凌法律問題 我國刑法明訂條文禁止誹謗與公然侮辱等妨害名譽等行為(刑法第xxx條)
而網路也屬於公開的空間,適用這些法律,也就是在網路上公然散播不實言論而造成他人傷害則很有可能觸法

28 網路霸凌法律問題 雖然網路霸凌不一定會構成違法,但是這些霸凌行為可能導致受害學童與青少年產生自我認知、人際關係障礙,對個人學習造成莫大傷害,甚至在個人心理發展上造成長遠負面影響,也會使校園環境惡質化 對霸凌者而言,若不加以防範、矯治其行為與態度,最後極有可能惡化成觸法行為

29 延伸閱讀 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 網路霸凌的防範與應對 :

30 網路霸凌教學資源 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教材資源
網路霸凌篇: ttp://eteacher.edu.tw/Materials.aspx?CateID=34 刑事局終結網路霸凌 :

31 資料來源 編著者 教育部大學通識課程「資訊素養與倫理」 教育部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 周 倩 教授 張志銘 老師 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周 倩 教授 教育部中小學網路素養計畫主持人 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張志銘 老師 教育部中小學網路素養計畫共同主持人 桃園縣祥安國小教師


Download ppt "網路霸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