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山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山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山症

2 高山急症(altitude illness)
「低壓缺氧」 海拔分類: 高海拔(high altitude) 1500~3500公尺 十分高海拔 (very high altitude) 3500~5500公尺 極高海拔(extreme high altitude) > 5500公尺 高度與氧分壓: 5,000 ft 80 mmHg 7,500 ft 70 mmHg 15,000 ft 50 mmHg

3 台灣許多高山風景區以及國人常去旅遊的國外風景名勝,都已達到足以發生嚴重高山肺水腫或腦水腫的高度。
由於飛機、汽機車促使旅遊的加速,許多人在未有足夠時間適應下、即已不經意地到達足以發生嚴重高山症的高山,例如坐飛機或青藏鐵路到西藏或尼泊爾,乘纜車上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坐車到洛磯山脈、開車上合歡山或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等,皆已達到足以發生嚴重高山症的高度。

4 高山症 環境變化 缺氧 (St Everest 聖母峰: PaO2= 28% sea level )
低溫與氣候變化 (↓ 6.5℃ / 1000m ) 大氣壓力減低 紫外線加強(↑4% / 300 m ) 脫水

5 154位發生高山病尼泊爾旅客症狀 嚴重度 百分比 症狀 輕度 65 頭痛、厭食、噁心、全身倦怠 中度 30 無法緩解的頭痛、嘔吐、尿量減少
輕度 頭痛、厭食、噁心、全身倦怠 中度 無法緩解的頭痛、嘔吐、尿量減少 重度 意識改變、步態不穩、休息時呼吸 困難、肺部聽到囉音、發紺、視乳突水腫

6

7 青海玉樹 此路線最高4824公尺! 海拔將近4000公尺時的SpO2:83%

8 青海玉樹

9 高山症 攀登玉山的山友約30%有高山病症狀 攀登合歡山的山友>50%有高山病症狀
所在高度:高度越高,大氣壓力越小,氧分壓越小,發生機率越大 登高速度:短時間內高度改變越大,發生率越高 季節:冬天大氣壓較夏天低,所以冬天發生率也較高 日夜差異:夜晚大氣壓較低於白天,因此發生率也高於白天

10 海拔與壓力之關係 高度 Meter PB 大氣壓力mmHg PiO2 吸入氧氣壓力 mmHg PaO2 動脈氧氣壓力mmHg PaCO2
SaO2 動脈氧氣飽和度% 760 149 94 41 97 1,500 630 122 66 39 92 2,400 564 108 60 37 89 3,000 523 100 53 36 85 3,700 483 91 52 35 83 4,600 412 76 44 32 75 5,500 379 69 40 29 71 6,100 349 63 38 21 65 7,300 280 34 16 50 8,500 250 42  28*   7* 30 Hecht HH: A sea level view of altitude problem.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971, 50:

11 高山適應 人體對高度之生理代償反應﹕ 過度換氣﹙呼吸鹼中毒﹚ 肺動脈壓升高 血容比上升 紅血球生成增加﹙4-5天內﹚ 骨骼肌肉微血管數增加
細胞內粒線體數目及體積增加 製造 2,3-diphosphoglycerate↑ (2,3-DPG),使血紅素更易釋出氧氣

12 高山症(high altitude syndromes):在低壓. 低氧. 高海拔的環境下,所產生的症狀及病變,包含急性高山病(如:頭痛
高山肺水腫(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因缺氧造成肺動脈壓上升,使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水分滲漏到血管外的肺泡或肺泡壁中,形成非心因性的肺水腫 高山腦水腫(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高山症的末期病況,會有步履不穩.意識不清等症狀,可能因而死亡

13 露易絲湖急性高山病指數 (Lake Louis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score)
其診斷條件為具備以下三點: 有登高 發生頭痛症狀 且有頭暈、失眠、噁心或嘔吐、及虛弱等至少一個以上的症狀。

14 高山肺水腫 通常在24-96小時內發生 急性爬升至3,000公尺以上,約1-2%在6小時至4天內出現高山肺水腫症狀
為非心因性肺水腫,肺组織缺氧 肺小動脈痙攣 細胞膜通透性改變 肺部血流量增加 肺動脈壓上升 滲出液滲入肺泡中造成肺水腫

15 Treatment Rest (減少氧氣消耗) Descend (下山) Drugs: Aspirin
acetazolamide (Diamox) dexamethasone Hyperbaric chamber(攜帶式加壓袋 ) Hyperbaric chamber

16 高山腦水腫 有登高, 且有下列二者之一的情況: 1.有急性高山病症狀,並同時有步態不穩或意識改變;  或 2. 無急性高山病症狀,有步態不穩及意識變化 步態不穩---高山腦水腫最重要且最有用的早期臨床指標。檢測方式就是腳跟對腳尖,如酒醉測試般向前走一直線,如會搖晃或偏離直線則表示步態不穩。在山上,如發現任何一位隊友,有步態不穩,走路搖搖晃晃時,縱使他沒有其它的症狀,都應先認定他已發生高山腦水腫,而應立即下山。而步態不穩的早期發生,則表示小腦對缺氧,通常是較敏感的。

17 高山腦水腫 中樞神經细胞對缺氧敏感 缺氧時有氧代謝减弱,無氧代謝旺盛。Na-K幫浦不能维持細胞内外離子的差别,大量Na和水進入細胞内,造成細胞内水腫。 缺氧嚴重引起腦血管擴張,腦血流量增加。 低氧導致大腦血管障壁改變 腦内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18 高山症是一個可預防的病 高山症治療及預防四格言,到高山旅遊的遊客應謹記在心: 高山生病先想到高山症,直到證實為其他疾病。
如有高山症狀,勿上升 如覺得病況嚴重或加重,或腳跟對腳尖無法走一直線,應立即下降。 勿讓有高山症病患落單,如要下降時也應有他人陪伴。

19 一般預防原則 包括攜帶氧氣或攜帶式加壓袋 避免劇烈的活動(會降低血氧及增高肺動脈壓) 保溫(低體溫會增高肺動脈壓而加重高山症)
不要吸菸(會減少肺的氧氣獲得、並增加肺動脈壓) 不要喝酒及服用鎮靜劑(會抑制呼吸中樞及缺氧換氣反應,且行動表現會變差,因此高度在2,500公尺以上時應避免使用。)

20 一般預防原則 吃高碳水化合物(會產生較多量的二氧化碳,能在高山缺氧的環境下,刺激呼吸。)
避免吃產氣食物如豆類或碳酸飲料(以減少因減壓氣體膨脹所產生的胃漲氣,腹部手術後可因胃漲氣,而使原來縫合的傷口破裂。)

21 潛水醫學

22 墾丁海域豆丁海馬

23 什麼是潛水呢? 浮潛(snorkel Diving) :只需浮潛三寶:面鏡、蛙鞋、呼吸管,外加救生衣
體驗潛水(Discover Scuba Diving) Snorba是體驗潛水的一種,戴著類似的太空人頭盔,水面中繼站通過一條空氣管,將空氣送入水中,可以在水中漫步 嚴格說,潛水是指水肺潛水(Scuba Diving),身著潛水衣,頭戴面鏡,腳踩蛙鞋,背著氣瓶

24 潛水員課程 Open Water Diver: 開放水域潛水員
Specialty Course專長課程:船潛/深潛/導航/夜潛/Nitrox Diver Stress & Rescue: 壓力與救援專長 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 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四種專長 + 24 Log Dives Master Scuba Diver 超藝潛水員:五種專長(含救援) + 50 Dives

25 潛水員課程 Dive Control Specialist (DC) :潛水主管(潛水長+助教)
Open Water Instructor (OWI) :開放水域教練 Specialty Instructor (SI) :專長教練 Advanced Open Water Instructor (AOWI) :進階開放水域教練 Instructor Trainer (IT) :教練訓練官 Instructor Certifier (IC) :教練簽証官(考試官)

26 水肺潛水 水肺潛水簡單的說就是藉由潛水員自身所攜帶的呼吸系統在水中做潛水活動的意思.
英文全名是SELF 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 (自給式呼吸器), 簡稱“SCUBA” 今天SCUBA這個專有名詞已經廣泛代表水肺潛水活動的這個含義.

27 水肺潛水的裝備和配件 氣瓶 空氣調節器 儀表(殘壓錶, 深度錶, 指北針) 浮力調整救生衣(B.C.) 呼吸管 面鏡 潛水錶 鉛帶 防寒衣
蛙鞋 潛水刀 水中相機

28

29 致病機轉 人生活在海平面一個大氣壓環境,氧佔20.95%,氮佔78%
引起潛水夫病的氣體是氮氣,原因是水深每增加10公尺,壓力就增加一倍,在海平面時,1atm(大氣壓)是760mmHg,其中氧分壓是159mmHg,肺泡內的 N2分壓約570mmHg。

30 致病機轉 潛水前其肺泡中N2分壓是570 mmHg,組織與體液中的氣體也是 570 mmHg。當潛入水中,肺泡內氣體分壓增高,氮氣從肺經由血液循環進入組織,若該潛水員在水裡時間夠久,組織的N2就與肺泡相互平衡。 若潛入10公尺深的水中,且呼吸攜帶一般氣體,那麼所吸入氣體的氧將是0.4atm,氮是1.6atm。血液中溶解這樣的氣體,並循環到全身,使全身的組織在這樣的1.6atm氮氣環境。

31 致病機轉 當這個人要回升到海平面,必需經過減壓,減壓所需時間要足夠,使停留在組織及血液中的氮氣有足夠時間逐漸擴散到肺泡,以便由肺排出。若上升到海平面過於急速,沒有足夠的時間減壓,氮氣就會形成氣泡。

32 潛水相關急症 每下潛10公尺(33呎)會增加1大氣壓 潛水夫病又稱減壓症(**好發於上升過程) 氮氣麻醉 (好發於下潛過程)
潛水時,絕對壓力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加 每下潛10公尺(33呎)會增加1大氣壓 潛水常見問題 潛水夫病又稱減壓症(**好發於上升過程) 潛入水中一段時間,急速回到海平面因減壓造成的現象(壓力急速↓→氣泡產生,氣泡在血液及組織中) 氮氣麻醉 (好發於下潛過程) 氧中毒(好發於停留期間) 壓力傷害(Baro trauma) –下潛時:中耳擠壓、內耳與外耳壓力傷害、鼻竇擠壓 –上浮時:逆擠壓、肺部壓力傷害、動脈空氣栓塞

33 潛水夫病-臨床表現 甲型﹕較輕微,主要侵犯皮膚、 淋巴、骨骼肌肉 乙型﹕較嚴重,侵犯神經及呼吸系統
通常發生在1小時內,2%在6小時後出現症狀 依嚴重度可分兩型 甲型﹕較輕微,主要侵犯皮膚、 淋巴、骨骼肌肉 乙型﹕較嚴重,侵犯神經及呼吸系統

34 潛水夫病-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因侵犯器官不同而不同 骨骼肌肉系統:關節疼痛(70%) ,最常侵犯肩膀、手肘、髖和膝關節
皮膚:搔癢、皮下氣腫、大理石斑、橘皮外觀 呼吸系統:2~8%,喘、胸痛、咳嗽甚至呼吸窘迫、休克 神經系統:20%,侵犯脊髓神經為主,初期:背痛表現,若未治療可能導致麻痺、癱瘓、膀胱失禁

35 潛水夫病-處置 盡快給予高壓氧治療(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HBO) 給予高流量氧氣 必要時給予等張性溶液
阿斯匹林與類固醇治療(仍有爭議)

36 肺部壓力傷害 浮出水面時,因不當呼吸或局部呼吸道阻塞,導致過多氣體無法排出,肺泡過度膨脹或破裂產生症狀 可能立即或數小時後發生
症狀﹕胸痛﹑咳血﹑皮下氣腫﹑縱膈腔氣腫及氣胸 治療方式﹕症狀治療﹑高壓氧治療

37

38 缺氧症 發生原因: 1.氣瓶充氣貯存太久而氣瓶內壁生銹, 所充空氣, 氧與鐵起化學作用形成二氧化鐵(生銹), 鋁合金瓶內起化學作用形成氧化鋁, 因而導致缺氧. 2.強行在水中抑制呼吸(閉氣)停留水中過久, 因而所吸的一口氣於體內把氧吸收消耗, 造成二氧化碳在體內無法排出, 因而致使缺氧.

39 缺氧症 3.因急速於水中激烈運動,造成呼吸急速無法正常呼吸,而造成缺氧. 4.使用閉路式潛水器時,因二氧化碳吸收劑失效而導致缺氧.
5.水面供應氣體之管路中斷或停止供應造成.

40

41 氮醉症(氮迷醉) 發生原因:空氣中約含80%之氮氣,潛水40公尺深度後因氮氣本身為惰性氣體,其分壓之增加,大量溶入體內產生麻醉作用,刺激腦神經而引起之症狀. 但因體質互異,在20~25公尺也有發生之可能. 發生時期:通常發生在深潛於40公尺以下的地方為多. 症狀:如同喝醉酒狀態, 判斷力遲鈍, 自制力消失, 運動能力遲鈍, 簡單之工作, 動作無法持續, 知覺過敏, 失神, 因而引起幼稚可笑之狀態行為.

42 氮醉症(Nitrogen Narcosis)
預防: 1. 如非必要,不要下潛至40公尺之深度. 2. 運動潛水最好不要潛下20~25公尺以下. 3. 水底作業應特別注意不要太過勞動,尤以在4(ATM)大氣壓力的深度工作時為然.

43 氮醉症(Nitrogen Narcosis)
治療: 如發生此症時,伴潛之人應把患者帶離現場,浮昇10公尺減少1 大氣壓力, 一直減壓浮昇至症狀消失後, 最好返回陸地. 此症極易治癒. 但如無高壓艙設備切記不要把患者急速帶浮至水面, 以防減壓症與空氣栓塞症或其他病症之發生.

44

45 減壓症 (亦稱氮氣栓塞症) 潛水人員在高壓下長時間潛水, 所溶解於各部組織及血液中的氮氣已達飽和, 而上昇時未作適當之減壓停留,使飽和之氮氣形成氣泡於關節或人體其他部位,而發生各種阻塞症狀. 發生時期: 上昇期間未作適當減壓而發生.症狀在上升後 30分內發生者50% 1小時內發生者85% 2小時內發生者95% 6小時內發生者1% 12小時後不大可能發生

46 減壓症 症狀: 皮膚: 搔癢, 出現紅疹 關節,肌肉: 刺痛, 麻痺, 四肢冰冷, 手足舉動困難
3. 呼吸循環系: 呼吸困難, 嘔吐, 胸部苦悶感, 脈跳血壓下降 4. 神經中樞障礙: 脊髓運動麻痺, 尿水無法控制, 肚子抽筋, 不能言語, 聽力視力喪失, 眩暈, 休克昏迷不醒.

47 減壓症(DCS, Decompression Sickness)
1.第一型減壓症: 主要是氣體氣泡堵塞於皮下組織關節或肌肉之間,造成關節肌肉疼痛, 患者中有90%於回到水面後6小時發病,80~85%屬肌肉關節疼痛. 2.第二型減壓症: 則是因為氣泡充塞於呼吸系統, 血液循環系統或神經系統, 造成身體機能嚴重障礙而休克與死亡.患者中有50%會於回到水面後10分鐘內立即發病.

48 減壓症 預防: 1. 長時間潛水時應注意事先計算減壓時間, 如無減壓表可依據, 應儘量把上昇速度減到可能最慢的速度上昇.
2. 睡眠充足, 保持八小時之睡眠. 3. 限制或自制潛水時間, 做免減壓之潛水.由深處往淺處潛返. 4. 運動業餘潛水最好不要深潛於20公尺以上之深度. 5. 上昇速度每分鐘不可超過18公尺.

49 減壓症 治療: 1. 輕微時可在原潛水現場立即做在壓潛水, 但必須有二人以上協助,及氣瓶之不斷供應始可,並應注意上昇時之減壓(不可輕易試之)
2. 速送減壓艙做再壓治療為最好.運送患者前往治療途中應使患者左側躺, 頭下腳上. 3. 患者治療應以最快的速度送達醫療處, 如過久患者接受治療復原較困難. 4. 不得以高空運輸患者, 如需高空運輸時機艙要保持一大氣壓. 可以冷氣車運輸保持低體溫, 以減少腦部的需要量.

50

51 空氣栓塞症(Gas Embolism) 發生原因: 上昇途中停止呼吸,致使高壓空氣在肺內急速膨漲無法排出,造成肺泡破裂,氣泡由肺血管進入血液,流經左心室及頸動脈進入腦部而致本症. 發生時期: 上昇途中. 症狀: 肺部內之空氣感膨漲而後刺痛, 胸部苦悶, 痛, 呼吸困難, 口吐白沫內含肺泡破裂咳出的血絲, 出血及脈跳微弱, 皮下氣腫, 意識喪失, 休克昏迷不醒.

52 空氣栓塞症 預防:於上昇時應繼續吐氣,切記不斷吐氣上昇, 如有咳嗽, 應停止上昇, 不可繼續上昇. 治療: 1.速送再壓艙加壓治療.
2.治療應最快速度送達有高壓艙醫療處,如延續過久患者治療復原比較困難, 最好於12小時內送達為宜.運送患者前往治療應使患者左側躺, 頭下腳上 4.不得以高空運輸患者, 如需高空運輸時機艙要保持一大氣壓. 可以冷氣車運輸保持低體溫.

53 潛水相關急症-預防 娛樂性潛水避免超過100英尺(33公尺) 上升速度應不超過每分鐘1英尺(30公分)
下降速度應不超過每分鐘25英尺(7.6公尺) 攝取足夠水分以維持正常的血流灌注 潛水後12小時內(或24小時內)應避免乘坐飛機 對於動脈氣體栓塞、潛水夫病的病患運送,應以低空(小於300公尺)直昇機運送 如在高山湖泊內潛水,上升速度應更慢些 潛水後6小時內,應避免劇烈運動

54

55                                                            謝謝聽講,請多指教!


Download ppt "高山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