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級產業又稱工業,是指以第一級產業的產品為原料加工製造的過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級產業又稱工業,是指以第一級產業的產品為原料加工製造的過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二級產業又稱工業,是指以第一級產業的產品為原料加工製造的過程。

3 工業化 工業革命後,第一級產業人口逐漸轉為第二級產業活動,使第二級產業成為就業結構主體,此一過程就稱為工業化 3

4 現代工業 特色為以機器取代人力,生產快速,產量增加 1.自動化、專業化生產,提高效率 2.產品標準化,利於大量生產、降低成本
工業化 現代工業 特色為以機器取代人力,生產快速,產量增加 1.自動化、專業化生產,提高效率 2.產品標準化,利於大量生產、降低成本 3.產品規格化,方便換修 4.工廠規模因兼併擴大,利於專業分工 5.重視研究發展,推陳出新,提升競爭力

5 Ford Fiesta生產自動化(01:54) 自動化、專業化生產

6 工業化 標準化,燈管不管使用 哪一家廠牌皆可更換 6

7 規格化-因應需求而產生不同規格

8 火車、汽船的交通革新,紡織、 鋼鐵工業有重大突破。 由英國擴張到比利時、法國。
工業發展歷程-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中葉,英國新機器與新 動力的應用 人類的生產活動 人力或獸力=>機械動力 動力基礎:煤和蒸氣機。 火車、汽船的交通革新,紡織、 鋼鐵工業有重大突破。 由英國擴張到比利時、法國。

9 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

10

11 蒸氣機的發明者是誰?

12 古希臘數學家亞歷山大港的希羅於1世紀發明的汽轉球(Aeolipile),但它只不過是個玩具而已

13 詹姆斯·瓦特

14 紐科門式蒸汽機

15 十八世紀末,瓦特改良蒸氣機

16

17 1807年,富爾頓發明蒸氣船

18 一八二九年,史蒂文生發明蒸汽火車

19 1773年發明飛梭

20

21

22 水力紡紗機

23 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代後,工業發展大轉變(愛迪生與GE): 1.工業研究與工業發展開始密切結合。 2.工業產品的大量生產。
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代後,工業發展大轉變(愛迪生與GE): 1.工業研究與工業發展開始密切結合。 2.工業產品的大量生產。 指標性工業:鋼鐵、化學工業。 動力基礎:電和內燃機。 由德國、俄國、義大利,擴展到美國及日本。 交通及電訊業蓬勃發展,產品、訊息傳播更 迅速。

24 工業的三次技術革命

25 第三次工業革命 20世紀50年代以後,電晶體、積體電 路與電腦、衛星等產業結合,進入資 訊新時代。
交通運輸、經貿往來、觀念傳遞,已 跨越國界成為地球村。 資訊科技的演變過程

26 工業區位 選擇最適當的設廠地點,以降低生產成本 工業區位因素示意圖

27 原料 產品特色:不耐藏、搬運、 易腐爛或原料比成品重 方法:工廠設置於原料產地 附近 好處:可盡快處理、節省運 費
原料 產品特色:不耐藏、搬運、 易腐爛或原料比成品重 方法:工廠設置於原料產地 附近 好處:可盡快處理、節省運 費 如:葡萄酒、魚罐頭、蔗糖、 水泥工廠

28 能源 產品特色:生產過程需大 量電力 方法:設於電力供應穩定 且價格低廉地區 好處:降低成本 如:煉鋁工業、電解化工 業
產品特色:生產過程需大 量電力 方法:設於電力供應穩定 且價格低廉地區 好處:降低成本 如:煉鋁工業、電解化工 業 加拿大以充足廉價電力, 從國外進口鋁土礦或氧化 鋁,煉製鋁錠後銷售到其 他國家。

29 加拿大煉鋁業的分布

30 勞工 產品特色:製造過程需大量 勞力或勞工素質要求高 方法:設於勞工充沛、價格 低廉地區或大學附近 好處:降低成本
加工區女工(01:57) 產品特色:製造過程需大量 勞力或勞工素質要求高 方法:設於勞工充沛、價格 低廉地區或大學附近 好處:降低成本 如:紡織、成衣、玩具業、 電子、電腦代工業

31 市場 隨生產技術革新,市場的影響力漸大 工廠會選擇距離市場較近地區設立 1.方便產品出口,工業區設於沿海地區
隨生產技術革新,市場的影響力漸大 工廠會選擇距離市場較近地區設立 1.方便產品出口,工業區設於沿海地區 2.產品重量及體積大於原料者,如傢俱業 3.易碎、不耐搬運,如玻璃製品 4.具時效性者,如麵包 31

32 政策 政府透過政策制定給予業者各種 協助或獎勵措施以吸引投資者 如:臺灣民國50年代設立的加工 出口區、60年代設立的新竹科學 園區等。
政策 科學園區的獨特競爭力(01:24) 政府透過政策制定給予業者各種 協助或獎勵措施以吸引投資者 如:臺灣民國50年代設立的加工 出口區、60年代設立的新竹科學 園區等。 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設立的 經濟特區 、開放沿海城市。

33 如:高雄臨海工業區、臺 灣早期從基隆到頭份省道 兩旁的工業走廊。
交通 為降低成本,工廠會設在 交通便利的樞紐上 如:高雄臨海工業區、臺 灣早期從基隆到頭份省道 兩旁的工業走廊。 33

34 資金 重工業、技術密集產業需龐大資 金 性質相同的工廠聚集在同一區或, 許多工廠同時出現在某一區位,因 空間集中而降低生產成本或利於市 場。
聚集經濟 性質相同的工廠聚集在同一區或, 許多工廠同時出現在某一區位,因 空間集中而降低生產成本或利於市 場。 如:竹科、印度的邦加羅爾,東亞、 北美東部、西歐、俄羅斯等四個主 要工業區。

35 因技術革新、交通進步, 原料、勞工、能源等傳統工 業區位要素的重要性日減, 市場、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愈 來愈大。
工業區位的變遷 因技術革新、交通進步, 原料、勞工、能源等傳統工 業區位要素的重要性日減, 市場、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愈 來愈大。 35

36 煤、鐵況豐富地區常成為 鋼鐵工業重鎮,如:中國 鞍山、美國匹茲堡。
工業區位的變遷 鋼鐵工業 煤、鐵況豐富地區常成為 鋼鐵工業重鎮,如:中國 鞍山、美國匹茲堡。

37 隨冶煉技術進步及廢鐵的再使 用,產生市場型的鋼鐵工業中 心。
工業區位的變遷 鋼鐵工業-原料市場 隨冶煉技術進步及廢鐵的再使 用,產生市場型的鋼鐵工業中 心。 近年興起在沿海港口發展大型 鋼鐵工業趨勢,如:高雄臨海 工業區的大煉鋼鐵廠(中鋼)、中 國上海的寶山鋼鐵廠、南韓的 鋼鐵工業。 37

38 6比1 3.18比1 2.5比1 技術革新後鋼鐵工業所需原料的變化

39 大規模使用自動化生產,使勞工 對工業區位選擇之影響力,相對 下降。
大規模使用自動化生產,使勞工 對工業區位選擇之影響力,相對 下降。 交通革新、運費降低、全球化浪 潮下,已開發國家為降低生產成 本,將依賴勞力的產業轉移到開 發中國家設廠。如:1990年後, 中國、印度的崛起或墨西哥加工 出口區。

40 這些開發中國家因跨國企業投資設廠, 國民所得與消費能力提升,也將成為 龐大的消費市場。
這些開發中國家因跨國企業投資設廠, 國民所得與消費能力提升,也將成為 龐大的消費市場。 40

41 馬來西亞 20世紀70年代前,國內工廠很 少,輸出品以天然橡膠和錫礦 等為主。
20世紀70年代前,國內工廠很 少,輸出品以天然橡膠和錫礦 等為主。 20世紀90年 代在政府經 濟政策帶動 下,以出口 工業品為主。 馬來西亞的經濟變化

42 美國「矽谷」的形成也是政策影 響。 該地原為農業 區,二戰後當 地政府將其規 劃為無汙染的 工農區,吸引 許多電子廠設 廠,形成高科 技電子工業區。 美國矽谷電子工業區圖

43 世界八大工業國 世界主要工業區 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 北美洲工業區 獨立國協工業區
美國五大湖區及向東至大西洋沿岸與加拿大聖羅倫斯河沿岸 烏克蘭及俄羅斯境內工業區 東亞工業區 西歐工業區 日本為首與亞洲四小龍,中國與印度也迅速成長 英國經法國、德國至瑞士、奧地利、義大利

44 北美洲工業區 北美工業區

45 歐洲主要工業區 西歐工業區

46 獨立國協工業區 獨立國協工業區


Download ppt "第二級產業又稱工業,是指以第一級產業的產品為原料加工製造的過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