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課 燭之武退秦師 作者:左丘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課 燭之武退秦師 作者:左丘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課 燭之武退秦師 作者:左丘明

2 課前引導 (一)引起動機 (二)地圖導覽:春秋時代各國位置圖 (三)影音&動畫欣賞

3 請老師先連結高中學科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源網 (需連接網際網路),並依序點選:學科教材→國文
(一)引起動機 燭之武退秦師動畫欣賞 請老師先連結高中學科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源網 (需連接網際網路),並依序點選:學科教材→國文 →燭之武退秦師→ 瀏覽。 圖片來源:高中學科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源網

4 (需連接網際網路),並依序點選:學科教材→
(一)引起動機 燭之武退秦師動畫欣賞 請先連結高中學科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源網 (需連接網際網路),並依序點選:學科教材→ 國文→燭之武退秦師→瀏覽。 圖片來源:高中學科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源網

5 (二)地圖導覽:春秋時代各國位置圖 請各位同學仔細觀看以下地圖,並請特別留意晉國 、秦國及鄭國之相關位置,將有助於了解本課課文。

6 (三)影音&動畫欣賞 幸福就是走難走的路─桂綸鎂 以青少年的獨立為主題,專訪桂綸鎂談自我成長的過程。藉由這段訪問,可讓學生了解溝通的重要。

7 學習重點 一、認識《左傳》的特色及價值。 二、學習語言溝通的表達技巧。 三、培養危機處理的應對智慧。

8 目錄 一、文章題解 二、作者介紹 三、課文 四、結構表 五、課文賞析 六、問題討論 七、應用練習 八、統測精選 九、延伸閱讀 十、網路資源

9 一、文章題解

10 文章題解(一) ‧本文選自《左傳 ‧僖公三十年》。 ‧屬記敘文(先秦散文) 。 ˋ

11 文章題解(二) ※文章背景 關於「秦、晉圍鄭」的歷史背景,包含兩件史實:
晉文公重耳流亡時,鄭國曾對重耳無禮:先前晉文公流亡至鄭時,受到鄭文公的冷落。 晉、楚城濮之戰: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楚 爭霸,爆發城濮之戰,楚軍大敗,晉國稱霸諸侯。當時,鄭國處四戰之地,無險可據,又曾無禮於重耳,故背晉助楚。

12 文章題解(三) ※文章主旨 記敘秦、晉合兵圍鄭,鄭國大夫燭之武臨危受命 ,往見秦君,以巧妙的辭令剖析利害,說明對秦而言,亡鄭非但無益反而有害,終於使秦君撤兵,並與鄭國結盟,駐軍協防。

13 文章題解(四) ※文章要點 ‧燭之武以其外交智慧,使秦、晉兩大強國聯 兵而來,分兵而去,鄭國終能化險為夷 , 轉危為安。
兵而來,分兵而去,鄭國終能化險為夷 , 轉危為安。   ‧透過充滿機鋒 的對話,打破「弱國無外交 」的歷史通則,凸顯外交人才折衝樽 俎 的成效,並不亞 於 將帥征戰之功。 ㄗㄨㄣ ㄗㄨ ㄧㄚ

14 左傳:《左傳》工於記言,許多外交辭令簡 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前人將《左傳》 的這個特點稱之為「行人辭令之美」。「行 人」即指外交特使,「辭令之美」就是語言 之美。〈燭之武退秦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15 臨危受命:面臨危險關頭而勇敢的接受艱難的任務。

16 夷:平安。

17 機鋒:機警鋒利的言詞。

18 折衝樽俎:比喻不用武力而在宴會談判中制勝對方。後泛指出色的外交活動。

19 亞於:次於。

20 文體簡介─先秦散文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是記敘類的古文。先秦散文有下列兩大類型: (1)歷史散文(史傳散文):記言記事,如《尚書
》、《春秋》、《國語》、《戰國策》、《左傳》 (2)諸子散文(哲理散文):記思想、記論理,由語錄體(以《論語》、《墨子》為代表)經對話體(以《孟子》、《莊子》為代表)發展到專題議論文(以《荀子》、《韓非子》為代表)。

21 二、作者介紹 (一)作者:左丘明 (二)《左傳》簡介 (三)《左傳》的文學成就 (四)《左傳》的地位與價值

22 (一)作者:左丘明 ※時代背景及成就 ‧左丘明,生平事蹟不詳 ,相傳為春秋時魯國 太史 。 ‧根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 記載,孔子
‧左丘明,生平事蹟不詳 ,相傳為春秋時魯國 太史 。 ‧根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 記載,孔子 以魯國歷史為基礎,參酌其他史料作成《春秋 》 ,全書文字簡約,對人物、史事往往寓含 褒貶隱諱 。左丘明於是博採各國史料,詳 細敘述史事原委,以表明孔子並非空言 立說 ,寫成《春秋左氏傳》,又稱《左傳》。 ㄏㄨㄟ

23 (二)左傳簡介 ※簡介 ‧《左傳》一書編年紀事 ,雖以魯史為中心,然旁及同時代各國史事,是研究春秋時代的重要史籍。
內容記錄歷史,始自魯隱公元年(西元前七二二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西元前四六八年),共歷十二公 、二百五十五年。

24 (三)左傳的文學成就 (一)敘事詳密曲折,結構嚴謹
   作者善於通過一系列具體情節來記敘內容故事,並凸顯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如晉 重耳出奔,通過具體生動的情節,真實而細膩地描寫重耳在流亡過程中性格的變化、發展,以及鍛鍊成為政治家的過程。情節引人入勝,章法有條不紊。

25 (三)左傳的文學成就 (二)擅長描寫戰爭,脈絡清晰
  《左傳》所記的大小軍事活動,計有三、四百件之多,經過它的生動描寫,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如晉、楚城濮之戰,雖然頭緒紛繁,人物眾多,事件複雜,但是作者始終抓住晉、楚爭霸這一主幹,生動地再現戰爭的全貌,揭示成敗的原因。《左傳》又善於選取具體的細節加以詳盡描寫,這些細節不僅增加敘事的生動性,同時也表現戰爭雙方的軍心和戰鬥力。

26 (三)左傳的文學成就 (三)人物個性突出,形象鮮明
   《左傳》一書刻劃了上自王侯、下至皂隸等眾多人物形象,如雄才大略的晉文公、秉公為國的趙盾、明察善斷的子產、迂腐可笑的宋襄公等。抓住具有特徵性的語言、行動和細節來展示人物的性格,如〈鄭伯克段於鄢〉中,作者透過幾段富有個性的對話,深刻揭示莊公掙扎的內心世界。又如秦、晉殽之戰中,蹇叔的料事如神、弦高的機智、先軫 的耿直等。這些人物性格的刻劃,都頗細膩入微。 ㄓㄣ

27 (三)左傳的文學成就 (四)語言生動簡潔,富有文采 《左傳》語言簡潔精當,是歷史散文的典 範。其敘述都能隨物賦形,尤其外交辭令,婉
   《左傳》語言簡潔精當,是歷史散文的典 範。其敘述都能隨物賦形,尤其外交辭令,婉 轉得體,語約意豐,耐人尋味。加之引用許多 民間歌謠、諺語,大大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 《左傳》記敘的外交辭令大多膾炙人口,例如 :〈曹劌 論戰〉、〈齊桓公伐楚〉、〈宮之 奇諫假道〉、〈燭之武退秦師〉、〈介之推不 言祿〉、〈弦高犒秦師〉、〈楚歸晉知罃 〉 等,文筆優美,情節生動,是文學史上的名篇 佳作。 ㄍㄨㄟ ㄧㄥ

28 (四)左傳的地位與價值 ‧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為十三經 之一。
‧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為十三經 之一。 《左傳》不僅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史書,也是文學價值極高的散文名著。 能以簡練 的語言描繪繁複的歷史事件,刻劃人物生動逼真,對後世史學及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29 生平事蹟不詳:《論語‧公冶長》:「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 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 之。』」是最早提到左丘明的記載。(翻譯 :孔子說:「說著動聽的花言巧語,裝出令 人喜愛的臉色,表現過於謙恭的逢迎姿態, 左丘明認為這樣是可恥的,我也認為是可恥 的。把對別人的怨恨藏在心裡,表面上卻還 是和那個人作朋友,左丘明認為這樣是可恥 的,我也認為是可恥的。」)

30 太史:官名,職掌為修史兼管天文曆法。

31 十二諸侯年表序:為《史記》十篇《表》中的第二篇,其內容是記載春秋時期各國盛衰的大旨。

32 《春秋經》簡介: 作 者 孔子據魯史而作《春秋》 起 迄 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事 體 例
作 者 孔子據魯史而作《春秋》 起 迄 上起魯隱公元年,下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間事 體 例 編年史之祖(因《春秋》、《左傳》均列入經部,所以《四庫全書》將《竹書紀年》列為史部編年體之祖) 內容要旨 正名分,寓褒貶,別善惡,寄寓微言大義 特 色 史文質約,記事簡略 現傳三家 《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 評 論 孟子云:「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地 位 為五經之一

33 褒貶隱諱:對賢者褒揚、隱諱,對不賢者貶降、損抑。

34 空言:空泛的言論。

35 編年紀事:以年月為綱,記述史事。以年月為經,以事實為緯。
優點:容易使人看清事件之間發生的聯繫。 缺點:同一事件發生和延續的時間過長時,記載時就難免有前後割裂的毛病,記人物活動時,更難詳其來龍去脈。 因此,後來才有紀傳體和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出現。

36 十二公:指魯國的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十二位。

37 春秋三傳: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作者 內容 注疏 相傳為《春秋》時魯太史左丘明撰 1.古文經 2.性質:記史事多,講義例少
作者 內容 注疏 左傳 相傳為《春秋》時魯太史左丘明撰 1.古文經 2.性質:記史事多,講義例少 3.評價:晉范寧〈穀梁傳序〉:「 《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東 漢鄭玄評:「善於禮。」 杜預《注》、 唐孔穎達《正義》 公羊傳 1.周末齊人公羊高口傳其子 2.西漢景帝時,公羊高的玄孫公羊壽乃與其弟子胡母子都寫定成書 1.今文經 2.性質:以解經為主。解釋《春秋經》的義例,以《公羊傳》最為豐富 《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東 漢鄭玄評:「善於讖。」 東漢何休《注 》、唐徐彥《 疏》 穀梁傳 戰國時魯人穀梁赤作 2.性質:主要在解釋義例 《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東 漢鄭玄評:「善於經。」 晉范寧《注》 、唐楊士勛《疏》

38 十三經:指《易經》、《詩經》、《尚書》 、《周禮》、《儀禮》、《禮記》、《左傳》 、《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 雅》、《孝經》、《孟子》。

39 簡練:簡明扼要。

40 三、課文

41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課文 ㄈㄢ

42 敘晉、秦圍鄭的原因及駐軍方位。 。《公羊》、《穀梁》則無傳。 近三百字詳釋這件史事的來龍去脈 」經文僅此六字,《左傳》本文以 前六三○年):「晉人秦人圍鄭。 《春秋經》魯僖公三十年(西元

43 晉文公、秦穆公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經對晉文公不加禮敬,而且對晉國懷有二心,私下歸附於楚國。此時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南。
語 譯

44 以:因為。

45 晉侯:即晉文公,名重耳,春秋五 霸之一。其父晉獻公寵幸驪姬,驪 姬欲立其子奚齊為太子,以計陷害 晉獻公長子申生。申生之弟重耳懼
禍延及己身,流亡在外十九年,後 得秦穆公之助,返國繼位。 ㄌㄧ

46 秦伯:即秦穆公,姓嬴,名任好, 春秋五霸之一。

47 無禮於晉:指重耳流亡時經過鄭國, 鄭文公對他無禮。事見《左傳》僖公 二十三年。

48 貳於楚:對晉國有二心而親近楚國 。貳,懷有二心,作動詞用。此指 晉、楚城濮之戰時,鄭文公曾以軍 隊援助楚國對抗晉國。事見《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 ㄆㄨ

49 軍:駐紮軍隊、屯兵,作動詞用。

50 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省鄭州 市。

51 氾南:氾水之南,鄭國土地,在今 河南省鄭州市。氾,音ㄈㄢ,水名。 在此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氾」為地名或水名時,應讀作ㄈㄢ。

52 貳轉品(名詞↓動詞)

53 軍轉品(名詞↓動詞)

54 晉侯、秦伯圍鄭點出主次之分,晉為主謀者。

55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強國兵臨城下。

56 課文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 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 ,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 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 ㄓㄨㄟ

57 敘佚之狐薦燭之武,燭之武臨危受 命,答應前往遊說秦伯。

58 佚之狐建議鄭文公說:「國家 的處境很危急了!如果派燭之武去 謁見秦穆公,秦軍一定會撤退。」 鄭文公聽從他的建議。燭之武推辭
語 譯 佚之狐建議鄭文公說:「國家 的處境很危急了!如果派燭之武去 謁見秦穆公,秦軍一定會撤退。」 鄭文公聽從他的建議。燭之武推辭 說:「臣年輕力壯時,還比不上別 人;如今老了,不能有什麼作為了 。」鄭文公說:「我不能及早重用 您,現在國家危急了,才來請求您 幫忙,這是我的過失。然而鄭國亡 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答應 了。當夜就用繩子繫身,從城牆上 懸墜出城外。

59 使:派。

60 師:指秦軍。

61 猶不如人:道出燭之武一向未受 鄭文公重用。是言簡意賅的敘述。

62 為:作為。

63 已:通「矣」。

64 佚之狐:鄭國大夫。

65 鄭伯:即鄭文公。

66 燭之武:鄭國大夫。 方炫琛《左傳人物名號研究》:「燭之武之燭為其氏,武為其名或字,『之』字則為氏與名字間之語助,故《後漢書‧張衡傳》只稱其曰燭武。」(按:古人於姓氏與名字間用「之」字為語助詞,如介之推、佚之狐、宮之奇等皆是。)

67 師:軍隊。

68 辭:推辭,此乃燭之武向鄭文公 推辭。

69 子:您,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此指 燭之武。

70 寡人:寡德的人,諸侯自稱的謙詞。

71 許:答應、許諾。

72 縋:音ㄓㄨㄟ,以繩索繫之,懸 墜而下。

73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 能為也已婉曲(乃怨懟之語) ㄉㄨㄟ

74 相信 期待 允諾 表約略估計之數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期許 許配 沈括《夢溪筆談‧磁石指南》:「以芥子許蠟綴於針腰。」

75 必「必」字語氣堅強,顯示佚之狐有知人之明。

76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語氣委婉含蓄,表面謙沖實則含怨。

77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鄭伯勇於認錯,先放下身段,又以國亡「不利」為戒,軟硬兼施,讓燭之武陷入私情與家國的抉擇。

78 許之。夜縋而出「許」、「縋 」、「出」三個連續動詞,刻劃出燭之武冒險救亡的形象。

79 課文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 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 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 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 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 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 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 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課文 ㄍㄨㄥ ㄕㄜ ㄆㄟ ㄅㄧ

80 課文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 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 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
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課文 ㄑㄩㄝ ㄒㄧㄚ

81 記燭之武以利害說秦伯。 善用伏筆亦為本文特色之一,如第一段中寫秦、晉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可知「無禮於晉」和「貳於楚」這兩件事都是晉、鄭之間的宿怨,與秦毫不相干,秦的出兵不是主動出擊,乃是陪晉出征,出於被動,這與第三段中燭之武所說「亡鄭以陪鄰」遙相呼應,埋下了伏筆。也與後來燭之武遊說成功,秦穆公私與鄭盟,獨自班師而還,埋下了伏筆。這些伏筆,使全文前後呼應,結構完整而巧妙。

82 見了秦穆公說:「秦國、晉國 圍攻鄭國,鄭國已知就要滅亡了! 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膽 敢請您來攻打吧!但是,越過晉國
語 譯 見了秦穆公說:「秦國、晉國 圍攻鄭國,鄭國已知就要滅亡了! 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膽 敢請您來攻打吧!但是,越過晉國 而以遠地的鄭國做為邊遠的領地, 您知道是很難治理的。那又何必滅 鄭國而來替晉國擴張疆域呢?晉國 壯大了,秦國就相對變得弱小了。 您如果肯放過鄭國,而把鄭國做為 進出東行道上負責接待的主人,以 後秦國使者經過,鄭國可供給他們 所缺乏的物資,如此對您也沒有什 麼害處。

83 況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他答 應割讓焦、瑕兩地,誰知他早上剛 渡過黃河,晚上就築牆設防,這是 您所知道的啊!像晉國這樣的國家
語 譯 況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他答 應割讓焦、瑕兩地,誰知他早上剛 渡過黃河,晚上就築牆設防,這是 您所知道的啊!像晉國這樣的國家 ,哪有滿足的時候呢?已經往東向 鄭國開拓封疆,一定又想要擴張西 方的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將到 何處取得土地呢?如此將損害秦國 卻有利於晉國,希望您仔細考慮吧 !」

84 既:已經。

85 鄙:指以……為邊鄙。

86 舍:捨、放棄。

87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把鄭 國當作……﹂之意。

88 賜:恩惠。

89 許:答應。

90 朝濟而夕設版:表示背信之速。

91 夫:彼、那個。

92 「何厭之有」義近:貪得無厭、 得寸進尺、得隴望蜀。

93 肆:肆意擴張。

94 封:名詞,疆界。

95 焉:何處。

96 圖:考慮。

97 敢:膽敢,謙詞用法。

98 執事:原指君王左右辦事的人, 此指秦穆公。不直言秦君而稱執 事,用以表示尊敬。

99 越國以鄙遠:越過他國(晉國)而 以遠地(鄭國)做為邊遠的領地。 鄙,音ㄅㄧ,邊遠的地方,此作動 詞,以……為邊遠的領地。

100 焉用:何必、何須。

101 陪鄰:增加鄰國的土地。陪,音 ㄆㄟ,增益。鄰,指晉國。

102 東道主:東行道上負責接待的主人。意謂秦國若有事向東出行,經過鄭國國境時,鄭國可盡地主之誼盡心接待。後以「東道主」或「東道」為主人的代稱。
為東道主」。 稱款待賓客的主人。 作東:請客。即語出「舍鄭以 東道主:原指東路的主人,後

103 行李:即使者,又作「行理」。

104 共其乏困:供給他們飲食、住宿等所缺乏的物資。共,音ㄍㄨㄥ,通「供」。

105 嘗為晉君賜: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 。晉惠公夷吾是重耳的異母弟,驪 姬專寵時,亦奔逃在外。獻公死後 ,夷吾請秦協助他返晉為君,許以 割地,回國即位後卻食言背信。賜 ,音ㄙ。

106 焦瑕:晉國二邑名,皆在今河南 省陝縣南。瑕,音ㄒㄧㄚ。

107 濟:渡河。

108 設版:指築牆設防。版,版築, 古時築牆的夾板。 「朝濟夕版」義近:忘恩負義、 過河拆橋、恩將仇報、兔死狗 烹、鳥盡弓藏。

109 厭:通「饜」,滿足。

110 東封鄭:向東方的鄭國開拓疆 土。封,此作動詞,開拓疆土。

111 肆其西封:擴張西邊的疆界。肆 ,擴張。封,此作名詞,疆界。

112 闕:音ㄑㄩㄝ,損害。

113 將焉取之:將到何處取得土地? 焉,何處。

114 惟君圖之:希望您仔細考慮。 惟,表示希望的語氣。

115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頂真

116 執事借代 (以「在君王左右辦事 的人」借代為「秦穆公」,表示尊 敬。)

117 鄙轉品(名詞↓動詞)

118 焉用亡鄭以陪鄰設問(激問)

119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 薄也頂真

120 鄰之厚,君之薄映襯

121 朝濟而夕設版誇飾

122 夫晉,何厭之有設問(激問)、 倒裝(有何厭?)

123 封轉品(名詞↓動詞)

124 闕秦以利晉映襯

125 ㄑㄩㄝ 計算詞的單位 宮門外兩邊供瞭望的樓臺,後借指宮殿。 遺漏 通「缺」,過失 損害 一闋詞 宮闕 付之闕如 改過補闕 《左傳》僖公三十年:「闕秦以利晉。」

126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可見鄭 國已有最壞打算,燭之武不為乞和 而來,而以雙方利害設想為訴求重 點,態度不卑不亢。

127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力言亡鄭實際上無益於秦。

128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從地緣 、政治上指出鄭亡以後,秦、晉之 間必然存在根本的利益衝突。

129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 也隔著晉國,秦難以將鄭國土地 據為己有,反而增加晉的土地、國 力,可見亡鄭實際上無益於秦。

130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保留鄭國 有利於秦,何樂不為。

131 且「且」字進一步推進,以近似 挑撥的方式說明。

132 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晉 國言而無信的歷史事實,激起秦穆 公對晉國的警戒。

133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 秦,將焉取之燭之武洞察秦晉爭 霸形勢,揭露強國擴張主義的本質 ,直指晉國的野心和危險性。

134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課文 ㄆㄥ ㄩㄝ ㄕㄨ ㄑㄧ

135 記秦伯與鄭結盟,並為之協防。

136 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就和鄭國訂立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留下來為鄭國防守,然後撤軍回國。
語 譯 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就和鄭國訂立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留下來為鄭國防守,然後撤軍回國。

137 盟:歃血為盟。 ㄕㄚ

138 乃:於是。

139 說:音ㄩㄝ,通「悅」,喜悅。

140 盟:結盟。

141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派遣杞子 、逢孫、楊孫駐兵戍守鄭國。杞 子、逢孫、楊孫,皆秦大夫。杞 ,音ㄑㄧ;逢,音ㄆㄥ;戍,音 ㄕㄨ

142 ㄒㄩ ㄕㄨ 天干第五位 時辰名,指下午七~九時 地支第十一位 防守

143 課文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 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 ㄈㄨ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 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課文 ㄈㄨ

144 全篇以對話凸顯人物和交代事件發展。如燭之武的外交才能,除了以佚之狐薦舉鋪墊之外,正面描寫他說服秦穆公的言詞,柔中帶剛、委婉透闢,充分表現一個傑出外交人才的形象。
寓褒貶於對話之中也是本文的特點。佚之狐的識人之明,鄭文公的不懂用人,燭之武的才能,晉文公的進退,全以人物對話呈現,作者不直接作評論。 記晉侯權衡得失,退兵而去。

145 晉子犯請求晉文公截擊秦軍, 晉文公說:「不可以。沒有秦穆公 的力量,我就無法到達今日的地位 。憑藉別人的力量卻去擊敗他,是
語 譯 晉子犯請求晉文公截擊秦軍, 晉文公說:「不可以。沒有秦穆公 的力量,我就無法到達今日的地位 。憑藉別人的力量卻去擊敗他,是 不仁厚的;失去親善的盟國,是不 智的;以分裂代替團結,是不合乎 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 晉國也退兵了。

146 之:秦軍。

147 其:還是。

148 子犯:晉國大夫狐偃,晉文公的舅舅。 ㄧㄢ

149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就無法到達今日的地位。微,無。夫人,那個人,指秦穆公;夫,音ㄈㄨ,彼、那個。及此,指返國為晉君。

150 因:憑藉、倚賴。

151 敝:破敗,在此有傷害、擊敗之意。

152 所與:所親善的國家,即同盟者, 此指秦國。與,親附。

153 知:音ㄓ,通「智」,明智。

154 以亂易整:用分裂代替團結。亂, 指秦、晉互相攻擊。易,取代。 整,指秦、晉整合團結。

155 不武:不合乎武德。

156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排比

157 微小 暗中 不顯露、精妙的 衰敗 無、沒有 防微杜漸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微指左公處。」 微言大義 世衰道微 《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微斯人,吾誰與歸?」

158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晉文公心懷 舊恩。

159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晉 文公權衡得失,不願與秦為敵; 以仁、智、武自許,頗見霸王氣 度。

160 其「其」字帶有權衡輕重之後, 「不得不然」的意味,晉文公的複 雜心情不難想見。

161 答: 問:由第一段的敘述,推論圍攻鄭國的軍事行動,到底是由秦國還是晉國發動的? 「以其無禮於晉」、「貳於楚」這兩個理由都是晉、鄭兩國的恩怨,與秦國毫無瓜葛,可見戰爭是由晉國發動的。

162 答: 問:第二段記錄三個人所講的話:佚之狐、鄭文公、燭之武,試由內容分析這三個人的處事能力。 (一)佚之狐向鄭文公推薦燭之武,並 斷言「師必退」,可見他很有知人之 明。 (二)燭之武婉言謙辭此項任務,實則 在發牢騷,可見他對鄭文公的治國有 不滿,但仍謹守分,並未怒責君王。 而高竿的婉曲格表達技巧,證明了他 的確是高明的外交官。 (三)鄭文公以一國之君願意放低身段 ,引咎自責,可見他有一定的度量。 而「子亦有不利焉」此語要對方以國 家大局為重,則是他了解燭之武乃是 愛國忠臣,此語必能打動對方。

163 答: 問:第三段是本文重心,燭之武的全盤說辭中有無義正辭嚴的怪罪秦國?是否向秦國哀告求饒?他是以什麼態度來遊說秦君的? (1)既無怪罪,也不求饒,而是持不卑不亢的態度。 (2)以「利害」為文眼,成功遊說了秦君,憑智慧化解了危機。

164 他提出的「仁、知、武」品德兼 問:由末段「不仁、不知、不武」的退軍理由來判斷,你認為晉文公是怎麼樣的君王? 顧了情、理,也符合當時的國際
正義,可見他果然具有霸主的器 度及識見。但他應也考慮到政治 現實問題:若他堅持攻打鄭國甚 或轉而攻打秦國,不一定有勝算 ,還勢必引起國際撻伐,他未必 承受得起這些國際壓力。 答:

165 結構表

166 燭之武退秦師 原因 形勢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秦晉圍鄭 佚之孤獻計:「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鄭伯:「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鄭國 應變 燭之武許之,夜縋而出 燭之武退秦師 亡鄭之害 舍鄭無害 晉之無信 晉之貪婪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燭之武以利害說秦伯 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結果 子犯請擊秦 不仁: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知:失其所與 不武:以亂易整 晉文公 亦去之

167 課文賞析

168 課文賞析 本文為一篇簡潔精鍊離間兩國的文章, 記敘秦、晉聯軍圍鄭,鄭大夫燭之武說服秦 君退兵,為鄭國解危的過程。
  本文為一篇簡潔精鍊離間兩國的文章, 記敘秦、晉聯軍圍鄭,鄭大夫燭之武說服秦 君退兵,為鄭國解危的過程。 首段僅二十五字,即包含戰爭的情勢、 原因及秦、晉駐紮的方位、地點。「無禮於 晉」、「貳於楚」暗示這場戰爭乃出於晉、 鄭之間的恩怨,其實與秦無關;且兩國駐軍 地點一南一北,這是一處伏筆,如此才讓燭 之武有機可乘,夜入秦營而不被晉軍察覺。   

169 課文賞析 第二段記鄭國內部的因應。佚之狐的話 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國危矣」上承 首段秦、晉聯軍的緊張情勢,於是建議鄭文
  第二段記鄭國內部的因應。佚之狐的話 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國危矣」上承 首段秦、晉聯軍的緊張情勢,於是建議鄭文 公派燭之武為說客,而以「師必退」的預測 ,開啟下文勸說秦退兵的情節。從燭之武與 鄭文公的對話,可看出為君者引咎 自責 ,為臣者盡棄前嫌的情義。這和秦、晉鬆散 聯盟、貌合神離 的關係,形成鮮明的對比 。    ㄐㄧㄡ

170 課文賞析 第三段燭之武勸說秦君是全文精華所在 。燭之武著眼於「利害」二字,先言亡鄭無 益而有害:「越國以鄙遠」既不可能,「亡
  第三段燭之武勸說秦君是全文精華所在 。燭之武著眼於「利害」二字,先言亡鄭無 益而有害:「越國以鄙遠」既不可能,「亡 鄭以陪鄰」更為不智,進而說明保存鄭國可 以做為秦國通往東方的補給站;接著用晉惠 公忘恩負義的歷史教訓提醒秦君,並言晉君 貪得無厭,滅鄭之後必攻秦國。說辭中八次 提到「君」字,句句為秦謀劃,而非為鄭考 量,終於使秦穆公認清利弊得失,改弦易轍 。   

171 課文賞析 第四、五段記結局。秦穆公為鄭協防, 顯示國際間以利結合的現實;而晉文公的言 論,則呈現一代霸主仁智兼備的涵養。
  第四、五段記結局。秦穆公為鄭協防, 顯示國際間以利結合的現實;而晉文公的言 論,則呈現一代霸主仁智兼備的涵養。 全文透過對話刻劃出佚之狐善於識人、 鄭文公身段柔軟、秦穆公從善如流、晉文公 顧全大局;而燭之武有勇有謀,說辭字字在 理,句句動心。《左傳》筆法的簡練,由此 可見一班。   

172 引咎自責:承認過失並自我責備。

173 貌合神離:表面上彼此很切合,實 際上心思不一樣。

174 改弦易轍:改換樂弦,更改車行道 路。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

175 問題討論

176 一、鄭文公請燭之武往見秦君,燭之武先推辭後應許的原因何在?
答: 鄭文公禮請燭之武出使秦國。燭之武推辭曰: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燭之武婉曲道出壯士不遇的感慨,這是對 鄭文公欠缺知人之明的怨懟。但在鄭文公態度 誠懇、引咎自責的低姿態下,燭之武因鄭文公 所說「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體認到「覆 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隨即盡棄前嫌,臨危 受命。鄭文公能從善如流,亡羊補牢,是感動 燭之武的主因;更是這種生死與共、休戚相關 的家國命運,促成了鄭國內部的團結。

177 二、燭之武遊說秦穆公使秦軍退兵,他運用了哪些遊說技巧?
原             文 動之以情 文中八次稱「君」以示誠意,且極言亡鄭於秦少利而多害,一介弱國子民全無搖尾乞憐之意,字字句句皆為秦謀,秦君豈不心動。 說之以理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誘之以利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挑撥離間 1.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2.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答:

178 三、從晉文公拒絕子犯「請擊之」的建議,可以看出晉文公是個怎樣的人?
答: 晉文公拒絕子犯「請擊之」的要求,其理由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既顧念秦 國協助自己返國登基的恩情,又不願貿然破壞秦 、晉兩國間的和好關係,考慮可謂周到。晉文公 表現出霸主的自我期許,與泱泱大國的國君風範 。但孔子曾說「晉文公譎而不正。」(《論語‧ 憲問》)晉文公可能顧慮自己霸位未穩,根基未 固,故隱忍而不敢與秦國正面衝突,以免傷己元 氣,實際上仍懷有狡譎之心。

179 應用練習

180 一、單一選擇題: ( )1.下列選項「 」內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B) (A)夜「縋」而出/大鐵「槌」
( )1.下列選項「 」內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A)夜「縋」而出/大鐵「槌」  (B)越國以「鄙」遠/行為卑「鄙」  (C)「闕」秦以利晉/雄偉宮「闕」  (D)朝「濟」而夕設版/人才「濟」濟  (B)

181 解析: (A)ㄓㄨㄟˋ/ㄔㄨㄟˊ。 (B)ㄅㄧˇ/ㄅㄧˇ。 (C)ㄑㄩㄝ/ㄑㄩㄝˋ。 (D)ㄐㄧˋ/ㄐㄧˇ。人才濟濟:形容人才眾多。

182 ( )2.下列「 」中的字形,何者兩兩相同? (A)毫無「ㄒㄧㄚˊ」疵/名聞「ㄒㄧㄚˊ」 (B)「ㄕㄨˋ」守邊疆/「ㄕㄨˋ」立典範  (C)賞「ㄙˋ」豐厚/「ㄙˋ」意妄為 (D)「ㄐㄧㄠ」慮不安/「ㄐㄧㄠ」點目標  (D)

183 解析: (A)瑕/遐。名聞遐邇:指遠近馳名。 (B)戍/樹。 (C)賜/肆。肆意妄為:任意而無顧忌的胡作非為。 (D)焦。

184 ( )3.下列文句「 」內的字,何者不屬於動詞?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B)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C)亡鄭以「陪」鄰   (D)又欲肆其西「封」 (D)

185 解析: (A)駐紮、屯兵。 (B)通「供」,供給。 (C)增益。 (D)疆界,名詞。

186 ( )4.「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此語應是何種語氣?
(A)自謙  (B)怨懟  (C)自責   (D)恬適 (B)

187 ( )5.鄭伯對燭之武說:「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所謂的「不利」是: 
(A)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B)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C)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D)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C)

188 解析: (A)指人為謀取錢財而不惜生命,就像鳥為了覓食而喪生一樣。 (B)比喻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C)比喻整體一旦傾覆,個體也無法倖存。 (D)形容很小的錯誤,足以發展為嚴重差誤。

189 ( )6.文中哪些句子是燭之武以「歷史事件為教訓」勸告秦君,使之退兵? 
(A)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B)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D)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B)

190 解析: (A)就地理位置而言。 (C)就地理位置而言。 (D)就未來形勢而言。

191 ( )7.文中子犯請擊秦師,下列何者是晉文公認為不可的理由:(甲)乘人之危,不義(乙)失去友邦,不智(丙)忘恩負義,不仁(丁)以亂易整,不武(戊)倚強欺弱,不勇
(A)(甲)(丙)(丁)  (B)(乙)(丁)(戊)  (C)(乙)(丙)(丁)  (D)(甲)(丁)(戊) (C)

192 ( )8.秦、晉合兵圍鄭,鄭國情勢岌岌可危,下列成語何者不適合形容鄭國當時的情況
(A)燕巢幕上  (B)奔車朽索  (C)兔死狐悲  (D)虎尾春冰 (C)

193 解析: (A)燕築巢於幕簾上,比喻極危險。 (B)用腐朽的繩子去駕馭狂奔的馬車,比喻處境危險。 (C)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D)踩到老虎的尾巴,走在春天的薄冰上。比喻處於極端危險的環境。

194 ( )9.在古文中,有關方位的運用與說明 ,何者正確?  (A)「東道主」原為東行道上的主人,後借指主人  (B)人臣居西面向君王行禮,故以「西席」借指臣子  (C)賓客所坐的席位在南方,故以「南面」借指賓客  (D)君主於北方接見臣子,故以「北面」借指君王。 (A)

195 解析: (B)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北面」借指臣子,「西席」指老師。 (C)君王聽政,居北面南,「南面」指居人君之位。 (D)「北面」借指臣子。

196 ( )10.下列有關《左傳》的說明,正確者為:(甲)相傳為春秋時魯太史左丘明撰(乙)又名《春秋外傳》,與《史記》同屬紀傳體史書(丙)以紀傳敘事,內容僅及當時魯國史事(丁)旨在明孔子作《春秋》,不以空言立說(戊)運筆傳神,影響後世史學、文學深遠  (A)(甲)(丁)(戊)  (B)(乙)(丙)(丁)  (C)(丙)(丁)(戊) (D)(甲)(乙)(丙) (A)

197 解析: (乙)又名《春秋內傳》,《左傳》為編年體。 (丙)採編年寫法,內容以魯史為中心,並旁及同時代各國史事。

198 二、主語填充: 文言文中許多文句往往省略主語。試根據文章內容,從參考選項中選出正確的主語代號,填入空格內。
  文言文中許多文句往往省略主語。試根據文章內容,從參考選項中選出正確的主語代號,填入空格內。 參考選項:(甲)燭之武 (乙)鄭伯 (丙)秦國  (丁)晉君 (戊)鄭國 1.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 )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乙)鄭伯 (甲)燭之武

199 參考選項:(甲)燭之武 (乙)鄭伯 (丙)秦國 (丁)晉君 (戊)鄭國
參考選項:(甲)燭之武 (乙)鄭伯 (丙)秦國  (丁)晉君  (戊)鄭國 2.(    )許之。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甲)燭之武 (甲)燭之武 (丙)秦國 (戊)鄭國 (丁)晉君

200 三、寫作練習:   說話是一種溝通的利器,更是一種藝術。說話前若能妥善蒐集資訊、整理思緒、斟酌辭彙,便較容易獲得對方的了解與認可。假設你很想讀某科系,但父母卻強烈反對,請寫一篇文章說服父母,字數在三百字以上。

201 三、寫作練習: 作法提示: 1.科系自訂,說明你愛好該科系的理由及天賦條件。 2.舉證社會上該相關科系的成功人士,並提出自己的生涯規劃。
3.無論說之以理或動之以情,請注意行文語氣,兼顧個人與父母的立場為宜。

202 三、寫作練習: 爸爸媽媽您們好:   我想爸爸、媽媽現在一定很擔心我未來就讀科系的選擇,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學習尖端技術,像科技園區的電子新貴,擁有豐厚的年終分紅,有個閃亮的「錢」途。 古有名訓:「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名廚師阿基師,在電視上展現神乎其技的刀法 、嘆為觀止的切工,讓在場來賓個個讚不絕口 ;其附加價值不僅在廚藝上,還擔任各式各樣商品的代言、大學餐飲類科的講師及食譜的撰

203 三、寫作練習: 寫……等,賦予這個職業不同的光芒。除了阿基師外,還有紅遍港、臺的「阿一鮑魚」創辦人楊貫一、永遠要排很長隊伍才能買到的「阿宗麵線」──掌門人林文宗先生、世界麵包大賽第一名的吳寶春……。臺灣這麼多的美食,就是這些名廚在不同餐飲文化所帶來的輝煌成果!

204 三、寫作練習: 無論任何新科技都可能隨著時代進步而日漸淘汰,但「飲食」這件事永遠不會落伍
  無論任何新科技都可能隨著時代進步而日漸淘汰,但「飲食」這件事永遠不會落伍 。在這個重視休閒、養生的時代,廚師不僅僅是餐廳的員工,更像是身懷絕技的藝術家 。相信爸爸、媽媽應該了解我的個性與能力 ,學好餐飲管理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不僅可以養家餬口,更能開創一番新天地。

205 統測精選

206 ( )1.下列各組成語,何者意義相近?  (A)自投羅網/捉襟見肘  (B)金碧輝煌/室如懸磬  (C)高瞻遠矚/目光如炬  (D)緣木求魚/探囊取物 ﹝98統測﹞ (C)

207 解析: (A)比喻落入他人圈套或自取禍害/比喻生活極為窮困,或是無法顧及整體,照顧不周的窘態。 (B)形容裝飾華彩炫爛。多指宮殿等建築物/指居室空無所有,比喻非常貧窮。磬,古代矩形樂器。 (C)見識遠大/比喻見事透澈,識見遠大(另有二解:(1)形容人怒視。(2)形容目光有神 )。(接下頁)

208 (D)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伸手到袋子裡取東西,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
解析: ●本題測驗學生詞義辨識的能力。 (D)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伸手到袋子裡取東西,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

209 ( )2.閱讀下文,推斷最適合填入□□□□中的詞語依序為何?
(甲)春天忽然就在我□□□□之間,像針頭一般細小的新葉已布滿槎枒。 (乙)莎士比亞對人性的智識,和佛洛伊德的分析精神病人心理的結果,竟有□□□□之處。 (A)不遑多讓/不謀而合  (B)不遑多讓/不藥而癒  (C)不遑省識/不謀而合  (D)不遑省識/不藥而癒 〔99統測〕 (C)

210 解析: 不遑多讓:無暇多所謙讓。不遑,無暇,沒 有時間。 不謀而合:事先未經商量,而意見、行為卻 一致。 不藥而癒:不吃藥病就好了。
●本題測驗學生詞義辨識的能力。 不遑多讓:無暇多所謙讓。不遑,無暇,沒 有時間。 不謀而合:事先未經商量,而意見、行為卻 一致。 不藥而癒:不吃藥病就好了。

211 ( )3.下列文句「 」內的解釋,何者不正確?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善於利用外在的事物  (B)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擴展晉國西方的疆土  (C)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將貪贓枉法者貶謫斥逐  (D)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故意違反常俗以獲取名聲 〔99統測〕 (C)

212 解析: (A)語譯:君子的天性並沒有不同,而是能善於利用外在的事物啊!語出《荀子‧勸學》。 (C)陟罰臧否:即「陟臧罰否」,賞善罰惡。陟,音ㄓˋ,遷升、獎賞。臧,音ㄗㄤ,善。否,音ㄆㄧˇ,惡。語譯:皇宮裡、丞相府中 ,都是屬於同一個行政體系,賞善罰惡,不應該有不同的標準。語出諸葛亮〈出師表〉。(接下頁)

213 (D)語譯:平日衣服只求禦寒,吃飯只求填飽肚子,但也不敢穿汙穢破爛的衣服違反世俗,求取儉樸的美名。語出司馬光〈訓儉示康〉。
解析: (D)語譯:平日衣服只求禦寒,吃飯只求填飽肚子,但也不敢穿汙穢破爛的衣服違反世俗,求取儉樸的美名。語出司馬光〈訓儉示康〉。 ●本題測驗學生詞義辨識的能力。

214 ( )4.下列「 」內的文句,何者沒有謙敬的語氣? 
(A)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B)「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 (C)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99統測〕 (D)

215 解析: (A)竊:我,謙詞。語譯:我聽說宗室大臣們建議要驅逐賓客,我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語出李斯〈諫逐客書〉。 (B)愚:自稱的謙詞。語譯:希望陛下能憐憫臣的這番誠心,成全臣的這點心願。語出李密〈陳情表〉。(接下頁)

216 (C)執事:原指君王左右辦事的人,此指秦君本人。不直言秦君而曰執事,用以表示尊敬。敢:膽敢,謙詞用法。
解析: (C)執事:原指君王左右辦事的人,此指秦君本人。不直言秦君而曰執事,用以表示尊敬。敢:膽敢,謙詞用法。 (D)余嘉其能行古道:上對下表示勉勵。語譯:我嘉許他能實踐古人從師問學的正道,所以寫了這篇〈師說〉來送給他。語出韓愈〈師說〉。 ●本題測驗學生文化常識辨識的能力。

217 延伸閱讀

218   蹇叔哭師   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  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219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禦師必於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ㄧㄠ ㄍㄠ

220 【注釋】 蹇叔:秦國大夫。 管:類似今天的鑰匙。 潛師:偷偷地派兵。 無乃:恐怕、只怕。 勤:勞苦。 無所:無所得。 悖心:悖逆之心。 辭:拒絕、不接受。

221 殽:也作「崤」。山名,在今河南省 洛寧縣西北,有東西兩殽,地勢極險。 夏后皋:夏代天子皋,夏桀的祖父。 后,君主。
回延伸閱讀 中壽:享年約六、七十歲。 殽:也作「崤」。山名,在今河南省    洛寧縣西北,有東西兩殽,地勢極險。 夏后皋:夏代天子皋,夏桀的祖父。 后,君主。 回延伸閱讀

222 【語譯】 杞子從鄭國派人告訴秦君說:「鄭人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地發兵前來,就可以占領鄭國了。」秦穆公去請教蹇叔。蹇叔說:「勞動軍隊去侵襲遠地,我沒聽說過。到達時軍隊疲勞,力量衰竭,遠方的鄭國有防備,恐怕不行吧!我們軍隊的行動,鄭國一定知道,費了力氣而沒有收穫,士兵一定會有怨恨的情緒 。而且行軍千里,誰會不知道?」

223 秦穆公不接受他的意見。召見孟明、西乞、白乙三員大將,讓他們在東門外出兵。蹇叔哭著送他們說:「孟明呀,我看到軍隊出去,而看不到它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他說:「你知道什麼?如果你六
、七十歲死了,你墳上的樹木已經可以合抱了。」

224 回延伸閱讀   蹇叔的兒子在軍隊裡,蹇叔哭著送他 ,說:「晉國人必定在殽山抵禦。殽山有兩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代君王皋的墳墓;它的北陵,文王在那裡避過風雨。你必定死在兩座山陵之間,我將在那裡收你的屍骨啊!」秦國軍隊就出發東進。

225 網路資源

226 網  站  名  稱  國學網——原典寶庫——經部——春秋左傳 左傳資料庫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史書——春秋左傳


Download ppt "第一課 燭之武退秦師 作者:左丘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