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好撒瑪利亞人 Luke 10:25-37.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好撒瑪利亞人 Luke 10:25-3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好撒瑪利亞人 Luke 10:25-37

2 「律法師」亦稱「文士」,為猶太人的律法專家,不但保存、講解及傳授律法,且在猶太人的最高法庭上擔任法官。
祭司和利未人代表了當時猶太社會的貴族階層,可說是猶太教的中堅分子,他們才應最能發揚猶太教的優點,最能以身作則地實踐利未記十九章18節愛鄰如己的吩咐。 律法師發問的動機是試探,但他仍對這個律法師諄諄善誘

3 撒瑪利亞與猶太沒有往來(約4:9) 猶太地方走到加利利,直接穿過去三天走得到 (假設一個鐘頭走 3 miles)
當時的猶太人寧可繞遠路:先過約但河,刻意避開撒瑪利亞

4 撒瑪利亞與猶太沒有往來(約4:9) 最早的時候是兄弟: 以色列的十二個兒子,十二個兄弟的後代就成了十二個支派
後來十個支派建立北國,另兩個支派建立了南國 北國被亞述所擄;所存的少數遺族與亞述遷入的五個民族通婚,所生的後代就是撒瑪利亞人。 南國被巴比倫所擄;只是堅持不與外族人通婚。 七十年後歸回重建家園。 之後尼西米重建耶路撒冷城牆,此時撒瑪利亞人願意幫忙,猶太人堅持拒絕,不願意撒瑪利亞人參與神的聖工。 又之後,猶太人大祭司的孫子娶了撒瑪利亞人,被趕出去;於是在撒瑪利亞的基利心山開始了一個新的敬拜中心。 兩族之間成了仇人。

5 問題討論 耶穌為何提到故事中這位「英雄人物」的國籍?從撒瑪利亞人的舉止中,你發現他關心人到甚麼程度?別人可能會預期他有甚麼不同的態度?
路10:36中,耶穌所問的問題與路10:29中律法師的問題有何不同?請給「鄰舍」下一個定義。耶穌提出來的問題如何抓住關懷別人這件事的真義? 耶穌有哪些地方像好撒瑪利亞人?為何祭司和利未人所代表的律法與舊約的獻祭都不能滿足人的需要,而耶穌卻能?耶穌向你顯示他是你的鄰舍嗎?請分享你如何經歷到耶穌對你的關心。 二、正確的問題不是「誰是我的鄰舍=誰符合我對『鄰舍』一詞的定義」,而是「我可以成為誰的鄰舍」;成為別人的鄰舍,就是做 個「憐憫他」的人,隨時隨地盡自己的力量結予他所需要的幫助。從這個問題的角度來看,「鄰舍」的範圍便與全人類相等;「我的鄰舍」就是任何需要我的幫助, 而我又有能力和機會去幫助的人(不論為何階層、種族和宗教)。換一個講法,耶穌把一個較理論的問題改為一個實際的問題:律法師問及愛的對象(我該愛誰), 耶穌問及愛的主動者(誰是有需要者的鄰舍);律法師想及自己(我的責任到何處為止),耶穌卻要我們想及別人,設身處地的提供幫助。一言以蔽之,「要愛鄰舍 如同自己」這條誡命,不應從「鄰舍」定義的角度著手,乃應從「愛」著手;因為基本的是愛。而不是做鄰合的事實。人若有愛,便會知道誰是他的鄰舍,便會成為 有需要者的鄰舍。 三、沒有人可以完全遵循律法師所背誦的律法。如果有,這人還需要一位救主嗎?對鄰舍好就能得永生嗎?但對鄰舍不好呢?(雅二2:14-18) 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沒有從正面直接回答律法師在25節提出的問題;但從法利賽人與稅吏的比喻可知,稱義之法,在於倚靠 上帝的憐憫(路十八9-14,尤其是13、14節)。保羅秉承耶穌的教訓,一方面堅持「靠祂的恩典、藉著信耶穌基督」乃惟一的稱義之法(羅三21-24; 加二16),另一方面強調信徒的新生命是以愛作為標誌的(羅十三8-10;加五6、13、14)。

6 Colburn Chamber Music Society April 2, 2011
Saturday, April 2, 2011 at 8:00PM Zipper Hall, The Colburn School Mozart: Piano Quartet in E-flat Major, K. 493 Piano: Menahem Pressler Violin: Danielle Belen Viola: Yi Zhou Cello: Indira Rahmatulla Dvořák: Piano Quintet in A Major, Op. 81 Piano: Menahem Pressler Violin 1: Hugh Palmer Violin 2: Ryan Meehan Viola: Christopher Zack Cello: Ronald Leonard 4 Tickets available 正確的問題不是「誰是我的鄰舍=誰符合我對『鄰舍』一詞的定義」,而是「我可以成為誰的鄰舍」。


Download ppt "好撒瑪利亞人 Luke 10:25-37."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