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无线通信工程 姚彦教授 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11月2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无线通信工程 姚彦教授 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11月24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无线通信工程 姚彦教授 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11月24日

2 第六讲 无线通信的信源编码

3 引言

4 概述 信源的原始信号绝大多数是模拟信号,因此,信源编码的第一个任务是模拟和数字的变换,即:A/D,D/A。 抽样率取决于原始信号的带宽:
fc = 2  w,w为信号带宽 抽样点的比特数取决于经编译码后的信号质量要求: SNR = 6  L(dB),L为量化位数

5 概述(续) 但是,由于传输信道带宽的限制,又由于原始信源的信号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则信源编码不是简单的A/D,D/A,而是要进行压缩。为通信传输而进行信源编码,主要就是压缩编码。 信源编码要考虑的因素: -发信源的统计特性。 -传输信道引入的损伤,如误码。 -受信者的质量要求。

6 理论 信源编码定理: 对于给定的失真率D,总可以找到一种信源编码方法,只要信源速率R大于R(D),就可以在平均失真任意接近D的条件下实现波形重建。 说明1:R(D)称为率失真函数,它是单调非增函数,速率越高,平均失真越小。 说明2:为了保证在一定速率下的失真,必需采用信源编码,因而会引入编码延时。

7 理论(续) 信道编码定理: 如果信源速率R小于信道容量C,总可以找到一种信道编码方法,使得信源信息可以在有噪声信道上进行无差错传输,即:
C = Wlog2(1+S/N) 说明2:为了保证无差错传输,必需采用信道编码,因而会引入编码延时。

8 理论(续) 信息传输定理: 将信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综合,就得到信息传输定理。即:为保证无差错传输及失真度,必需满足:C  R(D)
说明1:在一般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可以分开考虑。信道编码定理给出无差错的速率上限,信源编码定理给出无失真的速率下限。 说明2:为了实现理想性能,都要付出延时的代价。

9 性能指标 速率:高速率、中速率、低速率 压缩比 质量: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 延时:质量和延时的关系 不同业务对延时的要求
复杂性:算法的复杂性及软硬件实现的复杂性

10 实现方法 波形编码 将波形直接变换成数字码流。特点:比特率较高、解码后质量较高、延时较小。可以分为:时域波形编码,如PCM、ADPCM、M等;频域波形编码,如:子带编码(SBC)、自适应变换编码(ATC)等。 参数编码 从信源信号的某个域中提取特征参数,并变换成数字码流。特点:比特率较低、解码后质量较低、延时较大。如:各种声码器。 混合编码 将以上二种方法混合,特点:以较低的比特率获得较高的质量,延时适中,复杂。如:G723.1,G728,G729,GSM的语音编码,IS-95的语音编码等。

11 音频编码

12 音频编码的优点  提高传输的质量  便于处理  使用灵活,便于多种媒体(视频、音频、文字、数据)相结合应用  易于加密
 适合大规模集成  可靠性高、体积功耗小  价格便宜

13 音频编码的应用

14 压缩的必要性

15 音频编码历史:数字电话(1)  波形编码  PCM原理(37年,法Alec Reeres) 电子管PCM(46年,Bell实验室)
晶体管PCM(62年,市话扩容,64kb/s) 单片IC PCM(70年代,微波、卫星、光纤)  增量编码原理(46年,法De Loraine) 自适应增量 CVSD(60年代末,军用,32、16kb/s) Continuously Variable Slope Delta Modulator 连续变化斜率增量调制器  其他编码(70年代,ADPCM、SubBand、ATC、APC等) 在16kb/s以上得到较好的话音质量。 特点:话音质量好,但编码速率高。

16 音频编码历史:数字电话(2)  参数编码  波形编码通道声码器(39年,Dudly,二次大战保密电话)
 LPC声码器(67年,Atal、Schroeder)  同态声码器(69年,Oppenheim)  共振峰声码器(71年,Rabiner、Schafer、Elanagan)  MBE声码器(88年,Griffin、Lim)  波形插值(91年,W.B. Kleijn) 2.4kb/s、1.2kb/s、较好; b/s可懂。特点:编码速率低,自然度差。  混合编码器 利用线性预测、VQ、A-B-S、感觉加权、后滤波等技术。  多脉冲激励线性预测(MPELP Atal、Remde)  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RPELP Deprettere、Kroon)  码本激励线性预测(CELP Manfred、Schroeder、Atal) 8-16kb/s,高质量。特点:话音质量高、编码速率低,但算法复杂。

17 主要应用于会议电视,相当于调幅广播的质量
音频编码历史:宽带语音 主要应用于会议电视,相当于调幅广播的质量  1988年CCITT制定了G.722 标准:SB-ADPCM  1996年左右,美国PictureTel 公司提出PTC-PictureTel Transform Coder  1999年9月发布:“ITU-T G proposed for decision: 7 kHz Audio - Coding At 24 And 32kbit/s For Hands Free Operation In Systems With Low Frame Loss。”

18 音频编码历史:宽带音频 主要应用于娱乐与鉴赏,对于重建信号的音质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采用比特率较高的波形编码技术进行压缩。可以直接在时域进行,也可以转到频域或其他变换域进行。  1982年激光唱盘 (CD: Compact Disk)上市。MD:Mini-Disk,日本索尼公司采用ATRAC-Adaptive Transform Acoustic Coder压缩技术。  1987数字音频磁带录音 (DAT: Digital Audio Tape) 问世。  DAB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源于欧洲。

19 音频压缩依据 1) 冗余度 时域样点之间相关(短时、长时) 频域谱的非平坦性(谱包络、谱离散) 统计特性 2) 人耳听觉特性
人耳分辨能力 人耳对不同频段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通常对低频比对高频更敏感 人耳对语音信号的相位不敏感 人耳掩蔽效应 Masking Effect … 说明:对人耳听不到或感知极不灵敏的声音分量都不妨视为冗余。 可利用听觉心理特性…。 感觉加权、量化、去除多余分量、后滤波、…。

20 音频编码性能评价(1) 1) 编码速率(Kbps、Kb/s) 信号带宽:可懂度、自然度、透明度。
200~3400Hz、50~7000Hz、20~15000Hz、10~20000HZ。 采样速率:8KHz、16KHz、32KHz、44.1/48KHz…。 编码位数R(b/样点),总速率I(kb/s)。 固定速率及可变速率。 2) 重建语音质量 客观评价: 信噪比 分段信噪比 (一般15dB以上较好,20dB以上相当好)

21 音频编码性能评价(2) 主观评价  MOS分(Mean Opinion Score)
5~1分:Excellent、Good、Fair、Poor、Bad 4分:长途通信质量 (toll, transparency-电话线) 3.5分:通信质量 (communication)  判断韵律测试DRT(Diagnostic Rhyme Test) 例如:为(wei)、费(fei) 95%以上 优秀、85%~94% 良好、75%~84% 中等 65%~74% 差、65% 以下不能接受  判断可接受度测试DAT(Diagnostic Acceptability Test) 多维因素测试  调制噪声参考单位MNRU(Modulated Noise Reference Unit)  量化失真单位QDU(Quantization Distortion Unit) 一次PCM编解码

22 音频编码性能评价(3) 3) 编解码延时(ms)  公众网(25ms)、点对点、广播、存储  回声控制或回声抵消  正常通话秩序
 与重建质量关系 4) 算法复杂度  硬件、成本  浮点、定点  MIPS、RAM、ROM 5) 其他  抗随机误码和突发误码能力  抗丢包和丢帧能力  对不同信号编码能力  级联或转接能力

23 现有标准(1):宽带音频

24 现有标准(2):宽带语音

25 现有标准(3):数字电话

26 现有标准(4):数字电话(续) PCM:脉冲编码调制 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LD-CELP:低延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CS-ACELP:共轭结构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ACELP: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MP-MLQ:多脉冲激励最大似然量化 SB-ADPCM:子带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LPC-10:线性预测编码-10 MELP: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CELP: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RPE-LT:长时间预测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VSELP: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IMBE:Inmarsat多带激励语音编码 QCELP:Qualcomm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 EVRC:增强型变速率编码

27 军用无线通信 -16 kbps CVSD增量调制 -4.8 kbps美国军用电台标准
无线通信的语音编码(1) 军用无线通信 -16 kbps CVSD增量调制 -4.8 kbps美国军用电台标准

28 无绳电话 -用于CT-2的ADPCM,32kbps -用于DECT的ADPCM,32kbps
无线通信的语音编码(2) 无绳电话 -用于CT-2的ADPCM,32kbps -用于DECT的ADPCM,32kbps

29 无线通信的语音编码(3) 移动通信 -用于GSM的REP-LTP(长时间预测规则码激励) 13kbps
-用于IS-54的VSELP(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 8kbps -用于IS-95的QCELP(Qualcomm码本激励线性预测) 1.2/9.6kbps

30 视频编码

31 压缩的必要性

32 图象编码的历史(1)

33 现代图像编码 小波变换图像编码 神经网络图像编码 分型图像编码 模型基图像编码
图象编码的历史(2) 现代图像编码 小波变换图像编码 神经网络图像编码 分型图像编码 模型基图像编码

34 图象编码的依据

35 图象编码的质量评价(1)

36 图象编码的质量评价(2)

37 图象编码的质量评价(3)


Download ppt "无线通信工程 姚彦教授 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11月2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