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章 華中地區(二)湖廣地區
2
學習重點 大湖的興衰 長江水患的原因 湖廣成為中國穀倉的原因 武漢市的交通地位與經濟發展
3
第一節 自然環境 第二節 湖廣熟,天下足 第三節 現代發展 看圖片
4
第一節 自然環境
5
一、盆地地形 1.湖廣地區為完整的盆地地形 四周向中心:山地→丘陵、淺山→平原 北部河川:漢水、長江 南部河川:湘江、資水、沅江、澧水
6
2.盆底平原:江漢平原、洞庭平原 湖廣地區主要經濟中心 肥沃、負數、糧產高、交通便捷
7
二、大湖的興衰 1.江漢平原 生成過程: 地殼下沉→雲夢大澤→泥沙淤積→平原露出 →圍田→湖泊正迅速消失 災害:地勢低窪,秋季需防汛 看圖片
8
2.洞庭平原 生成過程: 地殼下沉→雲夢大澤萎縮→泥沙淤積→ 湖面擴大 →築堤圍垸→湖面縮小 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湖、可調整長江水量
9
三、九曲迴腸:曲流地形 1.成因 區域:長江從藕池口以下的下荊江 形成原因:泥沙淤積、築垸開墾 看圖片
10
2.影響 曲流的妨害:影響水運、水患頻仍 解決之道:截彎取直
11
四、梅雨與旱澇 1.氣候 副熱帶季風氣候 年可二至三穫 降雨量豐沛
12
2.降水主要來源:梅雨 季節:春末夏初(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 梅雨期:平均約25天 看圖片
13
3.梅雨的影響 適時適量→有利水稻生長 過短過長→可能出現旱澇災害 回目錄
14
第二節 湖廣熟,天下足
15
一、北人南移 1.北方動亂,北人南遷→離長安、洛陽近 2.移民移入,對土地需求迫切→圍湖造田
16
二、垸田的興起 1.圍湖造田 居民對兩湖平原湖沼地區進行的圍湖造田 興起年代:南宋以後
17
2.特色 面積大小不一 有排灌渠道和涵閘
18
3.截河、圍湖 截河:以河中沙洲為對象、築堤圍田、 多呈長條形 圍湖:以湖沼為對象、乾季時湖底露出 水面,築堤圍田
19
4.土地利用 位置 外側 中心 地勢 高 低 土地利用 旱地 水田 湖沼 土地利用方式 旱作為主:小麥與棉、麻、油菜等經濟作物 稻麥輪作 二期水稻 種植蓮蓬 飼養魚類
20
5.垸田的農業特徵 集約農業 提高環境負載力 中國的穀倉:糧產多、交通便利 可輸往各地 看圖片 回目錄
21
第三節 現代發展
22
一、武漢三鎮九省通衢 1.武漢市 位置:三聯市,位於漢水和長江匯流處 九省通衢:易達性高→水運、鐵路 都市機能:
漢口→商業、武昌→政治文教、漢陽→工業
23
2.武漢商業的興起 原因:地點好→四周糧產豐富、交通便利 武漢商業的崛起:肇始於鸚鵡洲→漢口取代
24
二、現代經濟的發展 1.商業發展 漢口為通商口岸,引進外資 貿易、金融僅次於上海
25
2.中國重工業中心之一 鴉片戰爭後引進外國工廠企業 工業分布:沿長江和鐵路沿線分布 就近取得黃石、大冶的鐵、銅、煤、 石灰
26
3.中國重要的科技園區 鄂西工業區:十堰的汽車業、 宜昌、丹江的水力發電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利用外資發展 汽車、通訊、電腦、生物科技等
跟金融業結合成完整的金融體系 回目錄
27
圖10-1 資料來源:Edward B. Espenshade, Jr.(1990)GOODE'S WORLD ATLAS, 19TH EDITION U.S.A. : RAND McNALLY, p193 BACK .
28
江漢平原 BACK 資料來源:曾昭璇(1995),中國的地形。臺北市,淑馨出版社,頁298
29
下荊江地區自然與人工截彎 BACK 資料來源:曹樹基(1995),浩浩長江,滄桑神州,中國歷史地理談叢。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頁24
30
長江流域梅雨分布圖 長江流域梅雨分布圖 BACK 資料來源:陶詩石(編)(1986),中國氣候新論,明文書局,頁32
31
圖10-7 BACK 資料來源:梅莉、張國雄、晏昌貴(1995),兩湖平原開發探源,頁153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