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学习要点与重要公式 2.2 FT和ZT的逆变换 2.3 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率特性2.4 例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学习要点与重要公式 2.2 FT和ZT的逆变换 2.3 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率特性2.4 例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学习要点与重要公式 2.2 FT和ZT的逆变换 2.3 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率特性2.4 例题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学习要点与重要公式 2.2 FT和ZT的逆变换 2.3 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率特性2.4 例题 2.5 习题与上机题解答

2     2.1 学习要点与重要公式   数字信号处理中有三个重要的数学变换工具, 即傅里叶变换(FT)、 Z变换(ZT)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利用它们可以将信号和系统在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相互转换, 这大大方便了对信号和系统的分析和处理。    三种变换互有联系, 但又不同。 表征一个信号和系统的频域特性是用傅里叶变换。 Z变换是傅里叶变换的一种推广, 单位圆上的Z变换就是傅里叶变换。

3   在z域进行分析问题会感到既灵活又方便。 离散傅里叶变换是离散化的傅里叶变换, 因此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信号时, 全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进行。 离散傅里叶变换具有快速算法FFT, 使离散傅里叶变换在应用中更加方便与广泛。 但是离散傅里叶变换不同于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 它将信号的时域和频域, 都进行了离散化, 这是它的优点。 但更有它自己的特点, 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 才能合理正确地使用DFT。 本章只学习前两种变换, 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FFT将在下一章学习。

4 2.1.1 学习要点 (1) 傅里叶变换的正变换和逆变换定义, 以及存在条件。 
2.1.1 学习要点   (1) 傅里叶变换的正变换和逆变换定义, 以及存在条件。    (2)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傅里叶变换的周期性、 移位与频移性质、 时域卷积定理、 巴塞伐尔定理、 频域卷积定理、 频域微分性质、 实序列和一般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共轭对称性。    (3)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及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式 。   (4)Z变换的正变换和逆变换定义, 以及收敛域与序列特性之间的关系。

5   (5) Z变换的定理和性质: 移位、 反转、 z域微分、 共轭序列的Z变换、 时域卷积定理、 初
值定理、 终值定理、 巴塞伐尔定理。    (6) 系统的传输函数和系统函数的求解。    (7) 用极点分布判断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   (8) 零状态响应、 零输入响应和稳态响应的求解。   (9) 用零极点分布定性分析并画出系统的幅频特性。

6 2.1.2 重要公式 (1)   这两式分别是傅里叶变换的正变换和逆变换的公式。 注意正变换存在的条件是序列服从绝对可和的条件, 即

7 (2)   这两式是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变换对, 可用以表现周期序列的频谱特性。

8 (3)   该式用以求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如果周期序列的周期是N, 则其频谱由N条谱线组成, 注意画图时要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4) 若y(n)=x(n)*h(n), 则 这是时域卷积定理。

9 (5) 若y(n)=x(n)h(n), 则 这是频域卷积定理或者称复卷积定理。 (6)

10 式中, xe(n)和xo(n)是序列x(n)的共轭对称序列和共轭反对称序列, 常用以求序列的xe(n)和xo(n)。 
   (7)   这两式分别是序列Z变换的正变换定义和它的逆Z变换定义。

11 (8)

12   前两式均称为巴塞伐尔定理, 第一式是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表示, 第二式是用序列的Z变换表示。 如果令x(n)=y(n), 可用第二式推导出第一式。
  (9) 若x(n)=a|n|, 则   x(n)=a|n|是数字信号处理中很典型的双边序列, 一些测试题都是用它演变出来的。

13     2.2 FT和ZT的逆变换   (1) FT的逆变换为   用留数定理求其逆变换, 或者将z=ejω代入X(ejω)中, 得到X(z)函数, 再用求逆Z变换的方法求原序列。 注意收敛域要取能包含单位圆的收敛域, 或者说封闭曲线c可取 单位圆。

14 例如, 已知序列x(n)的傅里叶变换为 求其反变换x(n)。 将z=ejω代入X(ejω)中, 得到 因极点z=a, 取收敛域为|z|>|a|, 由X(z)很容易得到x(n)=anu(n)。   (2) ZT的逆变换为

15   求Z变换可以用部分分式法和围线积分法求解。    用围线积分法求逆Z变换有两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知道收敛域以及收敛域和序列特性之间的关系, 可以总结成几句话: ① 收敛域包含∞点, 序列是因果序列; ② 收敛域在某圆以内, 是左序列; ③ 收敛域在某圆以外, 是右序列; ④ 收敛域在整个z面, 是有限长序列; ⑤ 以上②、 ③、 ④均未考虑0与∞两点, 这两点可以结合问题具体考虑。另一个关键是会求极点留数。

16   2.3 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率特性   求信号与系统的频域特性要用傅里叶变换。 但分析频率特性使用Z变换却更方便。 我们已经知道系统函数的极、 零点分布完全决定了系统的频率特性, 因此可以用分析极、 零点分布的方法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 包括定性地画幅频特性, 估计峰值频率或者谷值频率, 判定滤波器是高通、 低通等滤波特性, 以及设计简单的滤波器(内容在教材第5章)等。

17   根据零、 极点分布可定性画幅频特性。 当频率由0到2π变化时, 观察零点矢量长度和极点矢量长度的变化, 在极点附近会形成峰。 极点愈靠进单位圆, 峰值愈高; 零点附近形成谷, 零点愈靠进单位圆, 谷值愈低, 零点在单位圆上则形成幅频特性的零点。 当然, 峰值频率就在最靠近单位圆的极点附近, 谷值频率就在最靠近单位圆的零点附近。    滤波器是高通还是低通等滤波特性, 也可以通过分析极、 零点分布确定, 不必等画出幅度特性再确定。 一般在最靠近单位圆的极点附近是滤波器的通带; 阻带在最靠近单位圆的零点附近, 如果没有零点, 则离极点最远的地方是阻带。 参见下节例2.4.1。

18 2.4 例 题 [例2.4.1] 已知IIR数字滤波器的系统函数
      2.4 例  题   [例2.4.1] 已知IIR数字滤波器的系统函数 试判断滤波器的类型(低通、 高通、 带通、 带阻)。 (某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中的一个简单的填空题)   解: 将系统函数写成下式:

19 系统的零点为z=0, 极点为z=0. 9, 零点在z平面的原点, 不影响频率特性, 而惟一的极点在实轴的0
  [例2.4.2]假设x(n)=xr(n)+jxi(n), xr(n)和xj(n)为实序列, X(z)=ZT[x(n)]在单位圆的下半部分为零。 已知 求X(ejω)=FT[x(n)]。

20 解: Xe(ejω)=FT[xr(n)] 因为    X(ejω)=0π≤ω≤2π 所以     X(e-jω)=X(ej(2π-ω))=0  0≤ω≤π

21 当0≤ω≤π时,         , 故 当π≤ω≤2π时, X(ejω)=0, 故 0≤ω≤π π≤ω≤2π

22 因此       Re[X(ejω)]=X(ejω)       Im[X(ejω)]=0   [例2.4.3] 已知 0≤n≤N N+1≤n≤2N n<0, 2N<n 求x(n)的Z变换。

23   解: 题中x(n)是一个三角序列, 可以看做两个相同的矩形序列的卷积。 
  设y(n)=RN(n)*RN(n), 则 n<0 0≤n≤N-1 N≤n≤2N-1 2N≤n 将y(n)和x(n)进行比较, 得到y(n-1)=x(n)。 因此     Y(z)z-1=X(z)     Y(z)=ZT[RN(n)]·ZT[RN(n)]

24   [例2.4.4] 时域离散线性非移变系统的系统函数H(z)为

25  (1) 要求系统稳定, 确定a和b的取值域。  (2) 要求系统因果稳定, 重复(1)。    解: (1) H(z)的极点为a、 b, 系统稳定的条件是收敛域包含单位圆, 即单位圆上不能有极点。 因此, 只要满足|a|≠1, |b|≠1即可使系统稳定, 或者说a和b的取值域为除单位圆以的整个z平面。   (2) 系统因果稳定的条件是所有极点全在单位圆内, 所以a和b的取值域为           0≤|a|<1, 0≤|b|<1

26   [例2.4.5]             ,  f1=10 Hz, f2=25 Hz, 用理想采样频率Fs=40 Hz对其进行采样得到   。  (1) 写出   的表达式;
  (2) 对   进行频谱分析, 写出其傅里叶变换表达式, 并画出其幅度谱;   (3)如要用理想低通滤波器将cos(2πf1t)滤出来, 理想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应该取多少? 解:

27 (2) 按照采样定理, 的频谱是x(t)频谱的周期延拓, 延拓周期为Fs=40 Hz,x(t)的频谱为
画出幅度谱如图2.4.1所示。

28 图2.4.1

29   (3) 观察图2.4.1, 要把cos(2πf1t)滤出来, 理想低 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c应选在10 Hz和20 Hz之间,可选fc= 15 Hz。  如果直接对模拟信号x(t)=cos(2πf1t)+cos(2πf2t)进行滤波, 模拟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选在10 Hz和25 Hz之间, 可以把10 Hz的信号滤出来, 但采样信号由于把模拟频谱按照采样频率周期性地延拓, 使频谱发生变化,因此对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要求不同。

30 [例2. 4. 6] 对x(t)=cos(2πt)+cos(5πt)进行理想采样, 采样间隔T=0
  [例2.4.6] 对x(t)=cos(2πt)+cos(5πt)进行理想采样, 采样间隔T=0.25 s, 得到   , 再让   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G(jΩ), G(jΩ)用下式表示:   (1) 写出  的表达式;   (2) 求出理想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y(t)。

31   解:(1)

32 (2). 为了求理想低通滤波器的输出, 要分析 的频谱。 中的两个余弦信号频谱分别为在±0. 5π和±1
  (2) 为了求理想低通滤波器的输出, 要分析   的频谱。    中的两个余弦信号频谱分别为在±0.5π和±1.25π的位置, 并且以2π为周期进行周期性延拓, 画出采样信号   的频谱示意图如图2.4.2(a)所示, 图2.4.2(b)是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显然,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有两个, 一个的数字频率为0.5π, 另一个的数字频率为0.75π, 相应的模拟频率为2π和3π, 这样理想 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为       y(t)=0.25[cos(2πt)+cos(3πt)]

33 图2.4.2

34 2.5 习题与上机题解答 1. 设X(ejω)和Y(ejω)分别是x(n)和y(n)的傅里叶变换, 试求下面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
     2.5 习题与上机题解答   1. 设X(ejω)和Y(ejω)分别是x(n)和y(n)的傅里叶变换, 试求下面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   (1) x(n-n0) (2) x*(n)   (3) x(-n) (4) x(n)*y(n)   (5) x(n)y(n) (6) nx(n)   (7) x(2n) (8) x2(n) (9)

35 解:(1) 令n′=n-n0, 即n=n′+n0, 则 (2)

36 (3) 令n′=-n, 则 (4) FT[x(n)*y(n)]=X(ejω)Y(ejω) 下面证明上式成立:

37 令k=n-m, 则

38 (5)

39 或者 (6) 因为 对该式两边ω求导, 得到

40 因此 (7) 令n′=2n, 则

41

42 或者 (8) 利用(5)题结果, 令x(n)=y(n), 则

43 (9) 令n′=n/2, 则 2. 已知 求X(ejω)的傅里叶反变换x(n)。

44 解:   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率响应(频率响应函数)H(ejω)=|H(ejω)|ejθ(ω), 如果单位脉冲响应h(n)为实序列, 试证明输入x(n)=A cos(ω0n+j)的稳态响应为

45   解: 假设输入信号x(n)=ejω0n,系统单位脉冲响应为h(n), 则系统输出为
上式说明当输入信号为复指数序列时, 输出序列仍是复指数序列, 且频率相同, 但幅度和相位取决于网络传输函数。 利用该性质解此题:

46

47   上式中|H(ejω)|是ω的偶函数, 相位函数是ω的奇函数, |H(ejω)|=|H(e-jω)|, θ(ω)=-θ(-ω), 故
4.设

48   将x(n)以4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 形成周期序列   , 画出x(n)和   的波形, 求出   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和傅里叶变换。   解: 画出x(n)和   的波形如题4解图所示。

49 题4解图

50 或者

51

52   5. 设题5图所示的序列x(n)的FT用X(ejω)表示, 不直接求出X(ejω), 完成下列运算或工作:

53 (1) (2) (3)  (4) 确定并画出傅里叶变换实部Re[X(ejω)]的时间序列xa(n); (5) (6)

54 解 (1) (2) (3) (4) 因为傅里叶变换的实部对应序列的共轭对称部分, 即

55 按照上式画出xe(n)的波形如题5解图所示。

56 (5) (6) 因为 因此

57   6. 试求如下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1) x1(n)=δ(n-3) (2)  (3) x3(n)=anu(n)    0<a<1  (4) x4(n)=u(n+3)-u(n-4)  解 (1)

58 (2) (3)

59 (4)

60 或者:

61   7. 设:    (1) x(n)是实偶函数,    (2) x(n)是实奇函数,  分别分析推导以上两种假设下, 其x(n)的傅里叶变换性质。   解:令   (1) 因为x(n)是实偶函数, 对上式两边取共轭, 得到

62 因此 X(ejω)=X*(e-jω) 上式说明x(n)是实序列, X(ejω)具有共轭对称性质。 由于x(n)是偶函数, x(n) sinω是奇函数, 那么 因此

63 该式说明X(ejω)是实函数, 且是ω的偶函数。 
  总结以上, x(n)是实偶函数时, 对应的傅里叶变换X(ejω)是实函数, 是ω的偶函数。     (2) x(n)是实奇函数。 上面已推出, 由于x(n)是实序列, X(ejω)具有共轭对称性质, 即         X(ejω)=X*(e-jω)

64 由于x(n)是奇函数, 上式中x(n) cosω是奇函数, 那么
因此 这说明X(ejω)是纯虚数, 且是ω的奇函数。    8. 设x(n)=R4(n), 试求x(n)的共轭对称序列xe(n)和共轭反对称序列xo(n), 并分别用图表示。 

65  解: xe(n)和xo(n)的波形如题8解图所示。 题8解图

66   9.已知x(n)=anu(n), 0<a<1, 分别求出其偶函数xe(n)和奇函数xo(n)的傅里叶变换。
  解: 因为xe(n)的傅里叶变换对应X(ejω)的实部, xo(n)的傅里叶变换对应X(ejω)的虚部乘以j, 因此

67

68   10. 若序列h(n)是实因果序列, 其傅里叶变换的实部如下式:
         HR(ejω)=1+cosω 求序列h(n)及其傅里叶变换H(ejω)。    解:

69

70   11. 若序列h(n)是实因果序列, h(0)=1, 其傅里叶变换的虚部为
        HI(ejω)=-sinω 求序列h(n)及其傅里叶变换H(ejω)。    解:

71

72   12. 设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h(n)=anu(n), 0<a<1, 输入序列为
       x(n)=δ(n)+2δ(n-2) 完成下面各题:    (1) 求出系统输出序列y(n);    (2) 分别求出x(n)、 h(n)和y(n)的傅里叶变换。    解 (1)

73 (2)

74   13. 已知xa(t)=2 cos(2πf0t), 式中f0=100 Hz, 以采样频率fs=400 Hz对xa(t)进行采样, 得到采样信号   和时域离散信号x(n), 试完成下面各题:    (1) 写出   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式Xa(jΩ);    (2) 写出   和x(n)的表达式;    (3) 分别求出   的傅里叶变换和x(n)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   解:

75   上式中指数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不存在, 引入奇异函数δ函数, 它的傅里叶变换可以表示成:
(2)

76 (3) 式中

77 式中       ω0=Ω0T=0.5π rad   上式推导过程中, 指数序列的傅里叶变换仍然不存在, 只有引入奇异函数δ函数才能写出它的傅里叶变换表示式。    14. 求出以下序列的Z变换及收敛域:   (1) 2-nu(n) (2) -2-nu(-n-1)   (3) 2-nu(-n) (4) δ(n)   (5) δ(n-1) (6) 2-n[u(n)-u(n-10)]

78 解 (1) (2)

79 (3)   (4) ZT[δ(n)]=10≤|z|≤∞   (5) ZT[δ(n-1)]=z-10<|z|≤∞   (6)

80   15. 求以下序列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 并在z平面上画出极零点分布图。 
  (1) x(n)=RN(n)  N=4   (2) x(n)=Arn cos(ω0n+j)u(n)r=0.9, ω0=0.5π rad, j= 0.25 π rad   (3) 式中, N=4。

81 解 (1) 由z4-1=0, 得零点为 由z3(z-1)=0, 得极点为 z1, 2=0, 1 零极点图和收敛域如题15解图(a)所示, 图中, z=1处的零极点相互对消。

82 题15解图

83 (2)

84 零点为 极点为   极零点分布图如题15解图(b)所示。   (3) 令y(n)=R4(n), 则      x(n+1)=y(n)*y(n)      zX(z)=[Y(z)]2, X(z)=z-1[Y(z)]2

85 因为 因此   极点为    z1=0, z2=1   零点为   在z=1处的极零点相互对消, 收敛域为0<|z|≤∞, 极零点分布图如题15解图(c)所示。

86 16. 已知 求出对应X(z)的各种可能的序列表达式。    解: X(z)有两个极点: z1=0.5, z2=2, 因为收敛域总是以极点为界, 因此收敛域有三种情况: |z|<0.5,0.5<|z|<2, 2<|z|。 三种收敛域对应三种不同的原序列。    (1)收敛域|z|<0.5:

87   n≥0时, 因为c内无极点,x(n)=0;   n≤-1时, c内有极点 0 , 但z=0是一个n阶极点, 改为求圆外极点留数, 圆外极点有z1=0.5, z2=2, 那么

88   (2) 收敛域0.5<|z|<2:

89 n≥0时, c内有极点0.5,   n<0时, c内有极点 0.5、 0 , 但 0 是一个n阶极点, 改成求c外极点留数, c外极点只有一个, 即2,    x(n)=-Res[F(z), 2]=-2 · 2nu(-n-1) 最后得到

90 (3)收敛域|z|<2: n≥0时, c内有极点 0.5、 2,   n<0时, 由收敛域判断, 这是一个因果序列, 因此x(n)=0; 或者这样分析, c内有极点0.5、 2、 0, 但0是一个n阶极点, 改求c外极点留数,c外无极点, 所以x(n)=0。

91 最后得到   17. 已知x(n)=anu(n), 0<a<1。 分别求:    (1) x(n)的Z变换;   (2) nx(n)的Z变换;   (3) a-nu(-n)的Z变换。   解: (1)

92 (2) (3) 18. 已知 分别求:    (1) 收敛域0.5<|z|<2对应的原序列x(n);    (2) 收敛域|z|>2对应的原序列x(n)。 

93 解:   (1) 收敛域0.5<|z|<2:   n≥0时,c内有极点0.5,     x(n)=Res[F(z), 0.5]=0.5n=2-n n<0时, c内有极点0.5、 0, 但0是一个n阶极点, 改求c外极点留数, c外极点只有2,       x(n)=-Res[F(z), 2]=2n

94 最后得到 x(n)=2-nu(n)+2nu(-n-1)=2-|n|  ∞<n<-∞   (2) 收敛域|z|>2:   n≥0时, c内有极点0.5、 2,

95   n<0时, c内有极点0.5、 2、 0, 但极点0是一个n阶极点, 改成求c外极点留数, 可是c外没有极
点, 因此           x(n)=0 最后得到           x(n)=(0.5n-2n)u(n)   19. 用部分分式法求以下X(z)的反变换: (1)

96 (2) 解: (1)

97

98 (2)

99 20. 设确定性序列x(n)的自相关函数用下式表示:
试用x(n)的Z变换X(z)和x(n)的傅里叶变换X(ejω)分别表示自相关函数的Z变换Rxx(z)和傅里叶变换Rxx(ejω)。

100 解: 解法一 令m′=n+m, 则

101 解法二 因为x(n)是实序列, X(e-jω)=X*(ejω), 因此

102 21. 用Z变换法解下列差分方程:  (1) y(n)-0. 9y(n-1)=0
  21. 用Z变换法解下列差分方程:    (1) y(n)-0.9y(n-1)=0.05u(n), y(n)= n≤-1   (2) y(n)-0.9y(n-1)=0.05u(n), y(-1)=1, y(n)=0 n<-1   (3) y(n)-0.8y(n-1)-0.15y(n-2)=δ(n) y(-1)=0.2, y(-2)=0.5, y(n)=0, 当n≤-3时。   解:   (1) y(n)-0.9y(n-1)=0.05u(n), y(n)=0  n≤-1

103 n≥0时, n<0时, y(n)=0 最后得到 y(n)=[-0.5 · (0.9)n+1+0.5]u(n)

104   (2) y(n)-0.9y(n-1)=0.05u(n), y(-1)=1, y(n)=0 n<-1

105 n≥0时, n<0时, y(n)=0 最后得到 y(n)=[0.45(0.9)n+0.5]u(n)

106 Y(z)-0.8z-1[Y(z)+y(-1)z]-0.15z-2[Y(z)+y(-1)z+y(-2)z2]=1
  (3) y(n)-0.8y(n-1)-0.15y(n-2)=δ(n)   y(-1)=0.2, y(-2)=0.5, y(n)=0, 当n<-2时 Y(z)-0.8z-1[Y(z)+y(-1)z]-0.15z-2[Y(z)+y(-1)z+y(-2)z2]=1

107 n≥0时, y(n)=-4.365 · 0.3n · 0.5n n<0时, y(n)=0 最后得到 y(n)=(-4.365 · 0.3n · 0.5n)u(n)

108 22. 设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H(z)为   (1) 在z平面上用几何法证明该系统是全通网络, 即|H(ejω)|=常数;   (2) 参数 a 如何取值, 才能使系统因果稳定?画出其极零点分布及收敛域。    解: (1)

109 极点为a, 零点为a-1。    设a=0.6, 极零点分布图如题22解图(a)所示。 我们知道|H(ejω)|等于极点矢量的长度除以零点矢量的长度, 按照题22解图(a), 得到 因为角ω公用, ,且△AOB~△AOC, 故 ,即

110 故H(z)是一个全通网络。    或者按照余弦定理证明:

111 题22解图

112 (2) 只有选择|a|<1才能使系统因果稳定。 设a=0
  (2) 只有选择|a|<1才能使系统因果稳定。 设a=0.6, 极零点分布图及收敛域如题22解图(b)所示。    23. 设系统由下面差分方程描述:         y(n)=y(n-1)+y(n-2)+x(n-1)   (1) 求系统的系统函数H(z), 并画出极零点分布图;   (2) 限定系统是因果的, 写出H(z)的收敛域, 并求出其单位脉冲响应h(n);   (3) 限定系统是稳定性的, 写出H(z)的收敛域, 并求出其单位脉冲响应h(n)。    解:     (1) y(n)=y(n-1)+y(n-2)+x(n-1)   将上式进行Z变换, 得到        Y(z)=Y(z)z-1+Y(z)z-2+X(z)z-1

113 因此 零点为z=0。 令z2-z-1=0, 求出极点: 极零点分布图如题23解图所示。

114 题23解图

115   (2) 由于限定系统是因果的, 收敛域需选包含∞点在内的收敛域, 即       。 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可以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令输入等于单位脉冲序列, 通过解差分方程, 其零状态输入解便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另一种方法是求H(z)的逆Z变换。 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 式中

116

117 n≥0时, h(n)=Res[F(z), z1]+Res[F(z), z2] 因为h(n)是因果序列, n<0时, h(n)=0, 故

118   (3) 由于限定系统是稳定的, 收敛域需选包含单位圆在内的收敛域, 即|z2|<|z|<|z1|,
n≥0时, c内只有极点z2, 只需求z2点的留数,

119   n<0时, c内只有两个极点: z2和z=0, 因为z=0是一个n阶极点, 改成求圆外极点留数, 圆外极点只有一个, 即z1, 那么
最后得到

120   24. 已知线性因果网络用下面差分方程描述:     y(n)=0.9y(n-1)+x(n)+0.9x(n-1)   (1) 求网络的系统函数H(z)及单位脉冲响应h(n);    (2) 写出网络频率响应函数H(ejω)的表达式, 并定性画出其幅频特性曲线;    (3) 设输入x(n)=ejω0n, 求输出y(n)。   解:     (1) y(n)=0.9y(n-1)+x(n)+0.9x(n-1)       Y(z)=0.9Y(z)z-1+X(z)+0.9X(z)z-1

121 n≥1时,c内有极点0.9,

122 n=0时, c内有极点0.9 , 0, 最后得到         h(n)=2 · 0.9nu(n-1)+δ(n)

123 (2)   极点为z1=0.9, 零点为z2=-0.9。 极零点图如题24解图(a)所示。 按照极零点图定性画出的幅度特性如题24解图(b)所示。   (3)

124 题24解图

125   25. 已知网络的输入和单位脉冲响应分别为    x(n)=anu(n), h(n)=bnu(n) <a<1, 0<b<1   (1) 试用卷积法求网络输出y(n);    (2) 试用ZT法求网络输出y(n)。    解: (1) 用卷积法求y(n)。 n≥0时,

126   n<0时,             y(n)=0 最后得到 (2) 用ZT法求y(n)。

127 n≥0时, c内有极点: a、 b, 因此

128   因为系统是因果系统, 所以n<0时, y(n)=0。
最后得到   26. 线性因果系统用下面差分方程描述:     y(n)-2ry(n-1) cosθ+r2y(n-2)=x(n) 式中, x(n)=anu(n), 0<a<1, 0<r<1, θ=常数, 试求系统的响应y(n)。    解: 将题中给出的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

129 式中   因为是因果系统, 收敛域为|z|>max(r, |a|), 且n<0时, y(n)=0, 故

130 c包含三个极点, 即a、 z1、 z2。

131

132   27. 如果x1(n)和x2(n)是两个不同的因果稳定实序列,
求证: 式中, X1(ejω)和X2(ejω)分别表示x1(n)和x2(n)的傅里叶变换。   解: FT[x1(n)*x2(n)]=X1(ejω)X2(ejω) 进行IFT, 得到

133 令n=0, 则 (1) 由于x1(n)和x2(n)是实稳定因果序列, 因此 (2)

134 (3) 由(1)、(2)、(3)式, 得到   28. 若序列h(n)是因果序列, 其傅里叶变换的实部如 下式: 求序列h(n)及其傅里叶变换H(ejω)。

135 解: 求上式的Z的反变换, 得到序列h(n)的共轭对称序列he(n)为

136   因为h(n)是因果序列, he(n)必定是双边序列, 收敛域取: a<|z|<a-1。
  n≥1时, c内有极点: a,

137 n=0时, c内有极点: a、 0,

138 因为he(n)=he(-n), 所以

139   29. 若序列h(n)是因果序列, h(0)=1, 其傅里叶变换的虚部为
求序列h(n)及其傅里叶变换H(ejω)。 解:

140 令z=ejω, 有 jHI(ejω)对应h(n)的共轭反对称序列ho(n), 因此jHI(z)的反变换就是ho(n), 因为h(n)是因果序列, ho(n)是双边序列, 收敛域取: a<|z|<a-1。

141 n≥1时, c内有极点: a, n=0时, c内有极点: a、 0,

142 因为hI(n)=-h(-n), 所以

143   30*. 假设系统函数如下式: 试用MATLAB语言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解: 调用MATLAB函数filter计算该系统。 系统响应的程序ex230.m如下:

144   %程序ex230.m   %调用roots函数求极点, 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A=[3, -3.98, 1.17, , -1.5147];     %H(z)的分母多项式系数   p=roots(A) %求H(z)的极点   pm=abs(p); %求H(z)的极点的模   if max(pm)<1 disp(′系统因果稳定′), else,   disp(′系统不因果稳定′), end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   极点: -  -0.7129i  i      0.6760 由极点分布判断系统因果稳定。

145   31*. 假设系统函数如下式:   (1) 画出极、 零点分布图, 并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2) 用输入单位阶跃序列u(n)检查系统是否稳定。

146   解: (1) 求解程序ex231.m如下:    %程序ex231.m   %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A=[2, -2.98, 0.17, , -1.5147];     %H(z)的分母多项式系数   B=[0, 0, 1, 5, -50];    %H(z)的分子多项式系数用极点分布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subplot(2, 1, 1);    zplane(B, A); %绘制H(z)的零极点图   p=roots(A);  %求H(z)的极点   pm=abs(p);   %求H(z)的极点的模

147   if max(pm)<1 disp(′系统因果稳定′), else,   disp(′系统不因果稳定′), end     %画出u(n)的系统输出波形进行判断   un=ones(1, 700);    sn=filter(B, A, un);    n=0: length(sn)-1;    subplot(2, 1, 2); plot(n, sn)   xlabel(′n′); ylabel(′s(n)′)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系统因果稳定。 系统的零极点图如题31*解图所示。

148 题31*解图

149   (2) 系统对于单位阶跃序列的响应如题31*解图所示, 因为它趋于稳态值, 因此系统稳定。 
  32*. 下面四个二阶网络的系统函数具有一样的极点分布:

150 试用MATLAB语言研究零点分布对于单位脉冲响应的影响。 要求: 
  (1) 分别画出各系统的零、 极点分布图;   (2) 分别求出各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并画出其 波形;   (3) 分析零点分布对于单位脉冲响应的影响。    解: 求解程序为ex232.m, 程序如下:

151   %程序ex232.m   A=[1, -1.6, ]; %H(z)的分母多项式系数   B1=1; B2=[1, -0.3]; B3=[1, -0.8];   B4=[1, -1.6, 0.8]; %H(z)的分子多项式系数   b1=[1 0 0];b2=[1 -0.3 0]; b3=[1, -0.8, 0];    b4=[1,-1.6,0.8]; %H(z)的正次幂分子多项式系数   p=roots(A) %求H1(z), H2(z), H3(z), H4(z)的极点   z1=roots(b1) %求H1(z)的零点   z2=roots(b2) %求H2(z)的零点   z3=roots(b3) %求H3(z)的零点

152   z4=roots(b4) %求H4(z)的零点
  [h1n, n]=impz(B1, A, 100); %计算单位脉冲响应h1(n)的100个样值   [h2n, n]=impz(B2, A, 100); %计算单位脉冲响应h1(n)的100个样值   [h3n, n]=impz(B3, A, 100); %计算单位脉冲响应h1(n)的100个样值   [h4n, n]=impz(B4, A, 100); %计算单位脉冲响应h1(n)的100个样值   %======================================   %以下是绘图部分   subplot(2, 2, 1); 

153   zplane(B1, A); %绘制H1(z)的零极点图
  subplot(2, 2, 2);    stem(n, h1n, ′.′); %绘制h1(n)的波形图   line([0, 100], [0, 0])   xlabel(′n′); ylabel(′h1(n)′)   subplot(2, 2, 3);    zplane(B2, A); %绘制H2(z)的零极点图   subplot(2, 2, 4);    stem(n, h2n, ′.′); %绘制h2(n)的波形图

154   line([0, 100], [0, 0])   xlabel(′n′); ylabel(′h2(n)′)   figure(2); subplot(2, 2, 1);    zplane(B3, A); %绘制H3(z)的零极点图   subplot(2, 2, 2);    stem(n, h3n, ′.′); %绘制h3(n)的波形图   xlabel(′n′); ylabel(′h3(n)′)   subplot(2, 2, 3);

155   zplane(B4, A); %绘制H4(z)的零极点图
  subplot(2, 2, 4);    stem(n, h4n, ′.′); %绘制h4(n)的波形图   line([0, 100], [0, 0])   xlabel(′n′); ylabel(′h4(n)′)   程序运行结果如题32*解图所示。

156 题32*解图

157   四种系统函数的极点分布一样, 只是零点不同, 第一种零点在原点, 不影响系统的频率特性, 也不影响单位脉冲响应。 第二种的零点在实轴上, 但离极点较远。 第三种的零点靠近极点。 第四种的零点非常靠近极点, 比较它们的单位脉冲响应, 会发现零点愈靠近极点, 单位脉冲响应的变化愈缓慢, 因此零点对极点的作用起抵消作用; 同时, 第四种有两个零点, 抵消作用更明显。


Download ppt "第2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学习要点与重要公式 2.2 FT和ZT的逆变换 2.3 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频率特性2.4 例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