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引言 歷史研究是否有其客觀性? 歷史學的「客觀性」之所以遭到質疑,主要是因為歷史研究必須面對以下幾個障礙: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引言 歷史研究是否有其客觀性? 歷史學的「客觀性」之所以遭到質疑,主要是因為歷史研究必須面對以下幾個障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1、引言 歷史研究是否有其客觀性? 歷史學的「客觀性」之所以遭到質疑,主要是因為歷史研究必須面對以下幾個障礙:
歷史是尋求意義的學問,歷史思考是尋求價值的自我定位。

3 1:1 「時間」的淘洗:

4 陸機(士衡, ):〈文賦〉 陸機(士衡, ):〈文賦〉,收入:〔梁〕昭明太子:《文選》(台北:藝文印書館景印宋淳熙本重雕鄱陽胡氏藏版),卷17: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 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 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

5 毛澤東(1893-1976):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04.21)
鍾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獅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6 1:2 感情的干擾: 劉勰( ?B.C.): 《文心雕龍.史傳》 「任情失正」 「析理居正」

7 1:3 所以,歷史研究難免乎主觀:

8 1:4 根據以上論述, 本講必須探討幾個更重要的問題:
1) 歷史致知過程中,主觀性因素有何作用? 2) 何謂「客觀性」? 3) 在歷史研究過程裏,「客觀」之獲致如何可能?

9 2、歷史致知中的主觀性因素

10 美國史家比爾德(Charles Beard,1874-1948) “frame of reference”
2:1 相對論者的挑戰: 美國史家比爾德(Charles Beard, ) “frame of reference”

11 2:2 歷史相對論是可以被揚棄並超越的,因為相對論者的觀點至少包括了以下幾個盲點:
1)忽視「合法主觀」與「不合法主觀」之分野: 2)將「歷史致知」與「歷史敘述」混為一談:

12 3、歷史知識中「主觀性」的分類及其特質

13 3:1 「主觀性」可以分成二類: 1)合法主觀: 2)不合法主觀:

14 3:2合法主觀之特性: 1)其發生不可避免,在研究過程中具有一定位置。 2)對歷史知識的客觀性損害極小。
3)其損害之程度及範圍將因史學研究方法進步而減少。

15 3:3 「合法主觀」可分為以下幾項: 1)選題時所具備之合法主觀: 2)劃定蒐集資料範圍的合法主觀: 3)資料選擇之合法主觀:
4)對史事作綜合判斷時之合法主觀:

16 4、「客觀性」釋義: 卡爾貝克(Carl L. Becker, )

17 4:1 「客觀性」一詞之歧義: 1)「歷史學是客觀的」 2)「歷史學是一門探討客觀經驗的學問」 3)「史學家張三的看法是客觀的」
以薩柏林(Isaiah Berlin, )

18 歷史學中的「客觀性」植根於幾個研究態度之上:
1)歷史研究不受到人之心理因素的干擾。 2)歷史研究不帶偏見。 3)歷史研究將認知的事物(如史實)對象化。

19 4:2 「客觀性」的定義其實指陳了幾項歷史研究的基本認知:
1)歷史敘述是歷史事實的摹本,二者相互呼應。 2)歷史通則或理論是真實的。 3)歷史研究的方法有其邏輯的確定性。

20 5、歷史研究中「客觀性」的建構

21 5:1 歷史研究中的「客觀性」是通過研究者之「主觀性」(合法的主觀性)所建構的客觀性。

22 5:2 研究課題的選擇:

23 6、結論

24 6:1 歷史研究是一個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的知識活動:

25 6:2 歷史研究中,事實(Facts)與價值(Value)之間具有三個層次不同的關係:
1)不可分割性 2)不穩定性 3)互為創造性

26 6:3 文化人類學大師史都華(Julian H. Steward,1902-1972)曾指出人類學有「主位的」(“emic”)、「客位的」(“etic”)兩種研究方法: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27 閱讀書目: 1. Hans Meyerhoff e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in Our Time (New York: Doubleday Anchor Books, 1959), pp , 收錄Carl L. Becker, Charles A. Beard, Raymond Aron, John Dewey, Arthur O. Lovejoy, Morton White, Enest Nagel 及W.H. Walsh各家之論文。 2. Peter Novick, That Nobel Dream: The “Objectivity Question” and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Profession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8 請勿忘上網填寫心得! 並感謝同學們一學期的參與 期盼各位在期末考獲取佳績
本講結束 請勿忘上網填寫心得! 並感謝同學們一學期的參與 期盼各位在期末考獲取佳績


Download ppt "1、引言 歷史研究是否有其客觀性? 歷史學的「客觀性」之所以遭到質疑,主要是因為歷史研究必須面對以下幾個障礙:"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