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4.3 蛋白質之三級與四級結構 蛋白質中所有原子的整體三度空間排列方式稱之為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tertiary structur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4.3 蛋白質之三級與四級結構 蛋白質中所有原子的整體三度空間排列方式稱之為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tertiary structur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4.3 蛋白質之三級與四級結構 蛋白質中所有原子的整體三度空間排列方式稱之為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tertiary structure)。
有些蛋白質包含二或多個相同或不同的獨立多肽鏈 (或次單元)。這些蛋白質次單元在其三度空間複 合體中的排列方式則組成四級結構(quaternary structure)。 在探討這些較高層級的結構時,將蛋白質區分為兩 大類是個有用的作法:即纖維狀蛋白質(fibrous proteins,多肽鏈排列成股狀或片狀)與球狀蛋白質 (globular proteins,多肽鏈摺疊成球狀)。 p.127

2 α-角質素、膠原蛋白與絲蛋白清楚地描繪出蛋白質結構與其生物功能之間的關係(表 4-2)。
纖維狀蛋白質具有特定結構性功能 α-角質素、膠原蛋白與絲蛋白清楚地描繪出蛋白質結構與其生物功能之間的關係(表 4-2)。 α-角質素 α-角質素已演化成提供力量的蛋白質。 α-角質素的螺旋是右手旋的 α 螺旋,和許多其他蛋白質中的螺旋相同。 p.127

3 表4-2 p.127

4 圖4-10(a) FIGURE 1-23(b) 圖4-10 毛髮之結構。(a) 毛髮 α-角質素是一種延長的 α-螺旋,在靠近胺基與羧基端處含有稍微粗一點的組成元件。成對的 α-螺旋會以左手旋的方式纏繞成雙鏈狀的纏繞線圈,然後再進一步組合成更高級數的結構,稱為原纖絲與原細纖維。每四條原細纖維(即 32 股 α-角質素)會形成一條中間纖絲。 p.128

5 圖4-10(b) FIGURE 1-23(b) 圖4-10 毛髮之結構。(b) 一根毛髮是由許多 α-角質素纖絲排列組合而成,各種次級結構組成元件如 (a) 中所示。 p.128

6 α-角質素中確實富含疏水性胺基酸殘基如:Ala、Val 、Leu、Ile、Met 與 Phe。
在 α-角質素纏繞線圈構造的個別多肽鏈具有相對簡 單的三級結構,這是受到螺旋軸心纏繞成左手超螺 旋的 α-螺旋所支配。 纖維狀蛋白質的強度可藉由多肽鏈間的共價交叉連 結加以強化。 p.128

7 如同 α-角質素,膠原蛋白已演化為提供強度的蛋 白質。
如同 α-角質素,膠原蛋白已演化為提供強度的蛋 白質。 它是左手旋的,而且每圈有三個胺基酸殘基(圖 )。 在膠原蛋白中的超螺旋纏繞是右手旋,恰與 α 鏈 的左手螺旋相反。 p.128

8 圖4-11 p.129

9 圖 4-11(續) 圖4-11 膠原蛋白之結構(衍伸自 PDB ID 1CGD)。(a) 膠原蛋白之 α 鏈具有獨特的重複性二級結構。此重複性三肽序列為 Gly-X-Pro 或 Gly-X-4-Hyp,形成每圈含三個胺基酸殘基之左手螺旋結構。本圖的重複序列是 Gly-Pro-4-Hyp。(b)同一條 α 鏈之空間填充模型。(c) 三條此種螺旋(分別為灰色、藍色、紫色)以右手纏繞的方式彼此互相捲繞。(d) 從一端觀察膠原蛋白的三股超螺旋構造,並以球-棒模型呈現。Gly 殘基以紅色表示,甘胺酸由於其支鏈最小,最適合存在於三股螺旋交會之緊密接觸位置。同樣的,為了讓大家清楚觀察到三股螺旋中支鏈之內外配置情形,所有球體大小並非以個別原子之實際凡得瓦爾半徑繪製。事實上三股超螺旋之中央並非如此圖所示是空心的,而是非常緊密組裝的。 p.129

10 脊椎動物的膠原蛋白種類繁多。典型的膠原蛋白具有 35% Gly、11% Ala,以及 21% 的 Pro 與4-Hyp。
膠原蛋白中之胺基酸序列呈現重複性三單元(Gly-X- Y),其中 X 常是 Pro、Y則常是 4-Hyp。 唯有 Gly 殘基才能存在於個別 α 鏈間緊密連接處。 膠原蛋白細纖維(圖 4-12)是一種超分子組合,含 有三螺旋膠原蛋白分子(有時候稱為膠原單位分子) 彼此以多種不同方式組合以提供不同程度的張力。 p.129

11 BOX 永久性燙髮是種生化工程 α-角質素的延展特性及含豐富的雙硫鍵便成了燙髮的原理基礎。還原劑可以將雙硫鍵還原成兩個 Cys殘基。濕熱打斷氫鍵因而解開多肽鏈的 α-螺旋結構。經過一段時間後除去還原劑,並且添加氧化劑以建立與先前不同對 Cys 殘基間的新雙硫鍵。 p.129

12 圖4-12 p.132

13 圖 4-12 圖4-12 膠原蛋白細纖維之結構。膠原蛋白(分子量300,000)是一種柱狀分子,長約 3,000Å,厚度則僅有15Å。其三個螺旋糾纏的 α 鏈可能具有不同的胺基酸序列,但每個皆含有約 1,000 個胺基酸殘基。膠原蛋白細纖維則由膠原蛋白分子交錯排列而成,並藉由交叉連結以增加強度。其特定排列方式與交叉連結程度會因所在組織而異,因此可在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中呈現獨特的交錯條紋。此圖所示的範例中,每個第四分子頭端基團的排列產生間隔 640 Å 的條紋。 p.132

14 為什麼水手、探險者及大學生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及蔬菜 BOX 1-2 FIGURE 1
圖1 脯胺酸的 Cγ-endo 構形與 4-羥基脯胺酸的 Cγ-exo 構形。 p.131

15 BOX 4-3 BOX 1-2 FIGURE 1 圖2 脯胺酸 4-羥基酶所催化的反應。(a) 正常反應,與脯胺酸羥化反應相聯結,不需要抗壞血酸參與。從 O2 來的二個氧原子以紅色表示。(b) 未聯結反應,α-酮基戊二酸進行氧化性去羧基化反應,不伴隨脯胺酸之羥化反應。抗壞血酸在此反應過程會隨著轉化為去氫抗壞血酸而消耗掉。 p.131

16 老化的結締組織中日漸增加的剛性與易碎性就是來自這 些膠原蛋白細纖維中共價鍵結的累積。
膠原蛋白分子的 α 鏈與膠原蛋白細纖維以不尋常的共價 鍵交錯連結:此共價鍵含有Lys 、HyLys或 His 殘基,出 現在膠原蛋白中少數 X 與 Y 的位置上。這些殘基的連結 會產生特殊的胺基酸,如:去氫羥基離胺酸正白胺酸。 老化的結締組織中日漸增加的剛性與易碎性就是來自這 些膠原蛋白細纖維中共價鍵結的累積。 p.129

17 絲蛋白由昆蟲與蜘蛛製造產生,其多肽鏈主要是 形成 β 構形。
絲蛋白由昆蟲與蜘蛛製造產生,其多肽鏈主要是 形成 β 構形。 絲蛋白富含 Ala 與 Gly殘基,使 β 摺板得以形成緊 密的組裝與 R 基團緊密的排列(圖 4-13)。 p.132

18 圖 4-13(a) BOX 1-2 FIGURE 1 圖4-13 絲之結構。用來製造絲綢或是蜘蛛網的纖維是絲蛋白。(a) 絲蛋白是由一層層富含 Ala 與 Gly 殘基之反平行 β 摺板組合而成,從這張側視圖可以發現這些殘基之較小支鏈可供每層摺板間形成緊密的組裝。 p.133

19 圖 4-13(b) BOX 1-2 FIGURE 1 圖4-13 絲之結構。 (b) 由這張彩色電子顯微鏡圖可見到一束一束的絲蛋白(藍色)從蜘蛛的絲囊冒出來。 p.131

20 球狀蛋白中,一條(或多條)多肽鏈的不同片段 會摺疊在一起。如圖 4-14 所示,此摺疊會形成緊 密的構形,相對於多肽完全延展的構形。
球狀蛋白質之結構多元性反映功能多元性 球狀蛋白中,一條(或多條)多肽鏈的不同片段 會摺疊在一起。如圖 4-14 所示,此摺疊會形成緊 密的構形,相對於多肽完全延展的構形。 摺疊也會為蛋白質帶來結構的多元性,進而展現 執行多種生物功能之能力。 p.133

21 圖 4-14 圖4-14 球狀蛋白質結構是緊密且多變異的。人類血清白蛋白(分子量 64,500)在一個單鏈上具有 585 個胺基酸殘基。本圖描繪了若將其單一多肽鏈以完全 β 構形或 α 螺旋展開時,此單鏈可能呈現之大約尺寸。同時也顯示此蛋白質以X-光結晶繞射法決定出的自然球狀大小。由此可知多肽鏈通常必須非常緊密摺疊才能形成其最適自然構形。 p.133

22 肌紅蛋白提供關於球狀蛋白質複雜性的初步線索 圖4-15所示為肌紅蛋白的數種結構表示法,圖示此 多肽鏈如何摺疊成三度空間結構(三級結構)。
圖4-15所示為肌紅蛋白的數種結構表示法,圖示此 多肽鏈如何摺疊成三度空間結構(三級結構)。 許多重要的推論都是來自肌紅蛋白的結構。 p.133

23 BOX 4-4 蛋白資料庫 BOX 1-2 FIGURE 1 現在已知的蛋白質 3D 結構已達上萬個,並且以 每兩年超過一倍的速度在增加。
對於生物化學家來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資料 獲得來源就是蛋白質資料庫〔Protein Data Bank (PDB; PDB 收集了到目前為止各實驗解出的生物巨分 子(包含蛋白質、RNA、DNA 等等)3D 結構 的資料。 p.134

24 圖4-15(a)、(b) 圖4-15 抹香鯨肌紅蛋白之三級結構(PDB ID 1MBO)。在 (a) 到 (d) 每個小圖中蛋白質結構之位向是完全相同的;血基團均以紅色標示。本圖除了描繪肌紅蛋白之結構,同時提供數種不同用來呈現蛋白質結構之常用方法。(a) 利用Jane Richardson所引入的「緞帶表示法」來描繪多肽鏈骨架,可突顯二級結構之區域;此結構中之 α-螺旋區域非常明顯。(b)「表面輪廓圖像」有助於呈現蛋白質中用來和其他分子結合之「口袋」區域所在。 p.134

25 圖4-15(c)、(d) 圖4-15 抹香鯨肌紅蛋白之三級結構(PDB ID 1MBO)。 (c) 同為「緞帶表示法」,另外標示出疏水性胺基酸殘基(Leu、Ile、Val 與 Phe)之支鏈(藍色)。(d)「空間填充模型」將每個胺基酸的每一個原子依據其凡得瓦爾半徑繪製成球體。仍以藍色顯示疏水性胺基酸殘基,但大多看不見它們的蹤影,因為其主要埋藏在蛋白質的內部。 p.134

26 肌紅蛋白結構的推演驗證了某些可能性,也引入一 些關於二級結構的新觀點。
肌紅蛋白結構的推演驗證了某些可能性,也引入一 些關於二級結構的新觀點。 扁平的血基團位於肌紅蛋白的裂縫(或口袋狀)構 造中。血基團中央的鐵原子在與血基質平面垂直的 方向上具有兩個鍵結(配位)位置(圖4-16)。 p.135

27 圖4-16 p.135

28 圖4-16(續) 圖4-16 血基團。此基團存在於肌紅蛋白、血紅素、細胞色素,及許多其他血基質蛋白質中。(a) 血基質包含一個複雜的有機環狀構造,稱為原卟啉(protoporphyrin);其上結合了一個以亞鐵離子型態存在的鐵原子。此鐵原子共有六個配位鍵,其中四個結合到扁平的卟啉環狀平面上,另外二個則與此平面呈垂直。(b) 在肌紅蛋白與血紅素中,垂直的配位鍵的其中之一會與組胺酸殘基之氮原子結合;另一個則為「開放」的,並作為氧分子的結合區。 p.135

29 表 4-3 顯示許多小且單鏈的球狀蛋白質中α 螺旋與 β 構形所占比例。
球狀蛋白質具有多種三級結構 表 4-3 顯示許多小且單鏈的球狀蛋白質中α 螺旋與 β 構形所占比例。 對一個完整三度空間結構的了解,則是建立在對其 部分結構之分析上。我們先從定義常用於描述蛋白 質次結構的名詞開始,再介紹經由分析許多蛋白質 結構所闡釋出的摺疊規則。 p.138

30 表4-3 p.138

31 第一個名詞是模體(motif),也稱為超二級結構 (supersecondary structure)或簡稱摺疊(fold)。
例如:β-α-β 環(β-α-β loop 圖4-17a)。 第二個描述結構樣式的名詞為區塊(domain)。 p.138

32 圖4-17(a) 圖4-17 模體 (a) 一個簡單的模體:β-α-β 環。 p.139

33 圖4-17(b) 圖4-17 模體 (b) 一個比較複雜的模體:β 圓筒。β 圓筒是分離自金黃色葡萄球菌 α-溶血蛋白(衍伸自 PDB ID 7AHL,一種會在細胞膜表面打洞而造成細胞死亡的毒素)的單一結構區塊。 p.139

34 X-ray繞射 解出蛋白質固態3D結構的唯一方法。

35 圖5.F X-射線結晶法概要圖

36 BOX 4-5 決定蛋白質三度空間結構之方法 BOX 1-2 FIGURE 1 p.136

37 BOX 4-5(續) 圖1 X-光結晶法決定抹香鯨肌紅蛋白結構之步驟。(a) 從蛋白質晶體產生X-光繞射模式。(b) 由繞射模式中擷取的資料可用以計算蛋白質之三度空間電子密度圖譜。在此僅顯示結構中血基質之電子密度。(c) 電子密度最高的區域為原子核所在的位置,此資訊可用來拼湊出最終結構。在此,血基質結構模型已根據其電子密度圖譜加以建立。(d) 抹香鯨肌紅蛋白之完整結構,包含血基質在內(PDB ID 2MBW)。 p.136

38 BOX 4-5(續) 核磁共振 圖2 來自海洋血絲蟲球蛋白之一維核磁共振圖譜。此蛋白質與抹香鯨肌紅蛋白為結構類似物,屬於同一蛋白質結構家族,並均有運輸氧的能力。 p.137

39 BOX 4-5(續) p.138

40 BOX 4-5(續) 圖3 利用二維 NMR 產生血紅蛋白(與產生圖 2 數據相同的蛋白質)之三度空間結構。二維 NMR 圖譜之對角線相當於一維 NMR 圖譜。對角線外的波峰則是由 1H 原子近距離交互作用所產生 NOE 訊號,此 1H 原子在一維圖譜中所產生之訊號可能相距甚遠。在 (a) 中有二個這樣的交互作用被確認出來,它們的身分在 (b)(PDB ID 1VRF)中以藍線表示。在蛋白質中的甲基與血基質中的氫之間所產生的 2 號交互作用以三條線表示。甲基可以快速轉動,因此其三個氫原子對此交互作用及 NMR 訊號之貢獻均相等。此種資訊可用以決定完整的三度空間結構(PDB ID 1VRE),如 (c) 中所示。蛋白質骨架上的多重線條表示 NMR 數據所產生的一群與距離限制參數一致之結構。此結構與圖 1 中肌紅蛋白之結構相似度是非常顯著的。兩張圖中蛋白質置於相同之位向,以利比較。 p.138

41 圖4-18 圖4-18 肌鈣蛋白 C(PDB ID 4TNC)多肽鏈中之結構性區塊。這個與肌肉有關之鈣結合蛋白質具有二個獨立的鈣結合區塊,分別以藍色與紫色表示。 p.139

42 圖4-19 p.140

43 圖4-19(續) 圖4-19 蛋白質中穩定摺疊之形式。(a) 多層 β 摺板間之連結方式。本圖由各股 β 摺板之一端觀察,粗線表示最靠近觀察者的端點間之連結;細線則表示遠離觀察者的各股 β 摺板端點間之連結。端點間的連結彼此間不會有交叉跨越的現象。(b) 由於 β 摺板扭曲的方式,其彼此間的連結一般以右手旋方式為主;左手旋連結由於須穿越較銳利的角度,因此較不易形成。(c) 扭曲的 β 摺板則是來自大腸桿菌光裂解酶(衍伸自 PDB ID 1DNP,一種會修補特定種類 DNA 損害的蛋白質)的一個結構區塊。此圖為了突顯 β 摺板的摺疊方式而去除了結構中的連接環。 p.140

44 圖具有明顯一級序列相似性與/或結構與功能明確相似 的蛋白質,被稱為屬於同一蛋白質家族(roteinfamily) 。
兩個或兩個以上一級序列相似度極低的蛋白質家族有時 會以相似的主要結構模體建構及具有功能相似性,這些 家族則被歸類為超家族(superfamilies)。 p.142

45 蛋白質四級結構範圍包括從簡單之二聚體到巨大之複合體
一個多次單元體蛋白質也稱為多聚體(multimer)。多 聚體蛋白質可能有兩個至上百個次單元體。僅有少許次單 元體的多聚體經常被稱為寡聚體(oligomer)。 這些在多聚體蛋白質中的重複性結構單元,不論是單一 次單元體或是一群次單元體,都被稱為原聚體(protomer )。 血紅素的次單元體是以對稱配對方式排列的(圖4-22) ,每個配對含有一個 α與一個 β 次單元體。 p.143

46 圖4-22 圖4-22 去氧血紅素之四級結構。(PDB ID 2HHB)針對去氧血紅素(沒有氧分子結合到血基團上的血紅素)所作的 X-光繞射分析可顯示其四個多次單元體是如何組裝在一起的。(a) 緞帶表示法。(b) 空間填充模型。α 次單元體以灰色表示,β 次單元體則以紫色表示。請注意血基團(紅色)彼此間隔很遙遠。 p.143

47 總結 4.3 三級結構是肽鏈完整的三度空間結構。蛋白質基於 三級結構可分為兩大類:纖維狀與球狀。
三級結構是肽鏈完整的三度空間結構。蛋白質基於 三級結構可分為兩大類:纖維狀與球狀。 纖維狀蛋白質主要扮演結構性角色,是由簡單且重 複性的二級結構元素組成。 球狀蛋白質具有較複雜的三級構造,通常在同一條 多肽鏈中就包含了多種二級結構。第一個利用 X-光 繞射法測定出來的球狀蛋白質結構是肌紅蛋白。 p.145

48 4.4 蛋白質變性與摺疊 蛋白質結構喪失會造成功能喪失 所有蛋白質開始時都是以一條由胺基酸殘基組成的線 性序列,出現在核糖體上。
4.4 蛋白質變性與摺疊 所有蛋白質開始時都是以一條由胺基酸殘基組成的線 性序列,出現在核糖體上。 蛋白質結構喪失會造成功能喪失 足以造成蛋白質功能喪失的三度空間結構改變稱為變 性(denaturation)。變性狀態不必然等同於蛋白質的 完全未摺疊或構形的混亂。 p.145

49 如果溫度是緩慢上升的,蛋白質的構形通常會持續維 持完整,直到其結構(與功能)在一狹窄的溫度變化 範圍內突然地喪失為止(圖 4-25)。
如果溫度是緩慢上升的,蛋白質的構形通常會持續維 持完整,直到其結構(與功能)在一狹窄的溫度變化 範圍內突然地喪失為止(圖 4-25)。 蛋白質不僅可藉由加熱而變性,也可以藉由極端的 pH 值、特定可互溶的有機溶劑(如酒精或丙酮)、 特定溶質(如尿素與鹽酸胍),或是清潔劑而變性。 p.145

50 圖4-25(a) p.146

51 圖4-25(a) 圖4-25 蛋白質變性。本圖所示為蛋白質經由兩種不同環境因子改變造成變性之結果。在任一種情況中,由摺疊到未摺疊狀態的轉換是非常急遽的,顯示蛋白質未摺疊的過程是具有協同性的。(a) 馬肌紅蛋白原(不含血基質輔基之肌紅蛋白)與核糖核酸酶 A(雙硫鍵未破壞;見圖 4-26)之熱變性實驗。變性過程溫度顯著變化範圍之中點即稱為熔化溫度,或 Tm 值。肌紅蛋白原之變性是以圖二色偏光光譜儀(見圖4-9)測量此巨分子 α-螺旋含量變化所得的。核糖核酸酶 A之變性則是以測量蛋白質變性過程中內部色胺酸殘基因微環境改變而產生之螢光變化的情形。 p.146

52 圖4-25(b) 圖4-25 蛋白質變性。 (b) 以鹽酸胍(GdnHCl)對雙硫鍵未破壞的核糖核酸酶 A 進行之變性實驗,變性過程以圓二色偏光光譜儀測量。 p.146

53 胺基酸序列決定三級結構 某些球狀蛋白質經由加熱、極端 pH值,或變性試劑的 作用後,當環境回復到可使自然構形穩定的條件時, 可重獲其天然結構與生物活性。此過程稱為復性( renaturation)。 有一個傳統著名的實例就是核糖核酸酶 A 的變性與復 性,由 Christian Anfinsen 在 1950 年代完成。 p.146

54 變性(denaturation): 蛋白結構周遭的影響特別敏感,許多物理與化學試劑會破壞蛋白原來的構型,蛋白質的結構破壞稱denaturation(通常不涉及peptide bond的破壞)。

55 變性的環境如下: 1強酸或強鹼 2有機溶劑 3清潔劑: 4還原劑: 5鹽濃度: 6重金屬: 7溫度改變:
8機械壓力:攪拌、研磨均可破壞蛋白結構。

56 圖4-26 圖4-26 未摺疊、變性的核糖核酸酶之復性。尿素被用來使核糖核酸酶變性,硫氫基乙醇(HOCH2CH2SH)用來還原並打斷雙硫鍵以產生 8 個半胱胺酸殘基。復性過程包含正確雙硫鍵交叉聯結之重建。 p.146

57 多肽以階段性步驟作快速摺疊 蛋白質摺疊不可能是一個完全隨機的試誤過程,一定 有捷徑的存在。
蛋白質摺疊不可能是一個完全隨機的試誤過程,一定 有捷徑的存在。 其一是,摺疊過程被視為層級式的。某些胺基酸序列 易摺疊為 α 螺旋或 β 摺板,是由我們先前在二級結構 中所討論到的幾點限制所引導的。 在另一個可能的模型中,摺疊是由一個自發性的崩解 開始,透過非極性殘基間的疏水性交互作用力將多肽 摺疊為緊密狀態。 p.147

58 圖4-27 圖4-27 模擬的摺疊途徑。絨毛蛋白(一種會與肌動蛋白結合,主要發現於小腸微絨毛中的蛋白質)36 個胺基酸殘基經由電腦模擬的摺疊途徑。整個過程由混亂排列的線圈狀胜肽及其週遭環繞的 3,000 個水分子形成的虛擬「水箱」開始。胜肽的分子運動及水分子的效應均被仔細考慮,在無數可能之替代結構中模擬出足以形成最終正確結構之最可能摺疊途 徑。此摺疊過程實際理論值約為 1 毫秒。 p.146

59 有些蛋白質可輔助其他蛋白質之摺疊 並非所有蛋白質在細胞中合成後都會自發性地進行摺 疊。許多蛋白質的摺疊是在特化蛋白質的作用幫助下 達成的。分子伴護(molecular chaperone)這群蛋白質 就是負責與部分摺疊或不正常摺疊的多肽進行交互作 用,協助其走向正確摺疊途徑,或是提供可讓摺疊進 行的微環境。 第一類蛋白質家族稱為 Hsp70。 p.148

60 圖4-29 p.149

61 圖4-29(續) 圖4-29 蛋白質摺疊過程中之伴護。此圖所繪為大腸桿菌之伴護蛋白質 DnaK 與 DnaJ(真核生物的分子伴護 Hsp70 與Hsp40 的同源物)結合與釋放多肽之循環途徑。分子伴護並不會主動促進受質蛋白質的摺疊,而是防止未摺疊胜肽的凝聚。對一般多肽而言,有些在循環結束釋出時會呈現天然構形;剩餘的會再重新與 DnaK結合或是轉而進入伴護蛋白系統(GroEL;見圖 4-31)。在細菌中,有一個稱為 GrpE 的蛋白質會在循環後期(第沊步驟)與 DnaK 進行暫時性的交互作用,促進 ADP 及也許是DnaJ 的解離。目前並未發現GrpE 之真核類似物。 p.149

62 第二類分子伴護稱為伴護蛋白(chaperonins)。
未摺疊蛋白質會結合在 GroEL 複合體內部的口袋中, 而此口袋會被 GroES「蓋子」暫時蓋住(圖 4-30)。 最後,有些蛋白質的摺疊途徑需要兩種催化異構化反 應的酵素參與:  1. 蛋白質雙硫異構酶(PDI)  2.胜肽脯胺酸順-反異構酶(PPI) p.149

63 圖4-30(a) p.150

64 圖4-30(續) 圖4-30 蛋白質摺疊過程中之伴護蛋白。(a) 大腸桿菌伴護蛋白 GroEL(Hsp60 蛋白質家族的一員)與 GroES 作用的假設途徑。每個 GroEL 複合體含有由兩個七聚體環(每個次單元體的相對分子量是 57,000)形成的兩個大口袋。GroES也是七聚體(次單元體相對分子量為 10,000),會封阻其中一個 GroEL 口袋。 p.150

65 圖4-30(b) 圖4-30 蛋白質摺疊過程中之伴護蛋白。(b) GroEL/GroES 複合體(PDB 1D1AON)之表面與切除影像圖。由切除影像圖可以觀察到其與蛋白質結合之極大的內部空間。 p.150

66 蛋白質摺疊缺陷可能是大範圍的人類基因失調之分 子基礎
蛋白質摺疊缺陷可能是大範圍的人類基因失調之分 子基礎 很多的疾病產生來自常見的蛋白質錯誤摺疊的機制 ,包括第二型糖尿病,阿滋海默症、亨丁頓舞蹈症和 帕金森氏症。 在大部分的案例中,一個可溶性蛋白質可在細胞內 被正常地分泌出來,卻在一個錯誤摺疊的狀態下被分 泌而且被轉換成不可溶的胞外澱粉狀(amyloid)蛋白 纖維。 這些疾病被通稱為澱粉樣貯積症(amyloidoses)。 p.149

67 圖4-31(a) 圖4-31 疾病發生的澱粉狀蛋白纖維形成。(a) 有正常結構的蛋白質分子,包括處於部分摺疊的 β 摺板區域。一小部分的蛋白質分子,在摺疊完成前,一個多肽的 β-摺板區域會和位於另一個多肽的相同 β 摺板區域結合,形成一個澱粉狀蛋白的核心。額外的蛋白質分子會慢慢地和澱粉狀蛋白結合,然後擴展以形成一個纖維。 p.151

68 圖4-31(b) 圖4-31 疾病發生的澱粉狀蛋白纖維形成。 (b) 在阿滋海默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的澱粉狀-β 胜肽,是衍生自一個較大的穿膜蛋白,稱為澱粉狀-β 前驅蛋白或是 APP。這個蛋白質被發現存在於大部分的人體組織中。當它還是大型內膜蛋白的一部分時,它是一個帶有二個嵌在膜上的 α-螺旋區段的胜肽。當它外部和內部的區域被特定的蛋白酶(protease)裁切掉時,剩下來而且相當不穩定的澱粉狀-β 胜肽會離開細胞膜並且失去它的α-螺旋構形。然後它會被慢慢地組成至澱粉狀蛋白纖維中。 p.151

69 圖4-31(c) 圖4-31 疾病發生的澱粉狀蛋白纖維形成。 (c) 然後會促使典型的塊狀物形成在阿滋海默症病人的神經組織外。澱粉狀蛋白富含 β-摺板結構,其 β 股排列會垂直於澱粉狀蛋白纖維的軸線。在澱粉狀-β 胜肽中,它的結構是採一個擴張的雙層平行 β 摺板的形態。其他的可能會採左旋 β-螺旋的形態。 p.151

70 BOX 4-6 摺疊錯誤造成之死亡:狂牛症 BOX 1-2 FIGURE 1
圖1 這是庫賈氏症患者的腦部皮質染色切片,呈現出海綿狀(液泡)退化性病變,這也是最顯著的神經組織學特徵。淡黃色的液泡位於細胞內,大多出現在神經元突觸的前方與後方。在此切片中液泡的大小變異為直徑 20至 100 μm。 p.152

71 BOX 4-6  BOX 1-2 FIGURE 1 圖2 人類 PrP 球狀區塊之結構,左圖為單體,右圖為二聚體。第二個次單元體以灰色表示,來突顯當二聚體形成時,第一個次單元體之綠色 α 螺旋(改變為向下翻轉)會產生顯著的構形變化。 p.152

72 總結 4.4 蛋白質的三度空間結構與功能可被變性破壞,而顯示出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有些變性蛋白質可以自發地復性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顯示蛋白質的三級結構是由胺基酸序列所決定的。 細胞中的蛋白質摺疊可能牽涉非常多途徑。開始時會先形成二級結構,接著形成超二級結構。摺疊中間產物大量組合後會迅速形成單一天然構形。 對許多蛋白質來說,摺疊需要 Hsp70 分子伴護與伴護蛋白的協助。雙硫鍵的形成與脯胺酸鍵之順反異構化需要特定酵素的催化。 蛋白質錯誤摺疊是導致許多人類疾病產生的分子基礎,澱粉樣貯積症就是一典型的例子。 p.153


Download ppt "4.3 蛋白質之三級與四級結構 蛋白質中所有原子的整體三度空間排列方式稱之為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tertiary structur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