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稼軒詞 Ci Poetry of Xin-Qiji 授課老師:方瑜教授
第4單元:稼軒詞分期選讀(二) 稼軒詞 Ci Poetry of Xin-Qiji 授課老師:方瑜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2
〈生查子〉獨遊西巖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
〈生查子〉獨遊西巖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
3
*內容闡釋: 稼軒於詞中與青山對話,言歲晚天冷,邀青山乾脆在這兒住下來陪自己。在山中待許久後,明月升起,慢慢移至山頭來,入自己眼簾,天上之明月與水中倒映之明月互相呼應,將明月和青山擬人化,平等互動,僅有山與明月。最後以〈離騷〉結尾,自己的孤獨感不言而喻,並將〈離騷〉之孤寂感受點出。與李賀〈長歌續短歌〉中描寫和月亮之疏離關係相較,稼軒顯然與明月相近許多。 (右圖為李賀像)
4
〈水龍吟〉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白髮西風,折腰五斗,不應堪此。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爲蒼生起。
5
*內容闡釋: 稼軒於詞中首兩句寫自己老來於夢中夢見淵明,夢醒慢慢釐清自己情緒,說不出口。「白髮西風」一句寫出如淵明具如此崇高人格之人太過可憐,不應過著如此窮困的生活,淵明的歸來之意應另有理由,稼軒相信淵明從未真正死亡過,其作品所透露之凜凜仍生氣活現,並認為自己和淵明是同類之人,感嘆心事古今皆同。
6
〈鷓鴣天〉 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7
* 內容闡釋: 詞中感嘆若當時政局不那麼混亂,淵明即可真正作一個有如羲皇之人。稼軒言淵明「清真」實為極高的推崇,王謝諸郎若遇貧困,想必皆作不到淵明那樣之「清真」。
8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9
*內容闡釋: 時間與空間在詞中一開始即點出,時間上,以劉宋比南宋,不同之時間然皆集中在同個空間「京口」北固樓,此地為歷代南北對峙的重地。稼軒當年帶兵曾於京口,二十二歲至六十五歲稼軒曾帶兵往南與完顏亮對峙,「四十三年」幾句,由稼軒個人記憶彷彿可見揚州陷入戰火火海之情況。
10
此詞將大歷史如孫權等英雄之事蹟與小歷史(內心感懷)融合一起,不鑿痕跡。自「可堪回首」一句以降即寫出自己的悲悵,江山如舊,過往今來之事,個人與歷史的回憶皆奔至心頭來,須以文字記錄下來。最後兩句取《史記》廉頗典故,說出自己年老已衰的傷感。 (右圖為孫權像)
11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繫?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12
*內容闡釋: 詞中表現出稼軒想像力之鮮活靈動,仿屈原〈天問〉寫下送月之詞,稼軒自問中秋令人憐愛的月亮,究竟要走去哪裡呢?是否另有一個世界,在那兒可看見月亮剛出現?全詞以多個問號寫出稼軒對月亮鮮活的想像。
13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14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2 青山招不來……聽讀《離騷》去。 辛棄疾,〈生查子〉。 3 〈李賀〉,出自《晩笑堂竹荘畫傳 》。 Wikipedia。 本品轉載自 瀏覽日期2012/03/23。 4 老來曾識淵明……當時也道,爲蒼生起。 辛棄疾, 〈水龍吟〉。 6 晚歲躬耕不怨貧……未抵柴桑陌上塵。 辛棄疾, 〈鷓鴣天〉。 8 千古江山……尚能飯否? 辛棄疾,〈永遇樂〉。
14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0 〈孫權〉。 Wikipedia,作者:Yan Li-pen。
本品轉載自 11 中秋飲酒……云何漸漸如鉤? 辛棄疾,〈木蘭花慢〉。
Similar presentations