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變形的珍珠-     巴洛克藝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變形的珍珠-     巴洛克藝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變形的珍珠-     巴洛克藝術

2 1.巴洛克藝術的起源 2.巴洛克式建築 3.巴洛克式繪畫 4.巴洛克式雕刻 5.其他的巴洛克式藝術 6.總結
目錄 1.巴洛克藝術的起源 2.巴洛克式建築 3.巴洛克式繪畫 4.巴洛克式雕刻 5.其他的巴洛克式藝術 6.總結

3 巴洛克藝術的起源 自德人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 以「 95 條提綱」(95 Thesen) 掀起宗教改革之風潮後,西歐一統教會的局面頓成昨日黃花,此時天主教會一方面欲圖撲滅這股風潮,另一方面亦重新整頓教會綱紀,以維天主教舊有之威望, 他們同時也與專制王權結合,在此種背景下,乃以宮廷及教會為中心,產生了一種極其華麗的藝術,此種藝術完全符合誇示強大世俗權力之宮廷趣味及因狂熱之莊嚴儀式而引人側目的天主教儀式,更切合於在現實中追求一切力量、一切富足的時代精神,此即巴洛克式藝術興起之時代背景。

4 它的最大特色為氣象雄偉和富麗紉爛。這種風格在十六世紀下期源自義大利,傳入法國,然後再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大行於十七世紀。它的興起約有數因:
(1)由於對文藝復與時代藝術那種重視勻稱、節制和秩序的反抗,藝術家嘗試用較為突出的手法來表現平衡的效果。 (2)處於君主專制政體發達的時代,需要莊嚴而富麗的風格以表現帝王的威權。 (3)公教對抗改革以後,激起了宗教的熱情,此種風格能夠表現宗教運動的特質,因此有人說巴洛克風為對抗宗教改革的產兒。

5 巴洛克藝術的起源 「巴洛克」(Baroque / Barock) ,源自葡萄牙文,為「變形的珍珠」之意,隱含有貶抑之色彩,此一術語其後在歐洲藝術史上係指一個時代之標誌,即西元1600 年至1750 年間之藝術文化,它上承文藝復興後期的矯飾主義,下接十八 世紀 的洛可可式藝術 。 巴洛克藝術最早起源於義大利,義大利最著名的巴洛克建築當屬羅馬的聖保羅大教堂及其廣場。

6 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築實為法國的凡爾賽宮,凡爾賽宮象徵了當時絕對主義之專制王權的權威。
宏偉壯觀,充滿動感,精湛的透視變奏(如前縮法),戲劇性的構圖,體現無限的空間,加以理想光的對比,使畫面產生統一協調如舞台布景的效果是巴洛克繪畫的特色。 巴洛克雕刻有時是建築的一部份,藝術家表現真實人間的技法臻於成熟完美,例如根據主體的男女老幼來表現人的皮膚外觀,捲髮、衣飾、織物的質感都很逼真。動勢的展現是其最重要的特點,人物不再被雕成靜止或休息的姿態,而總是處於運動之中。

7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內部。宮內的雕刻、繪畫、金銀器皿、地毯、家具等,皆由藝術家設計,並以當時最優秀的技術工人製造,使凡爾賽宮有如十七世紀法國工藝精品的博物館。 畫家筆下路易十四的家庭。

8 巴洛克式建築 巴洛克建 築的特點為雄偉、雕琢和裝飾華美,並且廣泛而大量地應用「古典的」因素 如柱子、圓頂、拱門和神話故事的雕景,其外形在裝飾上的踵事增華與細膩氣氛給人中世紀教堂祭壇的感受。其內部也堂皇無比,配以鍍金、銀飾和明鏡。

9 著名景觀 王后臥室 阿波羅廳 鏡廳 凡爾賽宮大理石院 凡爾賽宮殿正面

10 此外,雕刻和繪畫在建築設計占重要位置,且因重視建築物與環境的配合而有風景設計和城市計畫。這些都一反文藝復興時代建築那種支離破碎的感覺。
義大利的維揚拉( Vignola,G.da)為早期的大師,他在羅馬為耶穌會所設計耶穌堂(Gesu‘),後為各地耶穌會教堂的典範。

11

12 最著名的巴洛克建築家則為貝尼尼(BerninI,G.L.),本為義大利人,他的名作便是羅馬聖彼得教堂前的柱廊和廣場。
此外巴黎的凡爾賽宮、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St.PaulsCathedral) 也都是這種風格的建築。

13 聖彼得大教堂

14 聖保羅大教堂

15 西方都市計畫的歷史是從巴洛克時期開始的,那時最醒目的建築物是教堂與宮殿。
建築師認為建築物是根據許多要求塑造成形的一個獨立的總體,所以巴洛克建築通常看來就像一尊大型雕塑。 把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畫成平面圖,其共同特點是正方形、圓形和十字形;而巴洛克建築的典型特徵是橢圓形、橄欖形以及從複雜的幾何圖形中變化而來的更為複雜的圖形。

16 用規則的波浪狀曲線和反曲線的形式賦予建築元素以動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藝術最重要的特徵。文藝復興建築如同現代建築一樣,是以簡單的、基本的比例和相互關係為基礎;而巴洛克建築不再崇尚那種含蓄的邏輯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戲劇般的效果。

17 巴洛克式建築 聖彼得大教堂 十七世紀盛期巴洛克建築最偉大的大師是貝尼尼(G.L.Bernini,1598~1680),以雕刻家而兼精建築,在1624~33年間完成置於聖彼得大教堂內的青銅華蓋,是一座高達二十九公尺的巨型幕棚,以四根螺旋形雕花大柱支撐蓋頂,雄偉而又華麗(很像布景裝飾)。又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了門前雙臂環拱形的廣場和柱廊(如上圖,1657),使它成為西方最美的廣場建築之一。

18 巴洛克式繪畫 繪畫方面,巴洛克繪畫重視 新的和突出的構圖方法,周遠近法和不勻稱的構圖。巴洛克畫家喜歡捕捉空閒和運動的感覺。主要畫家有義大利的卡拉契(Ca rraccI,A,)和卡拉瓦喬(Ca ravaggio,M.M.da);他們的作品多取材「聖經」故事,籠罩著濃厚的義大利風味。法蘭德斯(Flanders)的魯本斯(Rubens, P,P.),作品甚多善繪女性的裸 露肢體,法國的普桑(Poussin,N。)則長於風景和戰爭場面 。

19 巴洛克式繪畫 水果籃 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3~1610),是巴洛克繪畫的先驅,作品的特色是利用光線以獲得畫面戲劇性的效果,也利用明暗表現法以襯托真實的空間感,並捨棄細節的描寫。他對自然的態度是直觀的,以粗野或純樸的市民為模特兒作肖像畫。他更在靜物畫上另闢蹊徑。代表作有《在以馬杵斯吃晚餐》(1601,,倫敦國家畫廊)、《埋葬基督》(1604,梵諦岡美術館)、《水果籃》(如上圖,靜物, 1596,46×64.5cm,米蘭,諳布羅西阿納美術館)、《酒神》(1597,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個性狂野、暴躁、易怒,命短,他要脫離陳規,重新思考藝術,風格上被稱為「自然主義者」。

20 巴洛克式繪畫 巴洛克繪畫的代表作 「魔鬼引誘聖安東尼」

21 巴洛克式雕刻 巴洛克雕刻有時是建築的一部份,藝術家表現真實人間的技法臻於成熟完美,例如根據主體的男女老幼來表現人的皮膚外觀,捲髮、衣飾、織物的質感都很逼真。動勢的展現是其最重要的特點,人物不再被雕成靜止或休息的姿態,而總是處於運動之中。最著名的是貝尼尼的名作《聖泰雷莎(St.Theresa)之幻覺》(1645~52,羅馬聖馬利亞教堂),是宗教性和官能性的結合,欣賞這類雕像要搭配建築﹑繪畫一起觀看,以產生視覺上的幻覺。這種風格也影響西歐各地。其他名作如《四河噴泉》(如頂圖, ,羅馬Navona廣場) 法國巴洛克雕刻大師有: 普傑(P.Puget, )的《克羅托那的米羅》(1671~83,巴黎羅浮宮)。 柯塞沃克(A.Coysevox,1640~1720)的《勒布蘭半身像》(1676)、《路易十四半身像》(1680,凡爾賽宮)。

22 巴洛克式雕刻

23 其他的巴洛克式藝術 音樂在這個時期也有甚大的發作品多取材「聖經」故事,籠罩著濃厚的義大利風味。
音樂在這個時期也有甚大的發展。這方面的成就以德國為最高,不過主要的音樂形式如吟誦曲、歌劇、歌謠、協奏曲及序曲等卻都是源自義大利。 巴哈 (Bach,J.S.)與韓德爾(Handel,G.F)是初期的大師 。前者擅長風琴曲;後者則兼擅多方面,「彌賽亞」便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他們的特色是注重和諧,反對未經嚴格形式構成的即興之作,其作品因此都不易演奏,但卻都令人聽來感到無比的莊重與舒暢。近代西洋音樂實即基於此。 巴洛克的風格除表現在上述這些造形藝術上外,也可從當時的文學作品中感受到。這個時期的文學為偉大的散文時代,英國的吉朋(Gibbon,Edward)、約翰生(Johnson,Samuel)、培根(Bacon,F.),以及法國的伏爾泰(Voltaire;F.M.A.)、盧梭(Rousseau:J.J.)等,也都是散文家。他們的作品不僅表現著高度的古典色彩,並且充滿了對理性的崇拜。小說也在這時趨於成熟,英國狄福(Defoe,D.)的「魯賓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格烈弗遊記」都是眾所周知的作品,但都非真正的小說。從李嘉生(Richardson,S.)開始才出現有計畫的情節小說,他的「潘咪拉」和 「克萊麗莎」被公認為英國小說中情節最完美者。

24 其他的巴洛克式藝術 詩歌方面,則由於這時期理性主義盛行的影響,語意都趨向於明晰的散文味道,英國的彌爾頓(Milton,John)是最重要的人物,其名作「失樂園」和「重獲樂園」為英國文學史上很重要的敘事詩之一,內容以「聖經」創世紀篇中的亞當、夏娃、撒旦與天主之間的罪、罰問題為主,藉著宗教中的超凡人物來探討凡世間的正義和邪惡問題,為其時代宗教信念的綜合作品。 戲劇在這時期也很發達,除法國的康迺伊(Corneille,P.)、拉辛(Racine,J,)和莫理哀 (MoIere,J.B。P.)等古典悲劇大師外,還有英國的艾塞里芝(Etherege,G。)與魏采力(Wycher-ley,W.)等喜劇大師。前者著重描寫人心靈中情欲與理智的衝突,以及宿命的悲傷情懷;後者則以描寫貴族和上流社會的歡樂與腐敗等寫實事物,而發展出所謂「諷世喜劇」。莫里哀尤其兼擅兩者風格,「唐磺」便是他的名作 ,充滿著對世俗虛矯的挖苦和諷刺,歷三百餘年仍膾炙人口。

25 「失樂園」的插畫; 英國19世紀詩人兼畫家 布雷克(Blake,William)所作
其他的巴洛克式藝術 「失樂園」的插畫; 英國19世紀詩人兼畫家 布雷克(Blake,William)所作

26 總結 總之,十七世紀是巴洛克風格的黃金時代。到了十八世紀初 ,另一種被稱為 「洛可可」(Rococo)。的風格開始在法國興起 ,此可謂為巴洛克式的一種更典雅和更精緻的發展,同樣也影響到歐洲其他地區,尤以奧地利和德國為甚。到了十八世紀末,歐洲的文藝又開始趨向文藝復興式的復古,重新回到古希臘、羅馬的風格,此即後起的「新古典主義」;於是巴洛克風格便衰落下來。以後歐洲不論在政治、社會、經濟、思想都進入一極劇烈的變動時代。專制政體逐步瓦解、自由主義高張,歐洲人的思想觀念去古愈遠,巴洛克風格逐成為不再復返的歷史陳跡。 但當我們遊覽巴黎、羅馬、維也納等歐洲名都時,面對著那一連串豐富飽滿的十七、八世紀遺跡。仍可依約地感受到當時那種約麗輝煌的色彩。


Download ppt "變形的珍珠-     巴洛克藝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