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大學101(19) 教育學系的由來 —為學生找到活水的源頭
張文亮
2
親愛的,當你靜靜地側耳,仔細地傾聽,約 可以察覺到,每一個世代眾人的心中都有一 個深沉的、不斷的呼喚。
這個呼喚,源自古老,迴傳在每個世代,直 傳至今。
3
即使,已有給學生教導、培養, 依然還有帶學生繼續往前走的呼喚。
早期的人,將這個呼喚濃縮成一個拉丁文字 educere來代表,這字是「教育」educate的字源, 意即帶領人出去(lead them out)。 即使,已有給學生教導、培養, 依然還有帶學生繼續往前走的呼喚。
4
累代的呼喚 教育演進持續的呼喚,能勾勒出文化巨輪前進的軌跡
教育的目標,成為文化巨輪轉動的前景。回應這個呼 喚的人,自己需要先跨出去,也許有時要在荒漠、曠 野摸索徘徊,也有時沈浸在知識的園地。無論是曠野 或園地,皆是「教育學系」必備的領域。
5
公元十世紀,卡洛琳王朝已經勢微,擁兵自重的貴族割據法蘭 西的大地。
如諾曼第(Normandy)、法蘭德斯(Flanders),郎格多(Landuedon)、 卡佩笛恩(carpetions) 等貴族世家。 987年,大家共推卡佩(Hugues Capet, ) 為法蘭西國王,防衛日耳曼 民族的入侵 這是法蘭西卡佩王朝的開始。
6
卡佩雖無實權,但在各城市設立「市長」,讓 市長有管理在地的行政權,這是歐洲地方自 治的開始。
7
戰爭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 1131年,卡佩王朝的繼承者菲力浦(Philip, ),騎 馬不慎摔下而死,菲力浦的弟弟繼王,為路易七世(LouisVII, )。 路易七世本來在修道院要當修士, 在不太情願下就位。 他當國王後,對權利也不熱衷。各地的 貴族紛紛稱王,驅除市長,路易七世只 好帶兵平亂,他沒想到百姓支持他,他 連戰連勝。 路易七世
8
路易七世趕到現場時,已經搶救不及,一千多個人燒死在教堂 內。
1141年他在法國西北部的香檳(Champagne)平亂,交戰時,對 手逃入維特里—樂—弗朗索瓦(Vitry-le-Francois)教堂,士兵放火 想趕他們出來,沒想到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路易七世趕到現場時,已經搶救不及,一千多個人燒死在教堂 內。 維特里—樂—弗朗索瓦 (Vitry-le-Francois)教堂
9
他的良心大受打擊,宣佈這是場沒有意義的戰爭, 自承兵敗而返。
戰後,路易七世開始思索權利終必過去,朝代終會 轉移,一個權力者能給百姓最大的福社是什麼? 巴黎大學 University of Paris
10
休格給他的建議是「讓教育普及」,並推薦來自索 爾玆伯里的約翰(John of Salisbury, 1115-1180)負責 此事。
約翰才登上教育史的舞臺。 建立普世第一間由多科系組成 的大學—「巴黎大學」 (University of Paris)。
11
教育的關鍵在好老師 約翰來自貧苦的農村,他有著無限求知慾,從小學 習各樣學問,並將所學融會貫通。
他後來寫道:「所有的科目有其共通性,只有廣闊、 宏觀的老師,才能讓學生持續往 前去。」 他聽到哪裡有老師,就去那裡學習。 亞貝拉
12
1136年,他前往法國,成為亞貝拉(Peter Abelard, 1079- 1142)的學生,學習「邏輯學」
他寫道:「跟著亞貝拉學習,好像小齒輪 跟著大齒輪轉」。 後來又向休格(Hugh, ) 學「哲學」,他寫道:「能夠與如此 優秀的老師學習,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休格(Hugh, )
13
在學期間,約翰擔任修道院的抄寫員,以所賺 來付學費,並維持生計。
由於他的知識豐富,口才又好,不久成為宮廷 外交官,接待來賓與出使訪問,他出國工作之 餘,也與國外著名的老師學習。
14
他一生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學習才是他得主業,工 作只是拓展他不斷學習的機會。
休格認為這個外表傑出的外交家,骨子裡是個一流 的教育家。 因著休格的推薦,約翰擔任籌組巴黎大學的工作, 過去的學習似乎都在為這個託付所預備。
15
教育制度的建立 約翰對教育行全面改革 他首先由「教育行政與制度」切入 他設立「學位」,讓學生修完課後能夠獲得學 位與畢業證書。
他寫道:「教育的架構,是給予有系統的課程 引導學生,如同開花時花瓣是一片片依序地打 開;修剪果樹時,是一支支的依序修剪枝子。」
16
並將學位又分成「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 前者作為習學知識的證書,後者作為老師的證書。
證書獲得的資格,需要修完科目,經由考試來認證。 學生考試的委員是碩士,碩士的考試委員是博士。 博士的產生不是經由考試,而是眾人公認他們學術 有成,能夠成為教育專業科目的領袖,是尤其他的 領袖投票選出的。
17
他寫道:「大學不是單為沒有生活之憂的貴族子弟設立, 也為一般百姓的子弟設立。大學的設立,將獲得外界的肯 定,以這肯定為基礎來頒發畢業證書,不止代表學生具有 一技之長的證明,也能成為日後工作能力的證明。畢業證 書的制度,可以增添學生學習的動力。」 另,「有了畢業證書的功用,教育將是一個 人進入社會,不可缺乏的裝備。」
18
科系的區分 第二,約翰提出大學要由不同的科系組成。
他讓巴黎大學設立時就分藝術學系、醫學系、法律學 系與哲學系。哲學還分邏輯哲學(logical physiology)、 自然哲學(natural physiology)、倫理哲學(ethic physiology)與宗教哲學 (religious physiology)四個組。
19
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培育學生的聰明與智慧 哲學是智慧的分辨,所有學科最後的教育,將使學生 進入哲學的層次,所以哲學是大學最高階的教育
學生必須先修藝術、醫學、法律後, 才能修哲學,「哲學士」(ph.D)也成為大 學所頒發的最高學位。
20
他寫道:「給哲學士學位的目的,在給個『優勢性 的高點』(vantage point),他們要負責整合知識,傳 給下一代。」哲學士的優勢,會不會淪成自認最聰 明的一群人?他寫道:「我們不過是一群侏儒,能 夠看的更遠與更多,只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一句話後來被近代物理學之父牛頓(Isaac Newton, )引用,成為非常有名的一句話。
21
教育的目的 第三,他提出教育其哲學性,稱為「教育哲學」。
他寫道:「教育的目的,在將上帝給人『天生的禮 物』(innate gift)充分的訓練,使其功能更能發揮, 將人『天賦的資質』(nature endowment)充分的培育, 使其目的能夠落實……教育的訓練與培育,其優先 順序為理想性(idealistic),材料性 (materialistic)與系統性(pragmatic)。」
22
同時,他寫道:「教育是給學生一把開啟真理的鑰 匙……教育所能教導的真理,是眾人思想背後的交集, 是事物精確的表達,能夠幫助學生主觀上有體驗,客 觀上能夠認知。這些真理是教育要繫緊抓牢,持續的 持守。但是我們要有光才能看的到,要有實體才能有 接觸,要讓學生有感覺才能抓的更牢靠。若用理性無 法說清楚,超乎知識所能明白的,則不該納入教育的 內容,等到理性與知識能夠澄清,再來教導,否則是 教育資源的浪費。」
23
教育的方法 第四,他提出學生與老師互動,聽與問的交錯是最好的「教育方 法」。
他寫道:「學生有效學習的優先次序是閱讀、討論、默想與應用。 教師能教的只到閱讀與討論;默想與應用,完全在乎學生個人的認 真。閱讀決定學生學習能力的多少,閱讀是仔細的讀,讀了以後講 給別人聽,所以閱讀之後,就會進入討論。討論是學生在課堂的主 動參與,不止回應教師上課的內容, 也包括學生經由記憶、推演,回溯到更 基礎的假設。
24
討論也可用附有參考資料,綜合過去的研究書面報 告。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將決定往前學習的程 度,……因此最佳的教育是師生『合作性的教育』 (cooperative education),如同鐵磨鐵,磨出刀來。」
25
除了課堂的學習,約翰也重視體驗性與創意性的學 習。
第五,是他提出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在「學生知 覺(sensory)、超知覺(super sensory)與直覺認知 (intuitive understandary)的不同。」,這是「教育心 理學」的先驅。 除了課堂的學習,約翰也重視體驗性與創意性的學 習。 他寫道:「體驗教育將成學生記憶裡的珍藏」, 「創意教育並不追求新穎,而是在舊有的知識,找 到新的連結。創意不全然可靠,必須經過考驗,否 則將衍生錯謬」「學習的培育不是只用理性,也可 以使用創意,但有許多事是超越 理性,單靠信心,不需爭辯。」
26
國際性的視野 第六,他提出「教育倫理學」。
他寫道:「教育不需要尖銳的挑剔,也不用頑固的墨守傳 統。許多墨守傳統的教育者,是變相的懶人,他們汲汲營 營地在學識的園地,搭建自己的藩籬,給容易受騙的學生, 一些知識的零碎,……其實每一個時代,都可以找到許多 好的材料,重新編成教育的素材。好的材料 如同信實的朋友,接近就可以獲得,如同忠實的 同伴,教師愈達教學的瓶頸,愈知其寶貴。」
27
第七,他一開始就將巴黎大學設為國際性的學 校。他以拉丁文為共同文字,但是授課時用不 同語言,吸引不同國家的學生前來學習。
28
約翰以「教育行政學」、「教育哲學」、「教育方法學」、「教 育心裡學」與「教育倫理學」,給後來教育的發展,鋪張教育方 展的藍圖。
經過十二年的籌畫工作,巴黎大學已快成立了,他將工作交給別 人 約翰離開法國,1154年到英國的坎特伯雷(Canterbury)修道院,他 以五年的時間寫出中世紀時期,影響最深遠的教育學課本 「捍衛邏輯」(Metalogicon)。 隔年,巴黎大學成立。
29
教育的活小泉 當時英、法交惡,英國國王約翰二世(John Π, 1133-1189)下令英國學生不得到法國就學。
並開始籌備大學,1167年建立普世第三所大 學—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1170年坎特伯雷大主教貝克特(Jhomas Bechet, )被英國國王謀殺,約翰才回法國。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30
1179年,他到教廷參加「第三屆法蘭特會議」(Third Latern Council),爭取大學自由主權,可惜任務失敗, 這要等到三十年後,在別人持續的努力才得成功。
他在晚年時寫道:「我鬥拳不是打空氣的,奔跑不 是無定向。成為教育者,是為學生找到一口湧水不 斷的泉源。」。也許帶領學生走出去的,不是老師, 而是那口湧水不斷的源頭。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