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创伤急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创伤急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创伤急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中医伤科学》 创伤急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2 创伤急救 目的:维持伤员生命,避免继发性损伤,      防止伤口感染 急救原则:先抢后救,     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     先近后远;     连续监护;     救治同步

3 创伤急救步骤 止血 包扎 固定 正确搬运转送

4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止血 3.包扎 4.固定 5.搬运

5 1.保持呼吸道通畅

6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鼻咽喉中的堵塞物 处理舌后坠等 气管切开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7 2.止血

8 2.止血 一般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屈肢加垫止血法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9 2.止血--指压止血法 肩部出血 锁骨下动脉(锁骨上窝) 上肢出血 手、前臂、上 臂段:肱动脉—(肱二头肌内侧) 下肢出血
  锁骨下动脉(锁骨上窝)  上肢出血  手、前臂、上 臂段:肱动脉—(肱二头肌内侧) 下肢出血  足、小腿、大腿动脉:股动脉—(腹股沟中点)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0 2.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静脉及大多数动脉血—无菌敷料、纱布压垫、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注意:松紧度,包扎时先抬高患肢,包扎范围要超过伤口2-3横指,从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包扎。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1 2.止血--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纱块1-2层覆盖伤口 向内填塞纱块或纱布 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止血数天后更换纱布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2 2.止血--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而加压包扎无效者 部位:上肢(上臂上1/3处),下肢(大腿中上1/3处距伤口10—15cm处)
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让静脉回流后上,并标明时间,垫1—2层软敷料或毛巾 上止血带,以远端血管无搏动为度;每小时放松一次,待肢体有新鲜血液渗出方可重上。 严重挤压伤和肢体严重缺血者忌用。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3 2.止血--屈肢加垫止血法 用于肘窝、腋窝、腘窝、腹股沟等出血 在该处加纱块棉垫将肢体固定于内收或屈曲位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4 3.包扎

15 3.包扎 作用: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减少污染、固定骨折、减轻疼痛、有利于搬运转送
注意:清除伤口表面的异物,包扎的松紧度。对大血管附近的骨折不要轻易移动,以免再次出血。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6 3.包扎--常用包扎法 绷带包扎法: 三角巾包扎法:头面胸腹四肢全身各部位 环形包扎法:用于胸腹和四肢小伤口。
螺旋形包扎法:用于肢体周径不一和部位。 “8”字环形包扎法:用于关节部位包扎。 三角巾包扎法:头面胸腹四肢全身各部位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7 3.包扎--常用包扎法 多条带包扎法:头面小创面和胸腹包扎。 急救包包扎法:头胸开放损伤 其他包扎法:
体腔脏器膨出包扎法:用无菌治疗碗或绷带、棉垫等制成圈保护 其它:如开放骨折外露部份不要还纳。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8 4.固定 骨折、脱位、肢体挤压伤和严重软组织损伤要可靠的固定。 减轻伤处疼痛,预防痛性休克;限制肢体的再移位,避免新损伤和并发症。
注意:开放损伤,先止血、包扎、后固定骨折端;材料采用树、木、竹等,加垫防皮肤压伤;肢体远端要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19 5.搬运与转送 次序:先转送危及生命的伤员,然后是开放性损伤和多发骨折的病人,最后转送轻伤员。
方法:上肢损伤病人鼓励自已行走,下肢损伤者固定后再搬运,轻者可搀扶、抱扶和背负。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20 5.搬运与转送(特殊病人) 昏迷、气胸—平卧式 脊柱骨折—3人采用平卧式搬运法
颈椎骨折—牵引头部头颈、躯干长轴一致,头颈两侧用砂袋等垫好固定 骨盆骨折—多头带或绷带包扎骨盆臀部两侧也要用软垫垫好 要求:搬运要平稳、舒适、迅速、不倾斜少震动,动作轻柔。带氧气、急救药品,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和瞳孔、神志。 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21 创伤的处理 伤口性质 钝器伤—边缘不齐 利器伤—边缘整齐 锐器刺伤—伤口小深 伤口描述:创面、创缘、创腔、创底四个部分

22 创伤的处理 出血鉴别 动脉出血—鲜红,出血急促,搏动性喷射状 静脉出血—黯红色,流出缓慢
大出血—肤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烦口渴,胸闷恶心,尿少等休克现象

23 创伤的处理--清创术 概念: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细菌,使污染伤口转为干净伤口,缝合后使之能一期愈合。
伤口处理:伤后6-8小时内的伤口彻底清创后可一期愈合(战伤和火器伤除外) 伤后8-24小时(或超过24小时)的伤口,如果尚未感染配合抗菌素,仍可清创

24 创伤的处理--清创术 伤口愈合的条件: 受伤环境是否干净、侵入细菌多少和毒力大小、有无异物及异物多少、坏死组织多少与死腔大小、损伤处的血循环好坏、伤口组织是否新鲜和抗病能力的强弱等。 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正确、清创是否彻底和术后处理是否得当。

25 创伤的处理--清创术 感染伤口处理: 敞开伤口 清除死组织,血块和异物 引流、冲洗 更换敷料等

26 创伤的处理--清创术步骤 准备—麻醉,无菌纱覆盖伤口,剃除伤口周围毛发、污物,刷洗伤口周围皮肤三次。双氧水泡洗伤口,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铺无菌巾。

27 创伤的处理--清创术步骤 清创—一般不用止血带 修复伤口—神经、血管、肌腱吻合,皮肤分层缝合 充分显露创腔 彻底止血 彻底切除坏死组织
充分冲洗和引流 修复伤口—神经、血管、肌腱吻合,皮肤分层缝合

28 创伤的处理--清创术 术后的处理 内治法: 维持适当固定 观察患肢血运及神经功能 合理应用抗生素 伤口换药 防感染: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抗感染:按痈疽分三期“消、补、托”

29 第二节  周围血管损伤

30 周围血管损伤概况 四肢血管损伤无论平时或战时都较多见,常与四肢骨折与脱位和神经血管损伤同时发生 血管伤紧急处理原则:抢救生命和保存肢体
骨科医生应熟息四肢血管分布,掌握诊治方法和紧急处理技术。

31 周围血管损伤-病因病机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导致周围血管损伤 开放性多于闭合性 动脉多于静脉 国内比例为A7.3:V2.7。

32 周围血管损伤-分类

33 周围血管损伤-分类 血管断裂 血管痉挛 完全断裂:四肢血管完全断裂,多有大出血,可合并休克或缺血性坏死
部分断裂:出血多,易形成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血管痉挛 多见于动脉 通常1~2小时缓解,部分持续24小时缓解

34 周围血管损伤-分类 血管内膜损伤 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瘤 血管受压: 缺血性坏死 动脉瘤、动静脉瘘

35 周围血管损伤-诊断要点 外伤史 出血、血肿、低血压和休克 肢体远端血运障碍、搏动减弱、消失、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障碍 放射线检查
动脉造影:断裂,狭窄、缺损 多普勒血流检测仪

36 周围血管损伤-治疗 止血 抗休克、同时处理内脏伤、多发伤 血管痉挛:交感神经封闭,口服或肌注罂粟碱 清创与探查:6~8小时内,注意指征
手术治疗

37 周围血管损伤-手术治疗 治疗原则 血管结扎适应症和方法 部分修复 裂口修复 端端吻合 血管移植

38 周围血管损伤-术后处理 全身情况 固定与体位 血循观察 抗感染 大出血(继发) 抗凝:低分之右旋糖酐 中药:桃红四物汤

39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

40 周围神经损伤-病因 多见于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战时为火器伤 开放伤原因: 闭合伤原因: 锐器切割伤,如刀、玻璃 火器伤,如子弹或弹片伤等。
牵拉伤,过度牵拉引起 神经挫伤,钝性暴力打击 挤压伤。

41 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神经断裂: 轴索损伤: 鞘膜完整,但功能丧失,部分可在数月内恢复。
神经失用:轴索损伤与鞘膜完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一般可自行恢复 神经刺激

42 周围神经损伤-诊断 外伤史 :时间、原因及现场 局部检查 依损伤的类型、部位及伤口作初步判断 临床症状 感觉障碍,如痛、触、温和两点辨别能力
局部检查 依损伤的类型、部位及伤口作初步判断 临床症状 感觉障碍,如痛、触、温和两点辨别能力 运动障碍

43 周围神经损伤-诊断 畸形 伤后数周或更长时间才发生 腱反射的变化 减弱或消失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如无汗、干燥等 神经本身的变化 电生理检查
腱反射的变化 减弱或消失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如无汗、干燥等 神经本身的变化 肌电图检查 肌肉收缩可引起肌肉电位的改变 诱发电位检查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肌肉动作电位(MAP)、体感诱发电位(SEP) 电生理检查

44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 闭合性损伤合并神经损伤: 其中约80%属于神经失用症或轴索断裂,无需手术多能自行恢复;余下20%属于神经断裂需手术治疗。
   其中约80%属于神经失用症或轴索断裂,无需手术多能自行恢复;余下20%属于神经断裂需手术治疗。 开放性损伤合并神经断裂:    视伤口情况,行一期神经修复或二期修复。

45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 非手术治疗 复位+外固定:解除神经受压,维持肢体在功能位,利于日后的恢复 手法治疗和功能锻炼:防治肌萎缩、关节僵硬等
针灸治疗:损伤中后期多用 中药治疗:内服+外洗

46 周围神经损伤-治疗 手术治疗 一期修复:6~8小时内 二期修复:1~3个月内,6个月也能获较好疗效 二期修复方法有:
  神经松解术、神经吻合术、神经转移与移植术、肌腱转移术和关节融合术。

47 第四节 创伤性休克

48 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Trauma shock)的发生是因为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导致出血与体液渗出使有效循环量锐减,激发疼痛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影响心血管功能,引起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微循环衰竭、急性氧代谢障碍和内脏损害为特征的全身反应综合症。

49 创伤性休克--病因病机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组织坏死: 疼痛、恐惧、焦虑与寒冷 “惊则气乱”,“寒则气收”
缺血,细胞坏死,血管破裂,通透性增高,出血,血浆渗出,组织水肿,血压下降,代谢紊乱

50 创伤性休克--病因病机 细菌毒素作用: 内毒素:血管舒缩中枢 外毒素:
中毒反应—血管舒缩中枢、内分泌系统— 直接间接作用于周围血管—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循环障碍—动脉压下降—中毒性休克

51 创伤性休克--病因病机 休克病理过程分三个阶段 休克代偿期 休克失代偿期(代偿衰竭期) 休克晚期(严重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呼衰,心衰,肾衰

52 创伤性休克--诊断要点 意识与表情改变; 脉搏虚细而数,100~120次 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30%,脉压差低于30mmHg;
呼吸:困难,发绀 中心静脉压:6~12cmH2O;4.5—8.9mmHg 皮肤变化 尿量每小时少于25ml 甲皱微循环:毛细血管变化

53 创伤性休克--诊断要点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及压积:升高,浓缩,血容不足 尿分析: 电解质:
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三项异常(DIC) 儿茶酚胺和乳酸:升高提示预后不佳 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0mmHg,组织处于无氧状态

54 创伤性休克--诊断要点 心电图 心律失常,QRS波异常,ST段降低,T波倒置 内脏出血 穿刺明确诊断

55 创伤性休克--辨证分型 气脱: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汗出肢冷,胸闷气憋,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虚细或结代无力。
血脱: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悸,唇干,舌质淡白,脉细数无力或芤脉 亡阴:烦躁,口渴唇燥,汗少而粘,呼吸气粗,舌质红干, 脉虚细数无力 亡阳:四肢厥冷,汗出如珠,呼吸微弱,舌质淡润,脉细欲绝。

56 创伤性休克--治疗 积极抢救生命 五项技术,防治休克等。
积极抢救生命 五项技术,防治休克等。 消除病因:失血性休克,抗休克裤,充气20~40mmHg使用4小时以内,“止得一分血,则保得一分命”(唐容川) 处理创伤气胸,伤口 补充与恢复血容量(全血、血浆、右旋醣酐)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度的紊乱

57 创伤性休克--并发症防治 心功能得维护:心率:西地兰;心律:过速,毛花甙C; 过缓,阿托品
肺功能:呼吸道;给氧;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洛贝林;呼吸机 肾功能:少尿或无尿(400),比重低于1.014,肾衰。记尿量,血容,利尿剂:甘露醇,速尿; DIC预防:必要时可用前列环素(PGI 2),改善微循环,用抗凝血质III减少血栓 防治感染:抗生素,脓培养+药敏

58 创伤性休克--中医药疗法 气脱者宜补气固脱:独参汤 血脱者宜补血益气固脱:当归补血汤 亡阴宜益气养阴:生脉饮 亡阳宜温阳固脱:四逆汤+参附汤
针灸作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调整阴阳 主穴——涌泉,足三里,血海,人中 配穴——内关,太冲,百会 昏迷——十宣 呼吸困难——加素寥

59 创伤性休克--其它疗法 体位、保温 止痛剂、镇静剂 呼吸道:分泌物,口咽通气管,气管切开,呼吸机 激素 :地米,甲强龙 能量合剂,静脉高营养

60 第五节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61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诸病源候论》曰“夫金疮始伤之时,半伤其筋,荣卫不通,其疮虽愈合后,仍令痹不仁也。”
说明早在公元七世纪中医对此证的病机“荣卫不通”及临床表现“痹而不仁”已有所认识

62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病因病机 肢体外部受压 :石膏、夹板,胶布,绷带 肢体内部组织肿胀:骨折移位,血肿,蛇伤
血管受伤 :动脉伤,痉挛,梗塞,血栓形成缺血30分,发生神经功能异常 缺血4~12小时,永久性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肌肉挛缩,运动功能丧失

63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诊断要点 病史 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 2、症状体征 (1)疼痛 剧痛可为本病最早和唯一的主诉 (2)皮温升高 (3)肿胀
(4)感觉异常 感觉过敏或迟钝,最后丧失 (5)肌力变化 早期肌力减弱,进而功能丧失,被动牵拉剧痛 (6)无脉

64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诊断要点 3、压力 前臂9mmHg,小腿15mmHg, 组织压超过20~30 mmHg ,当舒张压与组织压的压差为10~20mmHg时,要切开深筋膜减压 4、影像:超声多普勒,造影 5、实验室:白细胞,血沉,肌红蛋白

65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治疗 改善血循环 肢体置水平位,不可抬高,防缺血 切开减压 位置:上臂前臂、手背侧、大腿,小腿
改善血循环 肢体置水平位,不可抬高,防缺血 切开减压 位置:上臂前臂、手背侧、大腿,小腿 切开范围:切开每一个受累的筋膜间隔 注意:清除坏死组织病灶;不加压包扎;凡士林纱布;预防破伤风气性坏疽 分泌物培养 防治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66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中医药治疗 瘀滞经络:治则活血化瘀、舒经通络。圣愈汤加减,熟地黄,生地黄,人参,川 芎,当归,黄芩。刺痛者加乳香、没药
肝肾亏虚:治则补肝益肾。虎潜丸加减 虎骨代用品,干姜,陈皮,白芍,锁阳,熟地,龟甲,黄柏,知母 外用:八仙逍遥汤,舒筋活血洗方

67 第六节 挤压综合征

68 挤压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厚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解除压迫后,出现的肢体肿胀、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白尿、高血钾、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候群。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从发病学来讲,同属一个疾病的范畴,具有相同的病理基础。

69 挤压综合征-诊断要点 外伤史:了解受伤情况,注意尿色及量,每日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伤处疼痛、肿胀、压痕 全身表现:①休克②肌红蛋白血症和肌红蛋白尿③高血钾症④酸中毒及氮质血症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70 挤压综合征-治疗 现场急救处理 伤肢处理: 早期切开减压,截肢 全身治疗:急性肾衰者,尽快血透 中医辨证治疗;其它对症处理

71 谢谢


Download ppt "创伤急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