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BC) 沿襲恩培竇克里斯的四元素說(水,火,土,氣) 認為四元素可相互變換 反對原子學說 不喜歡做實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BC) 沿襲恩培竇克里斯的四元素說(水,火,土,氣) 認為四元素可相互變換 反對原子學說 不喜歡做實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BC) 沿襲恩培竇克里斯的四元素說(水,火,土,氣) 認為四元素可相互變換 反對原子學說 不喜歡做實驗 其思維影響了往後的2000年

2 道爾頓(Dalton, ) 原子學說 1808年提出 1. 元素(element):由原子(atom)所組成 2. 不同元素:不同原子 3. 化合物是由原子以固定的組合方式結合而成 4. 化學反應:重新組合原子

3 1860年克庫勒(Kekulé, 1829-1896)在德國西南部的城市卡斯魯赫(Karlsruhe)舉辦了第一屆國際化學會議。
卡尼澤羅(Cannizzaro, )於會中提出 化合物是由整數個原子所組成 接受亞佛加厥的假說,並以H原子量為1,H2分子量為2 W1L O2/W1L H2 = 16/1  O 的原子量為16 帶給了有機化學家對分子式的信心 導致元素週期表的出現(1869年出現第一個週期表)

4 克庫勒(Kekulé, ) 1858 碳原子可以相互的結合形成碳鏈 碳原子的價鍵數為四 化合物的結構可以從它所進行的反應回推

5 巴斯德(Pasteur, )

6 THE TOP 10 Beautiful Experiments Ranked By Number Of Nominations & Historians
Louis Pasteur's separation of tartrate enantiomers (1848) 2 Antoine Lavoisier's work on oxidation of metals, which led to the general theory of combustion and oxidation (ca. 1775) 3 Emil Fischer's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glucose (ca. 1890) 4 Sir Humphry Davy's isolation, using electrolysis, of sodium and potassium (1807), and of magnesium, calcium, strontium, and barium (1808) 5 William Henry Perkin's synthesis of the dye mauve (1856) 6 Gustav Kirchhoff and Robert Bunsen's demonstration that metal compounds heated in a flame emit spectral lines characteristic of metal (1859) 7 Joseph Priestley's discovery of oxygen by heating "red calx"--mercury(II) oxide (1774) 8 Neil Bartlett's preparation of the first noble-gas compound, xenon hexafluoroplatinate, from platinum hexafluoride (1962) 9 Victor Grignard's discovery of the use of organomagnesium compounds in synthesis (ca. 1899) 10 Marie and Pierre Curie's discovery of polonium and radium (1898) C & EN News, 2003, Volume 81, Number 34, pp

7

8

9 酒石酸 Tartaric acid 類酒石酸 Paratartaric acid

10 Van’t Hoff, 1852-1911 Nobel prize 1901 1874 提出三度空間的化學結構式 倡議碳原子的四面體結構
                                            Van’t Hoff, Nobel prize 1901 1874 提出三度空間的化學結構式 倡議碳原子的四面體結構 提出不對稱中心的概念 指出光學活性與不對稱中心的關係 1877 Kolbe: “a childish fantasy”

11

12

13

14 具有兩個不對稱中心卻不具掌性

15

16 本身具有對稱面即不可能具有掌性 這類化合物稱為內消旋化合物(meso)

17 兩個對掌體以一對一的比例混合將不具旋光性
稱為外消旋的混合物(racemic)。 類酒石酸其實就是一個酒石酸的外消旋混合物

18 巴斯德的幸運 剛好挑選酒石酸的鈉銨鹽來研究 酒石酸的鈉銨鹽只有在27度C以下結晶才能出現兩種對掌結晶 巴斯德的名言 “機會只給那些有備而來的人” ‘chance favors only the prepared mind’

19 巴斯德進一步發現: 類酒石酸與左旋的金雞納鹼作用會產生兩種溶解度不同的晶體

20

21 拆分:將對掌體分離

22 巴斯德又發現: 類酒石酸的溶液放在一種黴菌(Penicillium glaucum)培養皿當中,右旋的酒石酸會被消耗而剩下左旋的酒石酸

23 具有掌性的管柱

24 許多的天然物都是單一的對掌體 葡萄糖 胺基酸 AMP 去氧核苷酸

25 DNA

26 蛋白質

27 酶:生物體進行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28

29 C & E News, 2004, Volume 82, Number 24, pp. 47-62.

30

31

32

33 用途:除草劑

34

35 不對稱合成的策略 使用單一對掌的原料為建材(chiral building block) 天然物 人工合成的小分子 使用單一對掌的試劑來誘導出產物的光學活性 非催化性的 催化性的(理想)

36 常用的催化劑 金屬配位化合物 與反應物結合製造出不對稱的空間

37

38 他在金屬配位化合物上的傑出貢獻導致具有光學活性的配位化合物的發現
                                            Alfred Werner ( ) Nobel prize, 1913 他在金屬配位化合物上的傑出貢獻導致具有光學活性的配位化合物的發現

39

40

41

42

43 關鍵: (Noyori)

44

45

46

47 關鍵步:Sharpless epoxidation


Download ppt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BC) 沿襲恩培竇克里斯的四元素說(水,火,土,氣) 認為四元素可相互變換 反對原子學說 不喜歡做實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