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警惕课堂娱乐化, 实施有效教学 — 兼谈《综合教程》5-8册编写理念 华南理工大学 秦秀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警惕课堂娱乐化, 实施有效教学 — 兼谈《综合教程》5-8册编写理念 华南理工大学 秦秀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警惕课堂娱乐化, 实施有效教学 — 兼谈《综合教程》5-8册编写理念 华南理工大学 秦秀白
警惕课堂娱乐化, 实施有效教学 — 兼谈《综合教程》5-8册编写理念 华南理工大学 秦秀白

2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七章 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3 前言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

4 前言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课堂的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设置得以完善,教学手段多媒体化,师生互动加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蔚然成风。

5 前言 当今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怎样?是否实施了有效教学? 2011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为例 ● 语言基本功存在很大的问题 ● 思辨能力差
● 读写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忧患

6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5-8册的编写理念

7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入英语教学课堂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入英语教学课堂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已经显现出其特有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但近年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滥用和乱用多媒体,使得课堂教学出现了娱乐化倾向。

8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以展示多媒体教学课件替代口授言传,教师以PPT屏显替代板书,学生以听录音替代课文朗读;多媒体课件设计得越来越精美,越来越“动漫”; ● 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观看视频文件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e.g. He grew up in London. 12 幅伦敦风景画片; The Beatles: John Lennon:All You Need Is Love ●精美的图片、音乐、动画产生了巨大的“眼球效应”,师生都错误地把“眼球效应”当作教学效果;

9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将娱乐行业(show business)的某些元素带入课堂,大搞娱乐游戏和表演,占去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甚至提出Teaching is an art of acting的说法,表面上看课堂活跃,笑声连连,实际上并没有实施有效教学; e.g. Christmas Spirit (Unit 6, Book One)

10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阅读课上轻视文本解读,仅仅通过skimming 或scanning粗略地对文本淡化处理,把对课文的肤浅理解作为一个引子,盲目开展小组讨论,美其名曰“自主学习”。不仅导致知识碎片化,而且导致了学生趣味庸俗化和思维肤浅化,“思辨缺席”应运而生。

11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 有些教师无视教学目标,无视所讲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忽视教学内容,过分追求注重课堂授课方式的多样化煞费心思地迎合学生的娱乐心理,“跪着教书”;不是在teach, 而是在amuse / please学生,希望学生能给你自己的教学打个高分,滋生了“媚俗意识”。

12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课堂教学娱乐化倾向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泛娱乐化(pan-entertainment)大众文化思潮对课堂侵袭的结果。 后现代主义主张对中心权威的质疑和反叛。从本质上看,传统教学是教师单向的、独白式的权威教学,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处于中心地位,享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永远处在主动出击的地位;学生则是被动的弱势群体。

13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正如人本主义教育观倡导者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指出的: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甚至嘲弄等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

14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而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铲除已有的秩序和权威,主张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教师变成了facilitator,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了中心。 另一个极端:教师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片面地把学生视为“上帝”。

15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当今的学生是在泛娱乐时代(the age of pan-entertainment)成长起来的,他们喜欢、习惯乃至热衷娱乐化。 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迎合学生的娱乐化情趣,导致“跪着教书”情况的出现。

16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内尔·波斯特曼(Neil Postman)针对电视文化对美国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影响提出了“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理念, 他在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1985) 一书中指出:随着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娱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侵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代新闻、宗教、体育、艺术等领域的活动无不围绕娱乐而进行。娱乐已经成为一片罪恶的汪洋大海,淹没了我们。我们身在其中而自得其乐,其结果是我们因娱乐而死,成了一种娱乐而死的物种。

17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在娱乐化的课堂里,教师是知识市场的卖方,学生需要教师的讲解和指点才能获取知识,成为市场中的买方。教师关心的是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且快乐地获取知识,而学生则希望所获得的“物廉价美”“货物”(即知识)。二者一拍即合,为娱乐化教学提供了潜在的心理基础。

18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课堂教学娱乐化倾向还与技术主义 (technologism) 思潮密切相关。技术主义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出现的一种生存模式,也是现代性(modernity)的重要表征之一。 技术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技术垄断(technopoly)。

19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Neil Postman在其Technopoly: the Surrender of Culture to Technology (1992) 把技术垄断界定为:a society which believes “the primary, if not the only, goal of human labor and thought is efficiency, that technical calculation is in all respects superior to human judgment ... and that the affairs of citizens are best guided and conducted by experts.”

20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他认为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技术垄断的社会,具有众多的“技术狂”(technophiles),他们拼命地发明创造,“只要可以做,就值得做”,并不顾忌发明的东西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 技术垄断的典型特征就是铺天盖地的信息。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随着信息供应量增加,信息控制机制就受到很大压力。为了对付新的信息,就要增补控制机制。而控制机制本身就是技术,又反过来增加信息的供应量。

21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所以Postman说:
“Information has become a form of garbage, not only incapable of answering the most fundamental human questions but barely useful in providing coherent direction to the solution of even mundane problems.”

22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因此我们常常感到过量信息(information overload)的压力。在这个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信息撞入我们的眼帘,充斥于我们的耳边, (“…giving us something to talk about but never leading to meaningful thinking and action”)。但这些事情都昙花一现,刹那消失。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躲躲猫(Peek-a-Boo)的世界。 我们视野开阔了,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是破碎的,凌乱了,缺乏整体性,导致过量的信息丧失了意义。

23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其实,我们知道这些信息只是为了娱乐。
后果:人们没有时间深入思考问题,泛娱乐化扼杀了人们联系事物、独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也不想思考了。人们对周边事务变得越来越冷漠了。

24 (一)警惕课堂娱乐化的倾向 所以 Neil Postman 认为:在这个娱乐化的社会,独立思考能力将越来越变成一种稀缺的资源。
可怕的是:泛娱乐化思潮正在侵袭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 浮躁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伴随“思辨缺席”破坏了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 课堂教学旨在引发思考、启迪智慧,这在娱乐化教学中缺失了。

25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有效教学是建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基础上的,它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教学是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实现的,是一个引发思考、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只能靠有效教学才能得以夯实。

26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以综合课(精读课 )为例,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细读”的教学途径上。 什么是“细读”(Close Reading)? ● “细读”的字面意思:仔细地、认真地阅读。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的释读入手,抓住关键词,破解情境深意,既要“依枝寻干”,又要“削枝强干”,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

27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 “细读”(Close Reading)这一术语来自问题分析和文学批评。 Close reading: reading and re-reading very carefully, scrupulously, and in great detail and be able to assemble and compare the nuances of meani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details in relation to one other. It means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what is printed on the page. It is a much more subtle and complex process than the term might suggest.

28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I. A. Richards (1893– 1979): The Meaning of Meaning,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Practical Critic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Practical Criticism;New Criticism Text: a self-contained entity 主张认真、审慎、反复研读原文,从词、词组、词义及其关系入手把握和解析文本、发现意义和文本的美学价值,反对先验的、主观的文学批评。

29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文学批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只能以作品为依据。 文本细读强调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认为文本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可以体现为意思、感情、语气和意向等四个方面,如果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这些因素,我们就能够解读作品的意义。

30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对学生来说,“细读”是必须掌握的高级阅读技能(an advanced reading skill) ●对教师来说,“细读”既是一种教学技巧(a teaching technique),更是一种教学途径 (a teaching approach)

31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细读”要求我们必须“聚焦文本”(Zoom In on the Text),仔细考察关于文本的事实和细节,不仅要专注于每个段落,还有专注于通篇文章。 ●当今的学生受后现代阅读方式影响极深。他们也习惯于后现代的阅读方式。

32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传统阅读是以作者为中心的或者以作者为导向的;以阅读经典作品为主要任务;而且读书人都必须熟读,甚至需要背诵,因此传统阅读又是记忆导向型的阅读方式。 现代阅读所提供的是理性化、系统化的知识,因此它既强调纵向深入,也强调横向拓展;现代阅读是存储式的阅读。在“知识爆炸”的背景下,背诵几乎是不可能的;对知识的归纳、分析和整理,即使知识条理化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现代知识体系中特别强调文献的检索、归类、整理,学者们重注文献的出处,说话写文章讲究“旁征博引”。

33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到了“后现代”,阅读变成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突出了个性化和主体化,读者不再是单纯的被动者,作者要考虑读者的阅读口味和阅读兴趣,考虑如何才能吸引读者、满足读者。 后现代阅读变成了一种感性的、享受性的阅读、浮光掠影式的、表面的、肤浅的,但却是海量的阅读方式;人们注重当下的快乐,但同时也更看重物质的特别是肉体的享受。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阅读实际上变成了“悦”读。 后现代阅读的另一个特征是:后现代阅读是海量的、浏览性的浅阅读,富有直观性、娱乐性和煽情性。

34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后果:学生不肯读书;不能长时间静心阅读;不肯 “细读”; 惧怕大量阅读;惧怕写作;教师不敢布置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教师放弃了对文本的深层次讲解和全面的剖析。对文本的理解只能是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35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当前多数学生热衷的是: 作为互联网阅读(第四媒体阅读):包括网络文学阅读、电子期刊数据库阅读、新闻网页阅读等; 手机阅读(第五媒体阅读):包括手机报阅读、手机文学阅读、手机微博阅读等等。 《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参考书目却几乎无人问津(英国文学49部;美国文学41部;加拿大文学7部;澳大利亚文学9部;中国文化12部)

36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后果:阅读习惯改变;“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思辨缺席”; ●细读能帮助我们杜绝那种囫囵吞枣、粗浅浏览、人云亦云式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7 ● 从文本的属性来看, 《综合课》教学必须强调“细读”
《综合课》教学的本质属性和真谛: 文本分析 ● 从文本的属性来看, 《综合课》教学必须强调“细读” ◎ “文本世界”与“真实世界” 所谓的“真实世界”是通过“文本世界” 体现的 我们生存于文本之中;我们靠文本生存。 ◎ 讲解课文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感悟世界的一种方式, 也是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个 过程只能靠细读予以完成。

38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文本分析的出发点 文本生成 (Text Production) → 文本(TEXT) → 文本接受 (Text Reception / Consumption/ Interpretation) ◎ 文本分析是“多向的”

39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 文本只有通过解读才能获得意义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赋予文本某种意义; 该文本一旦公诸于世(TEXT),作者就无权也无法控制文本的意义了; 于是客观出现的那个文本(TEXT)就被不同的读者解读为不同的“文本”(Text 1, Text 2, Text 3, Text n) 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阅读理解题选用了林天宏2006年在《中国青年报》做记者时发表的文章《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全题占15分。原作者只答对了一半,得了7分。

40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 文本的“多义性” 文本的解读就是意义的“提取”;意义是无 止境的 “提取”的“量”和“质”因人、因时、 因地而而异。 李白《静夜思》 在高层次的阅读教学中,不必追求“标准答 案”; 只求做到“趋同性”的解读 (Cf. Visual Ambiguity)

41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文本的属性给我们的启示: ◎ 《综合课》教学过程:探究意义的过程 ◎ 文本的意义需要读者和文本及作者“协商”(negotiate)才能获得 ◎ 细读是探究意义和协商意义的唯一可靠的途径。 ◎ 细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 能力和思辨能 力;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与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相辅相成;

42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从《综合课》教学目的和要求来看 ● 《综合课》“既是一门基础课, 要保证学习者获得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夯实英语基本功;它又是一门实践课,学习者要在这一门课上接受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综合训练;同时,它还是一个向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展示英语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窗口,三个层面相融贯通,缺一不可”。 《综合课》的阅读是一种专业学习,而不是休闲娱乐。 ◎ 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

43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一般阅读课旨在:扩大阅读量和词汇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情趣;获得语感;汲取文化背景知识。 ◎ 《综合课》(精读)以“精”制胜;一般阅读课以“量”制胜。 “精”在何处? 精在细读 ◎ 只有在细读中才能捕捉到教学重点。

44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综合课》教学涉及三种理解模式(Modes of Understanding) ◎ 程式性理解(Procedural understanding) 借助最小量的语言信息可实现的理解; 人们认知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不是了解命题或获取命题知识(knowing what it means),而是了解如何行事(knowing how to do or perform tasks),即获取程式性知识。E.g. 儿童的经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指令传递与理解

45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 叙事性理解(Narrative understanding) 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理解 需要借助能够表述事件的语言的理解 需要在脑海里构建符合真实事件的心灵世界 (mental world)才能透彻理解 The king died. Then the queen died of grief. (E.M. Forster, 1927)

46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 对争辩性话语或文本的理解(Understanding argument) 一种对认知带来更大负担的理解(a cognitive burden); 需要在头脑里迅速地建立一系列的前提(premises)和结论(conclusions); 这类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推理、综合、概括和理性分析的过程。 (Gillian Brown,“Modes of Understanding”.In Gillian Brown, et al.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

47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 阅读活动的三个层次 一般层次 → 认知性阅读: What does it mean? 较高层次 → 评判性阅读: How does it mean (what it means)? 更高层次 → 鉴赏性阅读: How does the text acquire its meaning? Why is it valued as it is? 鉴赏性阅读是评判性阅读的延伸与拓展

48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综合课》的阅读只能是“细读”和“深度 理解” ◎细读是《综合课》既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打开综合课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2. 3 “细读”的语言学理据 (见另表)

49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e.g. Because of his sneaky ways, Tom was ostracised by the boys in his class.

50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真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NO LEFT TURN The statement is a command. It is an imperative sentence. The statement lacks a subject and a verb. But the subject and the verb are implied. The statement is unpunctuated. Capitals have been used for emphasis. Simple vocabulary to suit wide audience. Extreme compression for rapid comprehension. The form is entirely suited to the audience and the function.

51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的《综合教程》共分八册;200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综合教程》5-8册的编写宗旨和结构编排与前四册有什么不同?

52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1-4册旨在帮助高校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听”、“说”、“读”、“写”、“译”诸方面的基本技能,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的教学目标,并向“较高要求”的目标过渡;其核心理念是:Zooming In ,即两个“聚焦”:聚焦学习者;聚焦文本。

53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5-6册则继续坚持“聚焦学习者”、“聚焦文本”的编写理念,在引导学生继续夯实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开展评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 活动,在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到“较高要求”的层次。故我们将第五、六册的英文名称定为Reading Critically。

54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7-8册旨在引导学生品味英语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鉴赏能力,促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向“更高要求”的教学目标迈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综合教程》第七、八册的英文名称定为Reading and Appreciation的原因。

55 第五、六册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与前四册有什么区别?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第五、六册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与前四册有什么区别? ● 前四册的各单元是按照课文内容的主题编排的;第五、六册则按照篇章的修辞模式(Rhetorical Mode)编排课文。 第五册安排了Definition, Narration, Description和Classification四种修辞模式的课文; 第六册安排的修辞模式包括Comparison and Contrast, Cause and Effect, Process Analysis, Argumentation / Persuasion。

56 ● 按照篇章的修辞模式编排课文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评判性阅读活动。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在进行单元教学前,我们对每种修辞模式都做了简短的介绍,包括该修辞模式的特点和功用、如何阅读按照该修辞模式撰写的作品、如何撰写同类的文章等。 ● 按照篇章的修辞模式编排课文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评判性阅读活动。 ● 理据:任何文章都不是句子的杂乱堆砌,而是按照特定体裁的修辞模式约定俗成地组句成篇的;熟悉篇章的修辞模式能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篇章的内在逻辑和层次体系,弄清文章脉络,从而准确地理解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57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就教材内容而言,我们在第五、六册中,每个单元仅精选一篇课文供课堂教学使用。教学的重点从句、段的理解转向通篇分析和写作技巧的鉴赏,把Exploring the writer’s ideas 和Exploring the writer’s techniques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所设置的课内和课外学习活动比前四册更具有思辨性。

58 (1)Get Started: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第五、六册的单元结构和要旨如下: (1)Get Started: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2)Read and Explore: 按照篇章的修辞模式精选课文一篇,多为名篇名作。课文中的生词并不多,个别难句采用当页边注形式予以处理。虽然语言难度不大,但如前所述,教学重点从语言层面的认知转向了评判性(或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故本部分仍是各单元的核心板块。

59 最终目的: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3)Focus on the Content: 含两个方面的学习任务:Understanding the Text和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前者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等思维活动准确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后者旨在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隐含信息,拓展语句内容,推断作者和人物的言行涵义,探究作者的态度、情绪和观点等。 最终目的: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

60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第六册增加了一个学习任务:Reflecting on the Text, 旨在激发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围绕课文中心思想各抒己见,培养思辨能力,并提高英语口头表达水平。 (4)Focus on the Strategy and Style: 集中讨论课文的文体风格、修辞手段、写作技巧、体裁特征等方面的问题,唤起评判意识,提高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

61 (6)Enjoy English: 配有短诗、笑话、幽默故事,供学生自行阅读,旨在增添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5)Increase Your Language Proficiency: 旨在夯实语言基本功,设计了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creasing Your Word Power, Cloze, Translation, Writing等栏目。 (6)Enjoy English: 配有短诗、笑话、幽默故事,供学生自行阅读,旨在增添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62 ● 阅读是一种运用心智和已有知识理解读物内容的心理活动。阅读能力是分层次的。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开展评判性阅读活动? ● 阅读是一种运用心智和已有知识理解读物内容的心理活动。阅读能力是分层次的。 ● 一般层次上的阅读以理解语篇和掌握阅读方法为目的,属于认知层面的心理活动,主要围绕诸如What does the word (the sentence, etc.) mean? 和 What is the paragraph (the text) about? 之类的问题开展阅读活动,旨在了解作者“说”了些什么。

63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较高层次的阅读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作者“说”了些什么,而且要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话(Why does he / she say that?)以及这层意思在文本中是如何表达的(How does the text portray the subject matter?)。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正确把握词语、句子和篇章的表层意义,还要挖掘其深层涵义,了解作者的心态、写作意图、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等等。

64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更高层次上的阅读则以鉴赏为主要目的,回答诸如Why does the text mean what it means? 或How does the text acquire its meaning? Why is the text valued as it is? 之类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鉴赏。鉴赏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鉴赏以文本为凭据,但又不局限于文本;它能促使我们联想和想象,引申和扩展课文的主题思想,启迪思想,开发智力,唤起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评判性阅读活动,定能有效地提升其思辨能力。

65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我们说的Reading Critically包含上述三个方面的涵义,尤指后两个层次上的阅读训练。这就像品尝一道别人做的菜,仅仅能体味出它的美味还不够,还要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和烹调技术做成的,说出美味来自哪里,其营养价值如何,并能对这道菜的色、香、味做出评判,而后还要亲自做一道类似的菜,借以提高自己的烹饪能力。

66 总之,评判性阅读训练能帮助学生实现“知其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总之,评判性阅读训练能帮助学生实现“知其 意、得其趣、悟其神” 的阅读境界,达到明理益智、陶情养性的教学目的。

67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在讲授第五、六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自主学习观念。课前应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花些时间阅读课文中涉及的背景知识(见Get Started部分);借助词汇表或词典自主学习课文,找出难点,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则应要求学生利用助学光盘反思所学内容,并认真完成词语练习、翻译练习和写作任务。

68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是一个综合、思辨、分析、评价和重构信息的心理过程。比如,在结合课文讲解词语时,除了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词(语)义外,我们还要启发他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作者要选用这个词(语)而不选用其他别的词(语)?这个词(语)在上下文中具有什么特定的涵义?能不能换一种表达方式?其效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69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就一段文字而言,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它的内容,而且要让他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它在全文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句子之间承上启下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语义是否连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还可以怎样写?怎样才能写得更好些?

70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我们还要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指的是有创见的思维,它是运用想象、联想、直觉和灵感对已知信息重新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概念和新设想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思辨能力基础上的。就阅读活动而言,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和写作策略展开联想和想象,引申并拓展阅读活动的内容,把课文的语言文字变成生活画面,把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与生活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让过去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浮现于眼前,做到举一反三、反复思辨,那么我们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1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就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言,我们希望教师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口头和笔头的连贯表达能力。我们常说的“地道英语”,其实就是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产物。在这点上,教师应提示学生留意文章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的,引导他们细心观察词语的搭配用法,牢记并模仿使用课文中出现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在上下文中领悟单词的意义,告诫他们不要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尽量避免随意说、写“汉语思维方式+英语单词”构成的语句。

72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师手册”? ●第五、六册的“教师手册”主要是为教师讲解课文服务的。为此,我们围绕课文设计了两个栏目,即Exploring the Writer’s Ideas和Exploring the Writer’s Techniques,每个栏目都包含若干问题和答案。这些问题和答案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从事评判性阅读活动的内涵和要旨,其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73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Exploring the Writer’s Ideas 栏目中的问答题,涵盖了“学生用书”中Focus on the Content部分所设计的两项学习任务(Understanding the Text 和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但问题的措词有所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处理了这些问题之后,学生自然就能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规定的这两项学习任务。 ● Exploring the Writer’s Techniques 栏目中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用书”中Focus on the Strategy and Style 部分相互呼应,也是为了沟通“教”与“学”而设计的。

74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围绕课文设计的所有问答题都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的,其参考价值仅仅在于促进教师在备课时思考问题,把握课文讲解的要点。教师完全可以也应该针对教学对象设计更加细化的教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至于所给出的答案,也决不是所谓的“标准答案”。

75 《综合教程》第七、八册的编写宗旨与第五、六册有什么不同?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综合教程》第七、八册的编写宗旨与第五、六册有什么不同? ● 第七、八册旨在引导学生品味英语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鉴赏能力,促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向“更高要求”的教学目标迈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综合教程》第七、八册的英文名称定为Reading and Appreciation的原因。

76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的涵义是什么?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的涵义是什么? ●这里的“Reading and Appreciation”,其涵义就是鉴赏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是评判性阅读的延伸与拓展,它是更高层次上的阅读活动,是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77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就其本质而言,鉴赏性阅读是构建文本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多以文学作品为赏析对象。作家把他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心境下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语言艺术的形式注入文本,使得文本具有意义和潜在的导向作用。但文本的意义和潜在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读者的鉴赏才能得以建构,因为读者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会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因此我们常说: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个发现和解构意义的的过程。

78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鉴赏就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鉴赏以文本为凭据,但又不局限于文本,需要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引申和扩展文本的主题思想,唤起阅读感受,启发创新意识,以使阅读活动达到新的高度和境界。

79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鉴赏性阅读也是一种审美体验。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发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唤起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进而发展个性,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熏陶和升华。

80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 我们认为,鉴赏性阅读训练不仅能把学生带进“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的阅读境界,而且能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实现心智和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81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综合教程》第七、八册的内容和结构编排是怎样的? ●第七、八册则按照文学体裁编排课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英语戏剧、短篇小说和诗歌作品。所选用的作品均为英美文学中的经典作品。 ●第七、八册的教学侧重于对作品的通篇分析和写作技巧的鉴赏,把Explore the writer’s ideas 和Explore the writer’s techniques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所设置的课内和课外学习活动比前六册更注重个性化、开放性和思辨性。

82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为了便于开展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我们在介绍写作技巧时,力求把相关知识“和盘托出”,供学生阅读和参考,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文学知识的压力,也便于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

83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第七、八册的单元结构: ●各含8个单元,除《学生用书》(Student’s Book)外,还配有MP3光盘、《教师手册》(Teacher’s Manual)和《电子教案》(Electronic Teaching Portfolio)。 ●各单元的组成部分及要旨如下:

84 (1)Get Started: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必要的文学基础知识。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1)Get Started: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必要的文学基础知识。 (2)Read and Explore: 每单元精选文学作品一篇,涵盖戏剧、短篇小说和诗歌等不同体裁,均为英美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课文难点采用当页边注形式予以注释。本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板块。

85 (3)Explore the Writer’s Ideas: Understanding the Text ;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3)Explore the Writer’s Ideas: Understanding the Text ;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Reflecting on the Text (4)Explore the Writer’s Techniques: 集中讨论课文的文体风格、修辞手段、写作技巧、体裁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介绍文学基础知识,唤起评判意识,提高鉴赏能力。

86 (6)Enjoy English: 配有短诗、笑话、幽默故事,供学生自行阅读,旨在增添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5)Increase Your Language Proficiency: 旨在夯实语言基本功,设计了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 Cloze, Translation, Writing等栏目。 (6)Enjoy English: 配有短诗、笑话、幽默故事,供学生自行阅读,旨在增添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87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在讲授第七、八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鉴赏性阅读主要是围绕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的。在讲授第七、八册时,教师应紧密围绕Explore the writer’s ideas和Explore the writer’s techniques这两条主线开展教学活动。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应当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围绕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88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鉴于《综合教程》第七、八册的教学重点已从“较高要求”转向“更高要求”的教学目标,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获取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不仅能增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89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90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91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92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93 (三)“新世纪”《综合教程》 5—8册简介

94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Download ppt "警惕课堂娱乐化, 实施有效教学 — 兼谈《综合教程》5-8册编写理念 华南理工大学 秦秀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