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Attribution 歸因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16/4/6 任職單位:高醫醫社系(CS809)
聯絡方式: ext.801
2
學習目標 瞭解何時做歸因 瞭解歸因的重要性 瞭解歸因的基本原則 瞭解對他人與對自己歸因的差異 瞭解歸因歷程的偏差
瞭解「控制錯覺」現象與發生原因 瞭解歸因的個別差異 問題討論
3
參考文獻 陳皎眉、王叢桂、孫蒨如著(2006)社會心理學(Chapter 3)。台北:雙葉。
Aronson, Elliot, Wilson, Timothy D. & Robin M. Akert(2005)Social Psychology(Chapter 13).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Taylor, Shelley E., Peplau, Letitia Anne & David O. Sears著,張滿玲譯(2001)社會心理學(Chapter 3) 。台北:雙葉。 Smith, Eliot R. & Mackie Diane M.著,莊耀嘉、王重鳴和譯(2001)社會心理學(Chapter 5)。台北:桂冠。
4
為什麼~~~~~~
5
為什麼~~~~~~
6
為什麼~~~~~~
7
為什麼~~~~~~
8
何時做歸因? 人何時問為什麼? (一)好奇心 如:新經驗、新事物(如沿路灑錢的人、初為人父看孩子的各種行為… ) (二)意料外的事情
如:當紅明星自殺、恩愛夫妻卻爆家暴或有小三… (三)負面、痛苦與不愉快的事件 如:政治人物貪污、911恐怖攻擊、霸凌… (四)面對事情不確定性(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時) 如:某同事被解僱、某人功課被老師當…
9
歸因的重要性 為什麼歸因很重要? (一)預測與控制環境之需求。
如:老闆或周遭他人臉色難看、外資大賣股票(準確預測的愉悅、獲得酬賞、避免懲罰、安全、愛、…) (二)歸因決定我們的感覺、態度與行為。 如:開車時,前面突然煞車…(故意VS.警察或塞車) 朋友經商失敗…(別人捲款潛逃VS.投機性投資) 約會牽手…(他喜歡我VS.情場老手) (三)歸因影響對未來的預期。 如:愛人離我而去(相隔兩地VS.自己不夠好) 事業或課業成功(貴人相助VS.個人才華)
10
歸因的重要性(續一) (四)歸因涉及社會價值的判斷 你如何看待案主砍殺社工的行為?你如何解讀家庭暴力加害人行為?你如何看待大鬧急診室並攻擊醫護人員的行為?你如何看待一位煙毒犯重複吸毒的行為?你如何看待遺棄或辱罵自己老父母的行為?……身為社工專業的你,你準備好如何面對這群人了嗎?你如何看待他們的行為?你的問題分析架構為何?你是否曾經審視過自己的價值?…
11
歸因的基本原則 素樸(自然)心理學—Heider 普通人對於人類行為所抱持的一般理論。 原因向度 (一)內在歸因VS.外在歸因
如:前往立法院聲援學運是因為… 當男(女)朋友與你提分手的時候,… 內在:心情、態度、人格、健康、能力… 外在:他人壓力、金錢、天氣、情境… (二)穩定性VS.不穩定性 不穩定:天氣(外在)、投手投球(或打擊)能力(內在) 穩定:法律規範(外在)、勤儉或興趣(內在)
12
歸因的基本原則(續一) (三)可控制性VS.不可控制性 可控制性:平時努力(內在、穩定)、社會角色(內在、穩定)
不可控制:運氣(外在、不穩定)、天才(內在、穩定) (四)原因向度潛在問題 1.多元原因存在的可能性! 2.因人(因對象)而異 如:興趣的穩定度、能力的穩定度
13
共變與折扣原則--Kelley 共變模式(covariance principle)—多次觀察機會
(一)定義:尋求某原因與某結果之間在不同狀況下的連結關係。 如:小王稱許小明很有才能(或漂亮)… 莎莎說某間餐廳很好吃,… (二)原因類型:刺激對象、行為者,以及情境。 (三)訊息類型(向度) 1.區別性訊息(刺激對象):僅對這個刺激對象才有,其他對象則無? 如:小王只對小明說或亦對其他對象說? 莎莎只說過這家餐廳好吃或也常說其他餐廳好吃?
14
共變與折扣原則(續一) 2.同意度訊息(行為者):此情境中的其他人是否也有同樣行為? 如:只有小王對小明稱許,或仍有其他人對小明稱許。
只有莎莎說這家餐廳好吃或仍有其他人說過。 3.一致性訊息(情境):此人在其他情境是否有相同反應? 如:小王只有在這個場合稱許或亦在其他場合稱許過。 莎莎只有在電視上說過或亦在其他場合說過。
15
共變與折扣原則(續二) 歸因練習 狀況一:高區別性、高同意度、高一致性(歸因對象?) 狀況二:低區別性、低同意度、高一致性(歸因對象?)
狀況三:高區別性、低同意度、低一致性(歸因對象?) 折扣原則(discounting principle)—單一觀察機會 如果在導致某個結果的原因中,除某個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看似合理的原因存在,則本來的原因所扮演的角色會被打折扣。 如:業務員請客,…(喜歡我VS.推銷產品) 罪犯表現良好,…(誠心悔改VS.增取假釋機會) 女明星嫁入豪門,…(愛情VS.金錢)
16
對他人的歸因—特質或情境歸因? 對等推論(correspondent inference)理論—用來解釋人如何形成特質推論—Jones & Davis (一)社會期望性 社會不期望的行為會導致人做基本特質的推論。 如:執法人員知法犯法、公然當街亮槍、醫師收受紅包… (二)情境限制 VS. 個人選擇 選擇可折扣掉情境歸因。 如:犯人遭警察擊斃(犯人持有武器VS.犯人無武器) 辯論分組(選擇性VS.強制性)
17
對他人的歸因—特質或情境歸因(續一) (三)社會角色 社會角色可折扣掉特質歸因。 如:牧師贊成墮胎、消防隊員四處放火、母親遺棄嬰兒…
(四)真正特質的預期不同 人的行為與我們對他們預期不一致,較不會做特質歸因。如心口不一。 如:不喜歡某人,但仍維持與對方熱絡互動… 某人反對核能,但對女友父親擁核言論仍頻頻點 頭…
18
對他人的歸因—特質或情境歸因(續二) (五)有其他原因存在 如:為了賺錢,藍營支持者到民進黨部主持晚會…
為了選票,候選人或政治明星展現勤政愛民行 為… (六)非共同效果 幾個選擇間有一些非共同效果,則特定選擇會導致特定特質推論。 如:一個女孩有二位男朋友,二人都英俊、名校畢業、穩定工作、聰明進取,但其中只有一位富有。若女孩最後選擇另一位僅夠溫飽者,則我們會認為女孩很棒!
19
對自己歸因 原則 內省 VS. 外顯行為與對環境力量的知覺推論 如:我幫助老幼婦孺過馬路… 我參加聯誼活動…
自我知覺理論(self-perception theory) 當人類對自己態度或情感等內在線索不明顯,亦或是外在線索(獎賞或懲罰)不足以解釋行為時,人會利用外在行為線索,來推論自己真正態度。 如:經常接近某一女孩 喜歡他 問題:外在酬賞是否傷害內在動機(或特質歸因)? 幫助他人 熱心(志工應給予何種reward?) 泡圖書館 求知慾VS.獎金、懲罰
20
對自己歸因(續一) 情緒的歸因 1.生理激起狀態之命名 如:看恐怖片心跳加速、尖叫 害怕、緊張 2.真實激起,錯誤歸因—掃到颱風尾!
如:看恐怖片心跳加速、尖叫 害怕、緊張 2.真實激起,錯誤歸因—掃到颱風尾! 煩躁 工地施工噪音或不喜歡別人? ★問題—個人監控自己情緒的程度?
21
對自己歸因(續二) 歸因與情緒 不同歸因,不同情緒。 如:發生車禍…(超速、閃避兒童、天候不佳) ★問題—不同情緒,不同歸因?
22
對自己歸因(續三) 歸因與文化 行為歸因的文化差異:特質或情境? 如:功成名就(個人才能VS.團隊成就或貴人)
23
歸因歷程的偏差 凸顯性 (一)團體中愈凸顯愈具支配性! (二)團體失敗(或成功)的原因! 對行動者特質過度歸因 忽略所在情境。
如:貧窮是因為自己不努力?! 服務態度不良,是因為他本身很冷漠?! 學生上課睡覺,是因為學習動機低?! ★問題思考—為何如此? 1.認知有限性,如忙碌! 2.特質歸因,有助於互動!
24
歸因歷程的偏差(續一) 行動者與觀察者 (一)觀察者強調內在因素,行動者強調外在因素。 如:課程要求嚴格(老師特質VS.職責所在)
★問題思考—為何如此? 1.訊息不同:行動者對自己的掌握較多,可與過去經驗比較,因而容易看到情境因素。 2.突顯性不同:行為者—環境;觀察者—行為者。 (二)行動者、觀察者歸因的反例 觀察者發揮同理心
25
歸因歷程的偏差(續二) 錯誤的同意度 誇大自己的意見和行為與他人相同的程度。「別人也應該一樣吧?!」 如: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抽菸者估計的抽菸人數,高於沒有抽菸者… ★問題思考—為何如此? 1.選擇性曝光—朋友通常是與自己相似的人。 2.僅專注於自己意見。 3.預期自己在某情境中的反應—個人主觀解釋。 4.藉以強化自己信念、維持高自尊。
26
歸因歷程的偏差(續三) 自利的歸因偏差 (一)居功諉過 如:團體報告成績好 自己貢獻 團體報告成績差 組員不努力
如:團體報告成績好 自己貢獻 團體報告成績差 組員不努力 或贏的隊伍,每個隊員都強調自己的表現,輸的隊 伍,彼此相互指責。 (二)自利歸因的性別差異 男性較女性進行自利歸因 (三)自利歸因的可能調適效果 肯定自我的控制能力
27
歸因歷程的偏差(續四) 偏差從何而來 注意凸顯刺激(強調效率) 、基本歸因謬誤、滿足自己需求與動機、留下好印象的需求等。
28
控制錯覺 定義 人對自己命運的控制比實際情形大。 如:責備受難者!—長期受家暴的婦女、深夜夜歸被強暴的女子、高級汽車遭竊… 公正世界的信念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依個人作為而定,滿足控制的需求,但忽略情境因素! 控制感受威脅 恢復控制:錯覺是適當的調適所必須的!
29
歸因的個別差異 控制所在(locus of control) (一)定義 從自己或環境角度來解釋事件的傾向。 (二)類型
內控: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包括正、負向增強事件的發生。 外控:增強事件的發生是由運氣、機會或其他強勢者等外在因素所控制。
30
控制所在的評量 a.升遷是用辛勤與持續的工作得來的。 b.發財大多是一件時來運轉的事情。 a.我發現我用功程度和我得到分數通常有直接關連。
很可笑的想法。 a.在我們社會裡,未來可以獲得多少權力是決定於他的能力。 b. 被拔擢高昇實際上不過是比下一個傢伙運氣好一點罷了
31
歸因的個別差異(續一) 控制所在的文化差異 (一)個體文化:內控、特質歸因 VS. 集體文化:外控 、情境歸因。
(二)集體文化較少產生基本歸因謬誤(對特質過度歸因、低估情境)。 歸因型式 悲觀的解釋型式:對負面事件做普遍的、穩定的與內在的歸因—與憂鬱有關。
32
SUMMARY 人做歸因是為了幫助自己預測與控制環境。 人會對行為作內在或外在、穩定或不穩定、可控制或不可控制原因的解釋。
人會採取共變原則,是指尋求某原因與某結果之間在許多不同狀況下的連結關係。 當某個原因導致某結果時,如果還有其他看似合理原因存在,則此原因所扮演的角色或被打折扣。 就純粹理論來看,歸因理論是描述原因解釋的一個邏輯與理性機制,但是已經有一些系統性偏差被發現。 人對事件控制所在的知覺有很大個別差異。
33
問題討論 您經常使用的歸因方式為何?有無因所處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試舉例說明之。
您認為基督教與佛教教義中,其歸因模式有無差異?試舉例說明之。 人們透過歸因方式,嘗試將生活周遭事件進行合理化,降低面對不確定性的焦慮,也獲得自我安慰。身為一位社工人員,你如何面對個案對自我行為的歸因方式?當你不認同個案的歸因方式時,你又如何進行回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