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代Surface亮點不足 RT平板價格定位皆受挑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代Surface亮點不足 RT平板價格定位皆受挑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代Surface亮點不足 RT平板價格定位皆受挑戰
微軟(Microsoft)2013年9月23日於紐約發表2款第二代Surface平板電腦,除硬體規格與先前市場傳言大至相同,外型變化亦未見驚喜。 首代Windows RT雖為微軟帶來9億美元存貨減損,且主要OEM廠商亦已退出RT產品開發,但微軟仍積極推出第二代產品Surface 2。然在大環境平價趨勢影響下,硬體品牌廠所主導的WOI(Windows on Intel)平板價格已下降至300美元以下,Surface 2高達449美元的價位仍讓消費者難以親近。此外,Surface 2推出後立即面臨與即將上市的Lumia平板電腦產品該如何區隔的問題。 另外,原被微軟視為可為行動裝置帶來差異化的Office,在行動市場擴展不利,及對手替代軟體持續進逼的壓力下,Office已逐漸對其他行動平台開放,此讓微軟在平板市場舉步更加艱困。 綜觀微軟今日處境,除進入市場時點過晚、價格過高及生態環境不如對手,DIGITIMES Research認為,微軟以桌面型OS為基礎往平板OS發展的策略,讓用戶操作體驗遭遇巨大阻礙,亦是Windows平板無法普及的重要原因。 Research 分析師 蕭聖倫

2 微軟發表Surface 2與Surface Pro 2 規格更新有限 驚喜不足
4核Cortex-A15 Tegra 4 雙核Haswell Core i5 1年免費通話 2年200GB空間 10.6” 1920x1080 G1F 2013年9月23日,微軟發表2款第二代Surface產品,包括採用Windows RT 8.1的Surface 2,及採用Windows 8.1 Pro的Surface Pro 2。 微軟對Surface 2更新較為積極。 面板解析度由1,366x768更新至1,920x1,080。 外殼由鎂鋁合金改為全鋁合金。 Office 2013 RT為Surface 2帶來Outlook應用。 未避免不同作業系統對用戶造成混淆,微軟已取消第一代的RT字樣。 Surface Pro 2主要更新在處理器,其他規格變化不大。 英特爾Haswell架構帶來20%的效能增加,並多出75%續航力。 最大儲存容量由256GB增加到512GB。 Surface Pro 2規格更新雖不如Surface 2,然兩者價格及用途定位上差異極大,並沒有相互替代的問題。 Kickstand支架改為支援2種角度,新增的55度目的在改善Surface的膝上使用經驗。 微軟亦免費提供2新機款Skype及SkyDrive等自家雲端服務。 8.89mm <676g 13.46mm 907g 增加Outlook App 1 資料來源:DIGITIMES,2013/9

3 Surface 2降價幅度不足 難以與OEM產品抗衡
$1,000 Surface Pro 2 $899起 iPad $800 OEM Windows Tablet $600 $400 Android Tablet Surface 2 $449起 除軟硬規格提升,Surface 2亦將售價下調50美元,然而,與下調幅度更高的品牌廠WOI產品相比,此幅度明顯不足。 2013年全球平板市場在平價化及廠商激烈競爭下,價格持續下探,其中價格較Surface 2低100美元以上的主流品牌Android平板,較2012年下調已超過50美元。 受主流平板市場影響,定價較高的WOI產品價格下調更超過100美元。 在Bay Trail功耗效能比與ARM架構已相當接近下,Surface 2與WOI平板相比已無明顯優勢。 僅下調50美元 較2012年下調 超過100美元 $200 較2012年下調 超過50美元 Android iOS WOA WOI 2 資料來源:DIGITIMES,2013/9

4 Surface 2面臨 與Lumia平板產品區隔問題
產品定位接近 Windows RT Family Surface 2 449美元 LUMIA 10.6” ?美元 產品定位接近 Surface 2推出後,微軟緊接著要面臨與Lumia平板產品線的產品區隔問題。 據DIGITIMES Research情報,微軟收購的諾基亞裝置與服務事業部門,將在2013年10月上旬推出10吋與8吋平板產品。 然其10吋產品規格及定位與Surface 2相當接近。 微軟亦預期仍有一款8寸RT產品在2013年年底推出,亦與Lumia產品有所重疊。 微軟可選擇取消或保留Lumia平板,兩選擇各有利弊。 取消Lumia平板,可維持Surface產品一貫性,但將損失已投入的資源。 保留Lumia平板,則必須解決產品定位問題。 若未能有效區分,除造成產品互蝕,亦將混淆消費者對微軟RT產品形象。 Surface RT 349美元 Surface Mini? 249美元? LUMIA 8.3” ?美元 註:Surface Mini、10吋及8吋Lumia平板電腦皆為示意圖 3 資料來源:DIGITIMES,2013/9

5 Surface Pro 2高階定位不變 微軟仍不願在x86平板與OEM正面衝突
微軟2013會計年度收入分部 (依顧客類型) 英特爾平板電腦產品定位 中小企業收入 Surface Pro 2 OEM授權收入 Surface Pro 大型企業收入 OEM 可發揮空間 消費與線上收入 Surface Pro 2入門款定價899美元,與前代維持不變,表示微軟保留低價市場空間,仍為OEM提供市場機會。 微軟買下諾基亞,可視為將商業模式轉向垂直整合之宣誓(詳見「微軟購併諾基亞 為平板事業授權模式調整開出第一槍」)。 然而,OEM授權現階段仍為微軟重要收入來源,微軟現階段仍需與OEM保持良好合作關係。 觀察微軟2013會計年度收入佔比,OEM授權收入佔比為19%。 Surface Pro 2定價維持899美元,表示微軟仍願意提供OEM以Core及Atom處理器推出新品空間。 微軟與英特爾仍持續提供OEM補貼,微軟作業系統及Office價格最低已降至10美元。 主要PC硬體品牌皆在2013第3季末開始推出Bay Trail及Haswell平板產品。 然而,若OEM推廣力道不足或銷售欠佳,微軟自行推出Atom版本Surface的機率將大增。 4 資料來源:英特爾、微軟,DIGITIMES整理,2013/9

6 Office持續脫離 微軟行動裝置及作業系統部門掌控
可使用OneNote及Lync Mobile Apps。iPad可以Office Web Apps檢視及編輯Office文件。 可使用Office Mobile 需訂閱Office 365 可檢視、編輯Word、 PowerPoint及Excel 可使用Office Mobile 在微軟行動市場擴展不利,及對手替代軟體持續進逼的壓力下,Office持續對其他行動平台開放。 微軟作業系統在Smartphone及平板市場佔比皆遲遲無法脫離個位數,Office應用坐困愁城。 Google及蘋果(Apple)則持續在行動文書處理市場進攻。 Google Doc雲端編輯功能逐漸完整,QuickOffice則將在Android成為標準功能。 蘋果則已宣布購買iPhone及iPad皆可免費下載iWork軟體。 Office佔微軟收入約3成,為其最重要事業,對主要行動平台開放已不得不為。 Android裝置及iPhone已有專屬Office Mobile App,iPad則可透過Office Web App獲得與Office應用程式相似之操作經驗。 微軟行動裝置已逐漸失去Office的差異化利基。 5 資料來源:微軟,DIGITIMES整理,2013/9

7 - 2012~2013年全球各類Windows平板電腦出貨量與出貨佔比估計 -
微軟平板2013年出貨下修為365萬台 - 2012~2013年全球各類Windows平板電腦出貨量與出貨佔比估計 - 單位:百萬台 單位:% Surface+Lumia 其他品牌Windows機款 在新款Surface軟硬體更新有限、降價幅度不足及Office差異性優勢漸失下,DIGITIMES Research將2013年微軟平板電腦出貨下修至365萬台。 Lumia平板若出貨,將與Surface合併計算為微軟平板出貨。 微軟平板在所有Windows平板中佔比將跌至近4成。 註:柱狀圖各類別左方數字為2012年,右方數字為2013年出貨量。 6 資料來源:DIGITIMES,2013/9

8 NB與Tablet裝置操作特性差異過大 造成微軟寸步難行
複雜 精確 編輯為主 PC/NB Tablet Smartphone 簡單 模糊 瀏覽為主 辛苦經營 尚未成功 正確的路? Windows 8.1/ Windows RT Windows Phone Windows 8.1 Windows平板自推出以來,至今仍無法在市場佔穩腳步,DIGITIMES Research認為,平板電腦與 PC/NB在操作特性上的差異,是造成Window平板無法崛起的主要原因。 一般說法皆將微軟平板市場發展緩慢,歸咎於太晚進入市場、高價格及虛弱的生態環境。 然而,微軟以桌面型OS往平板OS發展的策略,在用戶操作體驗上卻遭遇鴻溝。 PC/NB的Form Factor用來處理複雜、精確及編輯為主的作業。 Tablet與Smartphone的Form Factor則更適合處理簡單、模糊、瀏覧為主的作業。 微軟對此問題的解法為,在桌面型OS中加入觸控介面。 然而,2種截然不同的操作方式易,易使用戶在使用情境轉換間混淆。 此外,桌面型OS龐大的系統需求,亦不可必免的提高終端成本。 相對於微軟,Google由操作特性相近的Smartphone出發,最終在Smartphone與Tablet整合的ICS(Ice Cream Sandwich)獲得成功。 Google亦試圖往PC/NB前進,但亦遭遇極大阻力。 Android NB的推出始終只聞樓梯響。 嘗試中 跨躍 成功 Android NB Android Tablet Android Phone 鴻溝 7 資料來源:DIGITIMES,2013/9


Download ppt "第二代Surface亮點不足 RT平板價格定位皆受挑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