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BL教学 黄疸待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PBL教学 黄疸待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BL教学 黄疸待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2 基 本 资 料 平措**,男性,17+岁,学生,藏族 入院日期: 入院诊断:黄疸原因待查

3 主 诉 皮肤巩膜黄染17+年

4 现 病 史 患者17+年前出生后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伴小便色黄,无乏力、厌油、纳差,无皮肤瘙痒,无腹痛、腹胀,无陶土样大便等其他不适,未予重视,未于医院正规诊治。2+年前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较前有所加重,以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好转,伴全身乏力,偶有厌油、恶心,曾就诊于西藏当地医院,具体诊治不详,症状均无明显好转,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色黄。

5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无酗酒史 无特殊药物使用史 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6 体 格 检 查 T: 36.7oC,P: 82次/分,R: 20次/分,BP : 117/73mmHg
神志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 未扪及肿大 颈静脉正常,心肺查体阴性 腹部外形正常,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 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 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7 辅 助 检 查 血 常 规 日期 RET (1012/L) RBC HGB(g/L) WBC (109/L) N% L% PLT
ND 4.56 136 5.50 50.9 41.8 208 0.067 4.85 138 6.63 84.6↑ 13.4↓ 161 5.02 140 4.45 56.7 37.3 192

8 辅 助 检 查 大便常规:未见异常 小便常规:未见异常,尿胆原(-),尿胆红素(-)

9 辅 助 检 查 生 化 日期 TB DB IB ALT/AST ALB/GLB ALP GGT 2011.9.21 289.5↑ 16.5↑
生 化 日期 TB (μmol/L) DB IB ALT/AST (IU/L) ALB/GLB (g/L) ALP GGT 289.5↑ 16.5↑ 273↑ 12/26 45.3/29.4 ND 27 324↑ 6.0 318.8↑ 19/26 50.6/19.4 18 321.3↑ 17.6↑ 303.7↑ 25/26 50.6/19.3 227 231.8↑ 10.6↑ 221.2↑ 25/23 40.1/21.2 221

10 入 院 初 步 诊 断 黄疸原因待查 确诊病因思路: 1.黄疸类型鉴别(直胆升高为主?间胆升高为主?) 2.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检查

11 黄 疸 的 定 义 正常胆红素(TBil)1.7-17.1μmol/L
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胆红素(TBil) μmol/L 胆红素在 μmo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 超过34.2μmol/L时出现黄疸

12 胆红素代谢过程 肾 肠 肝 网状内皮系统 骨髓 血红素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白蛋白 (胆汁郁积) 胆红素 肝血红素蛋白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
由尿排出 由粪便排出 尿胆原无色 胆绿素 还原酶 珠蛋白 血红蛋白 加氧酶 骨髓 成熟中红细胞破坏、 肝内含有亚铁血红 素的蛋白质(旁路胆红素, 占15%~20%) | 网状内皮系统 衰老红细胞破坏 占80%~85% UDP UDPGA 体内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衰老的红细胞经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生成胆红素、铁、和珠蛋白;游离的胆红素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即为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过;非结合胆红素到肝血窦后,与白蛋白分离,被肝细胞摄取;在肝细胞内被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被葡萄糖醛酸化,变为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经胆管排泄致肠道;被肠道细菌的脱氢作用还原为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粪胆素经大便排出;小部分尿胆原经肠道重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变为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称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13 黄 疸 分 类 按胆红素性质 病因发病学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生成过多 摄取障碍 结合障碍 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肝内胆汁淤积 内、外胆管阻塞 某些先天性黄疸 病因发病学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阻塞 肝外胆管阻塞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少见)

14 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由于血中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了大量的UCB 溶血的毒性作用,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被削弱
UCB↑→CB↑→尿胆原、粪胆原↑→小便中尿胆原↑

15 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由于肝细胞损伤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能力降低,UCB↑
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换为CB,一部分经胆汁排泄,一部分反流入血中,CB ↑ 血中CB↑→尿胆素↑ 尿胆原因肝细胞代谢障碍可轻度增加

16 梗阻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由于胆道阻塞、小胆管毛细胆管破裂、CB反流入血,血CB ↑ 血中CB↑→尿胆素↑ 尿胆原缺如

17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肝细胞对Bil摄取、代谢、结合、排泄缺陷 无溶血证据、肝功能正常
症状轻微、预后 (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型

18 根据三种常见黄疸类型的发病机制 请同学们自行总结三类常见黄疸的鉴别要点

19 三大类黄疸实验室检查的区别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TB DB DB/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ALT、AST ALP GGT PT
对维生素K反应 胆固醇 血浆蛋白

20 三大类黄疸实验室检查的区别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TB ↑ DB 正常 ↑ ↑ DB/TB <15%-20%
>30%-40% >50%-60% 尿胆红素 - + ++ 尿胆原 增加 轻度增加 减少或消失 ALT、AST 明显增高 可增高 ALP GGT PT 可延长 对维生素K反应 胆固醇 轻度增加或降低 明显增加 血浆蛋白 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

21 综上: 这位患者是可能什么类型的黄疸? 依据是什么? 明确黄疸原因还需要完善什么检查?

22 辅助检查(病毒) 风疹病毒抗体 IgM(-), IgG(+) 弓形体抗体 IgM(-), IgG(-)
输血前全套: HBsAb (+), HBcAb (+), HCV (-), TP (-), HIV (-) 甲肝-IgM:阴性;戊肝-IgM 阴性 TORCH:巨细胞病毒 IgM(-) , IgG (-) 风疹病毒抗体 IgM(-), IgG(+) 弓形体抗体 IgM(-), IgG(-) 单疱病毒抗体 IgM(-) , IgG(+) EB 病毒抗体: IgA-VCA(-) , IgG-EAD(-)

23 辅助检查(免疫) IgG:7.00g/L↓; IgA:2040.00mg/L; IgM:1540mg/L; IgE:8.96 IU/ml
C3:0.711g/L↓; C4:0.125g/L↓; CD4:33.20%; CD8:26.70% ANA(-); ENA(-); ANCA(-) 自免肝相关抗体: 抗线粒体M2抗体 (-);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 抗肝细胞溶质抗体 (-);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 (-)

24 辅助检查(代谢,肿标,溶血) 甲状腺功能:TSH 4.76mU/L↑; FT3 5.11pmol/L; FT4 20.08pmol/L
铜蓝蛋白:284.0 mg/L ( mg/L) 血氨:32 umol/L AFP: ng/ml; Ca U/ml; 结合珠蛋白:523 mg/L ( ) Coombs试验:阴性 血红蛋白电泳无异常;热溶血、酸溶血、蔗糖溶血、高铁血红 蛋白还原试验、红细胞脆性试验均为阴性

25 辅助检查(影像学) 腹部彩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 上腹部MRCP: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未见
狭窄、闭塞;肝脏体积不大、比例协调;肝门区结构清晰; 胆囊、胰脏、脾脏、肾脏大小信号强度未见异常; 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26 根据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可能黄疸类型
请同学们总结该患者病史特点 根据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可能黄疸类型

27 病史特点 少年男性 起病缓,病程长达17年 长期皮肤巩膜黄染为主要症状; 无特殊流行病学史,无药物、酒精、毒物接触史
实验室: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28 本例患者黄疸可能原因筛查 病毒 × 免疫 × 代谢 × 药物 × 酒精 × 梗阻 ×

29

30 本例患者黄疸可能原因筛查 溶血 × 血红蛋白、红细胞、RET正常 血红蛋白电泳、溶血全套正常 Coombs试验阴性

31 肝内 肝外 黄疸疾病的分类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先天性 非溶血性 淤胆 阻塞 蚕豆病 免疫性溶血 病毒性肝炎 传单 CMV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 妊娠急性脂肪肝 药物性肝损害 毒物性肝损害 酒精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硬化 心源性黄疸 其他急性全身性感染 Gilbert综合征; Crigler-Najjar Dubin-Johnson Rotor综合征

32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Gilbert Crigler-Najjar I型 II型 Rotor Dubin-Johnson 遗传 显性 隐性
基本缺陷 B-UGT酶 活性降低 B-UGT酶 完全缺失 减少 存储障碍 摄取障碍 排泄障碍 起病 20岁后 出生后 出生后(幼年) 20岁前 全身状况 良好 极差 症状 轻微 核黄疸 肝脾肿大 少见 常有 可有 总胆红素 ≤102 um >342 um um 34-86 um 直胆比例 ≤10% >50% 肝活检 正常 色素沉着(黑肝) BSP试验 30-50% 有回升 >10% 有回升 预后

33 先天性非溶血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 UGT1A1基因突变 肝细胞胆红素 UGT酶含量下降或缺乏
Gilbert综合征 Crigler-Najjer 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 UGT1A1基因突变 肝细胞胆红素 UGT酶含量下降或缺乏 非结合型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修饰障碍

34 UGT1A1基因检测结果

35 UGT1A1基因测序

36 UGT1A1基因检测 该患者检测到UGT1A1基因存在两个错义突变分别为
c.211G>A和c.1456T>G; 导致第71位氨基酸由甘氨酸 突变为精氨酸,第486位由酪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 两点突变均与肝脏胆红素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 的降低有关,在Crigler-Najjar综合征2型患者中报道 参考文献:PLOS ONE | DOI: /journal.pone

37 Crigler-Najjar II型UGT1A1常见突变位点
cDNA突变 氨基酸突变 位置 TAA盒 备注 点突变 1 A>G M1V EXON1 6TA/6TA 纯合子 44T>G L15R NR 101C>A P34Q 复合杂合子1207C>T 118T>C W40R 6TA/7TA 复合杂合子1304+1G>T 211G>A G71R 479T>A V160E 554A>C Q185P 7TA/7TA 杂合子 572C>T S191F 复合杂合子44T>G 610A>G M204V 674T>G V225G 复合杂合子722–723delAG 881T>C I294T EXON2 与其他突变复合杂合子 928A>G M310V 复合杂合子 992A>G Q331R 1084G>A G362S EXON3 1160C>A P387H EXON4 1175C>T P392L 1328T>C L443P EXON5 1388A>C E463A 1433C>A A478D 1456T>G Y486D 纯合子 联合211G>A 1477G>C G493R 缺失突变 210delC D70QfsX76 397402delCAACAA H132Q Asn133_Lys134del

38 诊 断 Crigler-Najjar 综合征Ⅱ型

39 诊断明确后于2013.2.10开始苯巴比妥 30mg po tid治疗
治 疗 日期 TB (umol/L) DB IB ALT/AST (IU/L) ALB/GLB (g/L) ALP GGT 189.3↑ 10.8↑ 178.5↑ 23/27 44.3/27.4 ND 25 138.2↑ 10.6↑ 127.6↑ 19/26 50.5/20.3 19 诊断明确后于 开始苯巴比妥 30mg po tid治疗

40 谢 谢


Download ppt "PBL教学 黄疸待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