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层建筑设计概述 ——电子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层建筑设计概述 ——电子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层建筑设计概述 ——电子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概述 ——电子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 微建筑工作室 :赵辉 2014年8月

2 八周学习计划: 第一周:高层建筑设计概述与场地分析设计 第二周:概念设计(建筑平面形式与造型概念模型) 第三周: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第四周:建筑平面设计与比例尺度推敲 第五周:建筑风格研究与定位 第六周:完善建筑细部设计 第七周:完成建筑空间与造型效果图 第八周:完成图面构成与表达

3 学习内容: 第一周:高层建筑设计概述与场地分析设计
任务:1、先例分析(两到三个案例A1)分析案例的场地设计、设计理念、造型设计特点、平面构成特点、规范的满足;2、场地分析手绘草图与说明(建筑退界、场地入口、停车、景观绿化) 第二周:概念设计(建筑平面形式与造型概念模型) 任务:1、设计理念的定位;2、手绘草图(平面交代竖向交通位置与出入口位置、交代标准层的使用空间、交通空间的关系,推敲概念模型) 第三周: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任务:提交《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学习报告,理清高层建筑的场地与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消防扑救面、总平塔楼要求、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的设计要求、强电弱电的设计等)

4 第四周:建筑平面设计与比例尺度推敲 任务:1、根据对规范的学习,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深入平面设计,并确定尺度。 2、提交平面设计方案图和模型 第五周:建筑风格研究与定位 任务:1、研究高层造型设计的风格,并提交研究报告(PPT) 2、提交自己的设计模型与设计风格说明 第六周:完善建筑细部设计 任务:1、提交平面细部空间节点的设计分析 2、提交建筑造型细部节点构成形式

5 第七周:完成建筑空间与造型效果图 任务:1、熟悉三维设计软件的操作 2、完成建筑室内效果图和外观效果图(效果体现自己的设计特点亮点) 第八周:完成图面构成与表达 任务:完成高层建筑设计图纸,并评图。

6 高层建筑设计概述与场地分析设计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二、高层建筑的风格特点; 三、高层建筑的防火与疏散; 四、高层建筑的场地分析设计。

7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高层建筑的建造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体量巨大,视觉冲击力强,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美学、文化等魅力,对城市形态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人们倍加关注高层建筑的发展。 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种: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和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 不单单关注建筑本身的纯粹形式或理想的秩序,更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城市文脉的整合。

8 高层建筑的故乡--芝加哥 芝加哥的奶牛和大火.(1871年10月8日夜 )
芝加哥高层建筑风格的经过三次演变            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强调水平部分,顶部为府邸式。            2.扩展府邸式风格或三段式构图,运用柱式隐喻(如基座、往身、柱头),伸长中间部分。                   装饰为罗马式或哥特式,如大檐口、半圆拱、薄檐口、砖石结构。            3.商业风格("芝加哥框架"),不强调立面构图,而是明确地表现支撑结构和自然的表 面。形象特征为:大方窗,无檐口,窗下墙凹部有装饰或无装饰,块状和板状体量。

9 芝加哥湖滨公寓(1953年) 26层塔式摩天楼 四周外墙由一色的、全部用钢和玻璃标准构件组成的方格形模数构图;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不仅反映着周围的环境,还反映着天上的云彩。

10 湖滨公寓(1953年) 两幢相同的在总平面上相互垂直放置的26层高的盒子形塔式摩天楼。 居住单元与范斯沃斯住宅一样,除当中集中的服务性设施外,从进门到卧室是只用片片的矮墙或家具来分隔的,隔而不断的通用空间。 空间可以随功能的变化而重新划分,但视线、声音与气味的干扰极大。

11 西格拉母大厦(1958年) 38层摩天楼 是纽约最豪华与最精美的大厦之一。 外墙上的框架面饰与窗棂是用古铜色的铜精工制成,大片粉红灰色的隔热玻璃幕墙闪烁着柔和的反光。

12 西格拉姆大厦(1958年) 座落在纽约高级商业区,高38层,设计原则与湖滨公寓完全相同。 由于经费充足,用料考究、精工细琢,是纽约最豪华与最精美的大厦之一。体态端庄、各部分比例均匀,对称的立面、精确的施工,前面有一广场和水池。

13 后现代主义建筑及其它 20世纪60年代,一些人对正统现代主义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批评,他们以密斯“少就是多”为靶子,美国建筑师文丘里说“少不是多”、“少使人厌烦”,垄断现代运动近半个世纪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因内部思想分歧而于1959年宣布停止活动,1961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了名为“现代建筑:死亡或变质”的讨论,1966年文丘里发表《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一书,反响强烈。 后现代主义的三种表现(美 斯特恩): (1)反对光秃秃的建筑造型,主张增加具有传统韵味的装饰; (2)反对现代建筑的自身纯洁与理性,主张建筑应继承历史,应与环境相结合; (3)反对“国际式”方匣子,主张个体建筑应有特色,使它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

14 ☆1972年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创作大众化欣赏的建筑。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 建筑特点: ☆起源于60年代后期的美国,70~80年代成为美国盛行的建筑流派; ☆对正统现代主义派的批判、修正、反现代主义、重情(人文主义) ☆吸取历史传统,用新技术表达变形的装饰,历史题材符号化, ☆隐喻象征,大众化,激进的折中主义,双重译码 折中主义——集各种历史、传统与一身 双重译码——既能看到传统,又能看到新技术、新材料; ☆理论基础:罗伯特.文丘里,1966年《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后现代主义的宣言书,其中指出,建筑要混杂,不要纯净,宁要丰盛过度,不要简单化。 ☆1972年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创作大众化欣赏的建筑。

15 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及作品 1.罗伯特.文丘里——后现代精神领袖。 费城.栗子山庄(母亲住宅 1962年) :——后现代的第一个名作
费城.栗子山庄(母亲住宅 1962年) :——后现代的第一个名作 2.M.格雷夫斯: 波特兰市政厅(符号化表现 1979~1982年) 休曼那大厦(1982~1985年) 3.P.约翰逊——一度被尊为该派思潮的杰出代表。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1984年) 4.查尔斯.摩尔 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美 1978年) 评价:(1)批判了国际式的僵化教条,促使当代建筑探索新道路; (2)不能与现代建筑等价对比,它解决建筑的表面问题,形式问题, 历史价值逊于现代主义; (3)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修正与变体,是和后工业时代特征结 合在一起的。

16 美国 波特兰市政大楼 格雷夫斯 年 楼高15层,外形呈方形,外部有大面积摸灰墙面,两边对称地开着三排方形小窗,中间深色墙面上部呈斗形,下部对称地开了八条竖向条窗(隐喻古典柱式)。

17 美国 休曼那大厦 格雷夫斯 1982~1985年 外形变化较多,近乎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的体形,立面作传统的三段式处理,后现代的信息较多,与环境的结合也比较好。是一座比较成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作品。

18 纽约电报电话总公司大楼 约翰逊 1984年 ——后现代主义重要的里程碑

19 纽约电报电话总公司大楼 约翰逊 1984年 立面有三段式韵味,底部有高大的贴有打磨精致的花岗石柱廊,正中圆拱门高33米,评论家认为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齐教堂的影子。 中段为二十年代时常见的长条小窗,顶端为一个带有圆形凹口的山墙,人们说是巴洛克山花的变异。

20 晚期现代主义——科学主义哲学思想 1.特点: ☆对现代主义技术方面的补充、扩大,现代主义在当代的延伸; ☆现代主义原则下,主张更多地表现时代精神,应用高技手段和新的表现方式。 2.建筑实例: 巴黎 德方斯大拱门 (丹麦斯普尔森 1989年) 巴黎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7年 英. R.罗杰斯、意.R.皮亚诺) 包括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图书馆、工业设计中心和音乐声乐研究。

21 巴黎德方斯巨门 丹麦斯普尔森 年

2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参考资料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资料集》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汽车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3 三、高层建筑的防火与疏散; 高层建筑基本概念解释: 裙房 skirt buildng: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成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
建筑高度 bui1ding altitude: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综合楼 multiple-use building: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商住楼 business-living building: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 高级住宅 high-grade residence: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

24 半地下室 semi -basement: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
安全出口 safety exit: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 半地下室 1/3<H1/H2 ≤1/2 地下室 H1/H2 >1/2

25 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并宜符合表3.0.1的规定。建筑分类(已经过时)

26 总平面设计 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汽车停车库,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 的规定。

27 防火间距 建筑类别 高层建筑 裙房 其它民用建筑一、二级 13 9 6

28  4.2.2 两座高层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29 4. 2. 3 相邻的两座高层建筑,较低一座的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
4.2.3 相邻的两座高层建筑,较低一座的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4.00m。  4.2.4 相邻的两座高层建筑,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00m。

30 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31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32 4.3.4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3.5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33 防火分区 一类高层:1000m2 二类高层:1500m2 地下室:500m2
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 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

34 营业厅、展览厅防火分区 5.1.2 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

35 裙房防火分区 5.1.3 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

36 上下连通层防火分区 5.1.4 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其面积可不叠加计算

37 中庭防火分区 5.1.5 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8 防烟分区 5.1.6 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39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6.1 一般规定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6.3 消防电梯 案例介绍

40 6.1 一般规定 6.1.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41 6. 1. 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 1. 2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42 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高层建筑 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30 15 其它 40 20

43 6.1.7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6.1.8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44 6.1.9 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不应小于1.2m,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3m(单面布房)或1.4m(双面布房)。

45 6.1.12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房间面积不超过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46 6.1.15 除设有排烟设施和紧急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 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

47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48 6.2.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00m2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9 6.2.5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6.2.6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6.2.7 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50 6. 2. 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6.2.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6.2.9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m(医院、居住建筑除外)。   

51 消防电梯 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          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52 6. 3. 3 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 3. 3. 1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6. 3. 3
6.3.3 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消防电梯(公共建筑)应设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6.00m2。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

53 总结: 封闭楼梯间 1、群房 2、32米及以下的二类公建(除……外) 3、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屋顶连通) 4、十一层及以下通廊式住宅

54 防烟楼梯间 1、一类建筑 2、塔式住宅 3、超过32米的二类公建(除……外) 4、十九层及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屋顶连通) 5、十二层及以上通廊式住宅

55 消防电梯 1、一类建筑 2、塔式住宅 3、超过32米的二类公建(除……外) 4、十二层及以上通廊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

56 案例介绍

57

58

59

60 防烟、排烟 8.1 一般规定 8.2 自然排烟 8.3 机械防烟     8.4 机械排烟

61 一般规定 8.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8.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62 自然排烟 8.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8.2.1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8.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63 机械防烟 8.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封闭避难层(间)。 8.3.4 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64 机械排烟 8.4.1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65 消防水箱 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2m3;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3。 消防水池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高层建筑应设消防水池: 1 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 2 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二类居住建筑除外)。 消防水池的总容量超过500m3时,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

66 谢谢 汇报完毕!!!


Download ppt "高层建筑设计概述 ——电子综合楼建筑方案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