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Clotilde Paul Modified 6年之前
1
參戰國的陣營 戰線及武器 美國的參戰 俄國的退出 同盟國的戰敗 巴黎和會(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
第一大戰的經過及結果 參戰國的陣營 戰線及武器 美國的參戰 俄國的退出 同盟國的戰敗 巴黎和會(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 製作者﹕ 唐淑櫻
2
參戰國的陣營 由於同盟制度的關係,於大戰爆發時,參與大戰的國家亦主要分為兩大陣營: 『同盟國』( The Central Powers )
主要為德國和奧匈帝國 後期加入有保加利亞、土耳其 『協約國』( The Allies ) 主要為塞爾維亞、俄國、英國和法國 後期加入有很多歐、亞、美的國家
3
戰線及武器 戰線 西線:指英、法組成的聯軍與德作戰,戰場主要在歐洲西面 東線:指俄軍與德作戰,戰場主要在歐洲東面
巴爾幹島戰線:俄國與塞國的聯軍與奧匈帝國作戰,戰場主要在巴爾幹島 而戰爭範圍除了以往的陸戰外,亦有空戰、海面及海底
4
巴爾幹島戰線
5
戰線及武器 武器 在第一次大戰中,英、法和德國首次利用新式武器---飛機;使戰爭由以往的海陸戰線,擴展至空戰
德國亦首次利用飛船來攻擊英法城市 英法亦發明了坦克並於1916年用來作戰,其外形似一隻鐵製巨獸,亦備有旋轉槍頭,可於泥濘地、壕溝及河道上行駛,更可衝破有刺的鐵絲網
6
第一次大戰時的空戰和戰機
7
戰線及武器 武器 愛爾蘭工程師約翰荷蘭於1875年製造了第一艘潛水艇,並用於一次大戰中;其可於海底行駛,攻擊海面船隻,亦不易發現
於一次大戰中亦首次利用化學武器;德國人於1915年使用氯氣彈和砲彈,因它們具有毒性,故士兵在使用時需載上面具 第一次大戰中歐洲各國利用壕溝作戰,他們挖地用以藏身,士兵需於戰壕中生活,由於戰壕生活環境差,很多士兵亦因此生病或有腳患 亦由於戰壕,使一次大戰有別於以往戰爭;有時士兵在壕溝等了幾個月仍未與對方交戰,在壕溝看清敵方情況後オ敢於交戰,因此戰爭比以往即戰即決時間較為延長,達4年之久
8
第一次大戰時所用的砲彈
9
士兵在戰壕中的生活
10
戰壕的切面圖及內在生活
11
戰線及武器 武器 除了真正戰場上的武器便是宣傳,其能使國家士氣提高,戰鬥力提升;亦可對敵國在圖畫及文字上作出攻擊,減低他們的士氣
宣傳亦可將政府對市民的聲音透過此傳出,如叫市民參軍、買國家債卷
12
宣傳 鼓勵平民參軍,為國家服務,增加國家的戰鬥力
13
宣傳參軍 所有英國婦女叫你去參與戰事
14
宣傳參軍 爸爸你在一次大戰時有甚麼呢?『意即若你沒有參與戰事,當孩子問及你時便會很丟臉』
15
宣傳參軍 別在看美國歷史了,去創造歷史吧!美國海軍需要你。
16
宣傳參軍 我也希望我是男孩, 參加海軍吧
17
宣傳買國家債卷 打敗德國需要你買債卷,為你的家和國家,買勝利的債卷
18
宣傳買國家債卷 縮短戰爭,在背後支持你國家的士兵,買國家債卷
19
宣傳買國家債卷 為你的孩子買國家債卷
20
其他宣傳
21
其他宣傳
22
其他宣傳『紅十字會』
23
宣傳鼓勵女性在後方工作
24
美國參戰 大戰初起時,美國力圖保持傳統弧立政策,不願捲入歐洲大陸糾紛,威爾遜總統於1914年8月4日發表聲明表示中立
因德國使用『無限制潛艇政策』,駛近英國近海之船艦,事先不經警告,均施攻擊,因而造成中立國家的船隻受襲 『露西坦尼亞號』( Lusitania )被潛艇擊沈,美籍乘客128人喪生 1917年,德國決心先制服英國,主張無限制使用潛艇,打擊聯軍海上運輸
25
美國參戰 『默曼密令』:1914年美國與墨西哥之關係惡化,墨軍常擾美國邊彊;德國為牽制美國後方,防止其干預歐戰,由德外相齊默曼 (Alfred von Zimmermann )秘密電報給德駐墨西哥大使,叫其勸誘墨國對美採取對抗行為;若美參戰,德墨結盟,而墨國將得到經濟支持 德奧駐美領使交私人團體,秘密以金錢收買美國工會,軍火、鋼鐵工廠煽動罷工,以破壞軍火生產,經查明後,德美關係惡化
26
美國參戰 1917年4月2日威爾遜出席國會兩院聯席會議,要求承認德國已向美國採取作戰行動;並於4月6日對德宣戰
美國參戰後,使協約國得到了美國之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下,使協約國不利的因素扭轉 使協約國士氣提高,加强獲勝的信心,英國甚至打破傳統,在西敏寺議會大厦之上,升起美國國旗
27
俄國的退出 20世紀初,俄國參加了兩次對外戰爭,1904—05年『日俄戰爭』失敗後,引發了1905年的革命;『一次大戰』失敗後,於1917年引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於第一次大戰時,因俄國武器準備不足、交通不便、士兵鬥志低、糧食不足,政府組織不好和沒有識見的政治家領導等使其失敗 『ニ月革命』:3月3日普提洛夫(Putilov)兵工廠發生靜坐罷工;及至3日8日婦女節,大批女エ以示支援,舉行遊行,高呼『給我們麵包』及『打倒沙皇』之口號,罷工範國擴大,部隊叛變,政黨又從中煽動,3月10日,首都陷於無政府狀態,尼古拉二世見大勢已去,於3月15日宣告退位
28
俄國的退出 二月革命後,臨時政府成立,宣佈全國人民一律平等;同時首都地區工人及士兵代表成立蘇維埃(Soviet),『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强調為俄國人民之真正代表,要求接掌政權 列寧於1917年4日返國後,提出配給農民土地和退出戰爭主張,獲得大多數人民擁護 『十月革命』後,列寧領導蘇維埃戰勝了克倫斯基所領導的臨時政府 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派代表團向德奧求和,東線戰事全部停止
29
俄國的退出 1918年3月3日,德俄簽訂『布萊斯特.里托夫斯克條約』(Treaty of Brest.Litovsk)
俄國放棄了波蘭、芬蘭、烏克爾、波羅底海東岸,以及高加索等土地 鉅額賠款 布爾什維克黨及蘇維埃政府多數分子均表反對,但列寧力排眾議,堅持接受條約,希望結束戰爭 由於俄國退出戰事,協約國失去盟友;而且柬線戰事結束,德國將可集中軍力應付西線,令英、法更為吃力
30
同盟國戰敗 戰時大部份時間協約國均陷入苦戰,且戰事常常失利;但到了1917年8月,協約國的聯軍轉守為攻,且有美國各方面的協助,戰事轉為對協約國有利 8月8日英、法、美分北、中、南三線主力,德軍固守多年的『興登堡防線』被破,且節節敗退; 德將領魯登道夫更稱這日為『黑日』 1918年3月13日於德軍總司令部作戰會議上向德皇威廉二世報告:「我方已經戰敗了!」 9月底德國軍方通知內閣及議會『從速求和』
31
同盟國戰敗 1918年10月28日,駐守基爾(kiei)港內的德國海軍,拒絕接受出海作戰命令,發生兵變;及至11月7日傳至德國各地
11月9日,風暴傳至柏林,迫得德皇威廉二世退位,逃往荷蘭;11月10日,由俾斯麥建立的德意志共和國亡了,由威瑪共和國取代於德國執政 聯軍推進,同時雙方亦進行停戰會談,德國全被封鎖,德國只好接受聯軍條件 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在法國北部位於森林的小城康培恩堂中鐘聲齊鳴,慶祝大戰結束,和平之重降
32
巴黎和會 (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
戰後第一次會議於1919年1月18日舉行 『巴黎和會』與『維也納會議』不同,只有戰勝國決定和約的內容,戰敗者並無出席討價還價之機會 巴黎和會於1920年1月21日閉幕,而對匈牙利及土耳其條約在會後オ簽訂
33
巴黎和會 (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
第一次大戰後簽訂的主要和有有五條: 1919年6月28日對德簽訂的『凡爾賽條約』( The Versailles Treaty ) 1919年9月10日對奧地利簽訂的『聖日耳門條約』( The St. Germain Treaty ) 1919年11月27日對保加利亞簽訂的『納伊條約』( The Neuilly Treaty ) 1920年6月4日對匈牙利簽訂的『特瑞嫩條約』( The Trianon Treaty ) 1920年8月10日對土耳其簽訂的『色佛兹條約』( The Sevres Treaty )
34
巴黎和會 凡爾賽條約 報復心理:6月28日斐迪南大公爵被刺殺五週年;簽字典禮於凡爾賽宮鏡殿,此是見証了德意志的成立 ( 亦是其帝國終結的地方 ) 除第一章是國際聯盟盟約,其如是有關德國領土之分配,軍備限制及賠款問題 如德國損失五萬方哩歐洲土地及一百萬方哩殖民地 萊茵河割出五十公里為『非武裝區』,禁止德國駛軍 薩爾( Saar )主權仍是德國,但煤田則由法國開採,此地乃德國之エ業區,令德經濟損失很大
35
巴黎和會 凡爾賽條約 禁止德奧合併 德俄簽定的『布萊斯特.里托夫斯克條約』廢除 德國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比利時及南非等匕國代管
支付66億英磅作賠款 接納罪責條款 ( The War-Guilt Clause ),即承擔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部責任
36
巴黎和會 聖日耳門條約---奧地利 奧匈帝國分裂為奧地利與匈牙利兩個獨立主權國 與德國同樣負上罪責條款 裁減軍備
喪失大量領土,分割給意大利、南非、捷克和波蘭等國
37
巴黎和會 納伊條約---保加利亞 內容大致與德奧相同
土地損失較奧國為輕,戰後巴爾幹五國中,塞爾維亞領土增加三倍,羅馬尼亞增加兩倍,希臘增加三分一,只有保加利亞較以前減少
38
巴黎和會 特瑞嫩條約---匈牙利 與其他條款相似
喪失了斯洛文尼亞( Slovenia )及克洛玖亞(Croatia )割予南斯拉夫;亦割其他土地給予捷克斯拉夫和羅馬尼亞
39
巴黎和會 色佛玆條約---土耳其 在大戰期間,協約國有秘約準備戰後瓜分土耳其;大戰末期起了變化(希臘加入瓜分和俄國退戰),而土事實上而瓦解
土地被割及由其他國家代管 陸軍限為五萬人,財政由英法意共同管理
40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
41
第一次大戰的經過及結果 完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