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神操 101 默觀 CONTEMPLATIO 天主教輔仁 聖伯敏神學院 H105 依納爵靈修專題 2014年10月3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神操 101 默觀 CONTEMPLATIO 天主教輔仁 聖伯敏神學院 H105 依納爵靈修專題 2014年10月30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神操 101 默觀 CONTEMPLATIO 天主教輔仁 聖伯敏神學院 H105 依納爵靈修專題 2014年10月30日
指導:柯建融神父 學生:富康薇 學號:B49028 2014年10月30日

2

3 *大綱 Outline I. 語源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III. 《神操》中的「默觀」 操練 IV. 參考資料

4 I. 語源 Etymology 1. contemplación (Sp.) 2. contemplatio (Lat.)
默觀 contemplatio (n.) 1. 源於拉丁文,: “contemplatio” (n.):觀看 (的行動)。 2. 拉丁文動詞: “contemplari” (v. inf.): 集中注意凝視;觀察。 3. “contemplatio” 主要有兩個語素 (morpheme): “com” 與 “temple”: 1. contemplación (Sp.) 2. contemplatio (Lat.) 3. contemplazione (Ita.) 4. contemplation (Eng.) *意為: 默觀;冥思;靜視。 --“com”: 由拉丁文 “cum” 的古體“com”而來,意為:連同;和...一起。 --“temple”: 是在占卜之前,由占卜者劃出的空間,讓他可以在其中觀察神靈的力量。譯自於希臘語:θεωρία(Theoria),意為:割開;切斷,是神聖與平凡人世間的界線。

5 「靜」是人親近天主的有利條件 *列上十九 12-13:「烈火以後,有輕微細弱的風聲。厄里亞一聽見這聲音,即用外衣蒙住臉出來,站在洞口。遂有聲音對他說: 『厄里亞,你在這裏做什麼? 』」

6 *詠卅四 9 : 「請你們體驗,請你們觀看:上主是何等的和藹慈善!」

7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A. 默想 meditation (n.) 的語源
1. meditación (Sp.) 2. meditatio (Lat.) 3. meditazione (Ita.) 4. meditation (Eng.) *意為: 默想;沉思;深思 1. “meditatio”(Lat., n): 默想;思索;沉思。 2. “meditari” (v. inf.): 默想;沉思;反省。 3.主要語素 (morpheme): “med” 意為:思索;斟酌;測量。

8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B. 一般的區分 (a.) 爵式默想 Ignatian Meditation
1. 性質:屬於一種使用「心智能力」的祈禱。

9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B. 一般的區分 (a.) 爵式默想 Ignatian Meditation
2. 核心動力: (1.) 著重運用「靈魂的三種官能」(*操 45,房譯本;侯譯本:「三司」 three powers of the soul) 祈禱。 (2.) i.e., 以記憶憶起、以理智思想、以意志激發善情,讓天主藉由它們與我交談。 (cf. 操45, 50, 51, 52)。 *Note: 爵語的「意志 」(Sp. voluntad): 屬感情領域,為愛的中樞、使人感動的主體、傳遞內在動力信息的靈魂官能。 cf. 操 95 :「我的『志願』是征服全世界」(“It is my will to ‘conquer’ the whole world”)—表達聖父的授意及行動。 --“con-quirere” (Lat.): 全部-找到、全部-收集。

10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B. 一般的區分 (a.) 爵式默想 Ignatian Meditation
3. 效益: (1.) 對信仰或經文題材的觀念進行邏輯推理及系統性反省。 (2.) 進而推論出生活原則及奠定基本信念。 4. 適用對象:適用於靈修的初學者。

11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B. 一般的區分 (b.) 爵式默觀 Ignatian Contemplation
1. 性質:屬於透過內心感性模式、以靈心的感官感受天主臨在的祈禱。 *Note: 「感受」: (1.) 通過內心經驗對事物的感知。 (2.) 來自聖神的覺悟,能調動一切內在因素。 (3.) 感受者由預先提供的事物受到觸動,不能由自己意志任意決定。 2. 核心動力:運用「想像力」祈禱;內容大部分為福音中基督的生活奧蹟。

12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B. 一般的區分 (b.) 爵式默觀 Ignatian Contemplation
3. 效益: (1.)能使行神操者親臨於聖經的奧蹟中、融入其中事件並接觸聖經中多個角色,特別也更認識主基督。 (2.)如此藉著體會到天主的聖愛,更能追隨、愛慕主基督 (cf.操 91-98, 104) 4. 適用對象:較適合那些在靈修祈禱中有相當進展的人。

13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B. 一般的區分 (b.) 爵式默觀 Ignatian Contemplation
*Note: 1. 默觀在《神操》中佔重要地位,是第二、三、四週的基礎。 2. 默觀雖涉及想像,卻並非幻想,而是根據 史 實 瞻仰耶穌的言行。 3. 耶穌基督降生成人也是為讓我們的官能能有具體的對象。

14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C. 結構上的區別 *默觀的結構: *默想的結構: --預備經 (Prayer) --預備經 (Prayer)
--三前導 (Three Preludes) --三主題/端 (Three Points) --對禱 (Colloquy) *默想的結構: --預備經 (Prayer) --二前導 (Two Preludes) --三主題/端 (Three Points) --對禱 (Colloquy) 1. 定像 2. 求恩 1. 歷史 2. 定向 3. 求恩

15 II. 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D. 思考 Consideration
但,依納爵是否將「默想」或「默觀」理解為嚴格而涇渭分明的術語? 不!

16 II.默想與默觀的區別 D. 思考 Consideration
*理由如下: 1.關於「地獄」的操練 (操65) 他也稱為「默想」,是運用五官來進行。 2.「在行一切神操時,我們用理智推理,用意志動情」(操3) 3.「第一週默想罪過;第二週;默想吾主耶穌基督的生活言行至聖枝主日;第三週 默想耶穌的苦難;第四週默想耶穌的復活升天」(操4) 4.「愛情默觀」(操230) 完全是運用三司進行,且結構與「默想」相同 (沒有「默觀」中第一前禱:歷史) 5.「默想」的推理式祈禱也帶有感情,因操練結束時的對禱就是要與天主或聖三或基督或聖母交談 (操53, 61, 63, 71),「猶如朋友或主僕間的談心」(操54)。

17 III.《神操》中的「默觀」操練: *第二週: *第三週: --第一日: 190 (-198), 200 (-203). *第四週:
91, 92 (-94), 95 (-98), --第一日: 101(-109), 110(-117), 118, 120, 121(-126). --第二日: 132. --第三日: 134. --第五日: 158 --第六至第十二日: 161 *第三週: --第一日: 190 (-198), 200 (-203). --第二日至第七日: 208 *第四週: --218 (-225), --230 (-237)

18 III.《神操》中的「默觀」操練 A. 以《神操》101-135 為例

19 第一日(操101)第一次默觀:降孕奧蹟 (路一26-38) First Day, First Contemplation, Incarnation (Lk 1, 26-38)

20 *路一 30-33: 「天使 (加俾額爾) 對她 (瑪利亞) 說:『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看,你將懷孕生子,並要給他起名叫耶穌。他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達味的御座賜給他。他要為王統治雅各伯家,直到永遠;他的王權沒有終結。』」 (cf. 操262)

21 *預備經 (Prayer):照常。 --步驟意義: 目的在於收斂心神,並以更好的準備與尊敬的態度來從事祈禱。
cf. 操 46 : 「求我們的主天主,賞我聖寵,使我的一切意向和行為,都為事奉讚美至尊無對的天主。」

22 *(操102) 第一前導 (First Prelude) 歷史:
1. 記住要默想的歷史。 2. 想像天主聖三俯視世界,其中滿佈人類。

23 *(操102) 第一前導 (First Prelude) 歷史:
3. 因見眾人走向地獄 (斷絕與天主親密的關係) (cf., 瑪廿二1-14:「天國好比一個國王,為自己的兒子辦婚宴。他打發僕人去召被請的人來赴婚宴,他們卻不願意來…」)

24 *(操102) 第一前導 (First Prelude) 歷史 :
4. 天主便決定天主第二位—聖子—降生成人,以犧牲自己的方式救贖人類。 (cf., *依五三 6:「我們都像羊一樣迷了路,各走各自的路;上主卻把我們眾人的罪過歸到他身上。」 *若一36:「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25 歷史 : 5. 故時期一到,便派遣天使加俾額爾來拜訪聖母。 --步驟意義:
*(操102) 第一前導 (First Prelude) 歷史 : 5. 故時期一到,便派遣天使加俾額爾來拜訪聖母。 --步驟意義: 默觀的主題是一個場合,吾主耶穌正邀請我們「進入」,祂再由那裡深入我們的思想。(cf., 操5, 76)

26 * (操103) 第二前導 (Second Prelude):
定像 (讓影像呈現): 1. 觀看地點。 2. 觀看居住在廣大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各民族,再特別觀看加里肋亞的納匝肋聖母的住屋。 --步驟意義: 1. 集中操練者精神。 2. 使其默禱有確定目標,且身心一切與之接觸。 3. 藉此將「我」投入祈禱的情境,也讓吾主深入其思想。

27 (操104) 第三前導 (Third Prelude) 求恩:
1. 祈求「我」所願望的。 2. 在此求天主讓我深切認識為「我」而降生成人的吾主耶穌 3. 以讓「我」能更加愛慕祂、追隨祂。 --步驟意義:期望操練者在專注祈禱中認出「我」所真正渴望的恩典並請求天主賜予。

28 *(操105) 注意 Note: 1. 預備經一如開始所言:總不變更。 2. 三個前導在第二、三、四週都應做。
3. 卻須依提出之資料加以更改。

29 觀看各類人物: 1. 世人:無論是人種、境遇、心境、健康狀況、生死都不相同。 2. 天主聖三:天主聖三俯視地面,見諸民族正盲目摸索。
*(操106) 第一端 (First Point ) 觀看各類人物: 1. 世人:無論是人種、境遇、心境、健康狀況、生死都不相同。 2. 天主聖三:天主聖三俯視地面,見諸民族正盲目摸索。 3. 瑪利亞與加俾額爾:觀看聖母領報 (Annunciation)。 4. 反觀「自己」,以採取神益。 --步驟意義:藉選定內容來幫助操練者能有方向地進入故事背景。

30 先聽言語: *(操107) 第二端 (Second Point) 1. 世人:如何交談、如何咒罵天主。
2. 天主聖三:聽見:無比慈愛的天主聖三卻依然表示要救贖人類。 3. 瑪利亞與加俾額爾:觀看聖母領報 (Annunciation)時與天使的談話。 4. 反省「我」聽見的談話,以採取神益。 --步驟意義:藉由「聆聽」來體會默觀人物的一言一語;他們的語氣、說話方式給「我」的感受到底如何。

31 *(操108) 第三端 (Third Point) 注視動作: 1. 世人:如何爭鬥殘殺、如何遠離天主而走向地獄。
2. 天主聖三:完成天主第二位—聖子—降生成人的奧跡。 3. 瑪利亞與加俾額爾:聖母領報 (Annunciation) 中天使奉行任務,而聖母謙遜接受、感謝天主。 4. 反省「自我」,從事件中採取神益。

32 * (操108) 第三端 (Third Point) 注視動作:
--步驟意義:藉由「觀看」默觀裡人物的行為動作來體會它們給「我」的感受。

33 *(操109) 對禱 (Colloquy) 1. 思索「我」該對天主聖三、降生成人的聖子及聖母說些甚麼。
2. 按心中感想,祈求天主幫助我更能追隨、效法降孕的救主。 3. 唸一遍 〈天主經〉。 --步驟意義: 操練者須與默觀題材內的人物有所交往,並回應他們的言語行動。 --(cf., 操 54:「對禱應是真正的談話,就如朋友與朋友,僕人與主人談心一樣;有時是祈求某項恩寵,有時承認自己犯的某項罪過,有時訴說自己的心情,有時對某事請求指導。」) *“colloquium”(Lat.):對話;會議。“com”: 和…一起;“loquium” : 說話"。

34 *(操110) 第二次默觀:耶穌聖誕 (路二 1-14) The Second Contemplation, the Nativity ( Lk 2, 1-14)

35 *路二1-14: 「天使向牧人們說:『不要害怕!看!我給你們報告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今天在達味城中,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亞。這是給你們的記號:你們將要看見一個嬰兒,裹着襁褓,躺在馬槽裏。』忽有一大隊天軍,同那天使一起讚頌天主說:『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c.f., 操264)

36 *(操111) 第一前導 (First Prelude) 歷史:
*(操110) 預備經 (Prayer): 照常 *(操111) 第一前導 (First Prelude) 歷史: 1. 想聖母懷胎九月。 2. 設想聖母坐在驢背上,而聖若瑟及一名婢女牽著一頭牛。 3. 設想他們由納匝肋動身至白冷,繳納羅馬皇帝徵收的地區人丁稅。(cf., 操264)

37 *(操112) 第二前導 (Second Prelude):
定像 (讓影像呈現):觀看地點 1. 借想像力觀看自納匝肋至白冷的路況。 2. 再觀看小耶穌誕生的山洞。 *(操113) 第三前導 (Third Prelude): 求恩 (與上次默觀全然相同),i.e., 1. 祈求「我」所願望的。 2. 在此求天主讓我深切認識為「我」而降生成人的吾主耶穌 3. 以讓「我」能更加愛慕祂、追隨祂。

38 *(操114) 第一端 (First Point):
1. 觀看人物:聖母、聖若瑟、婢女、耶穌聖嬰。 2. 設想「我」是一名貧窮微末的小僕,正在瞻仰他們或盡「我」所能服侍他們。 3. 反省「自我」,以獲神益。 *(操115) 第二端 (Second Point) :聆聽言語 1. 留心傾聽他們的話語。 2. 仔細回想以獲取神益。 *(操116) 第三端 (Third Point):注視動作 1. 觀察、存想他們的動作及種種千辛萬苦的生活 (e.g., 奔波跋涉、過著窮困清貧的生活、忍饑受凍、飽受欺凌) 2. 而後耶穌基督還要被釘死在十架上,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我」! 3. 反省以獲取神益。

39 *(操117) 對禱 (Colloquy): 同上一默觀,用祈禱結束。 1. 思索「我」該對天主聖三、降生成人的聖子及聖母說些甚麼。
2. 按心中感想,祈求天主幫助我更能追隨、效法降孕的救主。

40 *(操118)第三次默觀:複習 *(操119): *(操120) 第四次默觀:複習
The Third Contemplation, Repeti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1. 為第一、第二操練的複習。 2. 預備經及三前導後,複習第一與第二操練。 3. 要注意到曾感到神光、神慰或神枯的部分。 4. 末了作對禱,唸〈天主經〉一遍。 *(操119): 1. 在這次及之後的複習中,須遵守相同程序 (i.e., 第一週的程序) 2. 可更換內容,但形式不變。 *(操120) 第四次默觀:複習 The Fourth Contemplation, Second Repetition 1. 複習第一、第二次默觀。 2. 作法與上述複習相同。

41 2. 預備經與三前導後,運用想像的五官,體驗第一及二次默觀的內容。
*(操121) 第五次默觀:運用五官 The Fifth Contemplation, Application of Senses 1. 用五官體驗第一及第二次默觀的內容。 2. 預備經與三前導後,運用想像的五官,體驗第一及二次默觀的內容。 3. 方式如下:

42 *(操122) 第一端:用想像的視覺 (?) 觀看人物,個別默想他們的情形,並從中採取神益。
*(操123) 第二端:用想像的聽覺觀聽話語 ,細加思索並採取神益。 *(操124) 第三端:用想像的嗅覺、味覺品嘗吾主耶穌的天主性、聖靈魂與種種德行,及其他一切的芬芳和甘飴,接著反觀自己,並採取神益。(對其他在默觀中出現的人物也照樣如此進行!) *(操125) 第四端:用想像的觸覺撫摸 (e.g., 擁抱、親吻他們走過、坐過的地點) *(操126) 對禱 (結束神操): 運用對禱與誦唸天主經一遍。

43 Q: 為何依納爵要安排在一日的最後運用五官默觀 ?
--Cf., *(操2) : “NON MULTA, SED MULTUM.” 「唯有深切玩味才能令人滿意,而非博學週知。」 *(操227) :「用五官體味本日的操練…在感受更大的推動和更深的神味…」 *應用感官的第五次默觀的作用: 1. 之前四次默觀的延續。 2. 能將以上各操練更深入地推進、將每日的祈禱推向高峰。

44 *Note: 神操中特別提出「我」,「省察」我本人的罪、「默想」、「默觀」為我降生的基督,如何受難,想天主賜給我多少恩惠?如何為我工作?如何與我在一起,催迫我跟隨基督,效法祂的言行,以脫離故我。最後,「我」便在基督內熔化:「主!請祢收納我的全部自由、我的記憶、我的理智,和我所有意志…」(操230)

45 III.《神操》中的「默觀」操練 B. 個人經驗
「謝謝祢作我的朋友﹗ 」

46 IV. 參考資料 Reference 1.聖依納爵著,侯景文譯,《神操》(通俗譯本)。臺灣:光啟文化事業,2003。
2.聖依納爵著,房志榮譯,《 神操》,臺灣:光啟文化事業,2003。 3. Ignatius von Loyala, Geistliche Übung. Übers. Alfred Feder, S.J., Regensburg, 1922. 4. 朱秉欣,《聖依納爵神操簡介》,臺灣:光啟文化事業,2001 5. Lewis, Jacques著, 沙微譯,《神操淺譯》,臺灣:光啟文化事業,1993 6. Ramon Maria Luza Bautista, S.J. 著,謝詩祥、鄭兆沅譯,《避靜、祈禱與分辨:依納爵神操101問答》,臺灣:光啟文化事業,2012 7. Pedro Arrupe, S. J. 著,石室譯,《依納爵神恩中的聖三奧蹟》,臺灣:台北光啟,1993 8. 思高聖經 9. Spiritual Exercises of St. Ignatius of Loyola. Trans. Louis J. Puhl, S.J., Worthington, Ohio, 1951 10. from Kevin O'Brien, S.J., The Ignatian Adventure, Chicago: Loyola Press, 2011

47 謝謝大家的聆聽!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Download ppt "神操 101 默觀 CONTEMPLATIO 天主教輔仁 聖伯敏神學院 H105 依納爵靈修專題 2014年10月30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