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现代汉语 XiandaiHanyu 主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现代汉语 XiandaiHanyu 主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汉语 XiandaiHanyu 主讲:

2 第六章 修 辞

3 ●教学内容和要求 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格和语体风格。要求学生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改进文风,使他们对语言的运用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计划学时 8 学时

4 第一节 修辞概说

5 一、修辞的含义 严格说来,“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 ①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动,即修辞活动;
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6 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7 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下列三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要体现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就不能不考虑所调动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于所采用的修辞方式是否恰切,能不能产生鲜明的修辞效果。

8 二、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语境的含义 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

9 构成语境的因素 主观语境因素,指包括身分、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自身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

10 客观语境因素,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

11 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修辞中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的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像适应题旨一样,适应语境也是修辞的重要原则。
修辞的情境意义、形象意义、色彩意义以及风格意义都要受制于语境。

12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的关系 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修辞把语音的双声叠韵、叠音、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在特定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

13 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修辞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语言手段。

14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修辞感受的。一般说,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

15 总之,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语言的综合运用、在语言表达效果的提高中扩大语言三要素的功用。

16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17 一、锤炼的目的 寻求恰当的词语,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就是说,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18 二、锤炼的内容 锤炼词语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入手。
在声音方面,应力求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韵脚和谐以及叠音、双声叠韵恰当运用,使词语声音协调。

19 在意义方面,应力求:用最准确妥贴的词语集中地突出地提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通过联想,用动态的词语去烘托、渲染静态的事物,使之栩栩如生;用含义比较具体、色彩比较鲜明的词语描绘事物,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还须注意词类活用,临时改变某些词的词性,赋予新的生命力。

20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21 一、句式选择的意义 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是同义句式的选择。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22 二、句式选择的总的原则 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目的,选择那种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这种句式应该是尽可能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的,尽可能连贯得体的。

23 三、五组常见的句式 长句和短句 ①长句、短句的含义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
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其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

24 ②长句、短句的表现形式 就长句的形式来看,一般包含下列四种因素:一是修饰语较多,二是联合成分较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复杂,四是分句中结构层次较多。 短句的表现形式则刚好相反。

25 他是一个身体健康、学习刻苦、工作积极并且立志为四化奋斗终身的三好学生。(一个长句)
他是个三好学生。他身体健康,学习刻苦,工作积极,立志为四化奋斗终身。(两个短句) 试比较

26 ③长句、短句的使用场合 政论、科技语体一般多用长句,文艺语体一般多用短句。但是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长短句配合使用的。

27 ④长句化短两种常见的办法 第一,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长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例如:

28 原句为: 本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不开,可缓开的会议缓开,必须开的会议作好准备、缩短会议时间,能下去开的会议就下去开的精神,第一季度就减少了四次全县性的会议,需要召开的会议也缩短了召开时间。

29 改为: 本着精简会议的精神,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可缓开的会缓开,必须开的会作好准备,缩短会议时间,能下去开的会就下去开,这样,第一季度减少了四次全县性的会议,需要召开的会也缩短了会议时间。

30 第二,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例如:

31 原句为: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32 改为: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33 整句和散句 ①整句、散句的含义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34 ▲散句是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其修辞效果是散而不乱,灵活多变,生动感人。

35 ②使用场合 整句在散文、诗歌、唱词中使用较多。一般情况是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多。

36 主动句和被动句 ①什么是主动句、被动句 主动句是施事作主语的句式。 被动句是用受事作主语的句式。

37 ②使用场合 ◆如果以施事作陈述的对象,就宜用主动句;如果以受事作陈述的对象,就宜用被动句。

38 ◆如果谓语动词是没有限制的,宜用主动句;如果谓语动词是有限制的(一般表示不怎么情愿的意思),宜用被动句。
◆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使叙述的重点突出,语意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

39 肯定句和否定句 ①肯定句、否定句的含义 肯定句是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 否定句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40 否定句有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否定句只有一次否定。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次否定,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双重否定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

41 ②语意语气区别 肯定的说法,语意强些,否定的说法,语意弱些。 双重否定比一般的肯定语气更强,更加肯定。

42 试比较 今天天气好。 今天天气不坏。

43 古往今来,每一场真正的革命,都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古往今来,没有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44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①口语句式、书面语句式的含义 ▼口语句式是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其修辞作用主要是简洁、活泼、自然。

45 ▼书面语句式是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其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文雅。

46 ②主要区别 ★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书面语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严谨、较多使用长句。

47 ★书面语句式因为要求严密的逻辑性,关联词语用得较多;口语句式中关联词语用得少些,有些干脆不用。

48 ★书面语比较讲究语言规范,注意句子的加工,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口语则不同。

49 ★在所运用词语的风格色彩方面,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词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语词组成。

50 四、其他句式 松句和紧句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人民。(紧句)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是勇敢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松句)

51 常式句和变式句 多美啊!北京的初冬! (变式句) 北京的初冬多美啊!(常式句)

52 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变式句) 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都忍受着。(常式句)

53 设问句和反问句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设问)
像蛇一样的恶人为什么要怜惜呢?究竟是哪一个工人、哪一个农民、哪一个兵士主张怜惜这类恶人呢? (反问)

54 第四节 辞 格

55 一、比喻 比喻的含义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这种辞格叫比喻。

56 本体、喻体、喻词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喻词”。

57 构成比喻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58 比喻的作用(修辞效果) ①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③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59 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一类的喻词。例如:
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60 ②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如: 在人类生活的矿层里,有些东西也会结成光芒四射的宝石。

61 ③借喻 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如: 一缕彩霞飘过山顶,落日洒下一河碎银。

62 比喻的灵活用法 ①没有喻词的比喻 为了适应某种话语的结构,虽然本体、喻体都出现,却可以不用喻词。例如:
泉边的花呀,有了春天才开放。咱们贫苦牧民哪,有了共产党才得解放。

63 ②程度不等的比喻 个体和喻体有共同的特征,为了突出本体的这一特征,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或超过本体。喻词常用“不如”、“不及”、“比……还……”等。例如: 白玉兰花略微有点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64 ③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本体事物不具有喻体事物某方面的特性,它是以反托正,相反相成,通过联想,从被否定的喻体事物的反面去领会本体事物的特征。喻词常用“不是”或“不像”。例如: 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再重做。

65 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①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例如: 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不,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一个原子。

66 ②比喻要贴切。例如: 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67 ③要注意思想感情。例如: 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幸地脱了身,顺着高梁地,像兔子似的向陈家庄奔去。

68 ④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比较)

69 二、比拟 比拟的含义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

70 本体、拟体 在比拟中,被比似的事物称为 “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

71 修辞效果 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72 比拟的种类 ① 拟人 即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具体事物的拟人化)

73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抽象概念的拟人化)

74 ②拟物 即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

75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 (把人当物)
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把甲物拟作乙物)

76 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77 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般。

78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相似点:都是两事物相比。
不同点: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

79 三、借代 借代的含义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做“换名”。

80 本体、借体 在借代中,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81 修辞效果 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82 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标志代本体 用借体(人或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

83 ②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

84 ③具体代抽象 用具体事物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85 ④部分代整体 用事物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几千双眼睛都盯着你,看你穿上战士的衣服,看你挂着银质的奖章。

86 ⑤结果代原因 用某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林先生早已汗透棉袍。虽然累得那么着,林先生心里却很愉快。

87 ⑥其他 以作者代作品;以牌号或产地代产品,等等。

88 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借体与本体的密切关系,在上下文里,作者应有所交代,使读者看到借体时,能明白本体是什么。

89 无论运用哪一种借代,其借体一定要能代表本体,其作用才明显突出。
③借体往往自身带有褒贬色彩。

90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91 四、拈连 拈连的含义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拈”。

92 修辞效果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93 拈连的种类 ①全式拈连 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例如:
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强的好日子。

94 ②略式拈连 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例如: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

95 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拈连要贴切自然。不能单纯注意字面上的联系,主要应从内容方面考虑,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例如:
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

96 拈连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甲事物是乙事物的根据或条件,乙事物只有联系甲事物才能得到确切深刻的理解。例如:
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个美好的希望。

97 五、夸张 夸张的含义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98 运用夸张的目的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99 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100 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 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

101 ②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 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102 ③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

103 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104 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105 六、双关 双关的含义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106 修辞效果 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另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07 双关的种类 ①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例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108 ②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例如: 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

109 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 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其中蕴含着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是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不能造成误会或歧解。

110 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战斗性,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和含蓄。用双关构成歇后语时,尤应注意思想健康。

111 语义双关和借喻的区别 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112 七、仿词 仿词的含义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

113 修辞效果 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114 仿词的种类 ①音仿 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例如: 十一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国名城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

115 ②义仿 换用反义或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例如: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

116 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它的特定含义一定要清楚明白,特别是当被仿的词不出现时,单用仿词要加引号,使人一目了然。
仿词只须词语的结构形式相同,而文字和意义均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定要有创新性。

117 八、反语 反语的含义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

118 反语的种类 ①以正当反 用正面的语句去表达反面的意思。例如:

119 老秦爷:皇军好,皇军给中国人民造福来了!不杀人,不放火,不抢粮食,你看多好啊!

120 ②以反当正 用反面的语句去表达正面的意思。例如: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已的狠心贼。

121 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反语有对待敌人的,有对待同盟者的,也有对待自己队伍的,要区别对待,必须防止滥用。 运用反语应该力求鲜明,切忌含混。

122 九、婉曲 婉曲的含义 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婉曲,也叫“婉转”。

123 婉曲的种类 ①婉言 不直接说出本意,故意换一种含蓄的说法。例如:

124 周大勇说:“反正我们人少,坐无形,走无踪,要打就打,要走就走,利索得很。可是老虎也说得对:‘不能蛮干,蛮干,鼻子和眼就得调换位置’。”

125 ②曲语 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意。例如: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

126 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婉曲话语,妙在含蓄委婉,而意在言外。
婉曲的真正含义一定要让人悟得出,理解得了,最终得露出 “庐山真面目”,不能使人误解或产生歧义。 ③婉曲可以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表现。

127 十、对偶 对偶的含义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

128 对偶的种类 ①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例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29 ②反对 上下联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例如: 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

130 ③串对 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两联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对”。例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1 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古代的对仗规定很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虚各自相对,而且平仄也要协调。这是严格的对偶。而现代诗文使用对偶,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冲破了上面的一些限制,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就可以了。

132 十一、排比 排比的含义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辞格叫排比。

133 修辞效果 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34 排比的种类 ①句子排比 从句子结构上看,单句和复句(其中包括分句)都可以构成排比。

135 ②句子成分排比 各种句子成分都可以排比。

136 运用排比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137 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思。后一种排比,句尾用省略号。

138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并列对称。 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
排比常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139 十二、层递 层递的含义 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层递。

140 层递的种类 ①递升 按照事物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去排列。例如:

141 一根火柴,它自己熄灭了,却把别人点燃起来,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以至数万万倍的熊熊大火。

142 ②递降 按照事物的变化,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去排列。例如: 他一直是魂思梦想着打飞机,眼前飞过一只雁,一只麻雀,一只蝴蝶,一只蜻蜓,他都要拿枪瞄瞄。

143 运用层递要注意的问题 层递的运用必须使事物依次排列,有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 语言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人们的认识也层层深入,印象逐渐深化。

144 层递和排比的区别 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等次性(级差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列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方面,或相关的几个问题。

145 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146 十三、顶真 顶真的含义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

147 顶真的修辞作用 ①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②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③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148 十四、回环 回环的含义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

149 修辞效果 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150 回环的种类 ①词的回环 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

151 ②短语回环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152 ③句子回环 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要关心群众生活,党越是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也会越大。

153 ④回环还有多项式 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

154 顶真和回环的区别 顶真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的,它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不是递升或递降的关系(这又与层递不同)。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有的回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

155 十五、对比 对比的含义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156 修辞效果 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

157 对比的种类 ①两体对比 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例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158 ②一体两面对比 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物说得更透彻、更全面。例如: 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这就是两面派行为的表现。

159 运用对比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确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60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161 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就是对偶。这是辞格的兼属现象。而对比不一定都是对偶,这要取决于它的结构形式是否“对称”。

162 十六、映衬 映衬的含义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

163 衬托的修辞作用 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

164 映衬的种类 ①正衬 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例如: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65 ②反衬 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 姑娘选种麦地里,沉甸甸麦穗打脸皮;手理头发怨自己,为啥长得这样低?

166 运用映衬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有别,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让人家一看便清楚;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冲淡被陪衬的事物。

167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168 十七、反复 反复的含义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做反复。

169 修辞效果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170 反复的种类 ①连续反复 连续反复是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例如: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171 ②间隔反复 间隔反复是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例如: 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雪降落下来了。

172 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气势。

173 反复和重复的区别 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空虚,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174 十八、设问 设问的含义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例如:

175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176 修辞作用 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177 十九、反问 反问的含义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

178 表意 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179 修辞效果 同平铺直叙的表达比较起来,反问这种说法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180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181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用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

182 二十、通感 通感的含义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例如:

183 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184 修辞作用 从感觉转移中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

185 二十一、警策 警策的含义 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叫警策;也叫精警或警句。

186 警策的种类 ①主宾重复判断 用判断词“是”使主语和宾语重复,突出强调了语意。例如: 假的总是假的,谬误终究还是谬误。

187 ②表意相反相成 从表面上看互相对立,从实质上说互相联系,矛盾统一,表意深刻。例如:

188 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

189 ③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表面上好像没有联系,实际寓意深刻,联系紧密。例如: 有的说:“ 可是朱桂棠,杀人做大户,咱们滴的血,他做聚宝盆,咱们的骨头,他做摇钱树”。

190 运用警策应注意的问题 警策的运用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力求言简意奇。 ②警策常借助于比喻等方法来表达。

191 例如: 1978年6月16日16时50分,一颗中国当代科学文化的巨星,拖着万丈光芒从我们头上飞逝了,陨落了!他并没有陨落,他永远不会损落。他永远在广漠的宇宙中,横空飞驰。

192 第五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193 一、多种辞格综合运用的含义 有时在一句或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几种辞格,这就是多种辞格综合运用。

194 二、综合运用的种类 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例如:

195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同类辞格连用)
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异类辞格连用)

196 辞格的兼用 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例如:

197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设问和暗喻兼用)
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对偶和对比兼用)

198 辞格的套用 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例如:

199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比拟里套用比喻)
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对偶里套用比喻)

200 第六节 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201 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音节不匀称 平仄不相间 押韵不和谐

202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词语表意不确切 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宜 词语的语体色彩不相称

203 三、句子表意不畅达 句式选择不恰当 句子不简炼 句子表达不连贯

204 四、辞格运用不恰当 比喻不当 比拟不当 借代不当 夸张不当 仿词不当 对偶不当 排比不当 顶真不当 映衬不当 设问不当

205 第七节 语体风格

206 一、语体的含义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

207 二、语体的分类 根据交际目的不同,语体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208 公文语体 ①公文语体的含义 公文语体也称事务语体,它是适应事务交往目的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

209 ②公文语体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 明确性:指公文语体所要求的时间、地点、数量、范围等方面必须写得十分明确,避免发生歧义和误解。

210 简要性:指公文语体的内容必须扼要、清楚、通顺,要指出问题和争论之所在。不能废话连篇,离题万里。
规格性:指公文语体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不能有随意性。

211 ③公文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在词语使用上,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212 ☆在句式使用上,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较少用口语句式,而较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

213 ☆在运用辞格上,公文语体很少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有时选用对偶、反复、排比等。
☆在篇章结构上,公文语体有严格的规格要求。

214 科技语体 ①科技语体的含义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内容、范围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
■科技语体可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

215 ②专门科技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在词语使用上,大量运用专业术语;不断吸取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

216 ※在句式使用上,从句类看,主要是使用陈述句,有时也用疑问句,基本不用感叹句和祈使句;从句型看,则多用主谓句,一般不用省略句和倒装句。还大量运用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

217 ※在辞格的选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少用比喻、映衬、反语、夸张、排比等。

218 ③通俗科技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在词语方面不用专门术语,往往以日常口头词语来代替。 ◎在句式方面,比较灵活多样。

219 ◎在修辞方面,有时运用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引用等辞格,以增强广大读者的兴趣。

220 政论语体 ①政论语体的含义 ◆政论语体也称宣传鼓动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

221 ◆政论语体包括社论、时评、宣言、声明、新闻报导、文艺批评、思想杂谈等。

222 ②政论语体的主要特征 宣传鼓动性 就是政论语体观点明确,旗帜鲜明,论述带有强烈的思想感情。

223 严密的逻辑性 就是政论语体论证问题是采用逻辑思维兼顾形象思维的方法,把科学的论证和形象的描绘结合起来,使论点突出,论据充分有力,论证周到严密,以理服人。

224 ③政论语体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在词语使用上,具有广泛性;还不断吸收新词语

225 §在句式使用上,从句类看,较多运用陈述句、祈使句;从句型上看,主要运用主谓句,还较多运用复句,而多重复句用得更多。
§在辞格方面,较多运用比喻、比拟、借代、设问、排比、对偶等。

226 文艺语体 ①文艺语体的含义 文艺语体也称艺术语体,它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227 ②文艺语体的语言特征 形象性 文艺创作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所以文艺作品的语言必须是形象的,带有描绘色彩。

228 情感性 文艺语体常常广泛地运用各种表情手段,抒发感情,引人共鸣。

229 ③文艺语体的类别 散文体 指小说、散文和特写等用的语体。散文体在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上异常广泛,几乎不受什么限制。

230 韵文体 包括诗歌、词曲和快板等。韵文的语言富有音乐美,因此,它非常讲求韵律和节奏。

231 戏剧体 指话剧、歌剧和地方戏等用的文体。戏剧的语言特点是个性化、口语化和动作性。

232 三、语体的交叉现象 语体的交叉现象,即一种语体中兼有其他语体的某些特点。例如杂文是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的融合,科学幻想小说是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的交叉等。

233 思考和练习 语法、修辞、逻辑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什么是同义句式? 举例对比分析整句和散句的修辞效果?

234 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235 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用什么东西向他们普及呢?用封建地主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资产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都不行,只有用工农兵自己新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


Download ppt "现代汉语 XiandaiHanyu 主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