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质剖面实测和填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质剖面实测和填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质剖面实测和填图

2 野外地质综合实习 第一阶段-------1)、路线地质教学 -------2)、地质剖面实测 第二阶段-------地质填图
1. 兴城海滨公园路线 (岩浆岩、岩体接触关系、海洋地质作用) 2. ~夹山-滑雪场路线 (中元古代地层、沉积环境恢复、角度不整合) 3. ~长茂地区上元古-早古生代地层路线 (地层序列、沉积环境恢复、平行不整合) 4. ~牤牛山古生代地层路线 (地层序列、沉积环境恢复、平行不整合) 5. ~龙回头路线 (砾岩观察和描述、不整合接触、海洋地质作用) 6. ~新台门火山岩-古生物化石路线 7. ~台里海滨岩浆岩-变质岩专题路线 8. ~草白沟构造专题路线 9. ~望海寺自主路线 )、地质剖面实测 第二阶段 地质填图 区域内各种岩石类型 基本地层序列、各类型地层接触关系 各类构造现象 (断层、褶皱等)

3 地 质 图 地质体与地形相交的迹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一张完整的地质图 包括三个基本部分 地层柱状图 图例 图,另外还附带 地质图说明书
地 质 图 地质体与地形相交的迹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一张完整的地质图 包括三个基本部分 地层柱状图 图例 图,另外还附带 地质图说明书 地质图是地质学的基本图件,填图和读图 (用图)是地质工作者的基本技能!!! 地质三大件加地质图、地形图 走便天下都不怕!!! 1:20万锦西幅地质图 基于1:10地形图 经老一辈地质学家 长期区域地质调查填绘而成!一直都是当前应用的最为可靠的地质基础图件!

4 地 质 图 内容、用途、填图精度 内容:通过地质填图收集工作区内所有的地质资料,包括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矿产等。
地 质 图 内容、用途、填图精度 内容:通过地质填图收集工作区内所有的地质资料,包括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矿产等。 目的:为地质研究、找矿勘探、水文、工程、地震地质、区域规划、城市建设、风水(?)等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地质方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字地球技术、测试化验、模拟技术等 比例尺:小 1:50万 中 1:25万或20万 大 1:5万

5 地质图填绘的工作步骤 1、区域地质路线踏勘 2、剖面测制 3、路线地质 4、点、线、面的重点研究工作
1、收集基础理论、区域地质资料和涉及相关地质体研究新成果 2、具备相关图件:地形图、遥感图、其它局部和大范围地质图 3、装备完善:3大件、GPS、照相机、通讯工具、后勤支撑等 4、根据地质体出露情况配备相关学科人员 准备 1、区域地质路线踏勘 2、剖面测制 3、路线地质 4、点、线、面的重点研究工作 野外工作 1、连图(MapGIS等) 2、鉴定、测试和分析 3、成图(按地质体线条、颜色的标准给予标注) 室内工作

6 地质剖面实测——地质填图的基础 实测剖面绘制的基本地质图件 导线图和剖面图草图(野外) 实测剖面图(室内) 综合柱状图(室内)

7 绘制导线平面图(野外完成) 标记好分层号 样品采集点位 导线平面图 野外必须现场完成! 绘制步骤:
1、依据导线总方位,在图纸上确定正北的方向! 2、导线起点处,沿导线方位画射线,在射线上截取导线水平距,如0-1导线,沿该导线方位画射线。。。 顺序连接的导线在水平面的投影 (第一次投影)

8 展开法绘制地质剖面草图(野外完成) 定位:放在平面图下方,方格纸横线即为水平线,竖线则为标高线。 起点:一般与平面图起点对应。
画法——展开法:按地形坡角由起点作一条射线,在其上按比例截取第一条导线斜距,依此类推,各条导线首尾相接即可得到剖面方向上的地表地形线; 在该线上截取各分层斜距,将其分层位置标明,在地形线下按实际产状绘制岩性花纹,标明产状及地层时代。 注意: A:剖面方向上剖面图长度大于平面图长度; B:地形坡度要画准,岩层倾向不要画反(特别是有小型褶皱时),以免将层序及厚度重复计算。 绘制步骤: 1、地形地表线 以坡度角做射线,截取导线斜距,各导线连接 如图 0-1导线,1-2导线。。。。。6-7导线,连接成地形地表线 然后,截取分层斜距,标上层号,如 按各层岩性,填充相应的岩性花纹,标明产状和时代

9 投影法绘制剖面图(室内完成) (1)确定合理的剖面方位
一般是将剖面的起点和终点的连线方向作为剖面的方位,如果所有导线都在该方位两侧,则该方位合适,否则分段选择;要使剖面线尽量垂直于岩层的走向,剖面线方位尽量成为各导线的平均方位 (2)清绘导线平面图 定向:图上的横线就是剖面方位线,据此将图定好方向,画好图上北(N)的方向。 作图:按新的作图方位,据野外记录画出正规平面图,其画法和内容同野外草图。 实测过程中,导线应尽可能垂直于岩层走向 剖面线方位尽量成为各导线的平均方位! 导线方位求和,然后除以导线数

10 投影法绘制实测剖面图 画法:用投影法,使剖面上起点和终点与地形图吻合,将地形及地质内容都投影在统一的剖面方向上。这不同于野外草图的展开法。
具体作法:由已画好的平面图向下投影(控制水平位置) ① 绘地形线:剖面起点要一致,每根导线的起、终点都按图的竖线向下投好水平位置,在投影好了的导线连接位置用累积高差确定该点地形高度(垂直位置),然后再与前一点的地形线相连。 ② 绘地质界线:由平面图上相应地质界限点直接投影到地形线上。根据岩层产状画出各种地质界线,下方标出产状要素、地层时代。 ③ 整饰图件:标方位、明显的地物、图名、比例尺等。 地形线 地质界线点:如分组界线等

11 厚度计算公式: h=L(sinα.cosβ.sinγ±sinβ.cosα) H=L(tanα.cosβ.sinγ±sinβ)
地层综合柱状图(室内完成) 地层厚度计算:实测参数 导线距(L): 沿导线方向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导线距(L) 导线方向γ:剖面导线方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β导线方向和地面坡度角;α岩层的倾向和倾角; 厚度计算公式: 岩层的厚度(h)和铅直厚度(H)。 各组及组内各段、各层的真厚度 ) 厚度计算公式: h=L(sinα.cosβ.sinγ±sinβ.cosα) H=L(tanα.cosβ.sinγ±sinβ)

12

13 路线地质调查 (1)地质填图中观察线、观察点的布置原则和方法
选择一定的路线和控制点进行系统的野外观察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它的作用是便于对野外观察材料进行系统的编录。 地质填图中观察线、观察点布置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地质填图的质量及填图的工作效率。 ① 观察线的布置原则和方法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要求,观察线的布置原则,一般采取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

14 穿越路线法:基本上垂直于地层或区域主要构造线的走向布置,以最短的路线,观测较多、较全面的地质现象,解决较多的地质问题。按一定的间距横穿整个调查区。
追索路线法: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区域构造的走向布置。用于追索化石层、标志层、含矿层等层位,以及接触界线或断层等。 观察线的布置原则和方法

15 观察点间连绘方法 “V”字型法则 地层产状: 1、地层水平; 2、地层直立; 3、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反; 4、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
倾角>坡角 相同大相反 倾角<坡角 相同小相同 穿越路线法的优点是易于查明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相的纵向变化以及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且投入工作量最少。缺点是相邻两条路线之间的地带未能直接观察,连绘的地质界线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16 路线地质调查注意事项 ——填图的精度 最小的地质体标注:以所填图件的1 mm为精度。 点间距:以所填图件的5 mm为精度。
1︰5万地形图面积: 最小的地质体为 50 m;点间距离:250 m。 路线密度:500-700 m,重要地段加密; 1幅1︰5万图路线总长度600-800 km 1︰5万图大小,15'×10' 面积: km2 0米名模

17 ——填图基本单位:组 (Formation)
路线地质调查注意事项 ——填图基本单位:组 (Formation) 顶、底界限必须明确和明显,易于野外识别; 组的顶底界限要么是岩性突变面,要么是不整合面; 岩石组合特征独特; 在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成因关系密切的若干岩层的自然组合。

18 蛤蟆山组 西 本溪 太原

19 观察点的类型和布置原则 观察点类型:观察点一般应布置在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位置,如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相或岩性发生明显变化的地点;岩浆岩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以及单元或超单元界线;蚀变带、矿化点和矿体;褶皱枢纽、断层破碎带;节理、劈理的测量或统计地点;线理测量和统计点;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等。不允许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布置原则: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20 观察点的标绘方法 外填图过程中在手图(地形图)上标定观察点的位置,不能超过规范精度要求的允许误差范围,即不论何种比例尺,一般要求在野外手图上误差不超过1mm。 标定的方法: 1、当地形、地物标志明显时,可直接微地形特征。 2、罗盘后方交汇 3、望、问、切? 4、GPS 5、时刻了解自己的位置和方位。 、(1)在野外路线观察过程中需及时标定观察点。观察点的作用在于能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使原始资料的编录条理化、系统化;控制各种地质资料间的联系以及文、图资料与实地位置的符合;便于原始资料的整理、查阅和检查工作质量。

21 路线地质观察的程序及编录要求 A 路线地质观察的程序及观察内容 路线地质观察的一般工作程序是: 1 标定观察点的位置(手图);
2 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手图) 。 3 研究与描述露头地质和地貌(野簿记录); 4 地层单位(通常是组)岩性特征变化; 5 系统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及其它构造要素(野簿记录) ; 6 采集标本和样品;

22 B 路线地质观察记录 路线:***-***——界地质路线 目 的:(1)------ (2)观察绥中花岗岩、青白口系和早寒武世府君山组地层 、岩性及其接触关系(示例) 点 号:001 点 位:186高地200度方向580米、地理/行政标识、GPS点位置 点 性(点的性质):岩性分界点 (或岩性、构造、矿点、古生物、地层、地貌、区测控制点等) 详细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定名) 构造产状,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线理 空间位置关系:点东5m处片麻理产状13562 其它地质说明:矿、相互关系、重要界线等。 标本:编号、岩性 照片:方位角、比例尺、主要关系简述

23 点间路线描述: (1)向260°方向行进。 0-18 m,粗粒石英砂岩 18-68 m,细粒石英砂岩夹黄绿色页岩 m,粉砂岩夹紫红色页岩 ……. (2)点间做信手剖面 002 ….. 岩性分界点

24 A)观测内容 沉积岩地区: 观察研究岩性、沉积特征(相标志、旋回、韵律等),化石及产出状况、标志层、含矿性及其变化,地层层序、厚度、接触关系、岩层产状等。 侵入岩地区: 观察研究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原生和次生构造、含捕掳体(残留体或析离体)情况、相带特征、侵入体形态以及与围岩接触关系,有关同化、混染和分异作用、接触变质和交代蚀变作用、侵入期次和时代等。 变质岩地区: 观察研究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和变余结构、构造、恢复原岩、变质岩系的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变质作用期次与形成背景、成矿作用,测量层理和片理产状等。

25 查明各种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构造形态特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次序、各种构造形成时代及其组合关系等。
构造: 查明各种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构造形态特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次序、各种构造形成时代及其组合关系等。 核心内容:1、岩性特征;2、空间分布;3、接触关系

26 B)地质素描:地质素描是野外地质编录的另一种形式,除文字描述外,地质人员应养成画信手剖面图和各种地质素描图的习惯,素描应有主题,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素描线条要简洁,与素描主题无关的景物应尽量简化,切记凭自己主观意图取舍地质内容。使记录文图并茂,互相印证。 C)地质摄影:地质摄影比素描图更真实准确,所以也是地质编录的重要手段。但因受各种自然景物的干扰,照片上往往会出现地质主题反映不鲜明,所以地质摄影不能取代地质素描,倒是经常需要以素描做补充。野外记录中应对每张照片详细编录、记录中注明照片编号、拍摄地点及拍摄对象的性质等。

27 D)室内资料整理和编制实际材料图: 资料整理:当日工作整理、阶段资料整理、年度资料整理。 野外阶段对调查资料要求做到边调查、边整理、边研究。 整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对野外记录本的文字编录及图面进行整理、核对和上墨; ②在手图和野外记录相互对照检查无误基础上,清绘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图是质量检验、计算工作量和检查原始资料的依据,因此,必须及时认真地转绘。内容包括:地质点及其编号;实测剖面位置;观测路线;岩层产状和各种地质体产状;标本、化石产地;矿点位置等; ③各种标本的整理、鉴定和登记; ④总结当日、工作,注意是否有未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根据当日工作情况确定次日的路线计划、工作任务。

28 填图区设置及时间安排

29

30 谢谢


Download ppt "地质剖面实测和填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