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研室

2 第 2 章音韵学知识 教学目的:掌握有关音韵的基本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古书阅读中的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教学时数:14节 授课方式:讲授 学生阅读书目: 唐作藩 《音韵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复华 《汉语音韵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向 熹 《古代汉语知识辞典》音韵部分 四川人民出版社

3 基本概念 音韵又叫“声韵”,是汉字字音中声韵调三要素的总称。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声、韵、调)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传统的学问,距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习惯上又常常把音韵作为音韵学的省称。

4 基本概念 传统的音韵学分为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三个门类。 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叫今音学,以《切韵》、《广韵》一系韵书为重点研究对象;
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叫古音学,以《诗经》用韵、形声字及上古其它韵文为重点研究对象; 用“等”的方法,用图表的形式来分析中古时期语音系统的叫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重点研究对象。 北音学,是一个新兴的门类,即以元代《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的元明时代语音系统为研究对象。

5 第一节:音韵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掌握传统音韵学分析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 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汉语音节
重点难点:传统音韵学有关声、韵、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6 第一节:音韵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声母方面的概念 (1)声母、纽、字母、三十六字母 (2)五音、七音、九音 (3)清、浊

7 第一节:音韵的基本概念 二、关于韵母方面的概念 (1)韵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节 (2)韵、韵部、韵目、韵类 (3)四呼、两呼和四等

8 第一节:音韵的基本概念 三、关于声调方面的概念 (1)声调:声调是字音的三要素之一。汉语中,声调在区别意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次于声母和韵母。
(2)平仄 四声中的平上去三类古人称为舒声,入声一类称为促声。 四声还可以分为“平声”与“仄声”两大类:平声自为一类,谓之平。上去入三声合为一类,谓之仄。

9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教学目的:掌握上古语音系统的研究方法、所用材料 掌握上古语音系统 重点难点:上古声母、韵部系统的研究方法及结论 对转理论、协韵说、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归泥、喻三归匣等 用有关知识解释有关语音、文字现象

10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上古汉语语音,就是传统所说的上古音,指的是西周至秦汉的古音,又简称“古音”。清人把研究汉语音韵的学问分为“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所谓“古音学”又称“古韵学”,就是研究上古音的。 上古的历史,至晚可从商代后期讲起,因商代后期已有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今天可以见到。但是那时的语言真相由于文献不足,至今也说不清楚。所以上古音的上限只好断自周初。

11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研究上古音,材料较多,较常用的有: (1)先秦的韵文,特别是《诗经》的韵脚。 (2)形声字的偏旁——音符。 (3)古书中的假借字、异文、声训、音读等。

12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古人对上古音的研究最早始于宋代。研究较有成果的首推南宋吴棫(号才老)。其作品有《韵补》、《毛诗补音》、《楚辞释音》(已佚)。吴棫“提出了许多研究上古音的方法,特别是用谐声字的声旁和诗歌押韵字相印证的方法给后人以很大的启发”(李思敬《音韵》),其“筚路蓝缕之功是不可抹杀的”(高元白《汉语音韵学要略》)。 到了明代有杨慎和陈第等人对上古音的研究颇有成就。陈第有《读诗拙言》、《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等书,考求《诗》、《楚辞》的古音。陈第对古今音的变化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对上古音韵系统的具体系统性的研究却是到了清代才有显著成果的。

13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一、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 上古音韵母系统的研究,奠基于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音学五书》中的《古音表》里,他把古韵分为10部,为后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1、 江 永,字慎修。作《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 2、 段玉裁,字若膺。一字茂堂。作《六书音均表》分17部。
1、 江 永,字慎修。作《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 2、 段玉裁,字若膺。一字茂堂。作《六书音均表》分17部。 3、 戴 震,字东原。作《声类表》分25部 4、 孔广来,字众仲。作《诗声类》分18部。 5、 王念孙,字怀组。作《古韵谱》分21部。 6、 江有诰,字晋三。作《音学十书》分21部。 7、 夏 炘,字弢甫。作《诗古韵表22部集说》分22部。 8、 章太炎,字炳麟。作《成均图>分23部。 9、 黄 侃,字李刚。作《音略》分28部。 10、钱玄同,原名师黄,字德潜,后改名。作《古韵28部音读之假定》分28部。 11、王 力,字了一。作《诗经韵读》分11类29部。《楚辞韵读》11类30部,现在一般人都尊从王力29部30部之说

15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二、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上古音声母系统的研究始于清初,顾炎武的著作已经开始了古今声母异同的研究,但只是个萌芽。对古声母研究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他著有《十驾斋养新录》,其中的《古无轻唇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等篇目是研究上古音的重要文献。近人章太炎著有《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曾运乾著有《喻母古音考》等篇目,都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文献,他们对上古声母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16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1、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及方法:
研究上古声母主要依据的是先秦两汉古籍中的异文、声训、注音、重文、通假字、谐声字等材料。研究方法之一,是通过上述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时代的某些声母在上古是否存在,然后从中古声母中去掉那些被证明在上古不存在的声母,剩下来的便是上古的声母。清代学者钱大昕、近代学者章太炎、曾运乾等就采用这种方法。之二,是通过分析一个个的同声旁字组来归纳上古声母。著名学者李方桂、董同龢、瑞典学者高本汉等采用这种方法。

17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2、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
①古无轻唇音:这项结论是钱大昕在《古无轻唇音》一文中提出来的。文中说:“凡轻唇之音,古皆为重唇。”意思是说上古没有读轻唇的“非敷奉微”四纽,只有读重唇的“帮滂并明”四纽。也就是说,“非敷奉微”四纽是后来从“帮滂并明”四纽中分化出来的。凡中古以后读“非敷奉微”的字,在上古都读“帮滂并明”。钱氏在《潜研堂文集音韵答问》中更具体地指出:“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知轻唇之非古矣。”

18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②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在《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一文中指出,云:“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意思是说“知、彻、澄”三母现与“照、穿、床”三母读音相同,都读zh、ch、sh,而在上古时代,它们大都是舌头音,和“端、透、定”三母读音相同。

19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③娘日归泥说:章太炎在《古音娘日二纽归泥》一文中认为上古音没有“娘、日”二纽,后世读“娘日”二纽的字,上古都读“泥”纽。他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支,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简言之,即娘日二母在上古都归泥纽。

20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④“喻三归匣、喻四归定”:是曾运乾在《喻母古读考》中提出的,认为中古的喻母三等字(即于母或云母)在上古隶属牙音“匣”母,喻母四等字(即以母)隶属于定母。

21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⑤照系二等归精系:此说见于钱玄同先生《文字学音篇》,是由黄侃先生提出的主张。
认为中古声母照穿床审四母的二等字,在上古与齿头音精清从心读音相同,即读作精清从心 。亦即上古没有照二、穿二、床二、审二,中古读这些声母的字,在上古都读为精清从心。 (照系二等用庄初崇生表示,照系三等用章昌船书表示。)

22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3、上古声母系统及其拟音 以上几项结论,从材料的角度看,都是有依据的;从音理的角度看“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喻三归匣”已经找到了分化的条件,而其他几项还没有找到。因此,对上古声母的确定也就有了多少的不同。王力兼顾材料与分化条件,把上古声母归并为32纽。

23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双声 准双声 旁纽 准旁纽 邻纽

24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三、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 上古的声调系统前人没有研究清楚。明人陈第认为上古无声调。他在《毛诗古音考》“恕”字下说:“四声之说起于后世,古人之诗取其可歌可咏,岂屑屑毫厘,若经生耶?”清人基本上承认有声调,但对上古声调的特色及多少的看法则各有不同。主要有三派:

25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第一派以顾炎武、江永为代表,主张“四声一贯”说,顾氏认为,上古是有四声的,只不过人们在诵读诗歌时,可以临时改变韵脚字的声调以求相协而已。江氏认为,上古不同声调的字押韵,不是临时变调,而是异调相押。

26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第二派以段玉裁为代表,认为上古声调无去声。

27 第二节:上古汉语的音韵系统 第三派以王念孙、江有诰为代表,认为上古声调有平上去入四声,并认为每个声调古今不一定相同。
今人黄侃主张上古只有平入二声。 周祖谟、李方桂、张世禄、李思敬等主张上古有四声。 王力赞同段玉裁的“古无去声说”。他认为上古声调分舒、促两类:舒声包括平声(是一个高长调)、上声(是一个低短调),促声包括长入(是一个高长调)、短入(是一个低短调)。到了中古时代,长入变为去声,结果就形成了四声。

28 第三节: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教学目的:了解《广韵》及其价值 掌握中古汉语语音系统 重点难点:206韵的分韵条件及所含韵母 中古声母系统及与现代汉语对比情况 中古声调与现代汉语对比情况 有关等韵的基本知识

29 第三节: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一、韵书的产生与《广韵》的体例: 二、《广韵》的韵部 三、《广韵》的声纽 四、《广韵》的声调

30 第四节:音韵知识的运用 教学目的:了解音韵知识的基本用途 重点难点:通假的基本情况及其原则 反切及其拼切规律

31 第四节:音韵知识的运用 音韵知识可有几个用途: (1)研究汉语史,考察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 (2)帮人顺利阅读古书。

32 第四节:音韵知识的运用 一、辨识通假 二、解读反切 三、理解双声叠韵及其作用 四、了解古代诗文的用韵

33 第 2 章音韵学知识 思考题: 1、解释音韵学基本概念 2、上古声母系统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3、清代、近现代学者研究上古声母有哪些重要结论?举例介绍之。 4、上古韵部系统是怎样研究出来的?清代、近现代学者研究情况怎么样? 5、如何理解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等概念? 6、简述协音说的主要内容。其主要错误是什么? 7、谈谈《广韵》的体例及主要价值。 8、简述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情况。 9、谈谈由中古声调演变为现代汉语声调的基本规律。 10、什么叫反切?反切如何拼读?制造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1、举例说明什么叫古音通假?古音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Download ppt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