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早期的阿拉伯半島 地理環境: 生活情形 (一)三面環海,大多為荒涼貧瘠的沙漠,不利農耕
(二)介於亞、非、歐三大洲之間,是各方貿易線、新思想和新觀念交會之處 生活情形 (一)民族:阿拉伯人(閃米族) (二)社會結構:部落組織(家庭為基本單位) (三)生活方式:游牧生活為主(男尊女卑)
2
早期的阿拉伯半島 商業城鎮: (一)集中於半島西岸地區 (二)遠及中國貿易,帶回各類貨物與資訊 (三)重要代表:麥加 駱駝商隊的集散地
各大宗教朝聖者的聖地
3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建立 傳教過程: 主要經典:可蘭經(古蘭經) 610年在麥加傳教
622年遷到雅斯里伯,改名麥地那(先知之城),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權社會 632年年率眾回到麥加,三個月後逝世,遺言要將伊斯蘭教傳到其他地區 主要經典:可蘭經(古蘭經)
4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建立 主要教義:理論(宗教信仰)+實踐(宗教義務)所組成 (一)宗教信仰:P97 信阿拉 信天使
信使者:穆罕默德是最後最偉大的先知 信後世:相信末日審判與死後復活 信前定:世間一切是阿拉預先安排好的
5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建立 (二)五項義務:五柱(五功) 信仰:念功 祈禱:拜功 賑濟:課功(施捨為伊斯蘭教徒的社會責任) 守齋:齋功
聖月齋戒:日出之後到日落之前不得飲食 守齋的目的:自我鍛鍊,且激發對貧困、飢餓者的同情心 朝聖:朝功
6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建立 影響 (一)伊斯蘭教改造了阿拉伯的民風與生活方式,可說是阿拉伯社會的新生活運動
(二)引領阿拉伯人向外發展,強化伊斯蘭社群的特殊自覺 (三)對政權統一、東西文化交流促進良多 (四)走向一神信仰
7
伊斯蘭教的特質 信仰觀點與組織簡明 高度一致性 (一)複合性宗教: 猶太教+基督教+阿拉伯文化傳統 (二)簡明具體 (三)無教士階級
(四)重道德行為實踐 (五)政教合一 高度一致性
8
伊斯蘭教的特質 高度一致性 (一)具有團結意識與一致的生活方式 (二)促成伊斯蘭帝國的擴張:聖戰(吉哈德) (三)同質性不斷加強
(四)《可蘭經》利於彼此溝通整合 (五)特重服從性: 伊斯蘭:服從天命 穆斯林:服從者
9
伊斯蘭教擴張的背景 宗教狂熱: 物質吸引 能征善戰:對外戰爭可以疏導精力,又可安定內部
(一)相信有將阿拉旨意傳揚於世的責任 (二)聖戰觀念:殉難者可進天堂 物質吸引 能征善戰:對外戰爭可以疏導精力,又可安定內部 有利時機:東羅馬帝國與波斯帝國兩敗俱傷,其他國家內憂國力不強
10
伊斯蘭教擴張的背景 寬大的統治政策 (一)宗教信仰未強迫:可免繳人頭稅 (二)較舊政權 賦稅較輕 放任自由:被征服者有解放之感
11
伊斯蘭政權的擴張 時間:七世紀起 經過: 時間 事件 637~651年 滅波斯 644年 攻下埃及,並襲捲北非 669年
圍攻君士坦丁堡,但未立即攻下 711年 自北非進入西班牙,佔領西班牙大部分地區 715年 佔領印度西北部 716~717年 再度圍攻君士坦丁堡,但在李奧三世拯救下,雙方關係又漸趨緩和
12
伊斯蘭政權的擴張 時間 事件 732年 進攻法蘭西不利,阻止伊斯蘭勢力向西歐發展 751年 怛羅斯之役,阿拔斯擊敗唐軍
13
伊斯蘭政權的分裂 原因 (一)王位繼承爭議 (二)部落分立的習慣 (三)教義分歧 穆罕默德未指定繼承人: 第一位繼承者(哈里發)阿布巴卡
未指導信徒如何選出新領袖 (二)部落分立的習慣 (三)教義分歧
14
伊斯蘭政權的分裂 素尼派 什葉派 政治 選舉產生繼承者 穆罕默德家族才能繼承 宗教 1、《可蘭經》 2、對《可蘭經》的補充與註解
基本教義派 素尼派 什葉派 政治 選舉產生繼承者 穆罕默德家族才能繼承 宗教 1、《可蘭經》 2、對《可蘭經》的補充與註解 《可蘭經》是唯一的真理 態度 較溫和、寬厚 較激進、排外 教徒分布 土耳其、埃及、印度、沙烏地阿拉伯等地,佔總教徒9/10 伊朗地區,佔總教徒1/10
15
伊斯蘭世界政治的更迭 奧米亞王朝(661~750A.D.) (一)建立者:穆阿威雅(素尼派) (二)首都:大馬士革
(三)地位:第一個世襲王朝 (四)發展特色:非阿拉伯人的穆斯林增加,但政權始終以阿拉伯人為核心 (五)疆域:8世紀中葉時,取得北非、西班牙、印度等地 (六)結束:750年,被阿拔斯家族推翻 (七)後續:於西班牙重建奧米亞王朝
16
伊斯蘭世界政治的更迭 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750~1055A.D.) (一)建立者:阿布‧阿拔斯 (二)首都:巴格達 (三)發展特色:
從阿拉伯帝國轉化為伊斯蘭帝國 從武功轉向文治:文化、商業發達 階級與宗派對立 加強對農民與奴隸的控制 什葉派受迫害 (四)結束:亡於塞爾柱土耳其人
17
伊斯蘭世界政治的更迭 後奧米亞王朝(白衣大食,756~1236年) (一)建立者:奧米亞王室 (二)地點:西班牙 (三)首都:哥多華
(四)宗派:素尼派 (五)特色:多元族群和宗教和平,經濟繁榮與文化興盛 (六)結束:亡於基督教軍隊
18
伊斯蘭世界政治的更迭 法提瑪王朝(綠衣大食,968~1171年) (一)建立者:埃及的穆斯林 (二)地區:埃及 (三)首都:開羅
(四)宗派:什葉派 (五)結束:亡於其他回教勢力
19
穆罕默德 正統哈里發王朝 哈里發的世襲化 661年~ 奧米雅王朝 阿拔斯王朝 西亞 後奧米雅王朝 西班牙 法提瑪王朝 布韋希王朝 埃及
20
穆斯林社會與經濟 人民分四等,享不同的權利 族群 權利 第一等 阿拉伯人穆斯林 統治階級,享有特權 第二等 非阿拉伯人穆斯林
沒有特權,但免納人頭稅 第三等 非穆斯林族群 既無特權,更要繳土地稅與人頭稅 第四等 奴隸 主要來自戰俘
21
穆斯林社會與經濟 商業發達:P105 (一)背景: (二)表現 交通發達 尊重商人,鼓勵商業 中古時代國際貿易的主角
進步的商業技術:支票、提貨單與信用狀,且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大都市的興起:巴格達、開羅、大馬士革等
22
伊斯蘭文化:特質 文化與信仰維持高度的一致性:團體感與宣道的使命感強烈 兼容並蓄:受基督教世界的對抗,才有強烈的排外情緒
23
伊斯蘭文化:貢獻 促進世界文化交流 (一)四處征討拓展,伊斯蘭教徒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媒介 (二)例子: 中國的造紙術與火藥
印度的「阿拉伯數字」
24
伊斯蘭文化:貢獻 保存希臘羅馬古典藝術 (一)中古時代,伊斯蘭帝國與東羅馬帝國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重要維護者
(二)古希臘羅馬著作→阿拉伯文→ 十字軍東征時代→拉丁文→傳回西方→影響文藝復興
25
伊斯蘭文化:貢獻 巴格達成為中古時代的文明重鎮 (一)收集古希臘、羅馬的圖書 (二)致力於翻譯
26
伊斯蘭文化的淵源 阿拉伯人固有的文化 外來文化:希臘、羅馬、波斯、印度等 伊斯蘭的宗教文化
27
伊斯蘭文化:成就 文學:詩歌、小說和散文 (一)《可蘭經》 (二)詩歌與小說: 來源:阿拉伯的詩歌傳統+波斯 代表:《一千零一夜》
形成時間:8、9世紀 來源:中國至埃及間各國的寓言、軼事、家庭與愛情故事等 地位:世界文學經典 影響:西方文學,如《十日談》、《坎特伯里故事》
28
伊斯蘭文化:成就 學術與教育 (一)阿拔斯王朝:智慧之宮 (圖書館+大學+翻譯中心) ,推動百年翻譯運動 (二)重視教育:
信徒必須誦讀《可蘭經》:識字率比同時代的其他文明高 學者的墨水較殉教者的血液更為神聖
29
伊斯蘭文化:成就 神學與哲學P106 科學與實驗:吸收印度、波斯與希臘典籍的科學理論精華,再加以印證或修改,偏向實用目的
受東羅馬神學傳統的影響:調和希臘哲學與伊斯蘭教信仰 科學與實驗:吸收印度、波斯與希臘典籍的科學理論精華,再加以印證或修改,偏向實用目的
30
伊斯蘭文化:成就 (一)數學: (二)天文學 阿拉伯數字及其運算法 發明代術(花拉子微) 與三角幾何學 背景:游牧生活所需 發展
對外擴張與貿易需要 設立天文台、官職、研發儀器,論證地球是圓的、自轉並繞日運行的學說
31
伊斯蘭文化:成就 (三)光學 (四)醫學 地位:貢獻最大 成就: 醫院環境優美: 成立第一間藥房和診所 醫療設備齊全 重視醫學教育:
與臨床醫學結合 經國家考試與頒發證書才可行醫
32
伊斯蘭文化:成就 (五)化學:與煉金術有關 發現化學元素 發展出蒸餾、結晶、昇華等化學方法
33
伊斯蘭文化:成就 藝術與建築 (一)調和性與綜合性: (二)清真寺:融合敘利亞與拜占庭教堂的風格
仿效東羅馬地區(含敘利亞和埃及)與波斯的藝術 發展出尖拱、花窗、洋蔥形園頂的獨特建築形式 (二)清真寺:融合敘利亞與拜占庭教堂的風格
34
伊斯蘭的文化 來源 項目 影響伊斯蘭教文化 西亞 猶太教、基督教 伊斯蘭教的創立 埃及 柱廊 清真寺的結構 波斯 尖塔 拜占廷 圓頂
35
伊斯蘭的文化 來源 項目 影響伊斯蘭文化 希臘 哲學 科學 伊斯蘭醫學、天文學等 印度 零和代數 伊斯蘭教將其發揚光大 中國 造紙術 煉丹術
伊斯蘭教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和方法 繪畫 欣賞空白之美,不再嚴厲禁止人物畫
36
伊斯蘭的文化成就 項目 代表 淵源 備註 文學 詩歌、散文、小說 波斯 《天方夜譚》 數學 代術、三角學、零 印度(阿拉伯數字)
奠定近代科學基礎 天文學 地圓說、繞日說、曆法 因宗教、貿易、擴張的需要
37
伊斯蘭的文化成就 項目 代表 淵源 備註 醫學 內外科、骨科、眼科、神經科、婦科 傳統重視醫學教育 對人類貢獻最大的一門學科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