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世界古代十大教育家之一 ——孔子

3 仲尼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礼治 入仕

4 一、简介孔子 《诗》《书》《礼》《易》《乐》《春秋》
《论语》是__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_______的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___、__、___合称“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晚年整理“六经”,即《__》《__》《__》《__》《__》《___》。 语录 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书》《礼》《易》《乐》《春秋》

5 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孔子主张礼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已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为推行自己的礼治,而周游列国,授徒讲学。

6 二、检查预习:重点字词读音 lún xī jĭn shĕn yú kēng xiàng yí guàn s ì zhuàn kuì shè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摄 比及 毋 冉 jĭn shĕn kēng xiàng guàn s ì zhuàn kuì shè w ú răn b ì

7 三、整体感知: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 (1): 孔子问志。 第二段 (2--12): 弟子述志。 第三段 (13--16): 孔子评志。

8 练习:《北极星》P195页的《即学即练》

9 弟子四人各是如何述志的?谈谈自己的感想。
四、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个性 子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冉有求 公西华赤 曾皙点 子路 由 弟子四人各是如何述志的?谈谈自己的感想。

10 子路: 有抱负,坦诚,却失之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11 冉有: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12 公西华: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13 曾皙: 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他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发生在祭坛的场景。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对此,我们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地。

14 孔子对待四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对曾皙:很明显,是赞许的。

15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

16 何谓“舞雩”?鲁国的祈雨台。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雩,祭水旱也。” 由此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干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 

17 子路:性格直率 冉有:谦虚谨慎 记言绘形栩栩如生 公西华:谦恭有礼 曾皙:从容洒脱 孔子:心怀宽阔、循循善诱

18 五、知识归纳 (1) (一)一词多义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19 (2) 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方形 纵横,方圆
正道,是非标准 (礼仪)。 正、才

20 (3)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3、遂与外人间隔 4、唯求则非邦也与? 5、失其所与,不知。 给予 赞成
跟、和 “欤”,相当于“吗” 结交。 (所与:结交的人,即同盟者)

21 (4)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和、跟 到、在

22 (5)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的样子,相当于“然”。 铿的一声,象声词

23 (二)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弹奏
4、冠者五六人 5、浴乎沂,风乎舞雩 弹奏 最后出 戴……帽子 吹风,乘凉

24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正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小的国家,大的国家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子路率尔而对曰 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回答 使……富足

25 (三)特殊句式——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6 (2)介词结构后置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5、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6、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27 (四)特殊句式——省略句 (其)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2、毋吾以也 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2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孔子的各句话,然后谈谈孔子对“知”的看法。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平时(你们)就说:(别人)不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9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最怕的是你不了解别人呢! 4、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不怕没有人了解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的本领好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0 谈谈孔子对“知”的看法。 以上几句话都是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争取人家了解自己,而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今天石子,明天金子。 是金子,总会闪光!

31 练习:P196页的《北极星》的其他练习。


Download 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