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幸福课程: 整合现代心理学与中国哲学 大纲 关键点 引言 幸福人士的七个习惯 为何开设幸福课程? 为何教授幸福的科学与哲学? 认识积极心理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幸福课程: 整合现代心理学与中国哲学 大纲 关键点 引言 幸福人士的七个习惯 为何开设幸福课程? 为何教授幸福的科学与哲学? 认识积极心理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幸福课程: 整合现代心理学与中国哲学 大纲 关键点 引言 幸福人士的七个习惯 为何开设幸福课程? 为何教授幸福的科学与哲学? 认识积极心理学
幸福课程: 整合现代心理学与中国哲学 大纲 关键点 为何开设幸福课程? 为何教授幸福的科学与哲学? 引言 认识积极心理学 幸福科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与幸福科学之间不可忽视的联系 幸福的先驱:概述 幸福人士的七个习惯 科学依据 哲学关联 实践任务的理念:联系理论与实践 Introduction One might wonder why someone teaching philosophy might participate. Briefly introduce PP movement and distinction with science of happiness. Habits Applications

2 关键点 为何开设幸福课程? 亚里士多德:幸福是人类存在的主要目标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的幸福感逐年下降 激励使学生充满幸福感
传授幸福之道是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方式 Analects 6:18: Knowing something is not as good as liking it. Liking something is not as good as rejoicing in it.

3 1910年后出生人群抑郁症上升趋势 Vertical axis:重度抑郁症亲属(%) Horizontal axis: 年龄(岁)
Bottom:图3. 同年出生的男性亲属患可诊断重度抑郁症的累积概率

4 1929年前、1930-1939、1940-1949及1950年后出生男性一生酗酒累积率
1929年后出生男性酗酒上升趋势 Top:男性 Vertical:生存 Horizontal:年龄 1929年前、 、 及1950年后出生男性一生酗酒累积率

5 关键点 为何教授幸福的科学与哲学? 心理学: 哲学: 客观验证 实证证据是可靠而有说服力的 主观验证 个人经验可赋予心理学教育以生命力
Philosophy can complement

6 引言 认识积极心理学:研究幸福的开创性尝试 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幸福科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与幸福科学之间不可忽视的联系 幸福的先驱:概述

7 心理学:幸福的先驱 马斯洛 需求层次与自我实现 齐克森米哈里 心流的概念 塞利格曼 快乐人生、美好人生和有意义的人生

8 哲学:幸福的先驱 庄子 “至乐” 亚里士多德 作为人生目标的幸福

9 幸福人士的七个习惯

10 幸福人士的七个习惯: 科学依据 验证幸福主要关联的需要 严密科学研究的需要(对照实验) 元分析或关键研究分析的需要
传达这类研究实际意义的的需要 Cochrane is example of large scale review

11 幸福人士的七个习惯 亲密关系 关怀 生理因素 心流 优点与美德 精神参与和意义 积极思考

12 1. 亲密关系:科学依据

13 1. 亲密关系:科学依据 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亲密朋友的人更幸福。 数量似乎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协作活动和分享感受的频度。 

14 1. 亲密关系:哲学关联 孔子(《论语·学而》第一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5 1.亲密关系:哲学关联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 三个社会美德:孝、友谊、公民责任 真正的友谊建立在美德、祝福他人而无私的基础之上
友谊在本质上是令人愉悦的,快乐与美德因此合而为一 Don’t forget to relate quality to confucius and aristotle. If you talk about the way, naturally talk about ones innermost intentions.

16 1. 亲密关系:任务 问题: 实践任务: 重质不重量——怎样的质量? 持续自我表露是什么意思?
向你的好友问问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最快乐的事,再分享你自己的。在经验交流过程中你有什么感觉?交流之后呢?这样做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你和朋友的关系呢?

17 2. 关怀:科学依据

18 2. 关怀:科学依据 关怀的两种类型: 有组织的 自发的 自愿或长期给予他人关怀的人更加幸福、更少抑郁。 接受者参与的关键在于接受者的自尊心
接受者参与的关键在于接受者的自尊心  Two kinds of caring. Very clear impact, especially on successive waves of volunteering. Peculiar results for younger people, specifically high school

19 2. 关怀:哲学关联 孟子的“不忍人之心” 孟子的思想实验:井边的小孩。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老子的三个美德:不敢为天下先(谦)、俭、慈

20 2. 关怀:任务 问题: 实践任务: 关怀有哪两个类型?
试着设身处地地为某个有困难的人着想:有没有亲人家务繁忙?试着帮他打点家务一周(至少!)。有没有同学被孤立了?建议你们两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访问idealist.org网站,挑选一个你想做的志愿活动。 Ideas for practical assignment

21 3. 生理因素: 光与幸福 调查指出,9/10居住在大西洋中部纬度的人在冬季会体验到情绪、精力、睡眠、食欲和(或)体重方面的变化。
在这些纬度地区,约2-3%的体验变化会在冬季导致临床重度抑郁症或“季节性情绪紊乱(SAD)”。 现在已经证实,大多数SAD患者在接受清晨阳光治疗后,上述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样的治疗也适用于冬季的亚综合症患者。

22 3. 生理因素: Ω-3脂肪酸与幸福 纵观各个文化圈,其饮食结构中鱼类摄入量越高,抑郁症发生率越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说明了一个因果关系。
3. 生理因素: Ω-3脂肪酸与幸福 纵观各个文化圈,其饮食结构中鱼类摄入量越高,抑郁症发生率越低。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说明了一个因果关系。 元分析研究指出低水平Ω-3脂肪酸与抑郁症之间存在联系。 部分治疗研究表明Ω-3脂肪酸对情绪紊乱有显著改善功效,而另一些研究却证明它并无效果——最新的元分析结果显示高EPA摄入量才是关键。

23 3. 生理因素:维生素D与幸福 鱼类是维生素D的绝佳来源,抑郁症与食用鱼类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这种营养的摄入情况。
两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对SAD有改善作用;其他研究虽未能证明这一点,但其研究方法或有欠妥。 一项小研究显示了维生素D对重度抑郁症的潜在治疗效果,更大规模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24 3. 生理因素:运动与幸福 许多研究表明,运动与幸福感及人生满足感息息相关。
许多研究显示了运动对增进幸福感、改善抑郁症的帮助,但难以解释原因。 《科克伦评论》的一项元分析研究中,25项抑郁症的运动治疗研究表明运动对抑郁症的改善作用,但3项方法最佳的研究(注重治疗分析、盲法评估、分配隐藏)却未能证实其显著效果。

25 生理因素:哲学关联 武术的哲学:太极与气功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体育锻炼是实现“美好人生”的必要手段。

26 生理因素:任务 问题: 你在运动后是否感觉更好? 气的哲学源自何处? 实践任务:
挑选一项有氧运动,坚持一周练习3次。描述你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

27 4. 心流

28 4. 心流:齐克森米哈里 “全身心投入一项活动,只为这项活动本身。忘掉自我,时间流逝,每个行为、动作和想法都连绵不断,就像弹奏爵士乐。整个的你都参与其中,你的技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9 4. 心流 Vertical(bottomtop):低 挑战水平 高 Horizontal(leftright):低 技能水平 高
Colored area(from “anxiety”, clockwise):不安 激励 心流 控制 放松 厌烦 冷漠 担忧

30 4. 心流:经验的质量 规则与目标的清晰 可及的目标 挑战与技能的相符 集中于一个有限区域 自我意识的丧失 时间的扭曲感 个人控制感
直接反馈 行为可以优化 活动本身有价值 驾轻就熟的行为 对外界因素缺乏意识,如身体因素 沉醉于活动之中 行为与意识的合一…… Vertical: 挑战 Horizontal: 技能 Anxiety=不安 Flow Channel=心流通道 Boredom=厌烦 raise skills=提高技能 look for greater challenge=寻求更高挑战

31 4. 心流:自带目的性人格 好奇 坚持 自我中心意识弱 只为活动本身而参加活动

32 4. 心流:哲学关联 与庄子哲学非同寻常的关联,尤其有关技能完善的部分。 “劳力者”当中的圣贤 庖丁解牛 木匠轮扁
At touch of his hand, heave of his shoulder, move of his feet, every thrust of his knee–zip! zoop! He slithered the knife along with a zing, and all was in perfect rhythm, as though he were performing the dance of the Mulberry Grove or keeping time to the Ching-shou music(The Collected Works of Chuang Tsu, trans. Burton Watson 1986, p.50) When Ting is asked by his Master how he could achieve such skill, Ting goes on to explain how this state of mastery is achieved: I come to a complicated place, I size up the difficulties, tell myself to watch out and be careful, keep my eyes on what I’m doing, work very slowly, and move the knife with the greatest subtlety, until– flop!  the whole thing comes apart like a cloud of earth crumbling to the ground.  I stand there holding the knife and look all around me, completely satisfied and reluctant to move on, and then I wipe off the knife and put it away. Here we see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Flow described quite succinctly.  Ting has a clearly defined goal in mind: to chop the ox carcass with a minimum of effort and least wear and tear on his cleaver.  He is completely immersed in the activity of butchering with no space in mind for any other thought or feeling.  Ting describes the stages he went through in order to achieve mastery of his skill.  The attitude that binds these stages as a thread is single-minded focus and intention.  The allusions to rhythmic movement and dance clearly indicate that he is going through an ecstatic experience.  And at the end of the activity he describes himself as “completely satisfied.” Ting’s reference to “a complicated place” indicates that the Flow state is achieved only after facing increasing challenge.

33 4. 心流:任务 问题: 心流的条件是什么? 描述你经历过的一次心流体验。 实践任务:
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心流活动,记录下你在过程前、过程中及过程后的感受和想法。 Practical assignment: Pick favorite flow activity and keep record of feeling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Or produce power point slide to illustrate concept of flow picking one activity.

34 5. 优点与美德

35 5. 优点与美德:科学依据 马丁·塞利格曼 快乐人生 美好人生 有意义的人生

36 快乐人生 当我们学会品味和欣赏当下所做之事,就会感受到快乐。这种感受包括感官体验和知识体验。 哲学关联
儒家:品味和欣赏与《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正心”有密切联系。 佛教的“正念”:越来越受到主流心理学的关注。

37 美好人生 当我们发现自身的美德和优点,并将之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活中时,就会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根据现代自尊理论,只有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时,生活才真正令人满意。 哲学关联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38 有意义的人生 在有意义的人生当中,我们将自己独有的长处运用于某个超越自我的目标,从而获得一种深深的充实感。 哲学关联 孔子: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The genius of Seligman’s theory is that it reconciles two conflicting views of human happiness, the individualistic approach, which emphasizes that we should take care of ourselves and nurture our own strengths, and the altruistic approach, which tends to downplay individuality and emphasizes sacrifice for the greater purpose..

39 5. 优点与美德: 哲学关联 孟子的“四端” 恻隐之“端” 井边的小孩 齐宣王与牛 羞恶之“端” 向乞丐投掷食物
“乐斯二者(仁、义),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Baboon protecting young, but if you saw this what would you do? Withouht nourishment, the sprouts shrivel so much it looks as if they were not originally present. With steady nourishment, one experiences greater and greater joy in performing compassionate action. For mencius, if one does not experience some sort of gratification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otivation.

40 5. 优点与美德: 哲学关联 “……一个好的行为一定是与恰当的美德(优点)相符的。在这种情况下,幸福就成了美好灵魂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41 5.优点与美德:任务 问题:列出你的至少2项优点和1个你想培养的美德。你能够把自己的优点和美德更有效地运用于哪种事业中?
实践任务:回想一个拥有美好人生、最好是有意义人生的朋友。采访那个人,找出他们是如何发现自身优点(是通过正规教育——即学校教育,还是偶然的机遇?)、如何找到理想中的事业或活动的。他们认为最享受的部分又是什么?

42 6. 精神参与和意义

43 6.精神参与和意义 精神活动 显著增加独立于社会组成之外的幸福感 可能的原因:意义与目标的问题 哲学关联: 威廉·詹姆斯、孟子、释迦牟尼
Captions: in your mind’s browser, clear your cache. Now delete your history. Now navigate to a blank web page

44 6.精神参与和意义:意图与亚洲哲学 孔子与“八条目”:“诚意” 孟子:“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释迦牟尼:“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

45 6.精神参与和意义:任务 问题: 问问父母他们觉得最有意义的活动是什么。 你是否认为幸福取决于对意义的追寻?为什么?
Captions: in your mind’s browser, clear your cache. Now delete your history. Now navigate to a blank web page

46 7. 积极思考

47 7. 积极思考: 感恩、快乐与希望 小熊维尼在想什么? 感恩过去 对当下感到愉快和满足(与正念相关) 充满希望,乐观面对未来

48 7. 积极思考:哲学关联 积极的态度 正念 庄子:“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爱比克泰德:“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正念 释迦牟尼:正定 《大学》:正心

49 7. 积极思考:任务 问题: 积极思考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实践任务: 写一封感谢信给一个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却可能还无所知觉的人。


Download ppt "幸福课程: 整合现代心理学与中国哲学 大纲 关键点 引言 幸福人士的七个习惯 为何开设幸福课程? 为何教授幸福的科学与哲学? 认识积极心理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