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影片另附 八月九日生於廣東省潮安縣。 初名福森,字選堂,號固庵。 191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影片另附 八月九日生於廣東省潮安縣。 初名福森,字選堂,號固庵。 191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影片另附 八月九日生於廣東省潮安縣。 初名福森,字選堂,號固庵。 191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 1924 饒宗頤(九歲) 就讀於潮州城南學校。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國學網站
就讀於潮州城南學校。 1924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4 1928 楊栻(1886-1966),字壽揚,原籍金陵。 精研醫術、詩文、繪畫、書法。 自甘淡泊,人稱其為「高隱處士」。
從楊栻習繪畫山水、花鳥及宋人行草, 對歷代名家作品觀摩領會。 1928 許沛波書畫篆刻網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5 1932 天嘯樓 饒鍔先生過世,與陳若依女士結婚。 續編《潮州藝文志》, 邀集父輩戚友鄭國藩等人協助整理其先人詩文遺稿,
編定為《天嘯樓集》。 潮州廣播電視臺 193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6 發表《廣東潮州舊志考》 於顧頡剛主編的《禹貢半月刊》。 1934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7 1935 旋被聘為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纂修。 同年加入禹貢協會。期間著《廣東易學考》、 《尚書地理辨證》、《說文古文考》、《金文平議》、
《古史新證》、《西漢節義傳》,編《古史辯》第八冊。 1935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8 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
王雲五( ) 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 1949年後到台灣,並主持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山大學遷雲南,以病滯留香港。 助王雲五編《中山大辭典》。 撰《古籍篇名提要》稿, 又佐葉恭綽編定《全清辭鈔》初稿。 十月,廣州淪陷,故返回潮州, 對古代潮州土著民族進行研究。 出版《潮州叢著初編》。 1938 老照片知識庫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9 五月,潮州淪陷。 以廣東通志館纂修資格,受聘為中山大學研究員。 1939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0 香港淪陷返潮州。 九月提倡成立「揭陽縣文獻委員會」,任主任。 194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1 赴廣西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八月一日出版《文獻》創刊號。 1943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2 九月,抗戰勝利。 1945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3 任廣東文理學院教授。 年底,《楚辭地理志》出版。 1946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4 為充實《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中的材料,
專程來台。 1948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5 《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在香港出版。
1950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6 1952 受聘為香港大學中文系講師, 擔任《東方文化》編輯。 自此至1968年,任教香港大學。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7 1954 年初赴日,於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從事甲骨學研究, 著《日本所見甲骨錄》、《潮瓷說略》、 《人間詞話平議》。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8 1956 出席巴黎國際漢學會。 出版《楚辭書錄》、《巴黎所見甲骨錄》、 《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 〈戰國楚簡箋證〉刊載於《金櫃論古綜合刊》。
195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0 出版《楚辭與詞曲音樂》、《長沙出土戰國繒書新釋》。
1958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1 出版《九龍與宋季史料》、《殷代貞卜人物通考》。
1959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2 1962 儒蓮漢學獎獎牌 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授的「儒蓮漢學獎」。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潮洲僑網
196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3 赴印度天竺古梵文研究中心作學術研究。 出版《詞籍考》。 1963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4 1964 1967年的饒宗頤 在法國國立科學中心研究敦煌寫卷。 文匯報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5 1970 頃至1971年,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客座教授, 主講先秦文學。為李濟主編之《上古史》稿,
撰《荊楚文化》,載臺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第四十一期。 學術界的「楚文化」即發源於此。 出版《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善本書錄》、 《歐美亞所見甲骨文錄存》。 1970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6 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1894—1979)
法国汉学家,敦煌学重要学者,法兰西学院院士。 百度百科 與戴密微教授合著《敦煌曲》, 分中、法兩種文字在巴黎刊行。 《晞周集》出版。 1971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7 出版與曾憲通合著之《雲夢秦簡日書研究》。
197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8 1978 《選堂詩詞集》、《敦煌白畫》出版。 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 應聘為法國高等研究院宗教部客座教授, 主講「中國古代宗教」。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9 1982 應中山大學之邀, 首次回內地參加全國第二屆中國古文字學會議, 會後赴湖南考察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0 出席於蘭州舉行的首次全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議,
被聘為顧問。 1983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1 出版《楚帛書》以及與曾憲通合著之 《隨縣曾侯乙墓鐘磬銘研究》。 1985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2 1986 應中山大學之邀, 首次回內地參加全國第二屆中國古文字學會議, 會後赴湖南考察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3 1987 任香港大學中文系榮譽講座教授。 香港《書譜》雜誌出版《饒宗頤》專輯。 任中國敦煌研究院名譽研究員。出版《饒宗頤書輯》。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4 出版《固庵文錄》、《甲骨文通檢》(一)。
1989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5 1990 《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西域學緒論》、 《詞學秘笈之─李衛公望江南》、 《敦煌琵琶譜》出版。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6 1991 《近東開闢史詩》(編譯)、《敦煌琵琶譜論文集》、 《〈老子想爾注〉校正》、《文轍─文學史論集》 (「中國精神史研究之一」)出版。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7 1992 《詞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編》出版。 香港藝術出版社出版《選堂書楹聯初集》、 《饒宗頤瀚墨》。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8 1993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和 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合辦的學術研究刊物 《潮學研究》創刊號出版,發表 〈何以要建立潮州學?
──潮州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出版《梵學集》、 與曾憲通合著之 《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 《法藏敦煌書苑精華》、《饒宗頤史學論著選》。 1993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39 1994 赴巴黎接受索邦高等研究院頒予之人文科學 博士學銜和法國文化部頒授之文化藝術勳章。 出版《新加坡古事記》、
《甲骨文通檢》第二冊「地名」。 1994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40 1995 9月,主編之《補資治通鑑史料長編稿系列》 中的《新莽簡輯証》(與李均明合著)、 《敦煌漢簡編年考證》(與李均明合著)出版、
《甲骨文通檢》第三冊「天文氣象」、 第四冊「職官人物」。 1995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41 1997 出版主編之《吐魯番出土高昌文獻編年》、 《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 主持簡帛和甲骨文電腦標準字體的訂定及
甲骨文文獻資料庫的建立。 創辦《華學》大型學術刊物, 1997 博詣圖書網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42 1998 獲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當代國學大師」 榮譽稱號。 7月,出版《符號、初文、字母、漢字樹》。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43 出版《甲骨文通檢》第五冊「田獵」、 《饒宗頤東方學論集》。 1999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44 2000 5月,《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出版。 7月,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 國家文物局、 甘肅省人民政府頒發
「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殊貢獻獎」。 2000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45 編訂增修20世紀的著作及論文, 編成饒宗頤20世紀學術文集。 200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46 2008年10月30日 陶鑄古今——饒宗頤學術•藝術展 饒宗頤(左)與李延聲合影

47 2008年10月30日 陶鑄古今——饒宗頤學術•藝術展 饒宗頤教授在畫上題字

48 2008年10月30日 陶鑄古今——饒宗頤學術•藝術展

49 2009年02月19日 漢學大師饒宗頤成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的證書

50 饒宗頤在香港大嶼山結跏趺坐 中國先秦史網

51 古文字學、甲骨學、敦煌學、考古學、金石學、史學、詞學、 音樂史、宗教史、楚辭學、目錄學、方誌學、潮學、中印關係史。
研究領域 古文字學、甲骨學、敦煌學、考古學、金石學、史學、詞學、 音樂史、宗教史、楚辭學、目錄學、方誌學、潮學、中印關係史。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52 1.治學領域廣泛:多種興趣的結果是互相聯系、互相啟發、 相得益彰。視野開闊了,聯想層面就多,作比較也就客觀、親切了。
治學方法 1.治學領域廣泛:多種興趣的結果是互相聯系、互相啟發、  相得益彰。視野開闊了,聯想層面就多,作比較也就客觀、親切了。 2.敢于否定自己:對于學術問題敢于不斷修正、自我改進。  有時候關于一個問題,要寫三四篇文章,好像反反複複,  其實是不斷推進。 3.追本溯源:每個概念都窮追到底,追到源頭,  給人非常透徹的感覺。 4.求精:重視清代「積微」傳統。其實就是資料蒐集的工夫。 語言也是一種治學工具, 饒宗頤先生本身精通多國語言,  如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等,有了這些語言的基礎,  學術視野變得更加廣闊,在論證問題的過程中,  能夠及時地將中國的資料與西方的資料相對照比勘,  及時利用外國資料。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53 「一切知識的最後都是歷史,歷史學實際上包含了所有學科。」 饒宗頤徵引金石、簡牘、詩文等作為文獻資料應用於史學研究,
同時還將甲骨文的成就納入史學考據的範圍, 開拓了史學研究的新途徑和新領域。 姜伯勤教授《從學術源流論饒宗頤先生的治學風格》: 饒宗頤先生治學特點在於:能不斷創新,極具開拓本領。 喜提出新問題、新看法。在數十年的研究中, 饒先生在許多個課題上率先研究,處處表現了一種首創精神。 淹貫乙部,旁通別集,為獨立之研究。 饒老治學打通了文、史、道、藝的隔閡,以一貫之, 追求全面而系統的學術範疇。 三重證據法 將田野考古、文獻記載和甲骨文研究三個方面結合起來考察。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54 集全部甲骨資料作全面研究的《殷代貞卜人物通考》出版。 這是一部商代社會原始資料最基本的綜合研究,
《殷代貞卜人物通考》(1959) 1959年 (43歲) 11月,饒宗頤以二十多年的心血, 集全部甲骨資料作全面研究的《殷代貞卜人物通考》出版。 這是一部商代社會原始資料最基本的綜合研究, 它開創以貞人為網,卜事為緯的先例,突出殷代全貌, 對於了解各個貞人的占卜內容及其所屬年代, 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中外學界大有影響。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55 居廣州,時志館收藏方志逾千種,饒宗頤得以縱覽, 治古代地理根基於此。 同年加入顧頡剛創辦的禹貢協會,展開歷史地理的研究。
《楚辭地理考》(1946) 19歲時受聘為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擔任纂修, 居廣州,時志館收藏方志逾千種,饒宗頤得以縱覽, 治古代地理根基於此。 同年加入顧頡剛創辦的禹貢協會,展開歷史地理的研究。 著作的原因主要是反駁 錢穆 先生的觀點提出質疑。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56 大型的按內容分類的分冊資料索引,前六冊分別為: 先公先王.先妣.貞人、地名、天文氣象、職官人物、田獵、祭祀。
                       饒宗頤學藝兼修展覽中央圖書館揭幕 《甲骨文通檢》( ) 大型的按內容分類的分冊資料索引,前六冊分別為: 先公先王.先妣.貞人、地名、天文氣象、職官人物、田獵、祭祀。 收錄了《甲骨文合集》的全部材料,還匯入了《小屯南地甲骨》、 《英國所藏甲骨集》等合集所未收錄到的材料。 成為後出的一套重要的專門性質的甲骨文通檢索引工具書。 1989第一冊「先公、先王、先妣、貞人」 1994第二冊「地名」 1995第三冊「天文氣象」與第四冊「職官人物」 1999第五冊「田獵」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57 《敦煌六朝寫本張天師道陵著老子想爾注校箋》(1956) 1956年 (40歲)在巴黎首次閱讀經卷, 並利用英國所藏的敦煌卷資料,
著《敦煌六朝寫本張天師道陵著老子想爾注校箋》。 收錄這部反映早期天師道思想的千載秘籍。 同時,饒先生還論證了《想爾注》為張天師所作, 為道教原始思想的探源貢獻了重要觀點。 此書出版後,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的震撼, 引發五、六十年代歐洲道教研究的的狂熱。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58 2009年1月16日 我與敦煌—饒宗頤敦煌學藝展剪綵儀式 (左起)深圳市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先生、
饒宗頤教授、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馬逢國先生

59 稱他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還斷言:只要香港有饒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
余秋雨 稱他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還斷言:只要香港有饒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 「先生法書上追漢魏,下邁蘇黃。山水人物,尤蒼茫澹遠, 自辟蹊徑。而古文辭駢麗並擅,義正旨遠,道德、文章、書畫, 辛亥以還,公其巨擎也。」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60 「選堂先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五洲已曆其四; 華夏九州已曆其七;神州五嶽已登其四。 先生又為性情中人,有感於懷,必發之為詩詞,
季羨林教授 「選堂先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五洲已曆其四; 華夏九州已曆其七;神州五嶽已登其四。 先生又為性情中人,有感於懷,必發之為詩詞, 以最純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摯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 天衣無縫,先生自謂欲為詩人開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 能臻此境界者,並世實無第二人。」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61 中興大學歷史系二年級 江炬慧(口頭) 曾祥蕙 林立(簡報) 林芯羽(資料尋找) 吳書穎 許家祈 柯品羽(書面)
 江炬慧(口頭)  曾祥蕙   林立(簡報)  林芯羽(資料尋找)   吳書穎  許家祈  柯品羽(書面) 胡曉明、李瑞明整理,《饒宗頤學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胡曉明,《饒宗頤學記》,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6。  朱麗霞,〈一切學問皆根植于文學——饒宗頤治學經驗與乾嘉學術之關系〉,《北方論叢》2007年第3期,頁76-78。  王振澤,〈才者留名,德者留聲──饒宗頤先生學術成就管窺〉,《嶺南文史》1998第4期,頁53-56。  周少川,〈治史論學六十年──饒宗頤教授訪談錄〉,《史學史研究》1995年第1期,頁28-41。  余珊賢,〈治學要溯源不已——饒宗頤教授談治學〉,《刊授黨校.學習特刊》2007年第八期,頁11。  范麗梅,〈書評:沈建華編:《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哲學與文化》2007年第34卷第3期,頁 。  高明,〈梨俱預流果,解讀饒宗頤〉,《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5期。  陳賢武,〈略論葉恭綽對饒宗頤治學道路的影響〉,《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28卷第2期,頁16-22。  吳二持,〈溫丹銘生平事功著述及其對饒宗頤治學的影響〉,《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28卷第2期,頁10-22。  鄧偉雄、鄭煒明,〈饒宗頤年譜〉,《中國書畫》2004年第9期,頁 。 胡曉明,〈饒宗頤的治學態度與方法〉,《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6期,頁 。  陳其泰,〈饒宗頤教授的學術成就〉,《淮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9期,頁 。  陈其泰,〈饒宗頤教授的學術風范〉,《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7第28卷第2期,頁1-3。  郭偉川,〈饒宗頤教授與中日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1995年第2期,頁42-44。  謝貴安,〈饒宗頤對史學正統論研究的學術貢獻——《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發微〉,《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頁23-33。  李樂剛責任編輯,〈饒宗頤學術成就簡介〉,《江漢論壇》2003年第1期。


Download ppt "影片另附 八月九日生於廣東省潮安縣。 初名福森,字選堂,號固庵。 191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