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四讲 政治主体论
2
第四讲 政治主体论 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阶级与政党的产生与特点; 二、政党制度的基本涵义与主要类别;
第四讲 政治主体论 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阶级与政党的产生与特点; 二、政党制度的基本涵义与主要类别; 三、国家的起源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四、古代帝王的政治地位与影响; 五、政治家的产生与成长。
3
什么是阶级? 所谓阶级指的是这样的社会集团,即在整个宏观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基于共同利益关系基础上所形成的人的联合体。
社会阶级、阶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分配方式或配置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对立的阶级。
4
马克思和韦伯阶级理论的不同内涵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斯·韦伯多元阶层理论的特点: 1、社会分工是阶级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2、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标准; 3、共同的生活方式、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 马克斯·韦伯多元阶层理论的特点: 1、在市场上进行财产所有权和劳动的买卖是阶级产生的前提条件; 2、社会成员在市场中的自由流动是阶级存在的根本原因; 3、等级和阶级作为权力分配的现象同时存在于社会分层中。
5
什么是政党? [英]柏克: [美]布洛克斯: 马克思主义:
政党是人们联合的团体,根据他们一致同意的某些特定原则,以其共同的努力,增进国家的利益。 [美]布洛克斯: 政党乃是一个由个人基于自愿所组成的政治团体,为政府提供一般措施、建议或者制定政策,选举与支持领导人物为公职候选人,以作为实现其主义与政策之最有效之办法。 马克思主义: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政治纲领、组织章程、组织系统和一定的群众基础。
6
政党的特征与功能 政党的特征: 政党的功能: 一、明确的政治目标; 二、系统的政治纲领; 三、完备的政治组织。 一、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二、利益聚合功能; 三、政治体制一体化的功能; 四、政府管理功能; 五、控制政府的功能。
7
现代政党的产生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随着代议制的发展而出现的,一般认为,英国是近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祥地。
辉格党(Whigs)代表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的利益—主张取消詹姆士二世继承权,光荣革命后执政; 托利党(Tories)代表旧贵族利益—主张给予詹姆士二世继承权。
8
英国政党的发展 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民代表法》(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大大扩展了选举权的范围。 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两大党纷纷改进了自己的活动方式,托利党改组为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辉格党改称为自由党(Liberal Party),它们在全国竞相发展自己的组织,建立了各自的选区协会等机构。这样,具有现代意义的英国两大政党便正式形成了。
9
什么是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方式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
10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 一党制 (法律上只允许 一个政党存在) 两党制 (存在势均力敌的 两个政党轮流执政) 多党制
(有三个以上政党 并存,互相争夺政权)
11
一党制 一党制(single-party system)是指一个国家长期由一个政党掌握政权的政党制度,包括三种形式:
一是法西斯统治下的一党制; 二是民主制下的一党制,也称为“一党居优制”或“准一党制”,如日本自民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等; 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党制,如亚、非、拉国家的新兴政党。
12
两党制 两党制( Bipartisan System)是指一个国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党,但只有两个势均力敌的主要政党,能够通过控制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单独地轮流执政的制度。 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主要有:英、美、加、澳等。
13
多党制 多党制(Multiparty System)是指一个国家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政党,其中的一些政党联合起来形成多数党联盟而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多党制源于1875年法兰西第三和国所确立的政党制度,主要的多党制国家有法、德、意、俄等; 多党制有利于各阶层的更广泛参与;但执政的政党联盟内部意见分歧易导致政府危机,造成政局不稳。
14
德国多党制 德国实行多党制,“基本法”是少数几个对政党有所规定的西方国家宪法之一。
目前主要政党有: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基督教社会联盟(CSU)、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德国自由民主党(FDP)、90联盟/绿党(Die Gruenen)和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PDS)。
15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欧洲社会党国际成员; 成立:1863年,1933年被希特勒取缔,1946年重建;
主张:1946年重建时奉行传统社会主义,主张计划经济和国有化的“社会主义”;1959年“哥德斯堡纲领”奉行“民主社会主义”。
16
德国自由民主党 德国自由民主党:自由党国际联盟成员,欧洲议会中自民党议会党团成员; 成立:1948年;
扮演“中间人”角色,在基督教联盟党和社民党之间起平衡作用; 主张:自由、平等、博爱的基本价值观,以此改革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17
绿 党 成立:1980年; 成员来源:青年学生、知识分子、部分工人、职员、农民和家庭妇女;
绿 党 成立:1980年; 成员来源:青年学生、知识分子、部分工人、职员、农民和家庭妇女; 主张:“恢复生态平衡、实现社会公正、实行基层民主、采用非暴力”。
18
俄罗斯的主要政党 俄罗斯目前存在的主要政党包括:“统一俄罗斯”党 (Unified Russian Party)、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Federal Communist Party)、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等。 普京 日里诺夫斯基 久加诺夫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特点:在国家生活中,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
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中国致公党(致公)、九三学社(九三)、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它们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互相监督的关系。
20
国家的起源 一、神权说: 二、有机体说: 三、契约说: 四、要素说: 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 国家是以实现最高的善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 四、要素说: 国家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安全、战争、贸易、灌溉)
21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 基本路径: 三种构建形态:
作为文化意义上的血缘民族共同体将要加进政治法律意义,从而转变成为一种新型的共同体——民族国家。 三种构建形态: 1、原生形态的欧洲民族国家(英、法); 2、衍生形态的主要欧洲移民组成的民族国家(美、加、澳); 3、传统社会根基深厚,在摆脱殖民统治后建立的民族国家(亚非拉国家)。
22
皇帝制度的建制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经群臣“议帝号”,请尊为“泰皇”。
秦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从此,“皇帝”代替了“王”,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23
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位皇帝?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皇帝开始,到1911年清宣统皇帝逊位的2131年间,皇帝一直是国家的首脑。
根据荣孟源编的《中国历史纪年》所列,曾称帝建元的人达647人。但可以肯定,《纪年》中遗漏、乃至史书失载的一定还多得很。也有统计说,中国共出现过348位皇帝。
24
皇帝制度的称号 1、名号:皇帝的命曰“制”,令曰“诏”、“旨”、“谕”、“敕”等;皇帝自称“朕”,谦称“寡人”、“孤”。
臣下对皇帝称“陛下”、“万岁”、“皇上”等。史官记事称皇帝曰“上”。皇帝去世称“崩”、“驾”或“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 2、谥号:谥号是在皇帝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功过等给予的一种称号。 3、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宗庙里祭祀时追尊的称号。
25
对皇帝的习惯称呼 唐以前对皇帝的简称用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等; 唐以后对皇帝的简称用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到明、清时期,则习惯用年号代称皇帝,如万历、嘉靖、康熙、雍正、乾隆等。
26
独断的皇权 皇权——即由皇帝执掌的国家最高统治权,它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宫廷,一是朝廷。宫廷是皇帝管理妻妾和皇族的机构,拥有后宫权和传位权。朝廷是皇帝决处军政国务的机构,拥有王朝最高决策权,统辖王朝最高行政权、军事权、司法权、人事权、监察权和文化控制权。 皇帝行使王朝最高决策权的基本方式是独断,实行所谓“乾纲独断”。 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和军事权,无不表现出独断性,即权力不受监督,皇权不受约束。
27
皇权的神秘性 人们对古代社会皇帝的形象代表——“龙”的崇敬,集中反映了皇权的神秘性。
古代“龙”严格限定为帝王的标记,但是龙是人们从未见过的一种动物,带有神秘莫测的特征。 充满超人的神秘力量的龙的形象,体现了皇帝对臣民实行统治和控制的巨大威慑力。
28
嫡长子继承制 两种不同的继承制度: “兄终弟及”——长兄先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兄弟,再由最后即位的幼弟将王位交还给长兄之子或者径直传给自己的儿子。 “父死子继”——父亲将王位直接传授给自己的某个儿子,再由儿子将王位传给孙子以至重孙。 周初,周公在推行宗法分封制的同时,提出了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的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继承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皇位继承制的基本继承法。
29
皇位继承中的争斗 汉景帝时,薄皇后无子,其他妃妾所生的14个庶子就成为皇储激烈的竞争者,最后汉武帝以第九子的身份继位。
在他晚年,有关立太子之事也经过许多波折,最后更嫡立庶,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像
30
中国古代社会的皇位继承方式 秦二世胡亥 成吉思汗 雍正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1)虚位制,亦即未预立太子制。 (2)兄终弟及。
(3)少数民族政权中的贵族会议推举法。 (4)密建皇储制。 秦二世胡亥 成吉思汗 雍正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31
皇帝制度总结 皇帝是天下的主宰,是秉承天帝的意志来统治万民的;他又是圣者,是臣民道德的导师和表率;他深居九重,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政权机构稳固地操纵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刑法乃至文化诸方面,使之按照他个人的意志和利益运转;国库是他的私囊,死了还要耗费无可计算的民财来显示他的无尚尊荣。 初唐的张蕴古上《大宝箴》,说道:“圣人受命,拯溺亨屯,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事实上,皇帝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举天下以奉一人,以一人而率天下。
32
政治家的产生途径 一、世袭继承:政治家按照身份、地位或者社会威望获得政治权力;
二、竞争选举:由公民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选择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家,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政治权力; 三、政治革命:在打破旧有政治体系的过程中产生的杰出人物,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强烈的人格特色。
33
政治家的基本素质 一、高超的政治技巧和丰富的政治经验; 二、鲜明的人格魅力和对公众的吸引力; 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
四、崇高的政治道德和政治感召力; 五、出色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六、过人的胆识和出众的开拓能力; 七、坚定的信念和对民众的热爱。
34
前苏联肃反运动扩大化:“大清洗” 这次大清洗使500万人受到牵连,30-40万人被处决。
年,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即120万人被逮捕。 第十七次党代会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被捕,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名被逮捕和处决。
35
肃反运动的后果:政治专制 高度中央集权的极端形式--斯大林个人专制。布尔什维克党内和苏联国内出现了迷信般的个人崇拜现象。
凭借保安机构这一专政工具, 斯大林得以不受法律制约, 也不受党和政府机关的制约, 完全将个人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 肃反运动是苏联确立“斯大林模式”的最后一步。
36
第四讲 讨论题与案例分析 讨论题: 案例分析: 1、你认为中国古代帝王思想的现代影响力究竟如何? 2、新的时代呼唤着什么样的政治家?
第四讲 讨论题与案例分析 讨论题: 1、你认为中国古代帝王思想的现代影响力究竟如何? 2、新的时代呼唤着什么样的政治家? 案例分析: 请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选出一位你心目中最钦佩的杰出人物,谈谈你的理由。
37
第五讲 政治行为论
38
第五讲 政治行为论 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政治统治的涵义与基本方式; 二、政治管理:从“善政”到“善治”; 三、政治参与的涵义与方式;
第五讲 政治行为论 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政治统治的涵义与基本方式; 二、政治管理:从“善政”到“善治”; 三、政治参与的涵义与方式; 四、政治变迁的两种方式——革命与改革; 五、政治沟通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39
五种政治统治理论 一、父权统治论: 二、神权统治论: 三、精英统治论: 四、多元统治论: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统治论:
把君主或长者视为家长,用血缘宗法关系解释政治统治关系; 二、神权统治论: 假托君主是受神之命进行统治的,一切以教会教皇的政治统治为中心; 三、精英统治论: 强调社会精英在政治统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多元统治论: 强调国家和众多利益集团通过博弈共同参与政治统治;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统治论: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功能就是组织统治阶级,运用暴力和意识形态的手段分化瓦解被统治阶级。
40
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产生 从“天下为公”到 “家天下”—— “禅让制”的破坏:王 权由公众选举变为父 子世袭;
《汉书》:“五帝官 天下,三王家天下。 家以传子,官以传 贤。”(三王:夏、 商、周) “诽谤之木”——华表
41
《礼记·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2
《礼记·礼运》小康篇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43
多元统治论的核心:利益集团 所谓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利益、政治主张和价值取向的人们或机构,为了以集体的力量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而组成的团体。 利益集团在议会大厅(lobby)游说议员、或举行集会游行,对议员和政府官员施加压力以影响决策,又称“院外活动集团”或“压力集团”。(Lobbying, lobbyist, 引申:政治营销、NGO、NPO)
44
政治统治的涵义与方式 政治统治的涵义: 政治统治的方式: 占据优势地位的人们对其他人的支配与控制;
1、暴力镇压:现代暴力镇压的手段是通过法律的作用来实现的; 2、限制与排斥被统治者:如等级制度、种族歧视等; 3、怀柔:即通过安抚和收买等手段来拉拢反抗阶级,使其归附自己或主动服从既有统治; 4、对经济及思想文化的控制和干预:如“罗斯福新政”、打压非主流意识形态等; 5、对外关系:通过国际交往和合作为本国创造更有利的统治环境。
45
政治管理的涵义 政治管理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区别:
指的是以政府机构及其相关组织等为主体,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事务中与政治统治有关的任何事物进行的领导、决策、协调、组织、控制和监督活动。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区别: 行为主体不同、行为客体不同、原则和要求不同、目的与功能不同、作用方式的性质不同。
46
政治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政治领导:以政治权威领导和影响政治客体, 使其完成某一任务或目标;
二、政治决策:针对需要解决的政治问题选择最 佳方案的活动; 三、政治协调:对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进行 沟通和调节,使各利益主体分工合作的过程; 四、政治组织:从事设置机构、安排人力、划分 权责、确立规范的活动; 五、政治监督:对政治权力的运行进行监视、督 察、纠偏等活动。
47
从“善政”到“善治” “善政”的衡量要 素: 严明的法度、清 廉的官员、很高 的行政效率、良 好的行政服务; [传统政治管理的 要求]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 化的政治管理过程,它强调 了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 合作管理,包含六大要素: 合法性(即社会秩序和权威 被自觉认可和服从)、透明 性(指政治信息的公开化)、 责任性(公民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法治(法律是公共 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回 应性(公共管理机构和人员 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 和负责的反应)、有效性 (管理必须有效率) “善政”的衡量要 素: 严明的法度、清 廉的官员、很高 的行政效率、良 好的行政服务; [传统政治管理的 要求]
48
政治参与的涵义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自发或参加的试图影响政府决 策的所有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
讨论:我国公民目前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49
政治参与的方式 1、投票:表示公民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 政治行为方式;
2、选举: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由部分或全体 成员决定某人担任某项权威职务的政治行为; 3、政治结社:具有共同政治取向的公民为了相 同的利益而结成有政治色彩的集团组织; 4、政治表达:公民为赞成或反对政府的某一政 策而行使一定政治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和 意向,其形式有政治集会、政治请愿、政治罢工 等; 5、政治接触:公民为谋求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而 诉诸政府寻求帮助的活动
50
政治变迁的两种方式 政治革命: 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为推翻 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的 政治统治而采取的暴力行动, 是实现政治权力迅速变更、 用一种政治体系取代另一种 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政治改革: 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为巩固和改善其政治体制, 根据社会矛盾状况,适应社 会发展要求,依靠现有社会 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 进政治体制、调节政治关系、 完善政治功能,以巩固和加 强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行动。
51
政治改革的两种方式 综合性闪电式改革: 多项渐进式改革:
政治改革者制订全面的 改革计划,在改革开始 的最初阶段就试图在各 个领域同时推行一系列 改革,以求彻底变革现 有的传统秩序。 多项渐进式改革: 就是把改革的各个内容 区分开来,不公布自己 的目标,逐项地进行改 革,一次只力图取得一 种变化。
52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 学术界有三种观点: 1、“新权威主义”:即建立强有力的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政 治权威,以此作为社会整合和民主政治各种的保证; 2、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党制代议民主; 3、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行政党推动。
53
政治沟通的涵义与作用 广义的政治沟通指的是一切有关政治的信息、思想 和态度的流动和传播的过程;
狭义的沟通指的是政治信息、思想和态度在政治系 统的输入、交换、反馈、输出的过程。 政治沟通的作用有: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政 策过程的有效性;对政治稳定具有保障作用;有助 于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性;有助于实现充分的政治 文化整合。
54
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作用 1、传递政治信息; 2、监视政治环境; 3、统一政治规范; 4、塑造政治形象; 5、传承政治文化。
政治对传媒的影响:控制舆论导向、控制民众思 想、实现统治艺术; 传媒对政治的影响:对政治的直接干预、将私人 行为公开化、改变实施领导的方式。
55
第五讲 讨论题与案例分析 讨论题: 案例分析: 1、如何实现我国政府管理模式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
第五讲 讨论题与案例分析 讨论题: 1、如何实现我国政府管理模式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 2、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对中国带来的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 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效果如何?还有哪些可促使公民意识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
56
第六讲 政治制度论
57
第六讲 政治制度论 主要阐述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一、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内涵; 二、国情与政治体制的建构; 三、宪法与政府体制;
第六讲 政治制度论 主要阐述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一、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内涵; 二、国情与政治体制的建构; 三、宪法与政府体制; 四、现代政府的组织体系; 五、立法机关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六、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58
什么是制度? 诺思:“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制度是由一系列正式规则(如经济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构成的交往秩序,它以特定的组织或机构为运行载体,通过明确的方式规范个体和组织的行为,使这些规则得到社会群体的认同和遵循。
59
政治制度的内涵 政治制度:是规范人类政治生活的规则体系,主 要涉及权力如何分配、社会秩序如何维护等问题;
政治制度同样由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构成:非 正式规则是由长期而稳定的政治经验演化而成的 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惯 例”、“习俗”、“价值”和“文化”;正式规 则是由公共权威机构或其委托代理的机构设计和 确定的,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力实施的具有普遍约 束力的明确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组织并 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结构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
60
国情与政治体制的建构(一) 一国政治体制的建构往往和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一国的自然环境、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natural environment, territorial area, geographic location)。从政治地理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有没有邻国,邻国有多强大,对这个国家是否建立强大的国防乃至庞大的官僚阶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情(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nationality)。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建构与该国人民的国民性与民族融合程度密切相关。
61
国情与政治体制的建构(二) 3、一国传统的法律习惯与法律制度(judicial custom and judicial system)。各国在历史上对 法律的理解和尊重程度极为不同,有着较好法律 传统的国家中人民对法律较为尊重,也比较守法, 政治体制建立时依法治国的原则能得到较好的贯 彻。 4、一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political culture)。政治文化具体包括一个国家国民的政 治观念、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等。不同的政治价值 观必然会导向采取不同的政治体制。
62
国情与政治体制的建构(三) 5、一国政治制度建构者的个人素质 (personal quality of the founder)。 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离开了其 建国者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63
华盛顿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华盛顿第一届任内成功稳定了联邦秩序,社会矛盾 有所缓解,他的威望再度上升。
一些人开始劝华盛顿称帝,甚至有人当面称呼“殿 下”,华盛顿予以驳斥。 第二届任期届满后,华盛顿坚持不再参选,发表了 政坛《告别书》,回到他的弗农山庄。
64
我国的国情和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属超大规模的社会;具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长期实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官本位思想严重,人民缺乏民主思想的启蒙;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的执政党领导、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结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民族区域自治、独立的法院和检察院系统。
65
西方国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宪法(constitu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原为建立、组织、构造的意思。中世纪末期,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出于对“议会主权”(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的尊崇,英国学者称这种代议制度为英国特有的宪法。 后来经过长期演变,18世纪末,美国宪法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written constitution)。自此,宪法成为规定国家政权如何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法律,宪法制度也就成为一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66
西方国家宪法的主要原则
67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inviolability of private property)是资产阶级宪法中最具有实质 性的原则,是全部宪法条文中最为重要的规定, 是资产阶级宪法的核心和灵魂。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 预日益增强,19世纪有些国家的宪法就规定为了 “公共利益”(public benefit)、“公共目 的”(public objective)或“公平原则”(equality principle)可以由国家有偿地征用私有财产。
68
“主权在民”原则 主权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作为一项宪法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现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普遍接受。 19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林肯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的口号,对主权在民的原则作了极为精辟的阐释。 当代“主权在民”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代议民主制(representative democracy)上。当然,直接民主(direct democracy)的形式在某些国家的宪法中也有所体现。
69
“法治”原则 所谓“法治”(Rule of law),就是宪法明确规 定国家完全受法的约束,政府机关的一切活动都 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一切公民都是权利的主 体,并受法律的保障。 “法治”的含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公民 权利的保护,二是对政府行为的规定。(举例: “沉默权”与“米兰达权利”) 大多数资产阶级宪法在强调“法治”的同时又有 关于“紧急状态宣告”(emergency decree)的规 定,即在一些紧要关头政府可采取各种暴力手段, 而不必受宪法或其他法律的约束。
70
“分权与制衡”原则 “分权与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原则是 指应把国家权力主要分为行政权(executive power)、立法权(legislative power)和司法权 (judicial power)三部分,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分别 行使,这三种权力之间又必须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 的一种政制原则。
71
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公民权利和自由(Rights and Liberty of Citizen)的理论, 最早产生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自然法理 论、社会契约论 关于公民究竟可以享有哪些权利和自由,各国宪法的规定 很不一致,一般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如公民有言论与表达(freedom of speech)、信仰 (freedom of belief)、集会与结社(freedom of assembly and association)、自由迁徙(freedom of migration)、居留(freedom of choice of residence)、 取得、保持与处置财产(freedom of acquisition of property right)、职业(freedom of work)等自由,但有 些国家的宪法中也有条文对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进行限制。
72
西方国家政体的主要类型 议会共和制: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 总统制:以美国为代表; 半总统制:以法国和俄罗斯为代表;
君主立宪制:以英国为代表; 委员会制:以瑞士为代表。
73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则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人大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民主集中制; (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74
现代政府的组织体系 现代政府体系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国家元首、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决定着政府体系的横向结构;
它们之间的相互分立或联合、独立或钳制、隶属或平行状况变化多端,从而演绎出多种多样的政府组织类型。
75
政府体系的横向结构有三种类型 1、分权制衡式结构——以美国为典型 2、议会集权式结构——以英国为典型 3、元首集权式结构——以法国为典型
76
分权制衡式结构 checks and balances structure
特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总统和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 这些权力机构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法律上任何一个权力机构都不得侵犯和凌驾于另一机构。 “制衡”不是一般的相互监督关系,而是一种以权力的相互交错达到相互制约的政治设计。
77
美国的三权分立结构 American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行政权) (administrative power) 任命权 appointment 否决权 veto 弹劾权 impeachment 违宪审查权 judicial review 弹劾权impeachment 联邦最高法院Federal Supreme Court (司法权) (judicial power) 国会Congress (立法权) (legislative power) 违宪审查权 judicial review
78
议会集权式结构 Parliamentary Government Structure
行使立法权的议会(parliament)是最高权力机构,行使行政权的内阁(cabinet)和行使司法权的法院(court)都是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连带责任。 国家元首(head of state)通常由虚位元首担任。
79
英国的熔权结构 British combined power structure
国王King or Queen (虚君) (nominal monarch) 内阁 cabinet 首相 Prime Minister 议会 parliament
80
元首集权式结构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structure
国家元首的权力凌驾于其他各政府机构之上,成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的统率和三大机构的“仲裁者”和“保证人”。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机构之间基本上处于一种分立制衡的状态。 国家元首通常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其行为一般无需承担政治和法律责任。
81
法国的总统集权式结构 French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structure
(保证人、仲裁人) 法律颁布权 promulgation 担任主席chairman 解散议会权 dissolution 主持内阁会议 preside cabinet conference 议会parliament (立法权) 内阁cabinet (行政权) 最高司法会议supreme judicial council (司法权) 将法律草案直接交付全民公决 referendum
82
立法机关的结构 目前,在设有议会的16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11个国家实行一院制(unicameral system),53个国家实行两院制(bicameral system),分别占总数的68%和32%。 一院制和两院制的分布特点: * 联邦制——单一制国家; *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 大国——小国。 一院制和两院制各自的利弊
83
立法机关的权力与作用 (1)立法权(legislative power); (2)财政权(financial power);
(3)人事权(power of personnel); (4)行政监督权(power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包括质询权(power of inquiry)、 倒阁权(power of bring down the cabinet)、弹 劾权(power of impeachment)、调查权(power of investigation)等。
84
立法权(legislative power)
立法权是议会所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力,包括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权力。 立法权的实施过程通常称为立法程序(legislative procedure),即议会从提出法案,到审议和通过法案,再到公布法律的一整套完整程序。
85
财政权(financial power) 税收和举债审批权(power of tax and loan)。在西方国家,税收和举债问题的决定权掌握在议会手中,非经议会批准,政府不得从事这方面的活动。 预算决定权(power of budget)。预算是国家未来一个财政年度的收入、支出计划。通过批准预算,议会授权行政机关花钱,这是议会掌握国家收支,控制和监督政府财政的重要手段。 审查决算权(power of final account)。决算一般由政府财政部门汇编、制定,先送审计机关审核,然后将法案和报告交议会下院审查。
86
人事权(power of personnel)
议会的人事权是指议会对国家高级公职人员任免方面的批准权。 选举国家元首:如德国联邦大会选举总统总统;美国在总统候选人都未获多数时,两院分别投票选出总统和副总统。 任命政府官员:如美国参议院审查和任命总统提名的内阁成员。 任命法官和独立机构官员:推荐或任命。
87
行政监督权(power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质询权 倒阁权 弹劾权 调查权
88
质询权(power of inquiry) 是指议员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政府首脑或政府部长就内阁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及其它事项进行质疑并要求答复的权力,它是非总统制国家议会对政府实行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
89
倒阁权(power of bring down the cabinet)
指议会对内阁政府施政方针或内阁政府个别阁员和部长的违法失职行为以投不信任票(censure vote)的方式迫使其去职的一种权力,它被认为是内阁制国家议会监督政府最具有威胁性的一种手段。
90
弹劾权(power of impeachment)
是指议会对于政府高级官员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提出弹劾,予以罢免或惩治的权力。
91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 1972年6月17日,为尼克松筹划竞选连任总统的一些共和党人,潜入华盛顿 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尼克松连任后不久,此事被揭 发。牵连甚广,直至尼克松本人。为此,1973年10月23日美国众议院责成 其司法委员会调查有关材料;1974年6月,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约翰.西里卡向 尼克松发传票,要他交出与掩盖水门事件有关的录音磁带,以完成对有关人 员的审讯。尼克再次启用行政特权的理由,称磁带中含有国家机秘,拒绝交 出。联邦特别检察官和地区法院将此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定名为《美国 诉尼克松案》。该案开创了美国宪政史上的一个先例:总统被自己任命的特 别检察官起诉,实际上是被联邦司法部起诉。 7月24日最高法院以8:0(大法官伦奎斯特没有投票)形成决定,作出判决: 一、特别检察官有权对他名义上的上司起诉,因为职责准许,审理类似案件 也是最高法院的职责;二、尽管总统磁带中包含有属于特别行政权保护的内 容,尤其是那些涉及国家和军事秘密的问题,但当这些磁带被作为犯罪案件 的证据时,总统必须服从法院的命令,将磁带交出;总统的特权不能无止境 地延伸阻碍司法审查的正常秩序;三、总统交出的材料与调查的罪行是否有 关,不是由总统决定,而只能由法院来决定。 7月底,众议院相继通过3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去总 统职务,由副总统福特接任。福特于9月8日宣布,赦免其“所犯的、可能犯 的或参与的……一切罪行”。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面临国会的弹劾, 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自动辞职的总统。
92
调查权(power of investigation)
议会的调查权一般指议会为了立法和监督政府的工作,组织专门机构对政府的行为进行调查的权力,也称为“国政调查权”。
93
我国全国人大的重要职权 (一)最高立法权——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 和所有基本法律;
(二)最高任免权——包括选举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 委会委员长,并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人 选;有权罢免由它选举或决定的上述所有人员,接受这些 人员的辞职; (三)最高决定权——包括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 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四)最高监督权——包括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最高国 家机关的工作等。
94
第六讲 讨论题与案例分析 讨论题: 案例分析: 1、政治体制的建构与各国国情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必然联系?
第六讲 讨论题与案例分析 讨论题: 1、政治体制的建构与各国国情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必然联系? 2、中外政治制度产生差异的缘由到底是什么? 案例分析: 选择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领域,谈谈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