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急性小脑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急性小脑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急性小脑炎

2 小脑外形 小脑两侧膨隆为小脑半球,中间狭细为小脑蚓。

3 小脑的解剖 小脑位于脑桥及延髓的后方,占后颅窝的大部分,被小脑幕覆盖,成人小脑中约150克,约占脑重量的10%。

4 小脑的解剖 小脑的表面有很多横向的窄沟,少数的沟较深,称为裂。原裂和后外侧裂是两条最深的裂,将小脑分为三个主要的叶。

5 小脑的形态分叶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接受来自前庭核的纤维,协调眼和肢体与重力相关的运动及头部空间运动,负责躯体平衡。
前叶(旧小脑):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纤维,与肌张力调节有关。 后叶(新小脑):经脑桥核接受大脑半球的传入,主要参与随意运动的调节。

6

7

8 小脑的功能分叶 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对维持躯体平衡发挥作用,控制眼球运动和协调头部运动时眼球为保持视像进行的凝视运动。病变时:导致明显的平衡障碍,出现倾倒、共济失调步态和代偿性宽基步态等,可出现自发性眼震 脊髓小脑:纵贯小脑体前叶和后叶的正中部分,控制肌张力和调节进行中的运动。配合大脑皮质对随意运动进行实时的管理。病变时:肌张力减退、运动笨拙或不准确、共济失调、辨距不良、震颤等。 皮质小脑:为小脑外侧区,皮质小脑被认为是与大脑皮质感觉联络区、运动区及基底节共同参与随意运动的计划及运动编程。病变时:除了可引起肢体远端肌张力下降和共济失调,还使运动起始迟缓。

9

10 小脑以三对脚与脑干相连 三对小脑脚从上往下依次是: 小脑上脚(结合臂)——中脑 小脑中脚(桥 臂)——脑桥 小脑下脚(绳状体)——延髓
小脑中脚(桥 臂)——脑桥 小脑下脚(绳状体)——延髓 所有小脑传入和传出纤维,均经过三对小脑脚进出小脑。

11 急性小脑炎 急性小脑炎,又称“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cute cerebellar ataxia) ”,也有人称其为“局限性小脑脑炎”。
急性小脑炎以儿童多见,成人发病较少,是一种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且无实验室和影像学确诊依据,易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预后。

12 临床特点 一、多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未明,多发生于某些感染性疾病之后,即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潜伏期为3-30天。即感染后3-30天内出现共济失调症状。文献曾报道发现,急性小脑炎之前的感染性前驱疾病包括:非特异的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非瘫痪的脊髓灰质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猩红热、白喉等。

13 临床特点 一、多病因 有学者从本病患者血液中和脑脊液中分离出各种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水痘病毒等。
基于上述,有学者提出,本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 1.仅限于小脑系统的变态反应性脑炎 2.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侵犯 3.病毒感染引起的体内潜在病毒的活跃。

14 临床特点 二、起病急 该病起病急骤,一般在病毒感染后1-3周左右,突然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且进展迅速。

15 临床特点 三、临床表现欠典型 步态不稳、不随意运动、眼球异常运动时本病的三大主征。其中,步态不稳是不可缺少的症状,其他两项的发生率只占40-50%。其他症状如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构音障碍、言语不清也较常见。全身症状不明显,可有易激惹、头痛、头晕、呕吐等表现。体温多数正常,感觉功能正常,颅神经多不受累。眼底正常,脑膜刺激征罕见。

16 临床特点 四、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 脑脊液检查多数正常。可有淋巴细胞轻度增多或蛋白增高。 脑电图多数正常,急性期可有慢波增多。
颈椎X线片和TCD、头部MR等有利于本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7 诊断 由于急性小脑炎的诊断缺乏辅助检查的金指标,目前认为,本病的诊断应依据以下几点:
1.患者既往身体健康,病前一个月内可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前驱疾病。 2.急性起病的的步态障碍、行走不稳。 3.临床体查发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四肢不随意运动、眼球异常运动及语言障碍。 4.脑脊液正常或淋巴细胞及蛋白轻度增高。 5.头部MR正常,或表现为小脑齿状核异常信号,小脑蚓部或半球萎缩。 6.具有自限性,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18 鉴别诊断 1.后颅窝肿瘤 虽有共济失调,但起病缓慢,四肢共济程度不对称,常在肿瘤侧明显,常伴有颅压增高和颅神经受损的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提示病变征像。 2.药物引起的共济失调 如苯妥英钠、异烟肼、安定、5-氟脲嘧啶等,可根据病史及用药情况协助诊断。 3.其他化学物质 如酒精、四氯化碳等,也可致共济失调症状。 4.多发性硬化 病灶多发,且常有缓解-复发的病程。 此外,急性小脑炎起病时与美尼尔综合征、后循环缺血、前庭神经元炎相似,易被误诊,应加深对本病的认识,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19 治疗 1.一般治疗 病情重者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功能锻炼,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激素治疗 本病的治疗多数人主张早期应用皮质激素,可予以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 3.有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者,可予以适量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呕吐剧烈者可予以护胃止呕补液等对症支持处理。 4.抗病毒治疗。 5.适当配合神经营养治疗。

20 预后 本病为一种有自限倾向的疾病,一般预后良好。一般于1周到6个月内痊愈,平均病程2个月。有个别病例延至2-3年后恢复者,少数可留有小脑症状、智能障碍、记忆力欠缺等后遗症。小儿预后比成人预后更好,病程短,痊愈率高。

21 急性小脑炎 本病的典型病例诊断:常发生与健康的儿童或成人,继发于感染性疾病之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步态不稳、行走困难、不随意运动、眼震为主,伴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脑脊液、脑电图、头部CT及MR检查大多正常。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经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考虑本病。

22 谢 谢!


Download ppt "急性小脑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