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Art History and Art Criticism
Week Two 藝術史與藝術批評 pp Ch. 1 “What is Art History?” Art History pp. 1-28 Iris Tuan
2
藝術史 與 藝術批評 定義: 對藝術作品的描述詮釋與評價 (p. 7) 史與批評相同處: 個別藝術作品所具有審美上的特質
相異處:藝術史家 focus on 當代以前 藝術批評家 focus on 當代 藝術史家對任何作品常提出的20個問題 (pp. 8-10)
3
甚麼是藝術史? 傳統定義: 建築雕刻與繪畫 (p. 11) 藝術史家的目標—分析及詮釋作品 (p. 12)
藝術史與藝術論(art theory)關係較為密切 (p. 12) 藝術批評對藝術作品的探討分三種: 歷史的, 再創的, 與評價的批評 (p. 13) 藝術史家—貴真實, 主通達, 尚爾雅 (p. 14) (5 W & 1 H)--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 (p. 15) 甚麼是藝術史?
4
藝術史研究方法之 回顧與前瞻 H. W. Janson’s “The Library of Art History” (p. 16)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指出藝術史與其他文化史現象的密切關係 (p. 18) 藝術史與藝術批評不可分— 史家需有批評的判斷 批評家受歷史限制 (p. 18) 西洋藝術史第一個藝術史學家—Ciorgio Vasari ( ) “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ing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 中國唐朝張彥遠之 “歷代名畫記”(p. 19) Connoisseur (p. 21) 鑑真偽年代作者 Iconology (p. 22)方式—主題態度圖式 藝術史研究方法之 回顧與前瞻
5
藝術史研究方法之 回顧與前瞻 潘諾夫斯基: 分作品意義成三類1.根本的或自然的題材 2. 從屬的或約定俗成的題材
3. 內在意義或內容 (p ) 內在與外在的方式 (p ) 生平研究亦可從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角度來探討 (p. 25) ex. 梵谷 (p. 27) 從社會史的觀點 (p ) ex.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 (p. 29) 文化史 (p ) 與德國 19th C. 德國的精神史有關 (p. 30) Ex. 德弗札克 觀念史 (p. 31) 現代藝術反寫實主義 (p. 33)
6
藝術史的主觀與客觀 James S. Ackerman points out—史重背景, 批評重當代思潮反應(p. 40)
行家與外行人, 根據H. W. Janson 的看法, 差別在 “程度”(p. 42) 主觀: 先天感性, 深刻感受作品 客觀: 後天經驗, 運用分析方法 (p. 43) 幫助外行人亦能了解為何是傑作與其所喜愛的原因(p. 43)
7
藝術的故事 E. H. Gombrich所著, 值得細讀的藝術史好書 埃及藝術—反映 “知道” (p. 46)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 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 Ex. 達文西的 “蒙娜麗莎”(pp ) 藝術上的再現(Representation) Gombrich 在“藝術與幻象”一書中指出—內容與形相不該分開來談 (p )
8
藝術幻象意義 Ernst H. Gombrich’s book The Story of Art and Art and Illusion
Art and Illus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i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Invention and Discovery Ex. Manet’s Le dejeuner sur l’herbe 草地上的午餐 (pp ) 成規—習慣性的詮釋 (p. 55, p. 62) 與模擬 (Mimesis) (p. 55) 再現 (Representation) (p. 57) 意義情境的三要素—(1)interpretator (2) sign , and (3) meaning (p. 62)
9
中國藝術史傳統的特徵 與 發展大勢 中國藝術史傳統之特徵 範圍: 陶瓷玉器銅器書法繪畫雕塑建築及工藝品 (p. 66-67)
天人合一 儒家倫理觀 著重主觀超曠的象外之境 流動的空間意義 持續中有變化, vice versa
10
中國藝術史 發展大勢 中國三代多裝飾 漢代並重抽象與寫實 隨代轉換期 宋代再現寫實主義 元代寫意率意風格 明清變形主義 中國藝術史新舊並陳
生生不息 持續與變化
11
中國藝術史 方法上的 基本問題 風格(Style) (p. 86-89)
Gombrich’s idea about style (p )—it’s up to choice Arnold Hauser’s view (p. 81) Intention (p. 82) 克羅齊: “過去是永恆的現在的一部份”(p. 81, p. 83) T. S. Eliot’s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p ) 筆墨 (p. 92) 個人趣味與作畫的手的特殊條件 (p. 93) 中國藝術史 方法上的 基本問題
12
Conclusion 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的關係密切 Homework—Go to the National Museum to enjoy the arts Week 7 (April 12) Special guest’s talk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