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 赵克娇
2
2007年下学期一年级语文学生成绩统计表 实验示范学校平均分:94.35 城区学校平均分:92.34 农村学校平均分:76.05
全区平均分: 90.32 郊区学校平均分:87.04 其他学校平均分:93.72
3
一、教材特点。 注重打好基础。 教材致力于帮助学生学好语文,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围绕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写话、口语交际等重点,作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安排。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精读博览、对有积累价值的语言文字熟读成诵的习惯。 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结构简明,类型不多,除有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外,只安排了“识字”和“课文”两大部分。
4
二、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⑶ ”与“识字”、“课文”组成。“ “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 “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4课,共23课。 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5
(一)习惯篇 编排意图 这册“习惯篇”的编排意图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相吻合,意在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广泛阅读、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品味经典的醇香,丰富人生的底蕴,为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内容介绍 主题是“勤于朗读背诵”, 和“乐于课外阅读” 要点提示:通过具体可感的情境与人物,在引领学生了解看书、借书规范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课外阅读的方式与途径:课外阅读,可以在教室,可以在阅览室;可以一个人静静品读,也可以两人或几人交流。还暗示了课外阅读的意义:丰富知识,获取信息,陶冶情操,享受乐趣。
6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06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6个,另外的130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二)关于识字。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06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6个,另外的130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只要求认识”,是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只是不要求会默写而已。 掌握本册新安排的常用偏旁部首26个。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会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7
“识字”课有以下三种形式: 词串识字。 看图会意识字。 形声字归类识字。
8
词串识字:包括“识字”1、2、5、6课。 这种识字形式借鉴了传统韵语识字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将意思相关的词语围绕一个中心集中在一起,要识的字就在这些词语中。每一课中,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好像一首小诗。学生在借助词串形式和情境图识字的同时,也认识了相关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这种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的识字安排,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必然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9
看图会意识字:包括“识字”3、7两课。 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字义,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初步认识到绝大部分的象形字、会意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 如“识字7”就是通过一一对应的形象化的图画来分别显示“亭、停、闻、鸟、鸣”这几个字的结构及其所表示的意义。 后面附有韵文,学生又可以借助语言环境进一步理解字义。这样的识字课文,图与字相映成趣,文与字紧密配合,学生凭借直观新颖而富有美感的“字图文”组合,既识记了生字,也领略了汉字的无穷魅力。
10
形声字归类识字:包括“识字”4、8两课。 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后面同样附有韵文,以提供整块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11
(1)借图引词。 想一想:看了这幅图 你想到了怎样的场面? (城楼、检阅)图中有 哪些景物?(红灯、 金水桥、海陆空) 由这些景物你想 到了什么?(焰火、 狂欢夜、腾飞、 中国龙)教师围 绕词串循循诱导, 学生就能凭借 生活经验说出 与课文相应的词语。 (2)扣图识字。 看图会意识字 中的一部分生字 有与之相配的单 幅图。 教学建议:1.用好情境图画。 (3)赏图诵读 借助图画, 把学生带入 特定的情境, 产生情感的 共鸣,为诵 读定下情感 的基调。 学生看了“草原奔马图”,就可以想象“(骏马)在(秋风)萧瑟的(塞北)奔驰”这样具体的情境,用有力而稍显凝重的语气读好“骏马秋风塞北”,而不是毫无表情的呆读、枯读了。
12
2.区分难易轻重。 “词串识字”教学的重难点是识记字形。“看图会意识字”因为有示意图,“形声字会意识字”一般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几个字,都减少了字形识记的难度。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还要关注学生基础。 3.把握构字规律。 看图会意识字揭示了会意字、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十分有利于学生识记。占汉字绝大部分的形声字也有其独特的规律,即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如“识字4”中“猫 描 锚 喵 瞄”这几个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声旁“苗”,根据不同的形旁,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字义并区别运用。 4.教给识记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的方法,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主动识字的工具。学生在自主性、趣味性的观察、比较、分析中能很快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3
常用的识字方法可以归纳为“五个一”。 (1)数一数:用数笔画、笔顺的方法识记一些独体字。 (2)比一比:把字形相近或含有相同部件的字相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夕——多”,“梅——海”。 (3)分一分: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识记,这几个部分大都是熟悉的字或部件。如蛇(虫、它),吐(口、土)。 (4)编一编:根据字形特点,编字谜或顺口溜,以帮助识记。如“识字l”的“夕”可以编成“加一横不好,加一倍不少”;“归”可以编成“一竖短,一撇长,一座山,倒在旁”。 (5)问一问:适用于识记形声字。如教学“锚”和“泡”这两个字时,可以分别让学生想一想:“锚”和“泡”为什么是金字旁和三点水旁?怎么记住这个字?
14
教材安排的这三种不同形式的集中识字构思新颖,图文并茂,十分有助于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材安排的这三种不同形式的集中识字构思新颖,图文并茂,十分有助于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集中识字课文中的生字,凡是要求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 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 在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凡含有新出现的偏旁或容易写错笔顺的,都展示了书写笔顺,。 每课后面还在田字格中安排了生字描红的内容,以便让学生在描红、仿影、临写时有所遵循。 这种结构体例,既提供范字,又展示笔顺,使学生有字可仿,有章可循,为学生书写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辅助,能使他们尝到写字的甜头,激发起写字的兴趣,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15
(三)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是要让学生凭借课文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朗读、背诵和复述。插图精美,富有儿童情趣,并能再现课文意境,有助于激发想象、启发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16
⑴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⑴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⑶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17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 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 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为便于实施,第三册“习字册”除继续按课安排生字的描红、仿影与临写外,还增加了抄写常用词语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简约实用,抓住了关键,学生能远离烦琐机械的练习,高效率地达到《标准》规定的主要目标。
18
教学建议: 1.发挥朗读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教材把朗读课文作为每篇课文的首要作业,凸显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课堂上要用琅琅的读书声替代烦琐的分析提问,让儿童在“口诵心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1)备课中重视。把朗读作为备课的主要内容,特别要考虑朗读指导的内容、方法、步骤,并且准备好范读。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对课文朗读的感悟有多深,上的课就有多精彩;教师的朗读水平越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越浓。
19
(2)教程上体现。课堂上要精讲多读,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读书。这种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程序一般为:初读,整体感知语言材料;精读,领悟揣摩语言文字;诵读,积累内化优美句段;动笔(书写,写话),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这种阅读课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识字,理解词句,积累语言,在读中想象课文情境,领悟思想内容。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听范读,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接着逐句读,并对照插图想想意思,然后交流读懂了什么,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与“理解感悟”之间走了几个来回后,就能够熟读成诵。 (3)评点中指导。对朗读的评点一要及时,二要具体。学生读得怎样,要及时评点。读得好的充分肯定,有问题的及时指出,或让其重新朗读,或给予点拨矫正。如果不置可否,读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对不对、好不好,听的学生也不清楚到底该怎样读。学生朗读后,教师(也应组织学生)进行具体评点。读得好的,不仅要给予肯定,更要指出好在哪里,
20
(4)形式有选择。朗读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对课文内容的逐步感悟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朗读中,经历从读得不甚流利,到具有一定感情这样的过程。一般地,带着思考的问题时宜自由轻声地读,交流汇报自读情况时应个别读。而齐读这种形式,比较多地适用于巩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感情,强化记忆或渲染气氛等。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初,在对内容理解不透之前就齐读,学生个体就失去了自主体味的机会,教师也难以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容易使部分学生因得不到点拨矫正而养成不良的朗读习惯。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前范读,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蕴,进人学习情境。
21
2.尊重儿童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不同,对同一篇课文的阅读体验也会不同,甚至千差万别。同一个学生读同一篇课文,此时的感受跟彼时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阅读教学中,不应一味追求学生对教师“权威”答案的完全认同,许多时候,要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阅读真正看做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承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差异。 3.落实阅读中的语言训练。 教材语言平实优美、简练规范,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很好范例。阅读中的语言训练应注重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蕴含,领悟词句的精妙,在此基础上积累运用语言。
22
(四)练习。 全册教材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分四个板块:学用字词句、写字训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23
看清笔顺: 要让学生大体循着“观察范字一尝试描仿一反馈评议一临写巩固”这样的程序,逐步把字写对写好。“观察范字”即默记书后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字的笔顺和主要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而不必对每个字的每一笔都逐一分析。 在观察的基础上,可适当组织小组或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尝试描仿”就是让学生以观察所得为指导,在田字格中描红、仿影。针对一些汉字结构上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边描仿边说笔顺和书写要领。 因为写字是一个复杂的手脑并用的心智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要循环往复地进行“观察一尝试一评议一巩固”的训练。因此,学生临写时教师仍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评析。也要注意展示那些写得好的字,用身边的“范字”激励、规范全班。
24
“学用字词句” “学用字词句”中的几个题目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这种编排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在读、写、说、唱、画、做的自主实践中识字、写字、学用词句。 这种练习变单项为综合,汉语拼音、识字写字以及词语句式等训练项目均不是单一显现,而是综合设练,体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注重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注重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这种练习形式自然让学生耳目一新,乐于完成。
25
写好铅笔字: 每次安排的书写内容均是学生学过的字,按汉字的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让学生在严格有序的描红、仿影和临写中,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掌握铅笔字的书写技能。
26
“读读背背” 成语歌是教学的重点,而背诵成语又是教学的难点。虽说教成语歌不必字字落实求甚解,但背诵记忆毕竟要先有所理解。根据成语歌的特点,有的须通过观察相关事物理解,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见闻解释这些现象。 有的成语歌可联系相关课文理解,如“练习4”中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可联系《小鹰学飞》理解;“练习6”中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可以结合《梅兰芳学艺》理解。借助生活经验也可以理解有些成语歌的意思,如“练习3”中的成语歌:“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见闻解释这些现象。
27
“写话” ⑴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能够初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能把想象中的事物用几句话写下来,能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写话时能用上自己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⑶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4)初步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8
口语交际 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注意利用训练题中的文字提示和情境图创设交际情境,把学生带人情境,或亲身参加表演,模拟再现情境;还要通过设置悬念、假设情境、合作表演等,让学生在有强烈表达欲望时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也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和形式。
29
教学目标: ⑴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⑵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⑴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⑵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⑷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30
本册教材安排了口语交际“话题”8个。这8个话题可分为三类:
1.“学会”系列(《学会祝贺》、《学会请求》、《学会待客》); 2.“交往”系列(《问路》、《买文具》、《看望生病的同学》); 3.“交流”系列(《我长大了做……》、《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31
教学建议: 1.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 (1)利用课本“情境图”创设交际情境
“标准本”“口语交际”的每一课,都配上了“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有单幅的,也有多幅的。每一幅“情境图”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为口语交际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近、相似的“交际情境”。有的展现了口语交际的具体场景,有的表现了较完整的口语交际过程,有的反映了口语交际过程中一瞬间的情景。口语交际课上,这些“情境图”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可以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 (2)借助电教媒体创设交际情境 有些口语交际话题,信息量很大,用以上几种办法创设交际情境,不一定能营造出“话题”所需要的氛围。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是弥补此不足的重要技术之一。
32
2.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的来言去语,一般都是围绕着交际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的。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的角色变换是不断的,这就形成了言语的双向流动。 (1)在表演中实现双向互动 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体验方式。表演的本身就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将表演引进口语交际的课堂,不仅可以创设交际情境,还可以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实现和保持双向互动。 (2)在需要表达时实现双向互动 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话题”特别感兴趣,参与口语交际学习的热情也非常高,这时,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表演。在这种情况下,那种个别式的台上表演已经不能满足课堂口语交际学习的需要了,我们可以将学生组织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里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尽兴表演。当然教师也应该参与进去。 (3)在需要帮助时实现双向互动 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时,常常会碰到一些“拦路虎”,使口语交际训练不能顺利进行。作为课堂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越俎代庖。只要换一种思维,变一个角度,因势利导,就可以将停滞状态的课堂变成双向互动的“场”。做法很简单,就是让遇到问题的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求帮助。
33
3.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 教材编辑部组织拍摄了《小学生口语交际》百集系列片。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优秀电教片,本册教材中的《学会祝贺》、《我长大了做……》、《买文具》、《学会待客》等,片中都有很好的口语交际范例。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握好播放时机,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去学习、模仿。 4.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1)坚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实践机会 (2)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34
把教材用活 让儿童乐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