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学语文(汉语)教学 系列知识(三) 第二语言理论及教学 (第一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学语文(汉语)教学 系列知识(三) 第二语言理论及教学 (第一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学语文(汉语)教学 系列知识(三) 第二语言理论及教学 (第一集)

2 第一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第二章 第二语言的学习 第三章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体

3 第一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一、第二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 二、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4 一、第二语言与第二语言教学 1.有关语言的几个概念 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获得 3.第二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

5 1.有关语言的几个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母语与外语 (3)本族语与非本族语 (4)标准语与方言 (5)族际共同语 (6)目的语 (7)双语

6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依据: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 后来划分。如: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第一语言 汉 族—汉 语—第一语言 哈萨克族—哈萨克语—第一语言 美 国 人—英 语—第一语言

7 北京 维吾尔族—汉 语—第一语言 和田 汉 族—维吾尔语—第一语言 英国 维吾尔族—英 语—第一语言 美国 汉 族—英 语—第一语言

8 (2)母语和外语 依据:国家的界限。 母语——本民族语 外语——外国的语言 如:维吾尔族——维吾尔语 汉 族——汉 语 ( 不论走到哪里,在哪里定居 不论先学的是维语还是汉语 )

9 (3)本族语与非本族语 依据:言语社团 本民族语——母语 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 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非本族语 外语

10 维吾尔族: 维吾尔语—第一语言—母语— 本民族语言 汉族: 汉语—第一语言—母语—

11 汉族(从小生活在民族聚居区,首先会讲的是维语)
汉语——第二语言——母语—— 本民族语言 维语——第一语言——非本民族语言(注意:不能算作外语)

12 (4)标准语和方言 A.标准语 包括三个含义: 1.全民族交际工具 2.规范的 3.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汉语的标准语(汉民族的共同语)

13 普通话: 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词汇——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 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白话文以1917年初《新青年》上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即文学革命是起点)

14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 北方(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上海、江 苏)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江西)
B.方言(只在某个地区使用的话) 汉语有七大方言区: 北方(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上海、江 苏)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江西)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香港、澳 门)

15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为代表 闽方言—福建、台湾、广西、海南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湖南) (5)族际共同语 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在中国——汉语(普通话) 在新疆——维吾尔语 (6)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16 汉语—第二语言—非本民族语—族际共同语—目的语(双语人) 大家说一说,维语对你们来说属以上列举的哪种?
(7)双语: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能 同样熟练运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 小 结 对在座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 汉语—第二语言—非本民族语—族际共同语—目的语(双语人) 大家说一说,维语对你们来说属以上列举的哪种? 返回

17 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获得 语言习得: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 过语言交际活动潜意识地获得语言。 第一语言的获得途径: a.早期的潜意识的语言习得。 b.入学后有意识的语言学习(仍然存在潜意识的语言习得)

18 学习: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有专门教师的指导,按照教学大纲,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的掌握语言规则,逐步获得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过程。
第二语言的获得途径: a.学习(主要途径) b.在目的语环境中,自然习得(伴随) 返回

19 a.第二语言教学: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如:在中国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在美国教中国人学习英语。不需要考虑母语教学。
3.第二语言教学与双语教学 a.第二语言教学: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如:在中国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在美国教中国人学习英语。不需要考虑母语教学。 b.双语教学:主体民族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如在新疆指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 返回

20 二、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1.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比较 (1) 相同之处 (2) 不同之处 2.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21 1.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比较 1)相同点: a.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b.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c.学习的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等 d.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 应用 返回

22 2)不同点(重点) a.主体不同 b.动力不同 c.环境和方式不同 d.过程不同(迁移:已获得的知识、 技能和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
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即干扰) e.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返回

23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 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2.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1)以培养目的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 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 返回

24

25 汉语: 家:ウ 豕 豕(shǐ):猪 日语:いえ 家 英语:home house 维语 :y 返回

26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2.困难的方面 (1)语法方面 (2)语音方面 (3)词汇方面 (4)汉字 1.有利的因素 (1)语法方面 (2)语音方面 (3)词汇方面

27 (1)语法方面: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法规则比较简便。 a.名词不变格。例如: 我去学校。 我从学校回来。 我在学校读书。 维语中,在“学校”后面要分别加上不同的格词尾“ge/ke、din/tin、da/ta ”等。 名词“学校”在这三个 句子中没有变化

28 b.动词不按人称、性、数、时、态来变化,例如: 现在我去学校。 明天我去学校。动词“去”没有变化。 昨天我去学校。
在维语中,动词“bar”的形式要发生变化。 返回

29 (2)语音方面: 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 21个声母—39个韵母→400个声韵组合 400个声韵组合—声调→1200个音节 (3)词汇方面: 3500个常用字-200万字预料-99.48%

30 维语:drh arqa xah orman janggal terk sgt 汉语:江、河、湖、海、洋、池、 浅、深
汉语:树、松、柏、枝、林、森、 杨、柳 维语:drh arqa xah orman janggal terk sgt 汉语:江、河、湖、海、洋、池、 浅、深 维语:drya stng kl dengiz okyan teyiz tirn 返回

31 语法方面: 重意合,述补结构,“把”字句,被动句,虚词的用法。 语音方面:声调难掌握 词汇方面: 同义词、近义词、量词、语气词、成语。 汉字:难认、难记、难写。

32

33 第二章 第二语言的学习 一、对比分析假说 二、中介语假说与偏误分析 三、输入假说 四、普遍语法假说 第三章 谢谢

34 对比分析假说 1.对比分析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解释 2.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难度等级模式 3.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35 理由:母语的习惯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迁移作用。 正迁移:两种语言结构特征相同相似之处,容易掌握。 负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难掌握
对比分析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解释 理由:母语的习惯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迁移作用。 正迁移:两种语言结构特征相同相似之处,容易掌握。 负迁移:两种语言的差异,难掌握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刺激—反应) 第二语言的获得过程: 刺激—反应—强化→形成语言习惯 教学法——听说法、视听法。 返回

36 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难度等级模式 序号 等级 第一语言 目的语 (1)零级: 有 有 (2)一级:多个语言项目 一个
序号 等级 第一语言 目的语 (1)零级: 有 有 (2)一级:多个语言项目 一个 (3)二级: 有 没有 (4)三级: 有 差异 (5)四级: 没有 有 (6)五级:一个语言项目 多个 返回

37 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1)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  (2)解释教学重点 (3)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4)便于制定教学大纲 局限(1)未必差异越大,干扰越大。 (2)只局限于第一语言的干扰 (3)只对语言表层结构进行对比 (4)把学生看成是机械的刺激对象。

38 1.中介语假说 (1)中介语的定义 (2)中介语的特点 (3)中介语假说理论的优点 2.偏误分析 (1)偏误和偏误分析的概念 (2)偏误的来源 (3)对待偏误的态度 (4)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39 中介语假说——60、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赛林克提出的。 
(1)中介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语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假说——60、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赛林克提出的。 

40 (2)中介语的特点: 1) 中介语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 2)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 3)中介语的产生原因: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

41 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 第一语言 目的语 返回

42 (3)“中介语假说”的优点: 1)突破了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论 2)把第二语言的获得看做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步完善的连续的过程 3)第二语言的获得:不断通过假设——验证主动发现规律、调整修订所获得的规律,逐渐创建目的语系统的过程。 4)中介语理论有利于探索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本质,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阶段,揭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及第一语言的影响。 

43 1.什么叫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2.偏误的来源 1)母语的负迁移 2)目的语的负迁移 3)文化因素负迁移 4)学习策略和焦急策略的影响 5)学习环境的影响 返回

44 (3)对待偏误的态度 1)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 2)利用偏误分析,找出偏误的原因 3)对学生的偏误,不能有错必纠。 要有一定的宽容度。 

45 偏误分析的意义:  1)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 2)改变了对偏误本质的认识 3)丰富和发展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偏误分析的局限性 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2)对各种偏误的研究还很不平衡 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还不深入 4)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为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46 三、输入假说 1.习得与学习假说 2.自然顺序假说 3.监控假说 4.输入假说 5.情感过滤假说 四、普遍语法假说

47 小 结 主要学习理论及创建人 学习理论 国家 代表人物 对比分析假说 美国 拉多 中介语假说 美国 塞林克 输入假说 美国 克拉申 普遍语法假说 美国 乔姆斯基

48 谢 谢 同 学 们

49 第三章 第二语言教学的主体 一、学习者的生理因素 二、学习者的认知因素 三、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谢谢

50 二、学习者的认知因素 1.语言学能 2.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 3.认知方式 总章

51 1.语言学能 (1)什么叫语言学能  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 质。(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 (2)语言学能测试 1)语言编码解码能力 2)语法的敏感性 3)强记能力 4)归纳能力 学习第二 语言所必 需的特殊 能力

52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 编码—发出—传递—接受—译码 2.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 什么叫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分为: A:认知学习策略 B:元认知策略

53 学习策略: 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 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 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 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 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研 究发现,不同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 策略有很大的一致性和规律性。 

54 A.认知学习策略:是直接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一般性策略。
认知学习策略有五种: (1)求解。 (2)推理。 (3)实践。 (4)记忆。 (5)监控。 

55 B. 元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通过计 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 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进行自我 监控和调节,以保证学习活动的成 功。
元认知学习策略有四种: (1)计划 (2)监控 (3)评估 (4)调节 交际策略

56 交际策略: 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即理解对话者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大体有以下几种策略: (1)回避。回避某一话题或放弃表达某一信息。

57 (2) 简化。对目的语的形式或功能加以 减缩。 (3) 语言转换。在目的语中夹杂母语。 (4) 母语目的语化。用母语的语言项目 或规则来表达目的语,形成母语式 的目的语。 (5)母语直译。将母语直接译成目的语。 (6)语义替代。用比较熟悉的同义词做 近似表达。

58 (7)描述。用一段描述或解释迂回表达 某一意义 (8)造词。造目的语中并不存在的词语。 (9)重复。对对方听不明白的部分不断 重复,希望能使对方听懂或争取时 间想出别的表达方式。 (10)使用交际套语。使用已经储存在 记忆中的一些固定说法。

59 (11)利用交际环境。一定的交际环境有 助于意义的表达。 (12)等待。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在记忆 中检索。 (13)体势语。
(14)使用其他语言。既不是母语也不是 目的语,而是用其他语种。 (15)求助于对方。直接要求对方解释或 重复,也可以通过停顿、眼神间接 求助于对方。 认知

60 3.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是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对学习者来说,也是其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存在着个体差异。
3.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是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对学习者来说,也是其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存在着个体差异。 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 (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2)审慎与冲动

61 (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这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也 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场独立性: 是易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 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 部分与整体区别开来,能集中某一 部分而不受其他部分的干扰。

62 场依存性: 是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63 两种认知方式的利弊: 过于场独立会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过于场依存,容易忽视个别而不能很好地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很难说两者之间哪种方式更好,而是要取决于具体的学习任务。

64 (2)审慎型与冲动型 这也是一组相对的认知方式。
审慎型的人在学习中善于周密地 思考,全面分析,反复权衡以后才做 决定或反应;冲动型的人在学习中反 应快捷,甚至不假思索,在没有现成 答案的情况下宁愿用猜测的办法。 小结

65 三、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1.动机 1)内部动机 2)外部动机 2.态度 3.性格 谢谢

66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利用学生本身已有的动机 2.创造利用目的语交际的情境 3.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 4.鼓励和表扬学生
5.运用竞争机制 态度

67 影响学习态度的几个方面: 1.对目的语社团的文化的态度 2.对目的语的态度 3.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 性格: 1.内向 2.外向
3.焦虑 性格 总章


Download ppt "小学语文(汉语)教学 系列知识(三) 第二语言理论及教学 (第一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