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玉田县第三中学 刘伟伟
2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设计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选官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废除了隋朝以前按门第高低选拔官吏的弊政,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同时也为今后学习明朝的八股取士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4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时期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做出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时期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材料,理解科举制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的创立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5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科举制度作用和影响的分析。 难点:科举制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科举制的 影响分析
根据大纲的要求及各知识点在本课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我确定 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科举制度作用和影响的分析。 难点:科举制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科举制的 影响分析
6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但是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很难从深层进行理解。
7
三、教法学法 学习是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我采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则在其中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8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显示:公务员考试报名现场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当今社会,公务员考试是人们步入仕途的重要途径。
初一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利用公务员考试这一话题导入自然而有效,既能烘托课堂氛围,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教师借机让学生思考: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从而引出课题·····
9
(二)讲授新课 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及过程 2、科举制的完善 3、科举制的影响
10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先在各郡设置中正,其职权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但因中正者一般都是上品,二品又有干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选官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的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提出探究问题:“根据出示的材料,让学生思考魏晋选官制度的弊端,再结合教材,让学生讨论得出科举制诞生的背景”,以此来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1
通过讨论类问题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学生体会到科举制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
科举制的诞生 1、为了改变魏晋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2、以“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讨论科举制的诞生有何作用? 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提炼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讨论类问题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学生体会到科举制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
12
问题设计层层深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获得新知的快乐 2、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谁?他们分别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了哪些贡献 ?
学生阅读课本第二框题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考试的科目,以哪两科最为重要? 科举制的完善 2、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谁?他们分别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了哪些贡献 ?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科举制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 3、如何理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句话? 4、“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说明了什么问题? 培养学生从学习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3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 武则天: 开殿试 设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4
在处理科举制的影响这一难点问题时,我搜集了大量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材料一: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 材料二:科举应试者 材料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材料四:进士崔致远 在处理科举制的影响这一难点问题时,我搜集了大量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15
材料一: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 有些出身寒门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说明科举制在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陈子昂 王昌龄 韩 愈 岑参 王维 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经科举考试授予官职 有些出身寒门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说明科举制在政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韩愈: 三岁丧父,其兄韩会及嫂抚养之,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贞元8年(792年)第四次应试考中进士。 政治方面: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到各级政府任职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柳公权
16
材料二:科举应试者 科举制大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从这些人数的变化,说明科举制在教育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武则天时,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 科举制大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从这些人数的变化,说明科举制在教育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17
材料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请列举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诗佳作
18
材料四:进士崔致远 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
许多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新罗著名文学家崔致远,就是唐朝时新罗在长安中进士的佼佼者。 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
19
科举制的影响 材料二:科举应试者 材料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材料四:进士崔致远
材料一:进士及第的历史名人 材料二:科举应试者 材料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材料四:进士崔致远 这种论从史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科举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隋唐扩展到后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从而能够正确的分析和评价科举制。这样本课的难点就会得到突破。
20
多媒体显示表格,表格展示重点内容,可以把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突破重点。
(三)课堂小结 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创立 完善 隋文帝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大了国学规模 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 多媒体显示表格,表格展示重点内容,可以把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突破重点。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21
(四)巩固训练 练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只有让学生当堂练习、当堂订正,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大的进步。本次练习设计的题目由浅入深,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获得知识的乐趣。通过这次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做题能力。
22
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主,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课的重点,也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 科举制的影响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方面 教育方面 文学艺术 国外影响 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主,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课的重点,也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
23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大量引用历史资料,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对学生以后解答材料题有很大帮助。
★以问带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讨论,在充分的参与中掌握知识,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4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