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華人文化與組織行為研究 作者:鄭伯壎(2006) 報告人:張嘉惠
2
楔子 楊國樞教授 博士後研究 推動心理學本土化 本文目的
3
西方組織行為學的發展 泰勒:組織技術面 霍桑研究:人性面 人 V.S. 技術 1950後以組織行為來形容嶄新的研究方向
Schein於1980出版-組織心理學 1979組織行為研究創刊 1991臻於成熟
4
組織行為定義: 在工業組織心理學及組織與管理理論匯流下的個人、群體及組織研究,其主要源頭是來自心理學、社會學及管理學,並可分為微觀與巨觀兩大層面。
5
構念的演化 Kuhn(1970)科學典範 Thagard(1992)構念演化 三階段: 引進與闡述 評估與論辯 強化與接納
6
引進與闡述 新構念的創發 正當性考驗 教導構念定義 舖陳構念功能 提出研究方法 證明現象存在 引起同行共鳴
7
評估與論辯 評論性論文出現 研究論文大量發表 進一步精緻化 構念的應用 更新操作定義、改善測量工具 解釋予盾處、釐清範圍 構念獨特性
解釋範疇 限制及必備條件 構念的應用
8
強化與接納 獲得共識 聚合分析出現 成立新科系 構念趨於成熟
9
演化階段功用 瞭解歷史演化軌跡 瞭解前人思考軸線 指引後續研究方向
10
科學的邏輯 觀察-歸納-演繹 架構: 理論化 實徵研究 建構理論 應用理論
11
科學研究歷程架構 圖一 科學歷程中的主要訊息成分、方法控制群、及訊息轉換 理論 實徵概論 決定接受 假說或拒絕 假說 假說檢定 觀察
邏輯演繹 邏輯推論 形成概念與命題、組合命題、 及鋪陳基本假設 詮釋、工具化 、量度、及抽 樣 分析、樣本綜合、及參數估計 建構理論: 瞭解觀察現象 歸納法 應用理論: 熟知觀察現象 演繹法 理論化: 邏輯法 實徵研究: 實證法 圖一 科學歷程中的主要訊息成分、方法控制群、及訊息轉換 (來源:修改自Wallance, 1971) 註:長方形表示訊息成分(informational components),橢圓形表示方法控制群(methodological controls), 箭頭代表訊息轉換。
12
理論化 What 關鍵因素是什麼:周延與簡約 How 因素間的關係是什麼:因果關係 Why 為何選擇這些因素:合理性與穩固性
關鍵因素是什麼:周延與簡約 How 因素間的關係是什麼:因果關係 Why 為何選擇這些因素:合理性與穩固性 Who、Where、When 應用範圍與界限:人、地、時的限制
13
實徵研究 構念效度 內部效度 外部效度 各構念因素的詮釋、測量及操弄只能反映研究的構念 回答理論之「what、why」
進行的研究設計能夠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以證明確切關係或因果關係 回答理論中「how」 外部效度 研究結論可以類推的程度 回答理論之「who、where、when」
14
建構理論 透過現象觀察,獲得實徵概論 形成命題、組合命題 歸納法 發生在構念演化初期、前典範 常採質化研究
15
理論應用 理論導出假說 加以觀察、檢證 演繹法 發生在構念演化的成熟階段、典範內 常採量化研究法
16
理論之定義 尚未受到驗證 值得蒐集資料 理論功成身退 理論化與實徵研究、理論建構與理論應用、歸納與演繹都是相輔相成 研究歷程並非僵固不變
17
轉型式領導 構念演化 作者 重點 研究方法 階段I: 引進與闡述 1 Downton (1973) 將革命領袖的領導作風區分為交易與轉型領導
文獻回顧、個案研究、形成理論 Burns (1978) 第一位提出理論來解釋交易與轉型政治領袖的不同 歷史法、建構理論 Bass (1985) 轉型領導是交易領導的擴大,提出理論架構,並編製測量工具,來探討轉型領導的效果 訪談法、建構理論、編製工具、量化研究、因素分析 Hater & Bass (1988) 轉型領導的效果比交易領導為佳 量化研究、假說檢定 Waldman, et al. (1990) 驗證轉型領導是交易領導的擴大
18
構念演化 作者 重點 研究方法 階段II: 評估與論辯 2 Yukl (1989)
針對構念清晰度、理論有效性、測量工具、及現有實徵研究提出評論 文獻回顧與批評 Bass & Avolio (1989, 1990) 綜合過去轉型領導的實徵研究,發現當領導者展現轉型領導時,其部屬與組織效能較佳,修訂測量工具 文獻回顧、實徵研究總結、回應批評、工具修訂、效度分析 Podsakoff, et al. (1990) 轉型領導的測量及其對部屬工作態度的影響 工具編製、效度分析 Howell & Avolio (1993) 轉型領導可以顯著而有效地預測加拿大保險推銷員的業績達成率 實徵研究、理論應用 Bass & Avolio (1993) 轉型領導的批評與回應 文獻回顧、回應批評
19
構念演化 作者 重點 研究方法 階段III: 強化與接納 3 Lowe, et al. (1996) 56項研究的聚合分析 (meta analysis) 實徵研究之整理與總結 Bass (1997) 轉型領導的跨文化效度分析 跨文化比較研究、檢視跨地區外部效度 Bass & Steidlmeier (1999) 真正的轉型領導者擁有高度的德行與品格 理論衍伸
20
華人組織行為研究 文化影響:普同或歧異 全球化方向: 地方全球化 全球地方化
21
地方全球化 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必然會朝向全球性聚合或統一的方向行進 全球麥當勞化 福山(1989):政治
大前研一(1985;1990):特性、經濟、文化
22
全球地方化 助長了社會、經濟及文化的歧異性,使世界朝向多元主義發展,地方認同與地方主義變得更重要 可口可樂全球化
Huntington(1997):文化 現代化維護本土文化的核心價值,強化本土文化的價值
23
全球化後果分析 文化多元主義與文化認同興起 文化凝聚力強大 同質:助長凝聚 差異:加深衝突 華人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
24
華人文化圈的凝聚 狹義:地緣與經濟層面 廣義:文明、宗教與社會認定 五大現存文明 五大現存宗教 儒家文化是其中之一
25
東亞經濟的發展 第一代 (1950) 日本 第二代 (1970) 東亞四小龍 第三代 (1985) 廣東、馬來西亞、泰國、印尼
第四代 (1995) 大陸沿海、菲律賓及越南 華人經濟 文化淵源
26
概況 人口 (1995) 語言 (1992) 經濟 (1993) 24.0%,約為西方之兩倍 國語15.2%,約為英語之兩倍
方言18.8%,與西方語言相當 經濟 (1993) 世界最重要經濟體之一 高經濟成長率
27
華人組織行為研究現況 1980年後逐漸熱門 論文生產量偏低 跨國性議題存有偏見 寬廣的道路
28
研究主題 華人文化與組織行為 制度論與組織行為 比較組織行為研究
29
華人組織文化與組織行為 Hofstede (1980) 探討儒家文化與華人組織行為間的關係 批評 忽略文化差異 低估文化動態性
過度放大對經濟成長的解釋
30
制度論與組織行為 法令、規範會型塑組織行為與組織結構 Hamilton與Biggart (1988) 研究集中在組織層次的分析
欠缺個人認知如何影響制度形成
31
比較組織行為研究 比較華人文化圈各國與西方或華人文化圈內諸國在組織行為上的差異 前者(與西方)包括管理價值、組織承諾及談判行為
後者(華人)比較不用華人社會之制度的不同是否亦導致組織行為的差異 西方的理論模式與測量工具無法適用
32
研究策略 跨文化研究策略: 本土化研究策略 跨文化策略 整合性策略 相互取用歷程
33
本土化與跨文化研究策略的相互取用歷程 整合架構在多文化組織中的應用 兩種研究途徑的整合性解釋 主位研究途徑 客位研究途徑 整合 研究 途徑
隨後的修正性研究 有系統地驗證舶來的 局外人普同概念 整合 研究 途徑 有系統地探討文化局內人所強調的特定構念 開始的探索性研究 某一情境下的民族誌研究與相關質化研究 跨情境下的 翻譯式調查 來源:鄭伯壎 (2001) 修改自Morris 等人(1999)
34
本土化、跨文化及整合性研究策略的比較 特點 本土化策略 跨文化策略 整合式策略 基本假設
從文化局內人的角度來描述行為,在構念上追求文化殊異性 從具優勢地位之文化局外人的觀點來描述行為 ,追求文化普同性 從不同文化觀點描述各自行為,並進行對話,兼顧文化普同性與殊異性 將文化視為重要的影響要素 發展出來的特定行模式是不受文化影響的 獲得之共相行為是不受文化影響的,而殊相行為則具文化殊異性 構念發展起步,尋求構念的正當性 構念發展成熟,瞭解構念外部效度 尋求不同構念間的對話
35
特點 本土化策略 跨文化策略 整合式策略 典型的研究方法 採用豊富之質性研究形成,有系統地紀錄所進行之觀察,避免外來構念強加於其上 聚焦在可以測量的特點上,在不同的文化場域中,用類似的程序加以衡量 不同研究者在各自文化下,進行研究,等構念演化成熟之後,開始進行比較 在一個或少數幾個場域,進行長期而廣泛的觀察。 在一個以上的場域,通常是許多場域,進行焦點式觀察 同時在兩個以上、不同的文化場域進行觀察 形成構念、建立理論、檢驗理論 理論驗證、假說檢定、理論修正 發展高層認理論
36
特點 本土化策略 跨文化策略 整合式策略 典型的研究例子 民族誌的田野研究、參與觀察及深度面談。 多場域調查,進行變項測量與橫切面比較 跨文化場域調查,進行主要變項測量 對文本進行內容分析,提供一個本土思考的窗口 將文化視為調節變項,以觀察某些特定因素是否隨文化而變 比較各構念之文化殊異性與普同性
37
本土化與跨文化策略的四種亞型 策略 角度 本土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 華人觀點 Ⅰ:內發本土化 Ⅲ:輸出跨文化 外人觀點 Π:外衍本土化
Ⅳ:舶來跨文化
38
五種策略例子 第一型內發本土化:家長式領導 第二型外衍本土化:組織公民行為 第三型輸出跨文化:華人主管忠誠的美國驗證
第四型舶來跨文化:比比皆是 第五型整合性研究:關係與關係背景的比較、家長式領導與轉型式領導的比較
39
研究團隊 三種不同基本類型: 跨國研究團隊 跨層級團隊 跨功能團隊
40
跨國研究團隊 目的: 進行華人組織行為構念的跨國驗證、西方構念的本土驗證、或是進行跨文化的整合性研究。 提升研究品質
41
跨層級團隊 目的: 進行華人組織行為研究 培植未來的研究人才 透過團隊學習找出問題
42
跨功能團隊 目的: 透過各類專家提供專業知識,以較全面性的角度來處理華人組織行為的議題,期能同時掌握文化、制度、法律、經濟、社會等巨觀環境,與組織結構、誘因系統、企業文化等各類微觀環境對組織與人類行為的影響。
43
建立高績效研究團隊 採取系列性的研究方法 發揮建功立業的精神
44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