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鴻門宴 誰勝誰負天知曉 6--8 鴻門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鴻門宴 誰勝誰負天知曉 6--8 鴻門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鴻門宴 誰勝誰負天知曉 6--8 鴻門宴

2 背景 秦末天下大亂 懷王約定:先入咸陽,尊之為王 項羽大破秦軍,劉邦卻先入關 項羽邀約劉邦,會面鴻門 為爭勝利,鉤心鬥角百出
6--8 鴻門宴

3 劍拔弩張的局勢 劉邦先破咸陽 曹無傷又加中傷 范增強化其志 殘暴的屠殺 危機的加強 由取捨見志氣 6--8 鴻門宴

4 山雨欲來的驚險 項伯夜告張良 張良告知劉邦 公與私的分野 忠義的表現 6--8 鴻門宴

5 扭轉局勢的智慧 劉邦與項伯約為婚姻 項伯為劉邦緩頰 變臉技術 公私不分 6--8 鴻門宴

6 刀光劍影的宴會 劉邦登門告罪 項羽輕易鬆口 范增數目項羽 項羽默然不應 項莊應命舞劍 項伯翼蔽劉邦 見風轉舵 粗心 雙關、決心 婦人之仁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內在的分裂 6--8 鴻門宴

7 轉危為安的英雄 張良急見樊噲 樊噲直闖宴會 樊噲表現英勇 項羽深深賞識 樊噲據理力爭 項羽未有以應 看得真確 來得快速 作得英雄 說得爽快
此際樊噲作主角 6--8 鴻門宴

8 成敗得失的關鍵 劉邦遁去 張良辭謝 (衡度情勢) 項羽受禮 范增憤恨 劉邦誅殺曹無傷 當機立斷 穩住陣腳 綜觀全局 缺乏遠見 危機意識
永絕後患 6--8 鴻門宴

9 事件始末 背景: 序幕: 高潮: 尾聲: 劉邦先入、項羽忌恨 項伯洩密、張良預防 范增設計、張良解套 項羽無知、范增懊惱 6--8 鴻門宴

10 人物對比 雄主 謀臣 武將 內奸 項羽、劉邦 范增、張良 項莊、樊噲 項伯;曹無傷 6--8 鴻門宴

11 個性分析 項羽、范增、項伯 劉邦、張良、樊噲 6--8 鴻門宴 項羽以勇自恃、以義自許、憨厚爆烈、自大自是
范增陰險、樊噲英勇,斗酒生肉照吃,霸王英雄照罵 劉邦對謀臣言聽計從 6--8 鴻門宴

12 成敗探究 試探劉邦所以成、項羽所以敗的原因 你相信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嗎? 6--8 鴻門宴

13 事蹟補充 劉邦、項羽、張良、樊噲 烏江是也 6--8 鴻門宴

14 事蹟補充 楚王廟 劉邦、項羽、張良、樊噲 6--8 鴻門宴

15 史記 體例 名稱 1 2 本 紀 , 1 0 表 , 8 書 , 3 0 世 家 7 0 列 傳 紀 傳 體 通 史 《 太 史 公 書 》
《 太 史 公 》 《 太 史 公 記 》 《 太 史 記 》 《 史 記 》 , <<《 史 記 》 的 體 例 與 內 容 >> 《 史 記 》 全 書 有 1 2 本 紀 , 1 0 表 , 8 書 , 3 0 世 家 , 7 0 列 傳 , 共 篇 , 5 0 多 萬 字 ; 記 事 從 傳 說 人 物 黃 帝 到 司 遷 生 活 的 當 代 漢 武 帝 時 期 , 是 一 部 縱 貫 古 今 、 橫 羅 萬 象 、 組 織 嚴 密 、 內 容 豐 富 的 紀 傳 體 通 史 。 《 史 記 》 這 部 書 , 一 開 始 並 不 叫 這 個 名 字 , 司 馬 遷 稱 它 為 《 太 史 公 書 》 , 此 後 的 兩 漢 學 者 又 有 稱 為 《 太 史 公 》 、 《 太 史 公 記 》 、 《 太 史 記 》 的 。 到 東 漢 末 年 , 才 稱 為 《 史 記 》 , 大 概 是 《 太 史 公 記 》 、 《 太 史 記 》 的 簡 稱 。 司 馬 遷 寫 作 《 史 記 》 , 吸 收 融 匯 先 秦 史 書 的 編 纂 方 法 , 把 全 書 分 為 本 紀 、 表 、 書 、 世 家 、 列 傳 五 個 部 分 。 本 紀 , 寫 天 子 及 主 宰 時 勢 的 人 , 採 用 編 年 記 事 的 形 式 , 按 照 朝 代 和 年 代 順 序 記 載 從 黃 帝 到 漢 武 帝 歷 代 王 朝 的 興 衰 及 一 些 重 大 的 歷 史 事 件 。 表 , 分 世 表 、 年 表 、 月 表 三 種 形 式 , 將 複 雜 的 史 事 , 用 表 格 的 形 式 , 提 綱 挈 領 , 排 比 列 舉 , 可 以 說 是 一 種 大 事 記 。 書 , 相 當 於 各 種 專 題 史 , 記 述 社 會 政 治 、 經 濟 、 禮 樂 、 天 文 曆 法 、 水 利 等 方 面 的 制 度 與 情 況 。 世 家 , 寫 諸 侯 , 也 採 用 編 年 記 事 形 式 , 記 載 自 周 代 以 來 封 爵 建 國 而 傳 世 的 諸 侯 國 情 況 。 列 傳 , 是 記 載 公 卿 將 相 和 社 會 各 階 層 代 表 人 物 的 人 物 傳 記 , 有 少 數 篇 章 記 載 中 國 少 數 民 族 以 及 與 中 國 有 交 往 的 國 家 的 歷 史 。 上 述 五 個 部 分 中 , 本 紀 、 世 家 、 列 傳 基 本 上 都 是 以 人 物 為 中 心 來 記 載 歷 史 的 人 物 傳 記 , 它 們 的 篇 幅 佔 全 書 的 百 分 之 八 十 六 , 是 全 書 的 主 要 部 分 。 《 史 記 》 這 種 以 紀 傳 ( 包 括 世 家 ) 為 主 , 各 個 部 分 互 相 配 合 的 史 書 體 例 , 叫 做 紀 傳 體 。 從 歷 史 發 展 的 角 度 看 , 紀 傳 體 以 記 天 子 的 本 紀 為 中 心 記 載 歷 史 , 有 利 於 天 子 一 尊 地 位 的 鞏 固 和 加 強 , 適 應 了 中 央 集 權 的 政 治 體 制 的 需 要 。 6--8 鴻門宴

16 史記的內容: 本紀12卷 是全書的綱領。值得注意的是,項羽及呂后都列入本紀。司馬遷尊重歷史事實,不以成敗論英雄。 6--8 鴻門宴

17 表的形式源於周譜,是用表格譜列歷史大事,使歷史發展的脈絡更為明晰。 書8卷
表10卷 表的形式源於周譜,是用表格譜列歷史大事,使歷史發展的脈絡更為明晰。 書8卷 書是很重要的部分,對經濟、文化以及典章制度作專門論述。平準書專記經濟史,是司馬遷首創。 6--8 鴻門宴

18 其中有一半以上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興衰存亡的歷史。可以說是一種「國別史」。尤其可貴的是,司馬遷將陳涉列入世家,給予陳涉很高的評價。
世家30卷 其中有一半以上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興衰存亡的歷史。可以說是一種「國別史」。尤其可貴的是,司馬遷將陳涉列入世家,給予陳涉很高的評價。 6--8 鴻門宴

19 列傳也為司馬遷所首創,其中絕大多數是人物傳。如商鞅、蘇秦、張儀、呂不韋、李斯、韓信、賈誼、孟子、荀子、屈原等,都經司馬遷的記載,展示
列傳70卷 列傳也為司馬遷所首創,其中絕大多數是人物傳。如商鞅、蘇秦、張儀、呂不韋、李斯、韓信、賈誼、孟子、荀子、屈原等,都經司馬遷的記載,展示 各自的活動對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 6--8 鴻門宴

20 史記的文學成就: 宋代鄭樵說:「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捨其書。」 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8 鴻門宴

21 1.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和無畏的批判精神 他批判許多昏君,對於社會上有貢獻的人物,固然給予高度評價;對出身微賤的下層人物也同樣重視,如伯夷、孔子、荊軻、陳涉、項羽這些身份不同、事業各異的人物,作者都使他們在歷史舞台上放出不滅的光輝。 6--8 鴻門宴

22 2.用不同的筆調刻劃不同的人物性格 同為貴族出身的四公子,各有各的性格;同為刺客,各有各的面貌;同為賢相,管仲、晏嬰的形象有別;這就是司馬遷在描寫人物上的才能和成就。 6--8 鴻門宴

23 3.選取具體的事件表現人物的性格 如項羽本紀,他選取項羽一生三件大事件詳細描寫:『鉅鹿之戰』、『鴻門宴』、『垓下之圍』。 6--8 鴻門宴

24 4.善於運用對話表現人和性格 劉邦和項羽都曾見過秦始皇出遊,但對話卻各殊,可說是「連人帶話一齊來」。 6--8 鴻門宴

25 5.詞彙豐富精練,變化多采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動的形象性。同時還具有規範化、通俗化的特徵。 6--8 鴻門宴

26 6.善於汲取民間語彙、歌謠 如李將軍列傳引用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表彰李廣的「木訥少言」,受人尊敬。 6--8 鴻門宴

27 忍辱發憤著史的司馬遷 司馬談\家業 封禪\著史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 李陵\宮刑 6--8 鴻門宴 < 第 一 節 >
司 馬 遷 與 《 史 記 》 << 司 馬 遷 的 身 世 與 《 史 記 》 的 寫 作 >> 《 史 記 》 , 是 西 漢 司 馬 遷 撰 寫 的 一 部 紀 傳 體 通 史 。 司 馬 遷 , 字 子 長 , 西 漢 左 馮 翊 夏 陽 ( 又 名 龍 門 , 今 陝 西 省 韓 城 縣 ) 人 。 他 的 生 年 , 一 種 說 法 是 公 元 前 年 , 一 種 說 法 是 公 元 前 年 。 他 的 卒 年 , 大 約 在 公 元 前 9 0 年 前 後 , 此 時 是 漢 武 帝 的 末 期 。 司 馬 遷 的 父 親 司 馬 談 , 在 漢 武 帝 初 年 任 太 史 令 , 掌 管 天 文 、 星 曆 與 占 卜 祭 祀 方 面 的 事 情 , 同 時 兼 管 國 家 的 文 獻 圖 書 , 記 載 朝 廷 大 事 。 司 馬 遷 從 小 受 到 父 親 的 影 響 , 接 受 了 很 好 的 家 庭 教 育 , 1 0 歲 就 能 誦 讀 古 文 。 後 來 曾 經 向 當 時 的 儒 學 大 師 董 仲 舒 學 習 , 又 曾 向 孔 安 國 學 習 。 2 0 歲 時 , 司 馬 遷 走 出 家 門 , 在 全 國 周 游 考 察 , 他 從 關 中 出 發 , 向 南 渡 過 長 江 , 到 達 今 天 的 湖 南 省 , 泛 舟 於 沅 水 、 湘 江 之 上 , 考 察 汨 羅 江 屈 原 自 沉 的 地 方 ; 登 九 疑 山 , 考 察 有 關 舜 的 遺 蹟 。 向 東 到 達 廬 山 , 考 察 傳 說 中 夏 禹 疏 導 九 江 的 情 況 。 繼 續 東 行 , 到 達 長 江 下 游 的 江 南 地 區 , 登 會 稽 山 , 考 察 禹 穴 ; 上 姑 蘇 山 , 登 姑 蘇 台 ; 游 吳 , 考 察 戰 國 春 申 君 故 城 的 遺 址 。 北 渡 長 江 , 到 達 韓 信 的 家 鄉 淮 陰 縣 , 然 後 , 在 淮 、 泗 、 濟 、 漯 四 河 流 域 考 察 水 利 情 況 。 再 北 行 , 到 今 天 山 東 省 , 在 原 齊 、 魯 二 國 的 大 都 市 與 當 地 學 者 討 論 學 術 問 題 , 在 鄒 縣 參 加 鄉 射 的 禮 儀 活 動 , 在 曲 阜 參 觀 孔 子 廟 堂 車 服 禮 器 和 儒 生 演 習 禮 儀 的 情 況 ; 在 今 天 山 東 、 江 蘇 二 省 交 界 地 區 , 到 薛 詢 訪 孟 嘗 君 的 舊 聞 軼 事 , 到 豐 沛 、 彭 城 考 察 劉 邦 、 項 羽 等 的 歷 史 遺 蹟 。 由 此 西 行 , 過 今 天 河 南 省 , 考 察 魏 國 都 城 大 梁 舊 址 , 然 後 回 到 關 中 。 通 過 全 國 周 游 以 及 後 來 做 官 後 為 執 行 公 務 出 行 各 地 , 司 馬 遷 開 擴 了 眼 界 , 豐 富 了 知 識 , 對 祖 國 河 山 的 雄 偉 壯 麗 有 了 親 身 感 受 , 許 多 歷 史 勝 地 都 親 臨 其 境 , 獲 得 了 大 量 歷 史 的 和 現 實 的 資 料 , 為 他 以 後 撰 寫 《 史 記 》 做 了 重 要 準 備 。 司 馬 遷 剛 開 始 在 朝 廷 任 職 , 只 作 了 皇 帝 身 邊 的 一 個 侍 從 小 官 , 曾 受 漢 武 帝 之 命 到 西 南 地 區 視 察 。 公 元 前 年 , 他 的 父 親 司 馬 談 隨 漢 武 帝 去 泰 山 封 禪 , 病 倒 在 途 中 。 臨 死 前 司 馬 遷 趕 到 , 司 馬 談 流 著 淚 向 兒 子 交 代 後 事 , 希 望 司 馬 遷 能 繼 承 他 的 遺 志 , 撰 寫 一 部 宏 大 的 史 書 。 三 年 後 , 司 馬 遷 當 上 太 史 令 , 除 了 幫 助 漢 王 朝 改 定 曆 法 外 , 開 始 了 《 史 記 》 的 寫 作 準 備 。 公 元 前 年 , 新 曆 完 成 , 便 開 始 動 筆 寫 作 《 史 記 》 。 公 元 前 9 8 年 , 司 馬 遷 因 為 “ 李 陵 事 件 ” 而 被 下 獄 。 李 陵 , 是 西 漢 名 將 李 廣 的 孫 子 , 公 元 前 9 9 年 秋 天 , 他 在 與 匈 奴 作 戰 時 因 寡 不 敵 眾 而 投 降 匈 奴 。 司 馬 遷 為 李 陵 說 了 一 些 辯 解 的 話 , 結 果 被 漢 武 帝 治 罪 , 被 處 以 殘 酷 的 腐 刑 。 這 時 , 撰 寫 部 宏 偉 歷 史 巨 著 的 信 念 , 是 司 馬 遷 忍 受 屈 辱 、 繼 續 活 下 去 的 精 神 支 柱 。 出 獄 後 , 司 馬 遷 作 了 中 書 令 , 全 力 傾 注 在 《 史 記 》 的 寫 作 上 , 直 到 公 元 前 9 3 年 前 後 基 本 完 成 。 6--8 鴻門宴

28 司馬遷 實錄史學 批判史學 文學史學 心理、小說、性格 長得抱歉,真是抱歉 6--8 鴻門宴
<< 司 馬 遷 在 史 學 與 文 學 上 的 成 就 >> 先 秦 時 期 , 史 書 以 編 年 體 為 主 , 也 出 現 了 其 他 一 些 史 書 編 纂 方 法 。 《 史 記 》 首 創 紀 傳 體 的 史 書 體 裁 , 以 本 紀 、 表 、 書 、 世 家 、 列 傳 五 體 配 合 , 是 吸 收 了 先 秦 史 書 的 編 纂 方 法 加 以 綜 合 熔 鑄 而 創 製 出 來 的 。 《 史 記 》 是 中 國 古 代 史 學 走 上 成 熟 發 展 道 路 的 奠 基 之 作 。 《 史 記 》 是 一 部 通 史 , 記 事 從 黃 帝 到 漢 武 帝 , 上 下 3 , 年 , 其 中 漢 代 歷 史 從 漢 高 祖 到 漢 武 帝 , 僅 百 年 左 右 , 但 內 容 卻 佔 了 全 書 的 二 分 之 一 。 這 種 略 古 詳 今 的 通 史 剪 裁 方 法 , 對 後 世 有 很 大 影 響 。 司 馬 遷 寫 作 《 史 記 》 , 利 用 了 豐 富 的 材 料 , 大 致 說 來 , 包 括 以 下 五 個 方 面 : 一 是 圖 書 文 獻 , 二 是 檔 案 材 料 , 三 是 他 的 父 親 司 馬 談 搜 集 、 編 次 的 材 料 , 四 是 他 游 歷 考 察 各 地 搜 集 來 的 材 料 , 五 是 他 自 己 耳 聞 目 睹 及 親 身 經 歷 的 當 代 史 事 。 司 馬 遷 具 有 求 實 的 治 史 態 度 , 對 搜 集 來 的 材 料 , 總 是 以 審 慎 的 態 度 對 待 , 力 求 去 偽 存 真 , 採 用 真 實 的 材 料 , 寫 出 能 夠 如 實 反 映 歷 史 本 來 面 目 的 信 史 。 所 以 , 他 寫 的 《 史 記 》 被 人 們 讚 譽 為 “ 實 錄 ” 。 司 馬 遷 還 具 有 嚴 肅 的 批 判 精 神 , 尤 其 是 他 對 當 代 史 所 持 的 批 判 精 神 , 對 社 會 陰 暗 面 的 揭 露 , 都 不 失 中 國 古 代 良 史 的 傳 統 。 例 如 , 對 漢 高 祖 劉 邦 的 流 氓 無 賴 、 貪 好 酒 色 , 呂 后 的 殘 忍 , 武 帝 的 迷 信 方 術 、 生 活 奢 靡 以 及 酷 吏 橫 行 、 刑 法 殘 酷 、 權 貴 驕 縱 等 , 都 有 大 膽 的 真 實 描 述 。 司 馬 遷 又 是 一 位 了 不 起 的 文 學 家 , 《 史 記 》 在 文 學 上 也 取 得 了 很 多 方 面 的 成 就 。 《 史 記 》 記 述 人 物 , 開 頭 點 明 主 人 公 的 姓 名 籍 貫 , 然 後 記 其 家 世 , 繼 而 描 述 其 生 平 事 跡 及 子 孫 或 家 族 興 衰 , 篇 末 發 表 簡 短 評 論 。 這 種 整 篇 結 構 的 統 籌 佈 局 , 保 證 了 所 寫 人 物 的 完 整 性 , 成 為 後 世 傳 記 文 學 篇 章 結 構 的 基 本 格 局 , 創 立 了 傳 記 體 文 學 體 裁 。 《 史 記 》 寫 人 , 不 是 採 用 流 水 賬 形 式 記 述 與 主 人 公 有 關 的 所 有 事 情 , 而 是 通 過 剪 裁 取 捨 , 選 寫 突 出 事 例 , 表 現 人 物 的 突 出 方 面 。 例 如 項 羽 從 興 兵 反 秦 到 烏 江 自 刎 , 前 後 八 年 , 身 經 7 0 餘 戰 。 而 《 項 羽 本 紀 》 只 重 點 寫 了 鉅 鹿 之 戰 、 鴻 門 宴 、 垓 下 之 戰 三 個 突 出 事 件 , 著 意 表 現 項 羽 的 蓋 世 英 姿 、 勇 武 雄 威 以 及 他 的 悲 劇 性 結 局 。 司 馬 遷 非 常 善 於 通 過 細 節 描 寫 刻 劃 人 物 形 像 。 如 《 廉 頗 藺 相 如 列 傳 》 對 藺 相 如 的 描 寫 就 非 常 出 色 。 在 秦 國 的 朝 廷 上 , 相 如 為 了 完 璧 歸 趙 , “ 持 璧 卻 立 , 倚 柱 , 怒 髮 上 衝 冠 ” , 又 “ 持 其 璧 睨 柱 , 欲 以 擊 柱 ” , 且 說 “ 大 王 必 欲 急 臣 , 臣 頭 今 與 璧 俱 碎 於 柱 矣 ” , 表 現 了 誓 與 國 寶 和 氏 璧 共 存 亡 的 決 心 。 在 澠 池 , 秦 、 趙 兩 國 國 君 相 會 , 二 國 國 君 本 應 地 位 平 等 , 秦 王 卻 要 趙 王 為 他 鼓 瑟 。 於 是 相 如 也 要 求 秦 王 為 趙 王 擊 缶 。 秦 王 不 答 應 。 “ 相 如 曰 : ‘ 五 步 之 內 , 相 如 請 得 以 頸 血 濺 大 王 矣 ! ’ 左 右 欲 刃 相 如 , 相 如 張 目 叱 之 , 左 右 皆 靡 。 於 是 秦 王 不 懌 , 為 一 擊 缶 。 ” 這 段 描 寫 , 生 動 地 表 現 了 藺 相 如 臨 危 不 懼 、 不 畏 強 暴 、 為 維 護 國 家 尊 嚴 而 勇 於 獻 身 的 精 神 。 司 馬 遷 還 很 注 意 描 繪 人 物 的 心 理 活 動 。 如 《 蕭 相 國 世 家 》 寫 蕭 何 釋 疑 避 禍 的 三 件 事 就 很 典 型 。 第 一 件 事 , 楚 漢 相 爭 時 , 蕭 何 任 漢 丞 相 , 鎮 守 關 中 , 為 前 線 輸 送 糧 草 , 補 充 兵 員 。 劉 邦 幾 次 派 人 到 關 中 慰 勞 蕭 何 。 有 人 說 這 是 劉 邦 對 蕭 何 起 了 疑 心 。 蕭 何 便 把 宗 族 子 弟 派 往 前 線 參 戰 , 於 是 “ 漢 王 大 悅 ” 。 第 二 件 事 , 劉 邦 在 外 平 息 陳 豨 叛 亂 , 聽 說 韓 信 因 謀 反 被 殺 , 就 派 人 到 朝 廷 為 蕭 何 增 加 封 地 , 建 置 衛 隊 。 有 人 說 這 是 劉 邦 對 蕭 何 起 了 疑 心 , 蕭 何 便 辭 讓 封 地 , 而 且 拿 出 個 人 的 財 資 以 供 軍 需 , “ 高 帝 乃 大 喜 ” 。 第 三 件 事 , 劉 邦 在 外 平 息 黥 布 叛 亂 , 幾 次 派 人 到 京 城 長 安 問 蕭 何 的 情 況 。 有 人 指 出 這 是 因 為 蕭 何 入 關 中 , 得 百 姓 心 , 劉 邦 害 怕 他 控 制 了 關 中 。 蕭 何 便 大 量 置 買 土 地 , 借 貸 剝 削 百 姓 , 造 成 百 姓 對 自 己 不 滿 , “ 上 乃 大 悅 ” 。 以 上 三 件 事 , 司 馬 遷 採 用 了 同 樣 的 描 寫 方 法 , 先 寫 劉 邦 的 行 動 , 然 後 破 釋 劉 邦 這 樣 做 的 心 理 活 動 , 再 寫 蕭 何 採 用 使 劉 邦 解 除 疑 心 的 措 施 , 最 後 寫 劉 邦 大 喜 、 大 悅 。 這 三 件 事 , 如 果 作 者 只 是 記 其 事 實 , 不 破 釋 劉 邦 的 心 理 活 動 , 後 人 讀 之 , 反 會 感 到 劉 邦 對 功 臣 的 信 任 與 親 寵 ; 作 者 將 劉 邦 的 心 理 活 動 挖 掘 出 來 以 後 , 就 把 劉 邦 的 真 實 嘴 臉 暴 露 在 光 天 化 日 之 下 , 原 來 是 一 位 多 疑 詭 詐 之 君 ! 司 馬 遷 善 於 運 用 符 合 人 物 身 份 的 語 言 刻 劃 人 物 , 語 言 的 個 性 化 特 點 非 常 突 出 。 如 寫 反 秦 鬥 爭 的 三 位 領 導 人 物 陳 涉 、 項 羽 、 劉 邦 。 陳 涉 揭 竿 而 起 進 行 反 秦 鬥 爭 時 說 : “ 王 侯 將 相 寧 有 種 乎 ! ” 項 羽 在 會 稽 看 到 秦 始 皇 時 說 : “ 彼 可 取 而 代 也 ! ” 劉 邦 在 咸 陽 看 到 秦 始 皇 時 說 , “ 嗟 乎 ! 大 丈 夫 當 如 此 也 ! ” 這 聲 音 , 是 時 代 的 呼 聲 , 自 當 發 自 這 三 位 歷 史 人 物 之 口 。 又 如 縱 橫 家 是 憑 著 三 寸 不 爛 之 舌 游 說 諸 侯 混 飯 吃 的 , 張 儀 在 楚 國 游 說 受 辱 後 , 問 其 妻 “ 視 吾 舌 尚 在 不 ? ” 妻 說 : “ 舌 在 也 ” , 他 說 “ 足 矣 ” , 只 要 有 舌 頭 就 足 夠 了 。 商 人 呂 不 韋 感 到 在 趙 國 作 質 子 的 秦 國 子 楚 有 利 用 價 值 , 便 說 “ 此 奇 貨 可 居 ” , 掌 握 了 難 得 的 奇 特 貨 物 就 可 以 賺 大 錢 。 司 馬 遷 還 常 運 用 典 型 詞 語 描 述 情 節 的 演 進 與 發 展 , 如 《 高 祖 本 紀 》 寫 劉 邦 攻 入 關 中 的 情 景 : 劉 邦 攻 破 武 關 後 , “ 秦 人 喜 ” ; 劉 邦 進 入 關 中 , 與 父 老 約 法 三 章 , “ 秦 人 大 喜 ” ; 劉 邦 不 接 受 老 百 姓 犒 勞 軍 隊 的 物 品 , “ 秦 人 又 益 喜 ” 。 隨 著 劉 邦 在 關 中 的 進 展 , 作 者 用 “ 喜 ” 、 “ 大 喜 ” 、 “ 益 喜 ” 表 現 了 秦 人 對 劉 邦 的 擁 護 態 度 日 漸 加 深 。 寫 項 羽 進 入 關 中 , “ 屠 燒 咸 陽 秦 宮 室 , 所 過 無 不 殘 破 ” 後 , “ 秦 人 大 失 望 , 然 恐 , 不 敢 不 服 耳 ” 。 一 個 “ 大 ” 字 寫 出 老 百 姓 對 項 羽 完 全 失 去 信 任 與 希 望 , “ 恐 ” 與 “ 不 敢 ” 寫 出 項 羽 僅 憑 威 勢 脅 迫 老 百 姓 屈 從 。 僅 僅 幾 個 關 鍵 詞 語 , 把 人 心 向 背 極 其 清 楚 地 反 映 了 出 來 。 <<《 史 記 》 的 思 想 傾 向 >> 作 者 的 思 想 傾 向 , 體 現 在 著 作 的 字  行 間 。 司 馬 遷 不 完 全 信 從 孔 子 的 儒 家 說 教 , 為 一 些 被 世 俗 瞧 不 起 的 小 人 物 立 傳 , 宣 揚 追 求 物 質 財 富 為 人 的 本 性 , 為 秦 末 的 反 秦 鬥 爭 唱 讚 歌 , 都 表 現 了 司 馬 遷 進 步 的 思 想 傾 向 。 在 政 治 上 , 司 馬 遷 主 張 國 家 統 一 , 反 對 分 裂 ; 主 張 任 賢 施 仁 , 反 對 酷 吏 暴 政 。 國 家 的 統 一 , 靠 什 麼 維 繫 ? 中 國 上 古 時 期 , 實 行 宗 法 統 治 , 依 靠 宗 法 制 度 維 繫 與 鞏 固 政 權 。 司 馬 遷 借 鑒 歷 史 經 驗 , 在 撰 寫 上 古 史 時 , 經 過 對 先 秦 學 者 所 描 述 的 上 古 傳 說 歷 史 進 行 清 理 , 編 織 了 一 個 以 黃 帝 為 始 祖 的 龐 大 的 宗 族 體 系 , 堯 、 舜 及 夏 、 商 、 周 、 秦 四 代 帝 王 都 是 這 同 一 宗 族 的 成 員 。 華 夏 大 地 的 所 有 人 群 同 祖 一 源 , 都 是 黃 帝 的 子 孫 。 這 成 為 維 繫 國 家 統 一 的 一 條 紐 帶 , 至 今 仍 是 加 強 中 華 民 族 凝 聚 力 的 一 個 蘊 涵 深 邃 而 堅 不 可 摧 的 文 化 意 識 保 壘 。 西 漢 是 繼 秦 之 後 建 立 的 一 個 統 一 的 中 央 集 權 國 家 。 治 理 這 樣 的 國 家 , 用 什 麼 作 為 主 導 的 統 治 思 想 呢 ? 司 馬 遷 根 據 周 行 分 封 、 秦 施 暴 政 的 歷 史 經 驗 及 西 漢 百 年 左 右 的 統 治 實 踐 , 綜 合 考 察 了 諸 家 思 想 的 長 短 得 失 , 融 合 諸 家 之 長 , 擯 棄 其 短 , 形 成 自 己 以 儒 為 主 、 兼 取 各 家 , 德 法 兼 用 、 簡 政 輕 刑 的 政 治 思 想 。 這 種 政 治 思 想 , 與 漢 朝 統 治 者 所 說 的 “ 霸 王 道 雜 之 ” 的 統 治 思 想 正 相 吻 合 。 在 哲 學 問 題 上 , 一 個 重 要 方 面 就 是 對 天 人 關 係 的 認 識 。 司 馬 遷 的 認 識 論 , 有 承 認 天 人 感 應 、 天 命 支 配 人 事 的 一 面 。 如 《 天 官 書 》 歷 述 秦 漢 時 期 天 人 感 應 的 事 例 , 最 後 還 概 括 地 指 出 , 人 間 發 生 的 事 , “ 未 有 不 ” 先 由 天 象 將 天 意 顯 示 出 來 , 接 著 人 間 就 相 應 發 生 反 映 天 意 的 事 件 。 在 這 裡 , 司 馬 遷 完 全 陷 入 了 天 人 感 應 、 天 命 支 配 人 事 的 圈 子  。 但 是 , 司 馬 遷 的 認 識 論 , 還 有 懷 疑 天 命 , 以 至 不 相 信 天 命 的 一 面 。 如 《 天 官 書 》 : “ 幽 厲 以 往 , 尚 矣 。 所 見 天 變 , 皆 國 殊 窟 穴 , 家 占 物 怪 , 以 合 時 應 , 其 文 圖 籍 禨 祥 不 法 。 是 以 孔 子 論 ‘ 六 經 ’ , 紀 異 而 說 不 書 。 ” 這  說 , 占 卜 吉 凶 之 書 不 可 取 法 , 所 以 孔 子 編 次 “ 六 經 ” 的 時 候 , 只 記 載 了 異 常 的 自 然 現 象 , 那 些 占 驗 天 人 感 應 的 解 說 都 棄 而 不 載 。 這 表 明 , 司 馬 遷 對 天 人 感 應 之 說 並 非 堅 信 不 疑 。 而 在 《 伯 夷 列 傳 》 中 , 司 馬 遷 用 歷 史 事 實 對 天 命 說 提 出 質 疑 , 明 確 表 示 了 否 定 天 命 的 思 想 觀 點 。 <<《 史 記 》 對 後 世 的 影 響 >> 《 史 記 》 對 後 世 的 影 響 巨 大 而 廣 泛 , 主 要 在 史 學 和 文 學 兩 個 方 面 。 在 史 學 方 面 , 《 史 記 》 創 立 了 紀 傳 體 史 書 體 裁 。 這 種 體 裁 以 帝 王 為 中 心 記 載 歷 史 , 適 應 了 封 建 社 會 中 央 集 權 的 政 治 需 要 , 有 利 於 君 主 獨 尊 地 位 的 鞏 固 與 加 強 , 同 時 各 體 配 合 , 可 以 容 納 豐 富 的 內 容 , 反 映 社 會 的 各 個 方 面 。 所 以 , 創 始 之 後 , 為 歷 代 統 治 階 級 所 推 崇 , 成 為 後 世 史 家 修 撰 官 定 “ 正 史 ” 的 唯 一 模 式 , 中 國 古 代 2 4 部 “ 正 史 ” 全 部 用 紀 傳 體 撰 寫 , 《 史 記 》 冠 “ 二 十 四 史 ” 之 首 , 是 中 國 史 學 史 上 一 部 劃 時 代 的 歷 史 著 作 。 司 馬 遷 寫 史 的 求 實 態 度 和 批 判 精 神 , 也 都 成 為 後 世 歷 史 學 家 的 楷 模 。 在 文 學 方 面 , 《 史 記 》 創 立 了 傳 記 體 文 學 體 裁 。 這 種 體 裁 以 人 物 為 中 心 組 織 篇 章 結 構 , 並 運 用 多 種 表 現 手 法 和 純 熟 的 語 言 記 述 故 事 情 節 , 刻 劃 人 物 形 象 , 這 些 都 成 為 後 世 文 學 家 寫 作 傳 記 文 學 作 品 效 法 的 榜 樣 。 此 外 , 它 對 後 世 小 說 、 散 文 、 戲 曲 等 多 種 文 學 體 裁 作 品 的 創 作 與 發 展 , 也 都 產 生 了 積 極 影 響 。 魯 迅 在 《 漢 文 學 史 綱 要 》 中 稱 讚 《 史 記 》 是 “ 史 家 之 絕 唱 , 無 韻 之 《 離 騷 》 ” , 對 《 史 記 》 在 史 學 和 文 學 兩 個 方 面 的 成 就 做 了 極 好 的 概 括 。 6--8 鴻門宴

29 史官世家 一般人往往以顯赫的家世炫耀於人,而司馬遷以史官的世家為榮。一生中影響他最大的是父親司馬談,曾做漢武帝的太史令,「太史令」也就是史官之長。司馬遷向古文大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向今文大師董仲舒學公羊春秋。 6--8 鴻門宴

30 壯遊大江南北 司馬遷二十歲時,為「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在父親的支持下,開始漫遊大江南北。這些遊歷,給他帶來兩種好處:一是有機會廣泛接觸下層庶民,考察風土民情,明瞭人民生活狀況;二是訪問父老耆舊,採集傳說逸聞,考證歷史遺跡,累積豐富的史料。史記之所以傳世,司馬遷之所以不朽,最重要的一點,是他不僅「讀萬卷書」,同時還「行萬里路」,以消化、印證、考據典籍上的資料,培養了他開闊的胸襟、深遠的見識和豪邁的氣勢。 6--8 鴻門宴

31 繼承父命修史 司馬談臨死前將未竟的事業交付司馬遷,司馬遷也向父親立下完成史記的誓言。經過苦心的研究,他摸索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編寫歷史方法─「紀傳體」,融合表、書、世家,將五種史書體例匯集一書,使之互相配合、補充,各盡其用。「二十五史」均沿用此方法與體例。 6--8 鴻門宴

32 李陵之禍 任太史令後的第七年,發生李陵事件,司馬遷瑯璫入獄,遇凶殘之酷吏杜周,將司馬遷定了死罪。司馬遷要想免死,只有接受腐刑〈宮刑〉。
司馬遷的兒子,傳說因為司馬遷受「腐刑」後,常有怨言,所以漢朝就不再任用他的子孫作史官。他有一個女兒,嫁給楊敞,楊敞官任大司農。她的小兒子楊惲─司馬遷的外孫,史記就是由他宣傳出來的。 6--8 鴻門宴

33 項羽與劉邦 -「獅子」與「狐狸」的戰爭 6--8 鴻門宴

34 一、超級比一比: 比較〈項羽本紀〉與〈高祖本紀〉中兩位男主角的出場……
項羽 劉邦 出身 項氏世世為楚將 沛豐邑中陽里人, 後為泗水亭長 體貌 身長八尺餘, 力能扛鼎 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年齡 約24歲 約50歲 性格 1志向遠大 2性急不耐 2好酒色 3仁愛喜施,心胸豁達 6--8 鴻門宴

35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一:戰勝入城時 項羽-入咸陽城後,屠殺軍民、焚燒宮 室、俘虜婦女,有人建議可以建 都關中,下場卻是……
 項羽-入咸陽城後,屠殺軍民、焚燒宮   室、俘虜婦女,有人建議可以建   都關中,下場卻是……  劉邦-入秦皇宮殿,見美女寶物,本打   算好好享用…… 6--8 鴻門宴

36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二:鴻門宴上 項羽-恃才自負,不能當機立斷 劉邦-自知打不過,忍辱先稱臣!態度 卑下,最後還趁亂尿遁……
 項羽-恃才自負,不能當機立斷  劉邦-自知打不過,忍辱先稱臣!態度   卑下,最後還趁亂尿遁…… 6--8 鴻門宴

37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三:肉羮湯事件 項羽-項羽俘虜劉邦的父親,放在俎上, 「不投降,就煮了他!」
 項羽-項羽俘虜劉邦的父親,放在俎上,   「不投降,就煮了他!」  劉邦-「我們倆曾在楚懷王面前相約為   兄弟,所以……」 6--8 鴻門宴

38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四:單挑事件 項羽-楚漢相持不下,項王:「我願單 獨與你挑戰,一決勝負!」
 項羽-楚漢相持不下,項王:「我願單   獨與你挑戰,一決勝負!」  劉邦-漢王:「歹勢啦!我這個人啊,   寧肯鬥智,不願鬥力。」 6--8 鴻門宴

39 二、楚漢相爭決勝點-「忍」功 事件五:逃難時 項羽-兵敗退烏江西岸,自言:「無顏 見江東父老」後,自刎而死……
 項羽-兵敗退烏江西岸,自言:「無顏   見江東父老」後,自刎而死……  劉邦-設想一下,如果是劉邦被逼到烏   江岸,他會怎麼做? 6--8 鴻門宴

40 三、「忍」功誰一流? Q:面對多疑的高祖,張良如何能夠善終?韓信最後死於非命,張良卻可以全身而退?〈回憶一下留侯論中所言〉
A:留侯果然是有練過的!他的縱橫政壇的「袐笈」就是…… 原因一:不曾帶兵,未掌軍權 原因二:不居功自大,晚年刻意淡出政治 6--8 鴻門宴

41 課文大意 6--8 鴻門宴

42 第一段: 敘述劉邦破咸陽,據關中,引起項王陣營的不安。 6--8 鴻門宴

43 第一段重要形音義 1.阬秦卒 2.旦日饗士卒 3.黥刑 6--8 鴻門宴

44 軍:駐紮,轉品。名詞轉動詞。 急擊勿失:趕快攻擊,不要失去機會。 6--8 鴻門宴

45 賞析:本文按時間先後發展,共分為「宴前」(一、二段)、「宴時」(三段)、「宴後」(四段)三部分。
敘述場景:項營。項羽具備優越的條件:兵力上眾寡懸殊;人事上,外有曹無傷通風報信,掌握劉邦軍事機密,內有謀士范增,可助其謀劃征戰;雙方距離接近。 稱帝稱王的意圖使他「必」擊,有利時機促他「急」擊,形成了滿弓待發之勢,大有發必破劉的把握。 6--8 鴻門宴

46 第二段: 劉邦藉項伯力量遊說項王,化解項王殺機。 6--8 鴻門宴

47 第二段重要形音義 1.鯫生: 2.距關 3.孰與君少長 4.籍吏民 5.奉卮酒為受 6--8 鴻門宴

48 具告以事:倒裝,乃「以事具告之」的省略。 無從俱死:不要隨劉邦一起死。
素善:一向友好。 馳「之」:往 具告以事:倒裝,乃「以事具告之」的省略。 無從俱死:不要隨劉邦一起死。 誰「為」大王「為」此計:上「為」,音ㄨㄟˋ,替。下「為」音ㄨㄟˊ,謀劃。 秦地可盡王:可以占有整個關中而稱王。 且為之奈何:且,助詞,與前相比,多一且字,表示沛公驚恐的情緒,已稍微冷靜下來。 6--8 鴻門宴

49 備他盜之「出入」:僅「入」意,偏義複詞。
請往謂項伯:請讓我往謂項伯 幸:(1)希望。如:計之詳矣,幸無疑焉。   (2)天子之所至。如:隋煬帝之幸江都   也。   (3)僥倖。如: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幸」來告良:(2)義。 吾得「兄」事之:以兄禮事之,兄,副詞。 約為婚姻:相約成為親家。 備他盜之「出入」:僅「入」意,偏義複詞。 6--8 鴻門宴

50 謝:道歉。 「因」言曰:接著。 不如「因」善遇之:因此。 6--8 鴻門宴

51 賞析:本段場景從項營過渡到劉營。 劉邦深知士卒不足以當項王,始而「大驚」,繼而「默然」,不由連呼「為之奈何?」劉邦的岌岌可危與項羽的咄咄逼人,兩相對照,劉敗項勝已成定局。但是劉邦採納張良的計策,利用項伯的關係,針對項羽的要害,以假意屈從迎合項羽沽名釣譽的心意。他對項伯不僅「兄事之」,還「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且偽稱甘願臣服項羽。結果項伯入其圈套,一方面替劉邦著想,囑他「蚤自來謝項王」,一方面用「擊之不義」的話勸項羽,使項羽於該擊之時不擊,坐失良機,此為一誤。 6--8 鴻門宴

52 第三段: 藉項莊舞劍、項伯向敵、樊噲護主,生動描述一場危機四伏的宴會。 6--8 鴻門宴

53 賞析:本段場景從項營過渡到劉營。 劉邦深知士卒不足以當項王,始而「大驚」,繼而「默然」,不由連呼「為之奈何?」劉邦的岌岌可危與項羽的咄咄逼人,兩相對照,劉敗項勝已成定局。但是劉邦採納張良的計策,利用項伯的關係,針對項羽的要害,以假意屈從迎合項羽沽名釣譽的心意。他對項伯不僅「兄事之」,還「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且偽稱甘願臣服項羽。結果項伯入其圈套,一方面替劉邦著想,囑他「蚤自來謝項王」,一方面用「擊之不義」的話勸項羽,使項羽於該擊之時不擊,坐失良機,此為一誤。 6--8 鴻門宴

54 第四段 敘述劉邦伺機回營,項羽縱虎歸山,種下將來覆亡的後果。 6--8 鴻門宴

55 第三、四段重要形音義 1.戮力 2.與臣有郤 3.樊噲 4.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5.交戟之士 6.按劍而跽 7.斗卮酒 6--8 鴻門宴

56 8.彘肩 9.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10.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11.不勝桮杓 12.豎子 6--8 鴻門宴

57 鴻門「下」:用在名詞後,表示一定的處所(或範圍、時間) 置車騎,脫身獨騎:留下隨從的車騎,脫身單獨騎馬。 不勝「桮杓」:借代「酒」。
「因」招樊噲:乘機。 大行不「顧」細謹:拘泥。 「方」為刀俎:如同。 「會」其怒:適逢。 鴻門「下」:用在名詞後,表示一定的處所(或範圍、時間) 置車騎,脫身獨騎:留下隨從的車騎,脫身單獨騎馬。 不勝「桮杓」:借代「酒」。 督過:督,責備。過,罪過。 6--8 鴻門宴

58 豎子不足與謀:雙關。明指項莊,暗責項羽缺乏決斷,不足與謀。
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後,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盡收其貨寶婦女而歸。,於是定都彭城,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項羽以為「富貴不歸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言獮猴不任久著冠帶,以喻楚人性躁暴。)項王聞之,烹說者。 6--8 鴻門宴

59 賞析:本段寫宴後劉邦逃脫以及雙方的不同結果。劉邦不因一時的轉安而迷惑,斷然逃席而去。項羽已見真相大白,仍然執迷不悟,足見沽名之深,無可救藥。
宴會上項羽無意殺劉邦已很明顯,而劉邦絕不因此而待席終辭行。他深知假意奉承得計於一時,終難長久,於是藉口如廁脫身,招樊噲輔助,囑張良善後,捨車騎,抄近路,考慮周密,和項羽的糊塗昏庸形成鮮明對比。 6--8 鴻門宴

60 項羽見劉邦如廁而不警覺,宜追之時他不追,縱虎歸山而不悟,這是項羽的三誤。 最後以「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關攏全文,與篇首呼應。
當張良告訴項羽,劉邦已「脫身獨去」,項羽不驚訝,不悔恨,不怨責;受禮時,「置之坐上」,與范增「置之地」並「撞而破之」完全不同,項羽已沉溺在劉邦的甜言蜜語無法自拔。范增怒罵「豎子」,及「吾屬今為之虜矣」的慨歎,入木三分地指斥了項羽的必然下場。 項羽見劉邦如廁而不警覺,宜追之時他不追,縱虎歸山而不悟,這是項羽的三誤。 最後以「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關攏全文,與篇首呼應。 6--8 鴻門宴

61 在鴻門宴鬥爭中,項羽本來處於優勢地位,握有軍事主動權。但由於他居功自傲,麻木輕敵,標榜仁義,沽名釣譽,結果連連三誤,宴前欲擊而不擊,宴中可殺而不殺,宴後宜追而不追,坐失良機,以後他的形勢便江河直下,最後終致兵困垓下、全軍覆沒、烏江自刎的結局。 6--8 鴻門宴

62 問題討論 一‧鴻門宴上劉邦有幾次逃過被殺害的危機?你覺得項羽該趁機殺劉邦嗎? 6--8 鴻門宴

63 二‧鴻門宴的座位怎樣安排?為何如此安排?
6--8 鴻門宴

64 鴻門宴座次安排 其古代的「室」一般是長方形,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得座次是座西向東,次是座北向南,再其次是座南向北,最卑是座北向南,這就是所謂「東向為尊」的來歷。 鴻門宴上,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恃 圓桌上乃以尊者居中坐 秦漢以前以右為上 皇帝聚會群臣,其座位是坐北朝南。因此古代常把稱帝稱王叫做「南面」而把稱臣叫做「北面」 6--8 鴻門宴

65 三‧鴻門宴是一場鬥智的歷程,敵對雙方陣營中的智囊各為誰?他們的性格特點又如何?
6--8 鴻門宴

66 四‧鴻門宴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位?最不欣賞哪一位?為什麼呢?請說明原委。
6--8 鴻門宴

67 方舟解答 一、史的別名 1. 「書」乃史冊之本名,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皆史之別名。 2. ( 尚書 )乃我國最早之史書。
1. 「書」乃史冊之本名,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皆史之別名。 2. ( 尚書 )乃我國最早之史書。 6--8 鴻門宴

68 二、重要史書的體例 體材區別書名作者紀傳體以( 人物傳記 )為主( 史記 )為紀傳體之祖漢書、臺灣通史司馬遷班固( 連橫 )編年體以( 年代 )為主( 春秋 )為編年體之祖左傳、資治通鑑孔子左丘明(司馬光 )紀事本末體以( 歷史事件 )為主通鑑紀事本末為始祖袁樞別史以( 國 )為主( 國語 )為始祖戰國策左丘明非一人之作 6--8 鴻門宴

69 1. 通史:所記史事貫通數代者。( 史記 )為通史之祖。 2. 斷代史:所記史事斷於一代者。( 漢書 )為斷代史之祖。 四、其他:
三、史書的分類 1. 通史:所記史事貫通數代者。( 史記 )為通史之祖。 2. 斷代史:所記史事斷於一代者。( 漢書 )為斷代史之祖。 四、其他: 1. 四史:( 史記 )、( 漢書 )、( 後漢書 )、( 三國志 )。 2. 史書當中,曾被金聖嘆評為六才子書之一的是( 史記 )。 3. 二十四史:清 乾隆年間詔定二十四史為正史,私家不得私自增加。我國正史皆為( 紀傳 )體。 6--8 鴻門宴

70 參、鴻門宴學習單 1. 本文所描寫的人物甚多,哪位是貫串全篇暗線的人? 答: 曹無傷 。 6--8 鴻門宴

71 2. 本篇人物刻劃,係採對比方式描寫,請說出楚、漢雙方陣營,在主角、謀士、勇將、奸細等彼此相對者各為何人?
2. 本篇人物刻劃,係採對比方式描寫,請說出楚、漢雙方陣營,在主角、謀士、勇將、奸細等彼此相對者各為何人? 答: 楚 漢 主角  項羽  劉邦 謀士  范增  張良 勇將  項莊  樊噲 奸細  項伯  曹無傷 6--8 鴻門宴

72 試從見識、權謀、納諫、用人、對待奸細上幾點,來找出項羽劉邦的性格,從這些性格中,不難發現他們的成敗並非偶然。
3. 試從見識、權謀、納諫、用人、對待奸細上幾點,來找出項羽劉邦的性格,從這些性格中,不難發現他們的成敗並非偶然。 項羽 劉邦 見識 毫無遠見、看不出劉邦的野心。  掌握項羽的弱點。 權謀  恃勇無謀、婦人之忍。  忍辱負重、善於應變。 納諫  剛愎自用、拙於應變。  善於採納、見風轉舵。 用人  用人惟親、謀臣不能施其計。  知人善任、謀臣能逞才定計。 對待奸細 養奸貽患,自絕敵營中的內應。  有奸必肅,讓敵營中人為自己效勞  6--8 鴻門宴

73 4. 圖示鴻門宴層次內容,請填空格部分: 項羽 劉邦 宴前 (兩告兩定 ) ( 曹無傷 )告──怒 ( 范增 )澆油──定 主動
4. 圖示鴻門宴層次內容,請填空格部分: 項羽 劉邦 宴前 (兩告兩定 ) ( 曹無傷 )告──怒 ( 范增 )澆油──定 主動 ( 項伯 )夜告──懼 收買( 項伯 )──定 被動 宴中 (三起三落 ) ( 范增舉玦 )──一起 ( 項莊舞劍 )──二起 ( 項羽按劍 )──三起 ( 樊噲受賜 )──一落 ( 樊噲責羽 )──二落 ( 沛公離席 )──三落 宴後 (兩悔兩受 ) 受──( 項羽受璧 ) 毀──( 范增毀玉 ) 受──( 張良受託 ) 毀──( 劉邦毀約 ) 6--8 鴻門宴

74 生 平 出 生 地 項羽 生於前二三二年 死於前二零二年 享年三十歲 出生地 6--8 鴻門宴

75 家世背景 ,重要事蹟 為何今天下傳言:亡秦必楚? 如何變成力舉千鈞、智勇雙全的無敵霸主? 項羽如何奠定了號令諸侯的地位?
為何一時間諸侯混戰遂起? 在楚漢相爭之初,項羽佔了優勢 . 項羽在烏江邊自吻而死 . 鴻門宴 6--8 鴻門宴

76 為何今天下傳言:亡秦必楚? 家勢背景, 項門的發展 6--8 鴻門宴

77 九 疑 山 湖南 九疑山 6--8 鴻門宴

78 如何變成力舉千鈞、智勇雙全的無敵霸主? 來自太婆林氏的啟發, 讓他頓悟, 創造全新的自己. 6--8 鴻門宴

79 項羽如何奠定了號令諸侯的地位? 項羽為了救趙王, 大破秦軍 6--8 鴻門宴

80 為何一時間諸侯混戰遂起? 入關=>自立為王=>分封=>不得人心 6--8 鴻門宴

81 咸 陽 陜西省 咸陽 6--8 鴻門宴

82 新豐源門(今陜西臨潼東北) 陜西省 新豐源門 6--8 鴻門宴

83 彭 城 江蘇省 彭城(今徐州) 6--8 鴻門宴

84 在楚漢相爭之初,項羽佔了優勢 項羽由盛轉衰 6--8 鴻門宴

85 滎 陽 河南省 滎陽 6--8 鴻門宴

86 項羽在烏江邊自吻而死 「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自刎而死。 6--8 鴻門宴

87 鴻 門 宴 起因 鴻門宴 結果 6--8 鴻門宴

88 起 因 入 關 密 告 6--8 鴻門宴

89 河 南 新 安 河 南 新 安 6--8 鴻門宴

90 河 南 函 谷 關 河南 函 谷 關 6--8 鴻門宴

91 河 南 函 谷 關 風 情 6--8 鴻門宴

92 新 豐 鴻 門 新 豐 鴻 門 6--8 鴻門宴

93 鴻 門 宴 誤會 宴會 項莊舞劍 6--8 鴻門宴

94 結 果 沛公伺機逃跑 與項羽的失敗 6--8 鴻門宴

95 結 論 傲, 可以成事, 亦可敗 6--8 鴻門宴


Download ppt "鴻門宴 誰勝誰負天知曉 6--8 鴻門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