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印象派畫作鑑賞 – 莫內的啟發 蔡文祥 教授兼副校長 資訊科學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印象派畫作鑑賞 – 莫內的啟發 蔡文祥 教授兼副校長 資訊科學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印象派畫作鑑賞 – 莫內的啟發 蔡文祥 教授兼副校長 資訊科學系

2 大綱 印象派名畫欣賞 莫內畫作欣賞 我認識印象派緣由 我對印象派的追尋 印象派的誕生 莫內傳記 印象派畫家特性 莫內畫作的特色
莫內給我的啟發 未來的修養

3 印象派名畫欣賞 看網頁

4 莫內畫作欣賞 看網頁

5 認識印象派緣由 從小對多彩畫作的喜好 對大自然的追尋 尋求對藝術的入門 偶然的機緣

6 我對印象派的追尋(1) 出國旅遊逛美術館 追尋畫家的足跡 購買書籍研究 看美術展覽 複製畫作掛賞

7 我對印象派的追尋(2) 購買相關藝品 上網蒐集數位畫作 建置莫內畫作網站 進行學術研發

8 我對印象派的追尋(3) 出國旅遊逛美術館 --- 羅浮宮(法國巴黎) 奧塞美術館(法國巴黎) 普拉多美術館(西班牙馬德里)
米羅基金會(西班牙巴塞隆納) 畢卡索美術館(同上)(see cards also) 隱士蘆美術館(俄羅斯莫思科)…

9 我對印象派的追尋(4) 追尋畫家的足跡 法國南部城市Arles --- 梵谷作畫數年的地方 (See 法國網頁)

10 我對印象派的追尋(5) 上網蒐集數位畫作 建置莫內畫作網站 New site Old site 進行學術研發 --- 馬賽克藝術

11 印象派的誕生 1874年法國年輕畫家作品參加官辦展覽老是落選,乃自己舉辦『落選展』。
莫內展出一幅『日出印象』,描繪日出海景,用筆隨意,看似未完成,像只畫個印象而已。 當時記者因作品名稱而譏諷為印象派,一般人也隨之稱為印象派。 之後幾次展覽乃取名印象派展,沿用至今。

12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印象派之父」的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生於巴黎。
童年是在哈佛港的海邊渡過。父親開小食品店,經濟並不富裕。 莫內在小學時就已對繪畫產生興趣,十幾歲時已是當地有名諷剌畫家。

13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偶然機會中,莫內幾幅作品被風景畫家布丹看見,布丹很欣賞他,成了莫內第一學畫老師。
布丹經常帶他出去畫風景,並且傳授『畫畫必須要到大自然去』的理念。 布丹的話深深影響這位未來印象派大師的心靈。

14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莫內在布丹建議下於1859及1860年(20歲)到巴黎作畫,並遇見畢沙羅。
在阿爾及利亞服兵役兩年,1862年退伍回到哈佛港,又和布丹及荷蘭畫家戎金一起作畫。 布丹與戎金對於莫內早期的藝術發展產生莫大影響。

15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父親反對莫內和自由派人士的交往,不久乃進入學院派畫家格萊爾的畫室。
莫內發現學不到想要的技巧,乃與好友雷諾瓦、巴齊耶及西斯里離開畫室,跑到風景優美的楓丹白露去寫生去。

16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1865年沙龍展中,第一次展出兩幅大型作品「哈佛港岬角」、「哈佛港的燈塔」。
兩幅畫受布丹及戎金影響,在水面和天空處理上流利簡明,深受好評,走出勝利的一步。 第二年再一次得意,展出肖像畫「卡美伊」,畫上美麗女子就是他後來的妻子。

17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這時期的作品還不能算是印象派作品,它們比較屬於寫實的。
如果莫內繼續朝此方向發展,或許不會有機會承受後來經歷的那些風險及痛苦,但他選擇了開創新路,這條新路就是要把大自然中的光與色搬上畫布呈現出來。

18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不久之後,莫內畫了許多的戶外作品,特色在描繪外光。
1866年畫「花園裏的女人們」,描繪一群衣履光鮮的男女在花叢樹下遊樂。 在此畫中只想表現出那些穿透樹葉、花叢以及人們服飾上的陽光變化,而不是要表明什麼思想。

19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但這幅巨作卻不受沙龍所接受,官方沙龍拒絕展出它。但他並不氣餒,依然勇往直前。
1869年起,莫內的作品就很難進入沙龍中展出。 作品既不能展出,又賣不出去,生活越來越辛苦,有時須靠朋友才能飽餐一頓。

20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1870-1871年普法戰爭,莫內住在倫敦,首度看到透納的作品。
1871年返國所作畫中,卻看不見受透納影響,反是延續1860年的畫風。 1870年代莫內全力於小型風景畫,有些是描寫阿讓特伊週圍景緻,因1872-1878年間莫內曾住該地。

21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1873年莫內作畫技巧已成熟,可明確傳達天氣與變化莫測的光線,如描繪哈佛港的巨作「日出.印象」。
依這幅畫的題目,畫家朋友在1874年舉行首次聯展時, 即以「印象」為名。 不過在當時這幅簡單的畫作, 並不是莫內作品的進點所在。

22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1870年間,莫內的主題一直保持在現代及人造的事物上,如「卸煤的人」 及幾幅聖拉札車站畫作,反映出工業及機械化。 六十年代下半期到七十年代,是莫內生活最困難時期,創作卻最旺盛。 那時莫內創作了不少優秀的風景畫, 都是最典型的印象派作品。

23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1873年起,他在船上作畫,作品讓人眼睛一亮,連塞尚都讚賞不已, 馬奈還給他一個雅號「水上的拉斐爾」。
作品有「白帆船 」「岸邊」「遊艇」等。 那時印象派主要畫家畢沙羅、西斯里、雷諾瓦等經常與他一起工作,他是名副其實的印象主義領袖。

24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雖然創作慾旺盛,久病的妻子卻沒錢可治療,1879年妻子死去,留下兩個未成年小孩。
1880年有了新轉機,莫內廣遊各地,尋找生動題材,亦舉辦了作品展覽會 。 那時作品有「美麗之島」以及「瓦倫吉維教堂」等,皆比之前作品更豐富,即使是陰影方面也有豐富的色彩。

25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1883年離開巴黎,和第二任妻子愛麗絲,住在四十哩外的吉維爾尼村,是莫內創作的最後一個時期。
晚年創作了大量的畫作,有舉世聞名的「乾草堆」「盧昂大教堂 」「聖.拉札爾車站」「荷花」…等。

26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1890 -1891年的「乾草堆」,是一套重要作品,與1880年代生動的景象不同,是在家附近所見毫無詩意的主題,但焦點在於氣氛的營造。 這套名畫在1891年展出時,三天就全部賣光,而「盧昂大教堂」則是使用充滿活力的畫法,表層的顏色光鮮亮麗,讓人感受到陽光的效果。

27 莫內傳記 法國 1840-1926 1900年後,在自宅近建造的一座湖濱花園,全心創作「荷花」。花園中有樹木、 荷花、及拱橋等。
1914年著手創作以湖為題的系列畫作。這一套作品可說是用感覺畫成的,傾注了對人類及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1926年12月5日逝世, 享年八十六歲。

28 莫內畫作的特色 (1) 光影清楚 (2) 色彩繽紛 (3) 分離顏色 (4) 捕捉印象 (5) 系列創作 (6) 自然題材

29 莫內給我的啟發 (1) 跳脫傳統 (2) 啟發創意 (3) 貧困不屈 (4) 結交好友 (5) 堅忍不拔 (6) 持續有恆

30 印象派畫家特性(1) 印象主義畫家題材大都世俗的,平民的,從都市的底層生活到鄉材的田園風光。
這些畫家在生活上大都很窮困,吃飯往往有一頓沒一頓。他們探索精神不被外人所承認。 但他們熱愛生命及山水風情,從他們作品作真摯的反映出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31 印象派畫家特性(2) 快筆速寫留印象, 五彩繽紛捕色光, 花草水山皆題材, 映畫自然心舒暢。

32 未來的修養 擴大對印象派的了解 擴大收藏及鑑賞 擴大與他人分享經驗 傳播印象派的精神

33 侍女圖(Las Meninas) by Velazquaz
Back

34 Magpie, snow effect (by Monet)
Back

35 蒙娜麗莎(The Monal Lisa) Back

36 Typical painting by Miro
Back

37 Hovinaisia (1957) by Picasso
Back

38 Jeanne-Marguerite Lecadre in the Garden by Monet
Back


Download ppt "印象派畫作鑑賞 – 莫內的啟發 蔡文祥 教授兼副校長 資訊科學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