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师合作中的心理学探讨 吴增强 研究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师合作中的心理学探讨 吴增强 研究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师合作中的心理学探讨 吴增强 研究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 教师合作中的心理学探讨 关注校本研修中的教师群体心理 教师合作的心理学分析 促进教师合作的若干建议

3 一、关注校本研修中的教师群体心理 合作的心理学概念 教师知识管理与教学知识转化 群体心理效应:1+1=? 知识管理提高团体智力
知识分享促进教学知识转化 群体心理效应:1+1=? 作为成长团体的教师群体 团体动力学 良好的团体互动是教师个人成长的促进力

4 合作的心理学概念 什么是合作 合作的条件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动形式
合作与竞争是对称性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 合作的条件 两个以上的合作者,合作者具有与合作项目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共同的合作目的 行动中的相互配合

5 教师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无法分享与应用这些知识;同样地,教师也 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识,很难找出需要
教师经常忽视本身的专业知识,造成教师 无法分享与应用这些知识;同样地,教师也 往往不清楚自己所缺乏的知识,很难找出需要 创造的新知识。学校内部的专业知识是一个 复杂的社会分配,没有任何一个教师能够知道 所有教师所蕴藏的整体专业知识。 ——Hargreaves (2000)

6 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个人或组织对知识资本进行管理,通过知识的取得、组织、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不断产生、累积与精进,以有效增进知识资本价值的循环过程 知识管理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学习的手段、方法和策略

7 案例:从”滑轮”课看教师的合作 知识分享、讨论与协商中进行专业学习 “滑轮”课怎么设计 提高教研组群体的应变力与创新力 第一次课后的讨论
共同的话题:课例 知识分享、讨论与协商中进行专业学习 提高教研组群体的应变力与创新力 “滑轮”课怎么设计 第一次课后的讨论 第二次课后的讨论 情境:能力与知识

8 教师知识管理构架 知识管理过程 知识 获得 知识 存储 知识 分享 知识 应用 知识 创新 知识管理绩效 充实教学知识 促进专业成长
提升教学效能 提高学生成就 知识 获得 知识 存储 知识 分享 知识 应用 知识 创新 知识管理促进因素 领导 学校文化 信息科技 绩效管理 (孙志麟,2003)

9 知识管理在学校的应用研究 颜嘉琳(2004)对台南、高雄468位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结果发现
网络对于教师进行知识取得、知识储存与知识分享有重要作用 参加研讨会、教学观摩对于知识取得和知识分享的有影响 教材编写是教师知识储存的重要途径 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知识应用有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知识创新有重要影响

10 教学知识转化模式 教学概念 元认知过程 课堂实务 实践知识 教学方法 知识 自我知识 学生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知识
(Calderhead ,1988)

11 教学知识转化模式的涵义 教师知识包括学术知识与实践知识,五项内容构成教师知识结构 学科知识不等于实践知识,而实践知识与课堂实务密切相关
教学概念的形成有赖于五项知识,通过元认知监控、分析、批判付诸行动 元认知对教学概念转化为实践知识具有关键作用 各要素息息相关,构成教师知识运用的动态过程关系

12 教师知识分享的作用 每位教师有机会把他人“知识库”中的库存“化为己有” 教师专业知识的存量增长、价值放大、不断创新
不断把教师的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 个人知识如果没有外显化,就会因为缺乏严格的检视而沦为“愚昧的理论”(Griffiths & Tann)

13 团体与团体动力学 团体的功能 勒温和团体动力学 增进相互了解、经验和感受分享、多元信息冲击、现实生活的实验室 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 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

14 成长性团体的价值 经验与感受分享——“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下例情境很有帮助:死去孩子的父母、怀孕的女学生、新到一所学校的孩子、新近离婚的人、艾兹病患者 多元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 开启思路、资源、观点的多样化 归属的感觉 反馈的功效 生活技能的训练 改变成员的思维方式、情绪和行为

15 促进团体成员的变化与成长 成员的改变 成员特性 互动 人际关系的增进 团体 情绪压力的调适 生活困难的处理 自我了解的提升 心理防卫的疏解
人格特质(心理防卫程度) 价值观、生活态度 对团体的预期值 个人的能力、专长 过去的经验 人际互动模式 生理状况、性别、教育程度 成员的改变 人际关系的增进 情绪压力的调适 生活困难的处理 自我了解的提升 心理防卫的疏解 专业技能 的统整 价值、态度的改变…… 团体 互动

16 二、教师合作的心理学分析 沟通与交往 积极的团队力量 团体成员的创造力 心理动力性因素 自我表露与心理防御 倾听与表达 争论与协同
成就动机、自我效能、幸福感 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

17 教研活动四环节 公开自我(降低心理防卫) 倾听与回应 问题聚焦 行动与反思建构的联结

18 自我: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19 团体成员行为面面观 乔哈里窗口(Johari Window) –– – –– – – – 防卫的、孤立的自我 开放的、协调的自我 (B)
自己知道的 自己不知的 –– – –– – – – 别人知道的 (B) 盲目区 (A) 公开区 团体成员行为面面观 别人不知的 (D) 未知区 (C) 隐秘区 防卫的、孤立的自我 开放的、协调的自我

20 开放的自我 防卫的自我 A B C D A B C D

21 教师心态表露之一

22 教师心态表露之二

23 教师心态表露之三

24 教师心态表露之四

25 教师心态表露之五

26 心理防御 心理防御的概念 心理防御的积极意义 心理防御的消极意义
是指人应付面临的威胁和挫折时,为了减轻压力和焦虑,使之保持内心平衡,而采取的自我调节方式。它有两个特点:其一不是否定、便是歪曲事实;其二都是在潜意识层次运作。 心理防御的积极意义 在短期内使个体抑制、回避或延缓对挫折、威胁事件的感知,减少心理压力。 心理防御的消极意义 形成错误应付方式,降低人的主观能动性,损害心理健康

27 心理防御的表现形式 压抑 否定 替代 投射 合理化 补偿 将具有威胁性或痛苦的念头与感情排除在意识之外,而抑制到潜意识层面
将不愉快的事件当作没有发生,以求得心理平衡 替代 改变冲动施加的方向(对象成了替罪羊) 投射 将自己的想法、态度转移到其他事物之中(包括人与物) 合理化 为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寻找“合理化”的理由 酸葡萄心理与甜柠檬心理 补偿 用其它方式弥补自己的过失与内疚

28 教研活动中教师防御心理表现 很少发言,怕遭人嘲笑 对于自己教学失败经历予以否认 喜欢埋怨同事 对于别人的看法不以为然 随声附和

29 克服消极心理防御的建议 直面问题,增强应对能力 适当的自我表露 常与别人沟通,求同存异 对己对人对事持有积极的态度

30 倾听的艺术 积极的倾听 倾听的自我提问 开放的胸怀 欣赏别人的态度 专注的目光 移情性理解——“设身处地” 对他人建议的敏感性
其它非语言行为 倾听的自我提问 我能在多大程度上觉察别人的非语言行为所包含的信息? 在我倾听别人意见时,是否敏锐地感受到这些意见的合理性和建设性,以及局限……

31 积极的团队力量 团体规范 沟通 凝聚力 维持团体的作用 认知标准化作用 行为定向作用 真诚、尊重与理解
亲合、安全需要,团体资源,成员对团体的期待

32 平等地合作:后现代交往理论的视点 哈贝马斯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沟通建立共识,在理想的言谈处境中,人们“自由地并且平等地参与合作探索真理的过程,在这里除了有更好的论点所产生的说服力之外,每个人都没有受到任何力量的强迫”

33 教师创造力发展的困境 标准、规范与创造 教师角色与创造
标准化的改革剥夺了反思的时间,使教师不得不承担更多外来的责任和压力,顺从一些外在强加的要求,从而减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教师角色与创造 教师的公众形象:往往在变革中扮演保守、因循守旧的角色,鲜有创造(诸如,抵制改革,消极、被动参与改革等)

34 压力、应付与心理健康 压力 心理问题 发生率 承受力

35 压力的反应 负性生理反应 1、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肠胃失调,如溃疡; 3、容易疲劳; 4、经常头痛; 负性心理反应
5、肌肉紧张、疼痛; 6、睡眠质量差; 等等 负性心理反应 1、焦虑、紧张、迷惑或急噪; 2、感觉压抑; 3、退缩和抑郁; 4、厌烦和工作不满; 5、注意力分散; 6、自信心不足; 7、习得性无能; 等等 负性行为反应 1、服药、去医院增加; 2、饮食过度; 3、冒险行为增加; 4、攻击性行为; 5、工作拖拉、效率低; 6、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 等等

36 教师不同处境中的心态 专业支持 厌倦 欣喜 焦虑 冷漠 工作挑战

37 教师自述一 每天从早上一睁开眼开始,我的脑子里就都是学生、教学、上课、家长等字眼,一直要到晚上上床睡觉,我的脑海才会稍微安静一些。晚上倒是倒头就睡,可睡眠质量不好,常常半夜就醒过来,然后整小时整小时的睡不着,脑海里走马灯似的转着乱七八糟的事情,只好起来看书做事。我知道这是压力大的反应,可我有什么办法,除非没有这么多的事情,但这可能吗?

38 教师自述二 我就是觉得累,除了上课,我一般是能不讲话就不讲话,甚至有时候很累很累,但是就是不想去洗漱睡觉,情愿傻坐着发呆。有时人家跟我说什么,我也无法及时作出反应,脑子好像生了锈的机器。有时还有想象力枯竭的情况,太疲惫了就啥也想不出了,感觉得了老年痴呆,可我才奔三啊。我也没什么其它的压力,就是课太多,每天都是四五节课,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39 职业倦怠的涵义 职业倦怠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之下身心疲惫、厌弃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之为心理枯竭。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情绪衰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端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非人性化,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 (3)低个人成就感,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40 Cherniss职业倦怠模型 工作环境 应激源 态度转变 个体 超负荷任 务 刺激 与顾客接触 自主权 组织目标 自信心不足 对工作结果的
个体责任感 理想/现实 情感疏远 工作疏远 自信心不足 与顾客产生问题 上级干预过多 缺乏激鼓励和 成就感 缺乏参与管理权 个体 从工作以外 获得支持/需求

41 Leiter&Maslach职业倦怠模型
人际关系压力 (与顾客、同事、领导) 情感枯竭 职业应激源 非人化 自我成就感低下

42 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个人因素 期望过高、完美主义 超负荷的工作量 社会变迁带来的适应不良 家庭与职场的角色冲突 环境因素
职业特点引起精神透支,出现职业倦怠高危人群 领导没有认同其工作绩效,缺乏成就感 任务要求与个人应付资源失衡 没有得到组织和其他成员的认同,成为边缘人物 经常发生与顾客的冲突

43 香港教师压力最大的 前十项压力源 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2、把工作带回家; 3、缺少时间来指导学生; 4、工作负担过重;
香港教师压力最大的 前十项压力源 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2、把工作带回家; 3、缺少时间来指导学生; 4、工作负担过重; 5、非教学性的事务工作; 6、班级学生人数太多; 7、没有时间批改作业; 8、责任太多; 9、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10、学生能力低。

44 上海教师前十项压力源 1、学生学习态度差 2、应付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 3、学生学习动机不强 4、非教学性的会议、事务性工作太多
5、花很多时间准备公开课 6、缺少必需的教学资料和资 7、升学率 8、收入低 9、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10、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太高

45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

46 教师心理自我调适 认知调整法 愉快情绪法 自得其乐、笑口常开、助人为乐、成功体验法 负面情绪消除法 压力管理 客观评价自我、克服错误思维方式
合理宣泄、松弛法、目标转移法 压力管理

47 压力管理 压力自我评估 压力协调与应对 压力管理艺术 减少引发压力的原因 短时间脱离压力源 学会倾诉 学会放松
压力转化为动力(认识识别、减压、学会改变,坚定信念) 学会时间管理 合理利用竞争 积极应对危机

48 三、促进教师合作的若干建议 学会知识分享 掌握合作学习技巧 教师成长工作坊 建设合作教师文化 知识分享的概念、影响因素、策略与建议
团队学习、团队合作技巧、合作学习形式 教师成长工作坊 一种有效的教师合作学习的模式 建设合作教师文化 激发教师合作的主体意识 强化教研组的研习风气 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

49 教师知识分享的概念 知识分享是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通过沟通,以共享事实、观念和态度的过程(Hendriks) 信息分享 行动示范
口头讲述、文件散发、上传网络 行动示范 问题解决中的知识共构 合作学习、行动研究

50 阻碍教师知识分享的因素 个人因素 知识性质 组织因素 文化因素 时间与技术限制 内隐知识难以表述 科层结构的封闭和隔离
竞争导向的评估制度(如,末位淘汰制) 文化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同行是冤家” 时间与技术限制

51 促进教师知识分享的策略 动机激发 营造互信的组织气氛 建设学习共同体 建立意见发表和对话制度 技术应用策略
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互利主义和声誉 营造互信的组织气氛 建设学习共同体 建立意见发表和对话制度 技术应用策略 资源库建设,博客技术

52 团队学习与个人学习 每个人的智商是120以上,为什么团体智商只有62? 合作学习是团队学习的有效形式
教师合作学习比个人学习可以得到更多的实践智慧 有效团队学习的特点 建立共同的愿景 实现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学会系统思考

53 深层次的学习循环 态度和信念 意识与情感 技巧与能力 (Reter Senge,1994)

54 深层次的学习循环三要素 技巧与能力 意识与情感 态度与信念 必须符合个人、团队和组织的期望 必须进行真正的对话
善于从平常的事件中概括出一般规律 意识与情感 在倾听与交流中,理解别人,融洽关系 态度与信念 用新的观念、假设来感受世界、认识世界

55 教师成长工作坊的活动主题 “自我形象设计工作坊” “教师生涯探索工作坊” “学科心理指导工作坊” “师生沟通艺术工作坊”
“野外拓展训练工作坊” “班级活动设计工作坊” “自我情绪调控工作坊” “身心整合工作坊” “职业与生涯辅导工作坊”

56 七宝中学教师成长工作坊案例 ——教师自我形象设计
目标: 教师角色与自我形象重新定位 教师健康形象的认同(自信、开放、友善、乐观、宽容、幽默) 活动情境 刮大风(通过换位子,使成员尽快溶入新团体 个人名片(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了解别人) 画自画像(发现潜意识层面的自我) “对不起,我错了……”(体验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心理感受)

57 教师成长工作坊剪影之一

58 教师成长工作坊剪影之二

59 教师成长工作坊剪影之三

60 教师的体会与收获(一) 我带着几分疑惑、几分激动、几许期待,走进了心理培训室。出乎意料的是课堂里没有椅子,没有桌子,所有的人都坐在地板上,四周摆放着鲜花,还有隐隐环绕的音乐。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轻松。此后,每一次课我都提前进教室,只为多一分“享受”。 真没有想到,三个小时的培训转眼之间就过去了,没有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没有让人昏昏欲睡的说教,小游戏成了今天的主角。没有强迫性的命令,也没有对与错的定论,只要你融入到了大家的行列,你就是成功的,就有收获的。大家在友好的交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一份心得。

61 教师的体会与收获(二) 案例1:“追寻心中的梦”——硕士生的感悟 案例2:“对不起,我错了”——老班主任的顿悟
案例3:走下“神坛”——特级教师的感触

62 教师文化演进的临界状态 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 从无序到有序 临界状态是关键 临界状态的控制参量 滚雪球 脑力激荡 启发与唤醒 ……

63 案例:教研随手栏(徐汇一中心) 今天试教效果不太好,我得向同事们探询一下他们的感受,希望听到的不都是批评. 我所想的 我与同事所交谈的
我:我的教学过程很多是按照吴老师的想法设计的,应该是不错的,或许是我对这个班的学生不熟悉的缘故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吧 他们为什么不给我提出建议性的意见,难道不想让我把这堂课上得更好吗? 同事:或许吧,但希望你再多钻研教材,回去再一次备课,把这堂课上好. 我所想的 我与同事所交谈的 我:你们觉得我这节课上的怎么样? 同事:还可以吧,你觉得怎样? 我总不能说自己很差吧,反正我是 按照吴老师的思路来备课的,她可是 经验丰富的教研员,难道他们会有比 吴老师更好的点子吗?

64 案例: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代际沟通 一位资深教师的感言
我的教师生涯经历了三次挑战,第一次挑战是刚刚参加工作时,如何让自己教好;第二次挑战是恢复高考后,如何让学生考好;第三次是信息时代,如何让学生学好,我发现我的学生观也越来越明晰了……”


Download ppt "教师合作中的心理学探讨 吴增强 研究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