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鳳 華 (Ph.D.)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
應用行為分析教學法II 鳳 華 (Ph.D.)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
2
DSM-IV 診斷於嬰兒期兒童期或青春期的疾患 智能不足(輕/ 中/ 重/ 極重) 學習疾患 (數學/閱讀/文字表達)
動作技能疾患(發展性運動協調疾患) 溝通疾患(語言表達/ 接受性-表達性混合語言疾患/ 音韻疾患/ 口吃) 廣泛性發展障礙 注意力缺陷及決裂性疾患
3
DSM-IV 廣泛性發展障礙 自閉症疾患 Rett 氏疾患 (5個月以前正常/ 5-48月生長速度減緩/ 5-30個月失去原先習得的手部動作/ 社會互動興趣減少/ 軀體運動協調亦有問題/ 表達性及接受性語言發展亦受損害/ 女孩為主) 兒童期崩解性疾患(2歲以前正常發展/ 2歲以後10歲以前原先的喪失原先習得至少兩項的能力: 語言技能、社會技能或適應能力、大小便控制、 遊戲、 運動技能/ 男孩較多) Asperger 氏疾患 其他
4
功能性的損傷(造成學業 生活 社會等的適應困難) 排除其他類別的
自閉症臨床特徵 社會互動上有質的缺陷 語言發展的遲緩與異常 固著性行為 年齡的分界(三歲以前) 功能性的損傷(造成學業 生活 社會等的適應困難) 排除其他類別的
5
在社會性互動方面有質的缺陷,並至少具有下列兩項
非口語行為,如視線接觸、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手勢來協助社會性互動及溝通上有顯著的障礙。 無法發展出符合其發展水準的同儕關係。 缺乏主動尋求他人、分享喜悅、興趣或活動的行為(如:很少拿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給別人看或指出來)。 缺乏社會或情緒的互惠關係。
7
有語言能力者,在開始或持續會話的能力上有顯著缺陷。 使用刻板的、重複的語言或隱喻式的語言。
在溝通方面有質的缺陷 完全沒有口語或口語發展遲緩。 有語言能力者,在開始或持續會話的能力上有顯著缺陷。 使用刻板的、重複的語言或隱喻式的語言。 缺乏符合其發展年齡的、富變化的、自發性的假裝性遊戲或社會性模仿遊戲。
8
在行為、興趣、或動方面有拘限的、刻板的、重複的形式
在興趣方面,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刻板的、有限的形式,其強度與焦點均迥異於常。 明顯的對特別的、非功能性的常規或儀式有異常的堅持。 有刻板而重複的動作(如:晃動手或手指、拍手、擺動身體等)。 經常沉迷於東西的某一部份。
9
ABA重要影響 ABA=自閉症/廣泛性發展障礙有效教學策略 法院判決 受到廣泛學術單位的認同
全美小兒醫師學會 全國研究委員會 美國心理學會 自閉症協會團體組織
10
ABA法則與策略 行為法則 行為策略 配對原理/增強原理/消弱原理/懲罰原理 刺激控制
Shaping/ chaining/ modeling/self-management/ generalization則與策略/ DRO- DRI/ time-out …..
11
刺激控制原理 一行為因某個刺激的存在而受到增強, 產生刺激對行為的控制 基本法則 其他生活的例子及運用 紅燈(SD) 停 受增強
接電話 運用:失眠的訓練
12
刺激控制訓練模式 SD R SR ITI SP SD :區別性刺激 SP:提示 R :答案 SR:增強反應 ITI:教學間距
13
刺激控制與概念形成的原則 聚焦階段 辨識階段 精熟階段 I 精熟階段 II 刺激物 教學重點 只教導教學刺激(Sd) 刺激與反應的連結
確認該教學刺激與反應的連結 精熟階段 I 隨機式的呈現Sd及其他相關的教學刺激 熟練該教學刺激與反應的連結 精熟階段 II 隨機式的呈現Sd及其他的教學刺激
14
刺激控制訓練是概念形成的基礎 基礎的概念: 命名/ 形狀/ 顏色 抽象概念的形成: 分享/ 誠實/ 情緒/心智 教學原則:
呈現足夠的例子(SD S△ ) 故事書的撰寫形式就是最好例證
15
刺激控制的發展- 刺激組概念的學習 外觀相似刺激組(分類) 相關刺激組(關係) 相對刺激組(比較/ 前置詞) 異質刺激組(抽象概念)
17
刺激控制與情緒教育 重新界定情緒 (可觀察可評量可教學) A-B-C對情緒教育的影響 使情緒教育可以量化
使情緒教育由淺入深 (情境相關 慾望相關) 類化教學的重要 (由他人情緒的了解到自身情緒得了解/ 由簡單情緒到複雜情緒) 教學範例
19
刺激控制與情緒教學 故事繪本 Love letter (文字的一體兩面) Winnie the Pooh (慾望信念相關情緒) 101忠狗
我想變成…獅子
20
冰淇淋的故事
21
情緒教育的重要(1) 環境與自我的協調(self-regulate)- 安全感的建立 環境探索的開始 限制或擴充自我的發展 親密關係-
情緒的分享與依附 情緒的表達與命名
22
情緒教育的重要(2) 溝通能力 完整的非語言溝通 溝通的延展性 情緒控制發展階段 需要他人安撫 互動式安撫 模仿式的安撫 自我語言的安撫
23
Imitation 定義 A model Model 之後,在既定的反應時間內產生一模仿行為 模仿行為受到增強
24
對沒有模仿行為的訓練 模仿學習是一般兒童主要的學習管道(隨機) 訓練要點 先備技能 選擇並界定訓練的行為 前測並排列訓練行為 模仿訓練的執行
25
訓練要點 先備技能 選擇並界定訓練的行為 注意行為 (坐在座位/ 手放在腿上/ 被喚名時能有眼神注意/ 能注意看教學者要求要看的物品)
初階訓練階段:至少25種行為(含大肢體及精細動作) 一次教導一種單一模仿 強調身體部位的移動/ 操作物品
26
前測並排列訓練行為 模仿訓練的執行 前測範例 p.371 依前測結果安排適當的教學順序 試探 訓練 協助及褪除 交替 (辨識訓練)
使用部份提示的行為做為優先考量 模仿訓練的執行 試探 訓練 協助及褪除 交替 (辨識訓練)
27
模仿訓練的準則 試探的使用 簡短但活躍的 逐步調整增強作用 增強作用實施時一定要搭配社會讚許 若進展受挫 提供必要的協助 做紀錄
決定何時結束訓練
28
錄影帶示範教學 視覺化清楚的組織 處理 計劃之能力 錄影帶示範具有 視覺的示範 動機的引發 提供系統化組織計劃之清楚流程
29
錄影帶示範的優點 動機 提供高度吸引力的刺激物 選擇相關刺激的呈現 保留 重複撥放的可能
30
錄影帶示範教學的假設 教導自閉症者成為觀察學習者 對於動作計劃的過程能完整呈現
錄影帶示範教學將自閉症的特徵(視覺偏好/過度選擇/重複性)成為學習優勢
31
錄影帶示範的運用 對談技巧 對擁抱做出我喜歡你的回應 購物能力的類化學習 交通安全 社交技巧 遊戲技巧 動作技能 角色取替
32
一般教學程序 兒童觀看短暫的示範 大人:讓我們一起做 演飾示範帶的行為/口語提示 重複到精熟階段 自我模仿 逐步增加社會互動機會
不定期的再次觀看錄影帶
33
錄影帶示範成功的重要元素 目標行為應該是學習者已有的單一技能 學習者必須是電視愛好者 教學者應掌握學習原理原則(提示/褪除/增強時間表)
34
錄影帶示範教學範例
36
行為塑造/養成 行為塑造(Behavioral shaping) Panyan(1980)提出
指的是一有系統地區別性增強(differentially reinforce)連續漸進(successive approximation)目標行為的過程。 例:語言治療師使用行為塑造,區別性增強語言。(1)先增強嘴唇動作;(2)增強發聲;(3)增強說出字或句子。 Panyan(1980)提出 塑造是藉由重複增強接近行為的小小進展或步驟,逐漸地發展出一新的行為。 去增強每個類似的新行為的行為,而非只是等待一新行為自然發生
37
行為塑造-區別性增強 區別性增強可用於橫跨行為型態(across behavior topography)。
例:區別性增強學生的口頭參與,可透過低語(whispers)、會話與呼喊(shouts)的方式。 區別性增強亦可用於在反應型態中(within response topography)。 例:在會話中,聲音的強度、時間長度、與說話的量都可以被塑造。
38
反應型態內的行為塑造界定 指行為型態不變,但區別性增強此行為中不同的特點(如:頻率、強度、時間、速度)。 例1:體育老師要教學生戲水救生安全
目標:拋救生圈給快溺死的人。此項活動的重點是將救生圈拋向人,越近越好。 起始行為:拋在4呎之內會給予讚美,4呎之外則沒有。 逐步拉進距離:2呎之內。直到最終目標 例2 :小孩練習彈鋼琴的時間能達到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 起始目標:每週一次,每週一練習,時間從12分鐘、15分鐘、20分鐘、25分鐘、30分鐘慢慢增加 逐步目標: 每週兩次,每次30分鐘
39
行為聯結法 (behavioral chaining)
基本型態: SD1R1 SD2R2 SD3R3…S+
40
工作分析 (將工作的項目細分到可觀察的連續步驟) 工作分析的方式:
行為聯結法或連鎖反應基本要項 工作分析 (將工作的項目細分到可觀察的連續步驟) 工作分析的方式: 實地觀察 詢問專家實際操作演練 依反應的困難度來排定教授的優先順序
41
連鎖反應的訓練方式 優點 (容易實施及掌握要點) 優點 (立即獲得完成事件的正增強效果) 缺點(對前面的步驟會有被動學習的虞慮)
由前往後訓練法(如刷牙-拿起牙刷 拿起牙膏 將牙刷用濕 打開牙膏的蓋子 …) 優點 (容易實施及掌握要點) 由後往前訓練法(訓練煮飯 炒蛋) 優點 (立即獲得完成事件的正增強效果) 缺點(對前面的步驟會有被動學習的虞慮) 謹記 增強給予的時機
42
Chaining 延伸教學範例 情緒教育 想像遊戲 因果關係
43
害怕情緒的處理 從結果切入 由後往前連鎖的方式做教學 範例:阿羅有枝彩色筆
45
Chaining-社會語言之教導 作業單的設計(視覺+語言)-觀察他人的情緒 作業單二: 實際做出讓他人高興的行為
媽媽在甚麼情況會高興 媽媽在甚麼情況會難過 媽媽在甚麼情況會生氣 作業單二: 實際做出讓他人高興的行為 作業單三: 能安撫他人難過的情緒 大便怎麼產生的
46
Chaining社會語言之教導 雙向互動作業單:蒐集他人的資料 主動詢問相關的問題 基本資料 喜歡的人事物 休閒活動 紀錄他人的聊天內容
練習談他人有興趣的話題 能了解他人肢體行為的意涵 在主題上討論
47
社交技巧訓練(SC/Imitation/Chaining)
教學步驟 技巧的分析 提供示範/ 討論情節 演練 回饋/家庭練習 範例 打招呼 (看到誰 對方有沒有空 如何打招呼 ) 範例 尊重他人所有權(徵求他人許可 約定歸還時間 好好愛惜他人物品 按約定時間歸還) 協助學生對該環境的適應能力 雖然功能性行為評估(FBA)於美國1997年特教法中,已經確立其法律地位。然而該法並未對FBA做出明確的定義。因此,該詞所代表之涵義及評估方式,就成為本次嚴重情緒障礙國際學術研討會的重要議題之一。許多與會學者紛紛提出看法,其基本假設是相當一致的,就是各種行為的產生(包含偏差行為),都是有原因的。要如何去設計介入方案改善其不適應行為,必須先找到原因。然而,在原因的界定及方法實施上,就各有特色。行為學派在近幾十年來已有重大變革,從過往的行為改變(behavior modification),逐漸被行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所取代(施顯 ,民84);前者重點在操控行為的後果,而後者則強調行為問題的發生常是十分複雜的因素,要處理問題行為,必須致力於改善個人所處的環境。此外要使個人不適當的行為改善,除了消極的消除該行為問題外,更重要的是行為訓練的同時並進。而行為訓練的設計,則有待行為功能分析(function analysis)來實施(施顯 ,民84)。因此,在FBA出現之際,就有學者將FBA與功能分析(function analysis)視為同義詞,而加以交替使用(Miller,Tansy,& Hughes,1998)。換句話說,當FBA出現之際,行為分析學者很自然的就將二者合而為一。 Miller等學者(1998)則持不同於行為學者的看法。Miller 等引述Quinn 於1998界定:FBA是指採用各種不同的策略去診斷問題行為的產生原因,並從而制定行為介入方案。此外,功能性的行為評估必須從個人生理、社會、情緒及環境各層面來探討問題行為各種可能的潛在影響。因此,Miller等人(1998)質疑功能性行為評估與功能分析視為同義詞的看法的適切性。他們指出,若將FBA和FA視為同義,會忽略其它可能的相關因素。因為FBA中所強調的是環境中立即性的觸發因子或當時的環境因素與行為的關係,並對所觀察到的因果假設做一驗證(必須安排各種情境對誘法因子及行為的因果關係做一驗證)。然而,從Erikson的心理社會、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以及生態論等觀點來看,行為問題的產生,是可追溯到更久遠的時期,或其他的生活環境因素的。舉例來說,今天這個孩子攻擊、打人,可能是當時環境有誘發因子(如工作太難、被老師要求..等),但遠因或其他相關因素則可能是家庭的教養方式,如昨天又被父親修理了,情緒並未平復等。因此,孩子的攻擊行為是合併教養方式(遠因)並加上當時的誘因(近因)而引發。因此,若能同時看到可能的遠因及近因,在設計介入方案時,才能一併考量各種因素,介入的效果才能顯著並持續。
48
教導學生和他人大招呼 眼神注視 打招呼意味著眼神注視他人、微笑並用愉快的聲音和他人寒暄 當你和悅的和他人打招呼,他們也會愉快的回應你
所以眼神注視、微笑寒暄是很重要的,那你就會看起來很友善,同學也會喜歡邀請你加入遊戲 眼神注視 微笑 做出反應
49
Intra-verbal與社會語言教學 從功能性及溝通性談起 基本對談的教學 延伸性對談 主題式對談 接聽電話教學範例 主題式對談範例
51
彰化縣自閉症教材彙編簡介 評估單 學校生活之語言訓練 單一技能訓練 社會技巧訓練
52
自我管理界定 The controlling response, affects variables in such a way as to chang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ther, the controlled response. (Skinner, 1953) 個人系統化的運用行為改變的策略導致自我行為的轉變 當中涉及兩種行為反應: 要控制的目標行為(controlled response) 用來行為掌控或引發目標行為的控制反應(controlling response)
53
教導自我管理的理由 它描述了個人完成獨立自主的歷程 增進生活品質 增進生活適應(Wehmeyer, et al., 1997)
增進生涯成功的可能
54
自我管理策略 刺激控制原理 (stimulus control) 改變環境,減少刺激的呈現 (丟掉香煙/ 冰淇淋)
對目標行為提供一額外的線索 (肥胖圖片/增強提示卡) 直接透過刺激控制原理 (雨傘/ 體溫卡) 改變環境,減少刺激的呈現 (丟掉香煙/ 冰淇淋) 不適當行為需控制在有限制的刺激下 (睡覺/ 抽煙/ 發脾氣)
55
圖片提示
56
貼紙提示 媽媽提醒自己能隨時稱讚孩子具體的行為表現,將提示單貼在冰箱、洗衣機、廚櫃、書房等 範例
57
自我管理元素 自我選擇 自我監控 自我觀察 自我紀錄 自我評量 自我增強
58
行為介入-自我管理與工作技能 辨識訓練 (適當的工作行為) 自我管理紀錄表- 行為1 (對顧客說出 “謝謝光臨”
- correct/ incorrect 行為2 (能站在等待擦車的位置不需要提醒 - correct / incorrect 行為 3 (依照一定的步驟將車子擦拭乾淨 自我管理紀錄表-
59
自我管理訓練方案 1.自我監控 定義:透過系統化的提示系統 協助學生自我提醒 自我監督 步驟: 先有一具體的語言提示 逐漸減少語言提示的內容
必須配合有效的增強 從較容易執行的行為著手
60
實例: 提示:我現在有沒有專心
61
提示逐漸減少 我專心嗎 專心 聲音(鈴聲大而響) 聲音(鈴聲小而短) 退除提示
62
2.自我評鑑 定義:針對列出的具體行為來檢核評估自己有否達到目標 步驟: 確定要評估的行為(儘量以正向行為描述)
老師與學生同時評估每次核對(確保學生了解該行為的意義) 逐漸減少核對的次數 必須配合有效的增強
63
實例: 行 為 項 目 出現次數 自我鼓勵 1.專心聽講 2.發言前會舉手等老師叫名字 3.有問題會舉手問老師能回答老師的問題
行 為 項 目 出現次數 自我鼓勵 1.專心聽講 2.發言前會舉手等老師叫名字 3.有問題會舉手問老師能回答老師的問題 4.不需個別督促可自行完成工作
64
閱讀習慣的養成範例:記錄表 Mon Tue Wen Thur Fri Sat Su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我讀書15分鐘 2 我讀了 20分鐘 3 15分鐘 4 17分鐘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5
閱讀習慣的養成兌換表 要改變的行為 能獲得的獎勵(二擇一) 獲得獎勵的條件 能自己閱讀15分鐘 邀請朋友到家裡玩 逛百貨公司
能持續閱讀15分鐘 連續六天
66
單一行為的改變 目標行為 和弟弟玩時 對弟弟很好 獲得獎勵 將一個愛心圖上色 每三個愛心圖滿顏色 媽媽就會讀一本故事書給我聽
67
應用行為分析與生涯輔導 生涯輔導定義:透過一對一或團體方式,由專業生涯諮商或輔導人員協助克服和生涯準備、生涯試探、生涯選擇和生涯適應有關的困難與問題,排除情緒與認知上的障礙,達成生涯/工作角色與各種生活角色間的融洽和諧,以增進個人的生涯發展與適應(金樹人,1997)。 重點: 一連串適應與學習的過程 學習原理是輔導過程中的重要基礎
68
應用行為分析與生涯輔導 ABA使生涯輔導目標清楚明確 ABA使生涯輔導著重於個體與環境互動的關係 ABA使生涯輔導的介入策略更為系統化
目標應包含:個體/情境/行為/達到的標準(Alberto, 2006) ABA使生涯輔導著重於個體與環境互動的關係 強調行為的功能性 強調行為的實用性 ABA使生涯輔導的介入策略更為系統化 ABA使生涯輔導的個體能達到生活、職業的適應(改善個體生活到有意義的階段) ABA的概念使身心障礙者之生涯輔導具體可行
69
ABA與生涯輔導 ABA對生涯輔導之效能評估 對特殊群體提供一合理可行之研究方法學,使能評估介入的有效與否
單一受試研究法之重要特點 (Horner et al., 2005) 強調個別化的需求與介入 能深入探究個體與環境互動的變化 實驗設計本身能有效控制無關變項的影響 圖示法清晰易懂,並能隨時檢討介入的適切性 強調社會效度,使個體的重要關係人起參與改變的歷程 個案亦可一起加入介入計畫之討論或紀錄(自我紀錄)
70
從生涯輔導的服務內涵 談ABA之角色 項目 ABA之運用 解決之瓶頸 協助了解個人 從行為切入而非特質的描述
跳脫抽象構念的限制/解決測驗構念與自我構念的不一致 協助了解職業知識與世界 職業分析 工作分析 將職業分類典的介紹更具體明確 培養做決定的能力 行為分析/ 行為演練/ 自我管理訓練
71
項目 ABA之運用 解決之瓶頸 培養謀職策略與技巧 工作分析/ 示範/演練/實作 培養人際問題解決 自我教導 增加後設認知能力 生活適應 行為訓練 Chaining/shaping 生活適應能與個體生活相關
72
身心障礙者之生涯輔導 除上述服務外,應增加下列服務 協助了解個人,特別是對障礙的認識(Cinamon, & Gifsh, 2004)
協助維持工作的能力(Cinamon, & Gifsh, 2004 ;Wolffe, 1997) 自我決策的發展(Kilsby & Beyer, 2002 ;Wehmeyer, 1996) 強調自主性:依自我偏好做選擇 自我調節/規範:對環境做適切的反應 心理賦權:對自我的信念與目標追求的策略使用 自我瞭解:對自我優勢/弱勢的了解 並對現實環境的認識 而有一切合實際的計畫
73
生涯輔導範例 脊髓損傷者生涯圖
74
行為介入之總結 從過多行為看到不足的行為 對特殊兒童之行為有更細膩的解析 對特殊兒童的行為提供正向積極的介入
提供更趨人性化的行為塑造 (刺激控制原理的大量使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