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2

3 一、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 二、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爆发“二次革命” 三、1915年袁世凯称帝、1916年3月取消帝制 四、袁世凯死后,中国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4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新 课 讲 授 帝国主义为什么选中袁世凯作为其新代理人? 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袁世凯编练新军,基本形成了以其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掌握大权。

5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实施过程 以武力逼迫革命党人停战议和,并让出政权; 逼迫清帝退位,采用共和政体;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袁宣布“赞成共和”; 随后孙中山辞职; 1912年3月10日,袁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 南北议和开始于1911年12月上旬。由于当时南方各省的革命政府普遍倾向于妥协,所以他们在获取南京重镇后,决定与清政府议和。
一方面袁世凯加紧对南方施加军事压力,另一方面临时政府内一些同盟会会员和立宪派纷纷活动,孙中山「迫而牺牲革命主张」承认了议和的条件。 至此,心存复辟意图的袁世凯窃据了民国的最高权力。

7 南北议和双方代表人物 清政府 袁世凯 唐绍仪 革命政府

8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 的支持 立宪派等 的拥护 对 清: 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迫孙中山让位
革命派软弱妥协、缺乏实力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9 清政府 无力应付局面 袁世凯 立宪派、旧官僚、列 强 革命党 急于结束动乱、稳定政局 为尽快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为避免战争,减少牺牲
财政拮据……

10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发布退位诏书,宣布接受南京临时政府提出的优待条件。优待条件包括优礼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待遇四条,满蒙回藏七条。
《清帝逊位诏书》 1912年清帝下诏退位,几百字退位诏书,主要说了三件事:第一,顺应民意,避免战乱宣布退位。第二,结束帝制,建立共和立宪政体。第三,由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

11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

12 想一想:辛亥革命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力量不足。 (2)国际环境恶劣,列强瓜分中国,把中国当作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他们必然会阻止中国的革命。 (3)内部封建势力强大,武昌起义后,便受到了地主阶级、革命投机分子的攻击。这便决定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13 1912年3月,袁世凯宣读了“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暇秽,谨守宪法”的誓词,如愿以偿地就任临时大总统职。此后,袁世凯能够“谨守宪法”吗?中国成为了真正的共和国吗?

14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皇帝梦的破灭 思考:袁世凯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 袁大头

15 1.政治方面: 准备工作 复辟 (1)实现专权: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阻止国民党组阁,制造“宋教仁”案; 武力镇压“二次革命”。
(2)复辟帝制: 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会; 废除《临时约法》,另颁新法。 准备工作 复辟

16 (2)军事方面: (1)加强北洋军: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使北洋军实力大增; (2)削弱革命军:袁世凯迫使黄兴大幅度裁减南方革命军队。 (3)外交方面: 1915年,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7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B A.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18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国民党宣言》 宋教仁的政治目的是什么?为此他作了哪些努力?

19 目的:限制袁世凯专制,维护共和。 努力: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并准备组织真正的国民党内阁。 宋教仁宣讲共和剧照

20 宋教仁把同盟会改为国民党的根本目的是( ) A.选成第一大党 B.组织新内阁 C.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
C

21 主张“责任内阁制”,认为“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
闸北公园宋教仁墓 “宋教仁” 案 别号“渔父” 主张“责任内阁制”,认为“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

22 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辛亥革命后孙在南京成立的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1913年3月,宋教仁北上改组之时,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

23 “宋案”发生后,孙中山闻讯从日本回国。1913年3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上海横滨正金银行内商讨反袁问题。

24 二次革命 导火线(直接原因):“宋教仁” 案; 地 点:江西湖口(李烈钧领导); 南京(黄兴); 安徽、广东等南方几省相继宣布独立; 结 果:遭到北洋军进攻,革命失败。

25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
开始标志:李烈钧湖口誓师,发表讨袁文告; 斗争性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26 客观原因:是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
主观原因:是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 思考: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27 皇帝梦的破灭 背 景: (1)袁世凯的一系列独裁举动,为他最终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 (2)复辟势力和帝国主义力公开拥护。
时间:1915年12月 纪年:洪宪元年,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8 袁世凯举行祭天大典

29 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哪些人支持?哪些人持反对态度?

30 支 持 (1)袁世凯身边的亲信部下: 杨度等人出面组织“筹安会”,公开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袁的亲信组织各种“请愿团”,请求实行帝制等。 (2)外国列强的支持: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

31 D 帝国主义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已无利用的价值 B.袁世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帝国主义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已无利用的价值 B.袁世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c.革命党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 D.维护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D

32 袁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由此爆发了护国运动。
反 对 袁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由此爆发了护国运动。 云南护国军将领合影

33 护国运动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打倒“民贼”;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打出护国讨袁的旗帜,宣告云南独立; 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众叛亲离;1916年3月取消帝制; 结 果: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护国运动胜利结束。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34

35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的原因 具体原因: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北洋大将冯国璋、段其瑞,不肯为袁作战,冯且通电劝袁退位);帝国主义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等。   根本原因: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36 同样是反袁斗争,为什么二次革命失败了,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

37 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力量涣散,得不到支持;袁世凯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护国运动胜利的原因: 这是因为袁世凯倒行逆流,就是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反对;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1915年底云南宣布独立,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两广进兵。

38 军阀割据混战 《三国演义》上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勾结帝国主义列强,争权夺利,中国由此进入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时代。 直 系 皖 系 奉 系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39 军阀割据形势图

40 北洋军阀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为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 各帝国主义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代理人,其争夺中国的矛盾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各派军阀的割据纷争。

41 军阀割据的影响: 军阀混战严重影响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战争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 帝国主义乘机攫取中国权益。

42 北洋军阀混战

43 讨 论 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的原因 主观原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处心积虑复辟帝制,如推行尊孔复古逆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大总统选举法等等;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及兵权。

44 客观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涣散,其反袁斗争软弱无力,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得不到有效遏制。    国际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   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45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的原因 具体原因: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北洋大将冯国璋、段其瑞,不肯为袁作战,冯且通电劝袁退位);帝国主义改变了对袁世凯支持的态度等。   根本原因: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

46 辛亥革命后,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有哪些?其结果如何?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议会斗争——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并武力镇压国民党; (2)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 ; (3)护国运动——实现倒袁的目标,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始终不能成为一支左右中国政局的力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47 你还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些时期也出现过军阀混战的想象?与之相比,北洋军阀混战局面出现的原因有何新特点?
东汉末黄巾之乱后、唐末安史之乱后、清末 特点:有了帝国主义的扶植与支持; 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等。

48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课 堂 小 结 袁窃取革命果实 袁的独裁统治和皇帝梦破灭 军阀割据混战 武力逼迫革命党人停战议和
清帝退位( ) 袁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宋教仁”案和“二次革命” 袁解散议会,取消国会,成为正式大总统 袁的独裁统治和皇帝梦破灭 复辟帝制(1915年12月) 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混战

49 B C 课 后 练 习 1、袁世凯掌握实权是通过( ) A、设立内阁 B、控制内阁 C、刺杀宋教仁 D、复辟帝制
1、袁世凯掌握实权是通过( ) A、设立内阁 B、控制内阁 C、刺杀宋教仁 D、复辟帝制 B 2、1912年8月,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 A、孙中山 B、黄兴 C、宋教仁 D、李烈钧 C

50 3、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窃取了胜利果实,建立了( )
A、封建统治          B、殖民统治         C、北洋军阀统治       D、帝国主义统治 C

51 D 4、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 A、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B、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4、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 A、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B、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C、1912年3月13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宣布解职 D

52 5、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是因为 ( ) ①他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 ②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③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 ④资产阶级民主派力量涣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


Download ppt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