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亭 因 人 名 焉 斯 亭 人 两 奇 观 一 序 帖 双 绝 璧 序 以 帖 传 乎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亭 因 人 名 焉 斯 亭 人 两 奇 观 一 序 帖 双 绝 璧 序 以 帖 传 乎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

2 2

3 3

4 4

5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知识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6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6

7 兰亭盛会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名士们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7

8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经父亲传授笔法论笔论。少时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王羲之 8

9 兰亭书法拓本之 揽胜 9

10 鸿 10

11 “序”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是写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后面叫“后序”或“跋”)。有两种。一是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是书序(如《〈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12 听课文朗读

13 癸( )丑 会稽( ) 修禊( ) 激湍( ) 流觞( ) 形骸( ) 感慨系( )之 嗟悼( ) 齐彭殇( )若合一契 注音: guǐ
癸( )丑 会稽( ) 修禊( ) 激湍( ) 流觞( ) 形骸( ) 感慨系( )之 嗟悼( ) 齐彭殇( )若合一契 guǐ kuàijī tuān hái shāng jiē dào shāng (qì)

14 文言词语解释 交往 “悟”同“晤” “趣”同“取” 地方 情趣 贤人 注定 夫人之相与( ) 悟言一室之内( ) 虽趣舍不同( )
夫人之相与( ) 悟言一室之内( ) 虽趣舍不同( ) 列坐其次(   ) 其致一也(   ) 终期于尽(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交往 “悟”同“晤” “趣”同“取” 地方 情趣 注定 贤人

15 一词多义解(一) 举行 高 长 酒杯 喝酒 用来 ……的原因 修禊事也( ) 茂林修竹( ) 况修短随化( ) 流觞曲水( )
修禊事也( ) 茂林修竹( ) 况修短随化( ) 流觞曲水( ) 一觞一咏( ) 所以游目骋怀(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举行 酒杯 喝酒 用来 ……的原因

16 一词多义解(二) 一死生为虚诞( ) 悟言一室之内 ( ) 其致一也 ( ) 不知老之将至( ) 及其所之既倦 ( ) 感慨系之 ( )
一死生为虚诞(       ) 悟言一室之内 (    ) 其致一也 (   ) 不知老之将至(       ) 及其所之既倦 (    ) 感慨系之 (    ) 把……看成一样 数词 一样 主谓之间,取独 往 得到 代词

17 判断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重点句式 省略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后置句 修禊事也 信可乐也 死生亦大矣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欣于所遇
映带左右 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判断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介词“于”的介宾短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18 问题探讨: 本文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 乐 → 痛 →悲

19 问题探讨: 作者为何感到“乐” ? 作者痛什么? 作者悲的又是什么?

20 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乐”?乐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可乐也 20

21 乐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时间: ☆地点: ☆事由: ☆人物: ☆环境: ☆活动: ☆天气: ☆感慨: 时节难得 聚地清雅 欢欣之事 名士相聚 环境 优美 诗酒相聚 气候宜人 良辰 美景 赏心 悦事 21

22 作者的情感是如何由“乐”转“痛”的 ? 痛惜??? 痛苦? ?? 痛心? ?? 悲痛??? 22

23 痛 痛 死生亦大矣 惜! 俯仰一世 悟言一室之内(静) 放浪形骸之外(躁) 人之相与 当其欣于所遇 不知老之将至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 死生亦大矣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盛事不常之痛 惜!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 23

24 喜爱某物时 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 厌倦该物时 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喜爱追求时充满了快乐,得到后必然会厌倦,从而又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24

25 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回顾由喜到悲的过程时 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面临死亡时 25

26 社会原因:政治混乱,民生凋敝。 家族原因:家道衰弱,遭受排挤。 家族原因:家道衰弱,遭受排挤。 身体原因:年已五十,体弱多病。
合 作 探 究 作者为何而痛?其深层原因是什么? 社会原因:政治混乱,民生凋敝。 家族原因:家道衰弱,遭受排挤。 家族原因:家道衰弱,遭受排挤。 身体原因:年已五十,体弱多病。 身体原因:年已五十,体弱多病。 26

27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痛”,痛在人生无常,欢乐短暂。 27

28 悲夫! 悲伤??? 悲哀? ?? 悲叹??? 28

29 兰亭集序 阅读思考:最后一段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如何表现作者之悲的? 写了哪几类人? 29

30 千古同悲 悲! 本文的写作意图?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千古同悲 悲! 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本文的写作意图?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0

31 “一死生”“齐彭殇” 王献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 31

32 深层思考: 王羲之的人生观消极吗?我们该如何看待?

33 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
提示: 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 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33

34 议一议: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34

35 “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叹吗?可以说,“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 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有什么不可呢?何况,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一生,而是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是难能可贵的。 35

36 作者人生观 作者反对老庄所谓的“一死生,齐彭殇”,认为是荒诞之说。
作者明白了既然人生如此短暂,他就编辑了这次宴游的诗文集并挥毫作序,希望兰亭集的诗文能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 作者的人生观:人生如此短暂,那么就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37 总结全文: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37

38 作 业 1、诵读全文 2、翻译句子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作 业 1、诵读全文 2、翻译句子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以人生苦短为话题,写一段话。 要求:⑴引用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名言 ⑵运用排比的修辞

39 文章思路、主题 乐→ 痛(惜)→ 悲(叹) 人生短暂,生死无常 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有限的人生中实现个人价值)


Download ppt "亭 因 人 名 焉 斯 亭 人 两 奇 观 一 序 帖 双 绝 璧 序 以 帖 传 乎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