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哀 郢 屈 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哀 郢 屈 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哀 郢 屈 原

2 学习要求 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2.了解《哀郢》一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3.通过《哀郢》的学习,掌握本诗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 作者简介 三闾大夫(掌王族三姓—昭、屈、景),楚怀王左徒。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前2 7 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屈原(前3 4 0 作者简介

4 屈原作品 《九歌》(11篇) 《九章》(9篇)《招魂》 《天问》 《离骚》 有23篇: 屈原作品的 可以确定为

5 楚 辞 按其名称本义来说,是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指战国时楚原创作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作为诗体,导源于楚国民歌,奠定于屈、宋,因“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名。

6 汉成帝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辑录成书,定名为“楚辞”。

7 楚辞的名称演变 ①楚辞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司马迁《张汤传》中:“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买臣→朱买臣,助→庄助(史记称)或严助(汉书)→汉武帝时人)。

8 ②班固《汉书·朱买臣传》也记载:“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皇上)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
③真正成为一部诗歌专集是在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宋作品、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等人仿效屈原作品及他自己的《九叹》汇编成集,正式定各为“楚辞”。

9 对“楚辞”影响 较大的因素 楚声·楚歌 楚地的民间巫歌

10 《九章》概说 《九章》名称最早出于西汉末年刘向《九叹》:“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
包括九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依王逸《楚辞章句》之序).

11 《九章》的创作时间及内容: 作于不同时期,是屈原人生遭际的片断展现,在时间跨度上几乎涵盖了他的一生.每篇有独立的题目,对于了解作者不同阶段的生活背景与思想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除《橘颂》确为早期作品外,其余各篇是屈原遭谗见疏后忠悃和烦惑,悲怆和坚定,决心和绝望, 思想基调和艺术风格与《离骚》十分贴近.

12 屈原的流放生活 据姜亮夫《屈原年表》的记录:楚怀王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屈原避难至汉北;二十六年,作《抽思》《思美人》;顷襄王即位。46岁,作《离骚》。顷襄王二年,迁屈原于陵阳,作《远游》;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楚绝交;顷襄王十一年,56岁,作《哀郢》;十二年,作《涉江》;十四年,作《怀沙》;十五年,楚与秦晋、燕伐齐。《渔父》《卜居》;十六年,作《惜往日》,自沉汨罗。

13 正是在江北和江南两个流放地,屈原创作大量“楚辞体”的作品以抒愤。《离骚》、《抽思》、《天问》是第一次被流放到汉北的作品;《哀郢》、《涉江》、《怀沙》和《思美人》是屈原再度流放江南的作品

14 《哀郢》的写作背景 《哀郢》为屈原所作组诗《九章》之第三篇。《九章》大部分为屈原被疏远、遭流放时忧谗畏讥、思君念国之作,王逸认为:“屈原放于江南之壄,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朱熹《楚辞集注》]。郢,楚平王熊居所都,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的郢县故城。

15 哀 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 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 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 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
哀 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 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 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 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 甲之鼂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 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 哀见君而不再得。

16 望长楸而太息兮, 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 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 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 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 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 思蹇产而不释。

17 将运舟而下浮兮, 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 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 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 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 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 悲江介之遗风。

18 当陵阳之焉至兮, 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 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 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 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 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 蹇侘傺而含慼。

19 外承欢之汋约兮, 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 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 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 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之修美兮, 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 美超远而逾迈。

20 乱曰: 曼余目以流观兮, 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 何日夜而忘之!

21 作意研究 作意研究是二千多年《哀郢》研究中的一大热点,约有十种观点: 1.放逐思归说; 2.放逐与凶荒结合说;
1.放逐思归说; 2.放逐与凶荒结合说; 3.秦楚析之战说; 4.怀王三十年陷秦说; 5.庄蹻暴郢说; 6.白起破郢说; 7.追叙说; 放于陵阳说; 9.战乱流说; 恋阙思乡说。

22 课文内容分析 通过对郢都沦陷的哀悼以及流亡情景的记叙,倾诉了自己忠贞而遭谗的悲愤之情和忧国之思。
作品结构上分为四段,首段28句呼天撞地,叙述“流亡”的时间、地点、路线和离别郢都时的悲凉之情。

23 第二段20句,抒写“流亡”途中抵陵阳后,对故都强烈的思念盼归之情。
第三段12句,回顾楚国黑白不辨、朝政日非的现状,愤怒谴责“嫉妒”的“谗人”,无限同情“超远”、“逾迈”的贤者。 卒章之“乱曰”,将诗人的悲愤含冤之情化作最强烈的呼吁。

24 难点解读 1.开首四句 "百姓"与"民"特指屈原自己 。“怀王不明,信用谗言,而放逐己;正以仲春阴阳会时, 徙我东行,遂与室家相失也.”([汉]王逸《楚辞章句》);“百姓与民,皆呼天自指之辞.……泛言百姓者,逊辞也.”([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25 2. "过夏首而西浮兮"句: 汉代王逸以来对此句的几种代表性解释:从西浮而东行/人向东而心恋西/混"夏首"为"夏口"… 3
2. "过夏首而西浮兮"句: 汉代王逸以来对此句的几种代表性解释:从西浮而东行/人向东而心恋西/混"夏首"为"夏口"… 3."凌阳侯之泛滥兮"句: "阳侯"的几种解释: (1)大波之神([汉]王逸《楚辞章句》) (2)古之诸侯([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3)伏羲臣.([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26 4.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句: [汉]王逸《楚辞章句》:“心肝悬结,思念诘屈而不可解也。” 《诗经·小雅·正月》:"心之忧兮,如或结兮." 《曹风·鳲鸠》:"心如结矣." 《桧风·素冠》:"我心蕴结." 《诗经正义》均释曰:"如物之裹结." 《荀子·成相篇》:"君子执之心如结."杨倞注:"坚固不解也."

27 5."上洞庭而下江"句: 自汉代以来对此句的解释:站在夏口向西望,湖在上,江在下/南洞庭而北长江/顺着洞庭入湘江/船头向洞庭,船尾向长江,/或上洞庭,或下长江/古时洞庭湖在长江北,故先入洞庭再下长江. 赵逵夫先生旁征博引,对以上诸说一一驳议,解此句为:出洞庭湖而顺江东行.

28 6. "羌灵魂之欲归兮"句: 屈原现存作品"灵魂"用例凡二,除本句尚有“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抽思》) 这两例可能也是现存文献最早的"灵魂"用例. 屈原作品单用"灵"字凡二十五例,大略地可分为这几类: 灵均——屈原自己的字;灵修——君主的代称;灵氛——替他占卜的人;灵琐——玄圃上天帝之居;其他自由组合的

29 7.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句: 坟的本义:大的土堆或河堤. 《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汝坟"指汝水的大堤
7.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句: 坟的本义:大的土堆或河堤. 《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汝坟"指汝水的大堤. 《礼记·檀弓》:"古者墓而不坟." 《史记·文帝纪》:"不治坟,欲为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坟,墓也.从土,贲声. 这里的"大坟"指高大的土堆或高高的大堤,登之可望远.

30 登高望远的抒情范式: 《卫风·河广》:"谁谓宋远 跂予望之. " 《魏风·陟岵》曰:"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登高望远的抒情范式: 《卫风·河广》:"谁谓宋远 跂予望之." 《魏风·陟岵》曰:"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沈约《临高台》:"高台不可望,远望令人愁."

31 8."当陵阳之焉至兮"句 : "陵阳"的多种解释: (1)波浪(汉王逸《楚辞章句》,明汪瑗《楚辞集解》) (2) "巴陵之阳"的省称(清胡文英《屈骚指掌》) (3)丹阳郡陵阳县 (今安徽陵阳)(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4) 未详(宋朱熹《楚辞集注》) (5)今江西西部靠 近湖南庐水上游的"陵阳"(当代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

32 9.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句: 汉王逸《楚辞章句》:"夏,大殿也
9."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句: 汉王逸《楚辞章句》:"夏,大殿也."汉杨雄《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 刘永济《屈赋通笺·哀郢非哀楚迁陈》曰:"盖预忧之辞,语最沉痛.曾可训乃,乃不知夏之为丘者,怪之之辞也." 这两句还可理解为互文,意即乃不知夏之可为丘,两东门之可为芜.既是"怪之之词",也是悬想之词.

33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句 闻一多《古典新义·楚辞校补·九章》:"武延绪云:当作'忽若去而不信兮'. 案武说近是. 忽犹怳忽也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句 闻一多《古典新义·楚辞校补·九章》:"武延绪云:当作'忽若去而不信兮'.案武说近是.忽犹怳忽也.此盖言身虽去国,犹疑未去,心志瞀乱,若在梦中也."

34 10. "乱曰"之乱: (1)从音乐方面看,"始""乱"对举,乐章最末一端叫"乱",故有学者将"乱"译作"尾声"
10. "乱曰"之乱: (1)从音乐方面看,"始""乱"对举,乐章最末一端叫"乱",故有学者将"乱"译作"尾声". 《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舞.""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 《论语》第八篇《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蒋骥《楚辞余论》:"余意乱者,盖乐之将终,众音毕会,而诗歌之节,亦与相赴,繁音促节,交错纷乱,故有是名耳.孔子曰'洋洋盈耳',大旨可见."

35 (2)从文辞方面看,辞赋撮要式或总结性的收尾叫"乱". 蒋骥《楚辞余论》:"旧解乱为总理一赋之终. 今按《离骚》二十五篇,乱词六见
(2)从文辞方面看,辞赋撮要式或总结性的收尾叫"乱". 蒋骥《楚辞余论》:"旧解乱为总理一赋之终.今按《离骚》二十五篇,乱词六见.惟《怀沙》总申前意,小具一篇结构,可以总理言.《骚经》,《招魂》,则引归本旨;《涉江》,《哀郢》,则长言咏叹;《抽丝》,则分段叙事."

36 赵逵夫《哀郢》地图(录自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

37 艺术特点 1.将诗人峻洁的人格美与作品意境的悲剧美、语言的音韵美,成功地融合在一起。2.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38 辑评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仲宣“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文所出耶?“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则玄晖“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其接响也。([明]徐世溥《榆溪诗话》)

39 3.王仲宣《登楼赋》出于《哀郢》……而屈子深远矣。
([清]刘熙载《艺概》卷三《赋概》)4.楚辞《涉江》、《哀郢》,“江”、“郢”,迹也;“涉”、“哀”,心也。推诸题之但有迹者亦见心,但言心者亦具迹也。 ([清]刘熙载《艺概》卷三《赋概》).

40 思考与练习 1.从«哀郢»的写作背景着眼,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屈原高洁的人格精神对后世文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3.屈原在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请以«哀郢»为例作具体分析。 4.分析本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特点。


Download ppt "哀 郢 屈 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